本文目录
- 秋风辞原文及翻译
- 秋风辞拼音版
- 秋风辞是诗还是词
- 《秋风辞》的赏析
- 秋风辞秋风清,秋月明
- 刘彻《秋风辞》原文翻译解析
- 秋风辞表达了什么感情
- 秋风辞刘彻原文和翻译
- 古琴秋风辞如何理解
秋风辞原文及翻译
秋风辞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2、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3、赏析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4、作者介绍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
秋风辞拼音版
秋风辞拼音版:
解释:
1.秋季的风。
2.指以各种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等。
3.蟋蟀的别名。
造句:
1、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2、带着诸多疑问,冬风采访了秋风,秋风说她不恨落叶,也不怪落叶,只为曾经爱过,她无怨无悔。
3、秋风吹落叶,卷过月光流照的人行道,袅袅婷婷的一位姑娘仿佛并未移步,而是乘风履叶,若飞若扬。
4、迎着秋风、挽着秋光、沐着秋阳,若你心怀美好,就能体味出新的人生滋味。
5、因为没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冷,秋是不完整的。
6、秋天也是叶展现自己魅力的时候,这时,一阵秋风吹来,树上的叶子们便换上了金色的晚礼服,成群结对的跳起了浪漫的舞蹈。
7、彼得·梅尔形容普罗旺斯十一月的情景: “秋风已经吹落了最后一片葡萄叶,纠结去秃的葡萄枝看起来像成团成块有着褐色倒钩的铁丝在冷风中瑟缩。”
8、这是一个秋天的下午。细雨淅沥,秋风瑟瑟。他们撑着雨伞,攀沿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去拜望一位隐居在深山的朋友。
秋风辞是诗还是词
秋风辞一般是指汉武帝刘彻所做的【秋风起兮白云飞】,另外还有一篇【秋风词】,是李白所作的:秋风清,秋月明.但是不管是哪一首,都属于杂言体的乐府古风,是古体诗的一种,不属于词. 词有比较严格的格律和词谱,而古风的格律相对自由,而且词产生于李白之后的中晚唐时期,李白和汉武帝的时代词还没有产生
《秋风辞》的赏析
注释: 诗歌篇名汉武帝刘彻作.武帝巡行河东,泛舟于汾河之上,与臣下宴饮时作.“怀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发了他渴求“贤才”的愿望.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
秋风辞秋风清,秋月明
译文:
秋天的风很清凉,秋天的月很明亮,树叶凄惨地在风中飘落,有时聚在一起,转眼又各分东西,落叶的悲鸣声,惊动了在树上休息的鸟儿,小鸟一次一次的被它们的声响从梦中唤起。
心上的人啊!如今你在那里,我们何时才能象从前一样,相见相聚在一起,在这样寂静的夜,我的思念除了想你,除了用相思苦苦地折磨自己,我还能有什么作为?想你,我只好为难自己。
在我的整个世界里,只有对你的思念才有生命,长久存在着,如果你是我,你就会体会到我相思的真诚和苦涩了。长时间地想你,我在回忆里不能自拔,偶尔悄悄地想你,思念便沉入在无尽的虚无之中倍受煎熬。
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相思的苦痛这么难熬,如此伤神,当初我们又何必相遇相识相知相恋呢。
拓展资料:
原文:
秋风词
唐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品简介:
《秋风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是典型的悲秋之作,写在一个深秋的月夜,诗人望着高悬天空的明月,看着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不禁黯然神伤,曾经的点点滴滴在脑子里回放着。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
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那段情感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诗中,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使全诗显得凄婉动人。
创造背景:
这是一篇言情之作。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郭绍虞先生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
刘彻《秋风辞》原文翻译解析
导读: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风辞》
西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①兰、菊:比拟佳人。
②秀:此指颜色。
③芳:花的香气。
④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
⑤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⑥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译文1:
秋风又至啊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啊大雁飞往南方。兰花多么秀丽啊菊花多么芬芳,想念逝去的佳人啊永不能忘。乘坐楼船啊畅游汾河,横越中流啊激起白色波浪。吹萧击鼓啊唱着船歌,欢乐到了极限啊伤心事也就越多。任你再身强体壮荣华富贵啊又怎抵挡老的到来。
译文2:
秋风萧瑟而起啊,朵朵白云飞扬, 草木摇落黄叶满地啊,南回的雁在空中翱翔。
兰草透着秀丽啊,金菊放着芳香, 怀想心中的佳人啊,我日夜思念难忘。
驾驶楼船溯流而上啊,再东渡汾河, 又冲过中流啊,激起白色而美丽的浪波。
萧鼓一齐奏响啊,引领船夫们用划船号子唱和,那欢乐达到了极点啊,会萌生出哀情许多。
少壮之年能有多少时候啊,老年将到,那时真会是无可奈何!
赏析
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秋高气清,天上飘飞着几团白云,那一行行的大雁鸣叫着向南归去,大地上树叶凋落,草木枯黄,是深秋的时候了。这两句状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动感,念来自然平易,而句式结构又十分紧促干练,起、飞、落、归这几个动词的组合,直给人以物换星移的紧迫感。此后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和唐诗“秋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等诸如此类的佳句,无不受到《秋风辞》的启示,而兀出一定的继承、借鉴关系。
三、四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难怪沈德潜读后要批出“《离骚》遗响”的四个字来。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汉武帝与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着楼船渡过汾河,但见河中心翻滚起白色的鳞鳞水波,这时楼船上宴饮正酣,箫鼓齐鸣,乐工歌伎们唱着舞着,与那艄公划船的声音上下相应和,不绝于耳。这一层每句均包含两个动词,依次泛、济、横、扬、鸣、发的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本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秋风辞表达了什么感情
《秋风词》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这首词创作于作者黯神伤神之时,曾经点点滴滴在脑海中放着的情景,流露出作者的悲伤无奈以及难以割舍那段情的思想感情。
《秋风词》原文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秋风词》赏析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秋风辞刘彻原文和翻译
秋风辞刘彻原文和翻译如下:
秋风辞
刘彻〔两汉〕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注释
辞:韵文的一种。
黄落:变黄而枯落。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只想求得的贤才。
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鸣:发声,响。发:引发,即唱。
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极:尽。
奈老何:对老怎么办。
古琴秋风辞如何理解
古琴秋风辞的理解:
秋风辞是一首感情质朴,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诸城派小曲,由诸城派王宾鲁传曲。现在大家所弹得版本皆出自1931年(民国20年)由梅庵琴社发行的《梅庵琴谱》(徐卓编)。曲小,有词,内容表达了一位闺阁中的怨妇思念远方的爱人。词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同名词。
古琴秋风辞的内容: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尽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古琴秋风辞的赏析:
《秋风词》是正调定弦,但用“侧弄”来弹,一弦为宫。在初学琴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把它作为开指之曲。据说这和王宾鲁在南京时所教的学生徐立荪有关。徐立荪门徒众多,大家都喜欢用《梅庵琴谱》作为教材,它是三四十年代和解放后最常见的古琴教本。而《秋风词》是里面独有的曲子,情感丰富且好听,别的曲谱都没有。
这首曲子虽然小,但包含了几种古琴曲最基本最普遍的指法,拨、撮、吟、绰、注、撞、退复和掐起。我弹奏的时候通常会代入两种心境。一种是自然的秋风扫落叶的苍劲感,另一种是怨妇的思念之情。第一种往往很好代入,第二种则需要酝酿一番,弹琴的速度放得缓慢柔长,要有缠绵不绝之感。这首曲子是我第一首古琴入门曲,初学的的经验总结是,关键是要按准徽位,左手按实琴弦,右手把握弹奏力度,需要认真体会力度与感情之间的关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