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演义里的单刀赶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关羽单刀赴会简述300字
- 我们可以从关羽单刀赴会中得到什么道理
- 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表现了关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 关云长单刀赴会200字概括
- 关公单刀赴会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关羽单刀赴会的读后感
- 在“关公赴会一一单刀直入”中关羽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三国演义里的单刀赶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单刀赴会的故事:三国时期,关羽负责镇守荆州,而荆州是蜀国向东吴借来的,因此孙权催促东吴大将鲁肃把荆州要回来;鲁肃知道关羽的性格,因此设计邀请关羽赴宴;关羽深知这是个圈套,但只带了一把刀就去赴宴;鲁肃在宴席上问关羽何日归还荆州,关羽借机挟持鲁肃,将刀架在鲁肃的脖子上,走到江边才放了鲁肃,安全回到荆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要克服心中的畏惧,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关羽单刀赴会简述300字
鲁肃为了要回荆洲请关羽过江赴宴,关羽明知其中有诈,还是义无反顾去赴宴,并且只带了周仓和几个船夫,吃完饭喝完酒,关羽故做酒醉,一手提刀,一手抓住鲁肃的手,并按使眼色叫周仓发信号给接应的船只来接自己,鲁肃埋伏手下因怕误伤鲁肃,只能眼争争的看着关羽登船过江
我们可以从关羽单刀赴会中得到什么道理
关羽单刀赴会的过程:
1、孙权要索荆州,先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奔走于荆州和西川之间,索取不成,便听鲁肃之计,邀请镇守荆州的关羽前来赴宴。说白了,鲁肃给关羽设了一个鸿门宴,能协商解决最好,协商不成便杀掉关羽,然后夺取荆州。
国与国之间有了领土争端,先用外交手段协商解决,这是一贯的做法。
关羽收到请柬,竟然毫不迟疑,答应第二天便来赴宴。勇者,无畏也,而且事关国家威望,即便明知山有虎,也要偏向虎山行,不能让他人抓住胆怯的话柄。关羽准备的也相当简单:“令关平选快船十只,于江上等候。看吾红旗起处,便过江来。”看来关羽也是胸有成竹,已经选好了退路。
2、鲁肃得知关羽慨然应允,便精心谋划,做好了两手准备:如关羽带军马来,吕蒙与甘宁各领一军伏于岸侧,放炮为号,准备厮杀。如无军来,只于庭后伏刀斧手五十人,就筵间杀之。计划可谓周密,看上去天衣无缝。万事俱备,只欠人来。
第二天,关羽果然应约前来。令鲁肃没有想到的是,关羽没有带兵前来,只带着周仓和八九个关西大汉,另外,还有那把天下人熟知的大刀。
关羽的行为让鲁肃十分惊疑,猜不透关羽为何如此胆大。再加上关羽英武过人,目光如炬,因此鲁肃在入席饮酒、举杯相劝之时,一直都不敢仰视关羽。关羽反倒是谈笑自若。
酒至半酣,鲁肃见关羽有些醉意,便提起正事。好多事情都在酒席之间解决,看来这一传统在汉代已经存在。一般而言,乘着双方酒兴正浓,求办之人好说话,办事之人也豪爽。多敬一杯,美言几句,对方往往是胸脯一拍,当场拍板,以显示自己办事之能力。鲁肃也是深谙此道,且听鲁肃说道:“有一言诉与君侯,幸垂听焉。昔日令兄皇叔,使肃于吾主之前保借荆州暂住,约于取川之后归还。今西川已得,而荆州未还,得无失信乎?”在大是大非面前,关羽毫不含糊:“这是国家大事,不是酒席之间议论的。”但鲁肃自然不依不饶,按照既定计划继续摆事实讲道理:“当初吾主念你们兵败远来,无立足之地,故而暂借荆州。现在你们已经得到西川,则荆州自应见还。如果赖着不还,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关羽敷衍着回应了一句,鲁肃更是得理不饶人,将矛头直指刘备:“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为天下所耻笑。唯君侯察之。”一下子把事情提到事关刘备一世信誉的高度。关羽无法应对,只好推却道:“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鲁肃能言善辩,步步紧逼道:“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
3、论口才与智谋,论语言文字游戏,关羽肯定不是鲁肃的对手。面对鲁肃的逼问,一时之间却也不好回答。但关羽和周仓早已谋划好的,一旦关羽被问住,周仓立马解围。此时周仓见关羽遇到难题,立即打岔混搅,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关羽等的就是下台阶的机会,听到此言,假装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周仓明白其中的意思,立即出庭,来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
4、关羽打不过嘴仗,玩不过鲁肃,但他手里有刀。扬名天下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达八十二斤,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不费吹灰之力,手起刀落,人头落地,令人闻风丧胆,见着惊心,听着胆寒。
席间亮刀,满座皆惊。
只见关羽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俗语“喝酒归喝酒,莫可提荆州”正是由此而来。在大刀的威慑之下,鲁肃吓得魂不附体,被关羽扯至江边。吕蒙、甘宁见关羽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鲁肃受到伤害,遂不敢动。关羽到船边,却才放手,与鲁肃作别。此时的鲁肃早已如痴似呆,眼睁睁看着关羽乘船而去。
鲁肃和关羽讲理,那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鲁肃智谋有余,但胆量不够,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时,鲁肃同坐船中,动不动就大惊失色。有勇无谋固然受人讥笑,但有谋无勇,却也难成大事。鲁肃就是一个有谋无勇之人,他在战战兢兢之中,连找个借口上厕所,借机离开关羽,从而为刀斧手创造机会这样的勇气也没有。他在极度恐惧之中,只有求生的本能,哪里还有智谋,哪里还顾得上此前制定好的周密计划。
关羽在这个过程中,确也称得上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但在他看似简单计划的背后,他所依仗的就是自己手中的刀,这是他一切计划的核心。他不管有借不还,也不管贪而背义,他只管保住自己的领土。他知道,唯一能封住对方嘴巴的就是刀,唯一能让自己全身而退的就是刀。把握住时机,该亮刀时则亮刀,一旦手中握有重器,就能有效震慑周边宵小,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你有智谋,我有刀。在关羽的大刀面前,鲁肃的智谋泡汤了。
从此后,东吴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领土问题上,光靠嘴巴是拿不回来的,还必须要靠拳头,要靠刀。
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表现了关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了关羽不惧危险,从容应对的特点。 关羽为了荆州之事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以下为其简要内容。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肃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关公开始时以饮酒莫谈国事为由将话题叉开,哪料鲁肃步步紧逼;关公乃以刘备继承汉室土地为由,且使刀铃铮铮直响。周仓插话:“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抵赖之言,毫不掩饰。关羽于是变色而起,从周仓手中夺过大刀,假装怒叱道:“这是国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给我退出!”明叱周仓,实在鲁肃!接着,关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今天饮酒,我已经醉了,莫要再提荆州之事,担心我这刀伤了故旧之情。改日我再请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鲁肃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关公才放了鲁肃,拱手道谢而别。鲁肃如痴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
关云长单刀赴会200字概括
【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鲁肃定计请云长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赴“鸿门宴”,企图杀之,索取荆州),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云长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关公单刀赴会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歌:单刀赴会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
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
做事要沉得住气,切莫意气用事,做事不高调,人也一样
关羽单刀赴会的读后感
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单刀赴会》,讲的是孙权定计让鲁肃请关羽赴宴的时候要关羽交出荆州,不答应就杀死他。关羽明知道去赴宴有危险,他还是去了。他胆子真大呀!他叫儿子关平准备在江上接应。
第二天,关羽带着十个随从,架着一条小船,提着单刀赴会去了。鲁肃早已布置好了许多伏兵,亲自到岸边迎接关羽。宴会间,鲁肃却不敢抬头看关羽。关羽若无其事,谈笑风声。酒喝一半,鲁肃刚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说:“只谈旧情,不谈国事。”鲁肃还想谈荆州的事。立在关羽身后持刀的周仓气的大叫起来说:“荆州乃我主之地!”关羽故意发怒说:“国家大事,你岂能多言!”周仓一听,马上领会了他的意思。他赶到岸边,挥动红旗,关平驶战船飞箭似地驶来。这时,关羽装作喝醉了。拉着鲁肃的手,一直扯到江边。东吴的将士们想冲出去,又怕伤着鲁肃,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船边才放手。关羽跳上接应的船只。向鲁肃告别。鲁肃惊恐未定,眼巴巴地望着关羽的船乘风破浪,扬帆而去。
我佩服关羽的机智、勇敢、在伏兵圈里,关羽能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巧妙地脱离了险境,真了不得呀!我要向关羽学习,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比较少 ..............
在“关公赴会一一单刀直入”中关羽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沉着冷静、英勇无畏。
故事中周瑜设计请关羽赴宴,关羽浑然不怕,明知前面危险重重,却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席间关羽沉着冷静,想好了对付孙权计策,他频频举杯,看起来十分高兴,酒过三巡后,关羽故意让周仓出去,自己随后握着鲁肃的手走了出来。
鲁肃在关羽手中,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关公才放了鲁肃,拱手道谢而别。
故事出处:
“关羽单刀赴会”出自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关羽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反面教材。
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
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汉、东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