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小古文18课岁寒三友的翻译儿侍父,立庭前
- 给孩子的小古文——岁寒三友
- 岁寒三友小古文著通什么
- 翻译两句文言文
- 小古文《岁寒三友》的译文
- 翻译文言文《岁寒三友》
- 岁寒三友的文言文翻译
- 文言文翻译岁寒三友
- 文言文岁寒三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小古文18课岁寒三友的翻译儿侍父,立庭前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着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儿子侍奉着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还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儿子问:“霜降,下雪的时候,其他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为什么这三者独自繁茂呢?”父亲说:“他们的品性都能抵抗严寒,和其他树不一样.古人把他们称呼的岁寒三友人,即是松树,竹子和梅树.”
给孩子的小古文——岁寒三友
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岁寒三友,我这里正好也有一篇,可以参照着来看。
我们先来读一遍: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空故能有。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我们先来看前一段: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
我们已经学过了,因为松竹梅都能抵御严寒,所以被古人称作岁寒三友。古人是用拟人的方法,让三种植物做了好朋友。他们的本意指的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能够不畏惧各种艰难和压力,就像松竹梅能够耐受寒冷一样,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原则,绝不屈从。用物来喻人,通过赞美物的品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古人经常使用的方法。
这一篇小古文就是将植物完全拟人化,甚至让它们能够说话。这个故事就是植物之间的对话,我们来听听。
向,就是一向,一直以来的意思。松竹梅三个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岁寒三友。这是先说了它们三个之间的关系,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或,在之前的菊花一篇,我们把它翻译成有的,或黄或白,就是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在这里指的是有的人(有的植物),它干什么了呀?
诬陷,也就是说坏话,冤枉别人。
于,这里就是对着。
曰就是说。曰是一个古文中的高频词,经常会出现,我们要记得它。
这里是说有人对松和梅说竹子的坏话。
此,就是指的竹子。
安能,意思是怎么能够。
与……友,就是和……做朋友。这个友字前面其实省略了一个为字,就是与君为友,和你们这样的君子做朋友。古文中这样的省略还很多,我们慢慢学习就习惯它的用法了。
这个人说竹子里面空空的,怎么能够和你们这样的君子做朋友呢?它这样说好像是对松和梅很尊重,其实是在挑拨离间。
松和梅听了之后很生气,他们说,就是因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它才能有高尚的品质。我们看这里维……故……,就构成了一个因果关系,因为竹的内心是空的,是虚心,所以它才能拥有你们都没有的高尚品质。是什么品质呢,这里它们引用了宋代苏轼的一句诗。
所谓,这两个字经常就是要引用别人的话。
这里是说我这里面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胸怀非常宽广。
何止就是不止,容就是容纳,宽容。
卿,就是指你,是说话时候对着的那个人。
这句话就是说,竹子里面空空的什么看起来都没有,但是他实际上虚心宽广,才能宽容你们这些阴险的小人。
这个小古文里只有短短的两段对话,但是写的很生动。他首先抓住了竹子空心这个特点,然后对木质是实心的松和梅来进行挑拨,说你看呀,竹子里面空空的,一点也不实在,怎么配和你们做朋友呢?然后松和梅也是根据竹子空心的特点进行了反驳。说就是因为他有空这个特点,他可以容纳东西啊,像你们这样的,他能容下几百个都不止呢。这说明岁寒三友之间的友谊非常的坚固,他们彼此了解和互相信任。有人说朋友坏话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维护自己的朋友。我们也想交这样的朋友,是不是?
其实,竹子的空心正是它非常有用的地方,它可以做成管道从山上引水,还可以做成各种容器,比如竹碗,竹杯子,还可以做好吃的竹筒饭。这就是“维空,空故能有”。因为空啊,才由这么多的作用,就是很有用处呀。
好了,说完了岁寒三友的小故事,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空故能有。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下面又到了拓展学习的时间了。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和一副对联。
一首诗就是前面小古文里引用过的,里面有个别的字有些改动,整体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
宝山昼睡 苏轼(宋)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苏轼是宋朝的大文学家,他很有才华,写诗词写的好,做官也做的好,但是却被人迫害,一生非常坎坷。但是他却很乐观,在他的诗词里你找不到牢骚了抱怨,却充满了洒脱和幽默。这首诗就是这样。诗人写他在宝山这个地方大白天睡觉。昼就是白天的意思。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这七尺的笨身子生活在人世间,十围的大肚子储藏着天生的性情。这里面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能包容下像你们这样的小人何止几百个呢。
他宁愿大白天的睡大觉,保持自己像孩子一样的天性,也不愿意和志向不同的人们同流合污。被排挤也不和他们计较,自己自娱自乐的过得开开心心就好。
还有一副对联: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两面枝。
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作品。
对联呢,就是对长工整的两个句子,也是古文一种形式。像我们过年贴的春联,出去旅游看到各处房屋宫殿门口、柱子上刻的门联,楹联等等都是对联。我们学到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对联的形式。
这幅对联,明着写的是竹子和梅花,实际上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赞美的是拥有这种品质的高尚的人。
上联是称颂是竹子。竹中间一节节的是空的,它的叶子都是两两相对向下生长的,好象一个“个”字,所以说它“虚心”“低头”。
这里描写竹子外在形态,其实象征的是人的内在精神品德。
下联赞美梅花。梅花,不惧冰霜,迎风傲雪还能开花,所以说梅有傲骨。而且梅还有一个特征,它的花都开在树枝的阳面,一律朝上,梅花是不肯朝下开的。因此说“无两面枝”,不在上下两面开花。梅的这种形象特征与人们所赞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表里如一的正直人格是一致的。
郑板桥这个人在做官的时候因为要救助受苦的农民,得罪了当地的豪强,后来官就做不下去了,回家干脆写诗卖画。他本身具有竹子的精神,梅花的品格,这幅对联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岁寒三友我们说了两个了,还差一个松。
这里有一篇更短的小文,写的就是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虽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长而巨,可以造桥,可以造屋。
这一篇很好理解,我们讲几处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试着自己翻译一下。
首先第一句:……也,这个也字是古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它表示的是一种判断,通常翻译成是……。第一句就是,松树,是一种大树。
虽,的意思是即使。
至:到,到达。
干:这里是树干的意思,读四声。
可以:可是现在可以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古文用字很简洁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字都有它自己的意思或者用处,这是古文和现代文很大的区别,所以你以后看到一些我们常用的词出现在古文中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把它拆开来理解。
这里可以造桥,还省略了一个之字,完整的应该写成可以之造桥,可以用它(松树干)来造桥。
好了,试着自己翻译一下吧。
后面还有两篇关于竹和梅的小古文,你可以先预习一下,我们下次再讲。
岁寒三友小古文著通什么
著:通着,这里读zhuó ,表示开(花)或结(果)的意思。例如:“前年栽的一棵桃树,今年就着果了。”不过,在现代语言中,人们只说“着果”,很少说“着花”。古人说“着花”很普遍。除了《岁寒三友》“见梅树著(着)花”外,还有很多,如王维的诗“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现代汉字“着”,是从古代的“著”字分化出来的。由于草书在写“艹”头时,经常写成两点一横,逐渐演化成“着”,这种写法得到社会认可后,成为正式的汉字,分担了“著”字的一部分意义。
翻译两句文言文
1.译文:曾子说:“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
《论语》中“士”字共出现十五次,其义有三:(一)泛指一般人士,如“虽执鞭之士”(《述而》第七);(二)指读书人,如“士志于道”(《里仁第四》);(三)特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及影响或有较高修养的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士,就是指这种人。这种士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以实现仁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推而广之,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故其任重而道远。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出处】《论语·子罕》。
【大意】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提示】两亿多年前,严寒使大部分植物灭绝,但却产生了耐寒的松柏;两千多年前,战乱使周王朝衰微,孔子发出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叹。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所以,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的品质,也就是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们。
小古文《岁寒三友》的译文
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①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选自《民国老课本》【古文大意】儿子侍奉着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儿子问:“霜降、下雪的时候,其他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为什么这三者独自繁茂呢?”父亲说:“它们的品性都能抵抗严寒,和其他树不一样。古人把它们称呼为‘岁寒三友’,即是松树,竹子和梅树。”【拓展】北宋时,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斥,被贬至黄州。他生活拮据,于是便自己动手种田筑屋,并在院子里种上松、竹、梅。一次,他的好朋友徐君猷来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问他是否太寂寞。苏东坡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_,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首优美的乐曲,枝叶常青的松柏、不畏严寒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来源:阅读(中年级))
翻译文言文《岁寒三友》
【句读】: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空故能有,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翻译】:梅、竹、松向来被世人称为“三友”。有人向松、梅进献竹的谗言说:“他‘内心’空无他物,怎么配和你们做朋友呢?”梅、松很生气地说:“只有内心空无他物,才能生有,【按:王弼曰:“有生于无”。无中才能生有】,这才叫‘“中空’。山洞中常无他物,所以能够容纳向你这样的很多人。”
岁寒三友的文言文翻译
岁寒三友译文:
梅竹松以前被称为“三友”,有人对松梅说竹的坏话:“他里面空空,怎么能和你们做朋友呢?”梅松很生气的说:“只有空,空所以有所说的里面空,没有其它东西,才能容纳不只几百人。”
唉!如果君子能做到像松树和梅花那样不相信奸佞的言语,而小人明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好处,因而不进君子的耳朵,那么交友之道或许能有结束了。
岁寒三友原文: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 空故能有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或许其有终矣!
扩展资料:
岁寒三友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过王安石等人的营救,苏轼最终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要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被当地人称为“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后来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有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
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文言文翻译岁寒三友
这两句是:只有空,空所以才能有,你所认为的这当中空洞经常没有一物,可是他可以容纳像你这样的人何止是数百人。作为朋友的人,如果能像松、梅这样不信谗言,而作为小人自己知道自己的谗言不起作用,而且不进君子的耳朵,或许小人就不再进谗言,朋友也会长久。
文言文岁寒三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要像松一样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要像梅一样具有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要像竹子一样做个有有气节的人,不为强势低头。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断朝岁寒三友靠齐,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品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