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kan(巴尔干半岛包括哪些国家)_巴尔干_巴尔干半岛_土耳其

本文目录

  • 巴尔干半岛包括哪些国家
  • 英语中将巴尔干半岛指代什么
  • 巴尔干半岛的位置
  • 巴尔干在什么地方
  • 巴尔干半岛是什么意思
  • 巴尔干半岛有哪些国家
  • 巴尔干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巴尔干战争简介
  • 名词解释巴尔干战争
  • 什么叫巴尔干国家,包括哪些国家
  • 巴尔干半岛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巴尔干半岛包括哪些国家

1、巴尔干半岛包括:土耳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

2、各国简介:

(1)巴尔干半岛的10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15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2)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

(3)罗马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

(4)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

(5)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

(6)保加利亚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43万,

(7)克罗地亚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469万;

(8)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452万;

(9)阿尔巴尼亚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33万;

(10)马其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3万;

(11)斯洛文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

(12)由于土耳其只有3%的领土位于巴尔干,所以一般不把土耳其包括进巴尔干国家的行列.除去土耳其,巴尔干地区的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

3、巴尔干半岛简介:

巴尔干半岛位于南欧东部。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和爱琴海,东南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萨瓦河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以及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英语中将巴尔干半岛指代什么

巴尔干半岛(Balkan)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该地约有550,000平方公里和近5500万人口.在古典希腊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指的是en:Haemus半岛.该地区采用其名称套用到通过保加利亚中心到东部塞尔维亚的巴尔干山脉上.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

巴尔干半岛的位置

  1. 巴尔干半岛,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位于南欧东部。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滨伊奥尼亚海(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和爱琴海,东南隔黑海与亚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萨瓦河为界,西至的里雅斯特。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包括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等国家的全部国土,以及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与土耳其的部分土地。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2. 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较早发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2世纪以后,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东罗马帝国)、阿瓦尔(柔然)、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所统治。公元4到7世纪,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对半岛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长达500余年,其间半岛人民曾进行了一系列反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从19世纪初期起,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奥地利帝国企图向南扩张通向亚得里亚海,英、法则要保护通往印度洋和远东的交通命脉, 因而半岛成为俄、奥、英、法激烈争夺的地区,多次发生战争,有“欧洲火药库”之称。

巴尔干在什么地方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由12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科索沃、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
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巴尔干”一词就是“山”的意思,整个半岛百分之七十都是山地。山地阻隔,就很难兴起一个足够强大的势力一统天下。巴尔干半岛又位于欧亚非三个大陆交汇处,每次周边帝国打架,巴尔干地区就跟着遭殃。加上名族、宗教等复杂的环境,使得巴尔干自古以来便是各国争霸的战场,光是最近一百年来,巴尔干就七次大的战争——包括两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半岛是什么意思

巴尔干半岛(Balkan)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巴尔干一词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
该地约有55万平方公里和近5500万人口。在古典希腊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指的是Haemus半岛。该地区采用其名称套用到通过保加利亚中心到东部塞尔维亚的巴尔干山脉上。
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

巴尔干半岛有哪些国家

“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希腊,土耳其在欧洲的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上。”

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是一个历史和地理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巴尔干一词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

巴尔干半岛约有55万平方公里和近5500万人口。在古希腊时代的巴尔干半岛指的是Haemus半岛。该地区采用其名称套用到通过保加利亚中心到西部塞尔维亚的巴尔干山脉上。

巴尔干半岛与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包括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和波黑全境。以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区。


巴尔干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 巴尔干战争简介

巴尔干战争(The Balkan Wars)是指于1912~1913年间,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3.5)
巴尔干同盟对土耳其的战争。意土战争(1911~1912)期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 ,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17、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10月底保军逼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尔干的属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处。11月初,土耳其请求欧洲列强调停,并于12月3日与保、塞、门三国签订休战协定。在欧洲列强斡旋下,1912年 12月16日土耳其与4个交战国在伦敦开始议和谈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国内发生政变,新政府在德国(1871~1918)的支持下,态度强硬,和谈破裂。2月3日,战事再起。3月5日,希军攻克亚尼纳。3月26日,保 、塞联军攻陷亚得里亚堡。4月22日,斯库台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土耳其帝国再次求和。5月30日,土耳其与巴尔干4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6大国监督;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4国处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1913.8)
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1913年6月1日,塞 、希秘密订立反保同盟,罗马尼亚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7月16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7月29日保加利亚力屈乞和。8月10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1867~1918)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名词解释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战争(The Balkan Wars)是指于1912~1913年间,在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两次战争。
  20世纪初,欧洲大陆到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家之间以及与国家之间矛盾不断加深,斗争愈演愈烈。巴尔干地区,重重矛盾在这里汇聚着、斗争着,1912年终于爆发了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所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反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欧洲国家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大利益之争,它们干预这场战争又成为必然。对战争的干预导致欧洲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也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接上了导火线。
  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巴尔干半岛,饱经了历史上无数次战争创伤。20世纪初期,曾于14世纪初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国家土耳其仍控制着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大片领土和属地,阿尔巴尼亚还没有取得独立;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人民在马其顿、色雷斯一带还受政治压迫和迫害。
  1912年3月,南方斯拉夫国家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签订反土同盟条约。5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订立盟约,黑山也在8月参加。这样就形成了四个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并决定利用意土战争的时机发动对土战争。但欧洲国家图谋巴尔干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各自怀着利益进行干预。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黑山)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保、塞、希也相继在17、18日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土耳其军队撤出巴尔干。
  土耳其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并开始进行军队动员。这就构成巴尔干联盟对土宣战的直接口实。18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也相继对土采取军事行动。
  巴尔干同盟各国在兵员数量和武器质量,尤其是在炮兵质量和军队战斗训练水平上,均胜过土耳其军队。这些国家的军队在民族解放斗争目标的鼓舞下,士气高昂。保加利亚军队在伊斯坦布尔方向以三个集团军组成主要集团。塞尔维亚的主要兵力(三个集团军)对付土耳其军队在马其顿的集团。希腊的弗萨利亚集团军和伊皮鲁斯集团军分别准备对付萨洛尼卡和亚尼纳的军队。希腊海军准备对土耳其海军采取行动,保证盟国在地中海的制海权。门的内哥罗军队的任务是协同塞尔维亚军队在马其顿作战。盟军对土耳其军队形成了包围态势,准备在土耳其援军到达之前击溃敌军。
  1912年10月22日,门的内哥罗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耳其军队进攻,保军越过保土边界向南推进。位于保军集团右翼的第集团军击退上军。在左翼作战的保军第一、三集团军,在多次击退土耳其军队后,于10月22~24日在基尔克—基利塞(洛泽格拉德)附近击溃土耳其军队第三军,开始向南推进。19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烈交战,土耳其军队第四军被击溃。土耳其军队仓促退却。1912年10月24日,塞尔维亚各集团军发起总攻,马其顿的土耳其军队集团被粉碎。在马其顿南部,希军于11月1、2两日在叶尼杰附近获胜,向萨洛尼卡展开进攻,该城守军于9日投降。
  希海军封锁土海军达达尼尔海峡出口,实施了夺取爱琴海诸岛屿的战役。1912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但盟军尔后的几次军事胜利并不符合一些大国的利益。俄罗斯(1547~1917)在支援巴尔干国家的同时,又担心保军进抵伊斯坦布尔不利于自己解决黑海海峡问题。德国(1871~1918)和奥地利(1867~1918)则认为塞尔维亚和希腊是站在协约国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们强大,却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潜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土耳其覆灭。在各大国的压力下,1912年12月,土耳其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签订了停战协定。
...查看更多

什么叫巴尔干国家,包括哪些国家

  巴尔干半岛国家主要指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联盟8个国家。这一地区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由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巴尔干地区历史上战乱与冲突不断。直至二十世纪末,巴尔干地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希腊和土耳其因爱琴海诸岛的归属及塞浦路斯问题关系紧张;马其顿和希腊因国名问题发生的争执仍未了结;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之间因少数民族问题而潜伏危机;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联盟之间存在着科索沃问题等,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稳定。
  1997年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巴尔干国家首脑会议 (Balkan Summit) 在希腊克里特岛举行,这是自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和1992年4月波黑战争爆发后,巴尔干国家就区域合作问题举行的首次会晤,也是一次在没有外来势力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为消除巴尔干地区争端而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会议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强调八国政府决心以国际法及联合国宪章为准则,在和平、安全、睦邻友好、稳定和平等互利的框架内加强区域合作,携手将巴尔干建设成一个合作与繁荣的地区。声明说,巴尔干国家将加强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讯、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并将在打击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和恐怖活动方面协调行动,认为文化与宗教的差异不应成为对地区合作与安全的威胁,而应被看成鼓舞力、创造力及推动力。会议还决定,八国外长今后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进行政治协商,以促进这一地区在稳定与安全问题方面的合作。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总理会晤后表示,双方同意通过继续接触与政治对话来逐步消除彼此间的分歧。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和阿尔巴尼亚总理纳诺也举行了40年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
  第二次会议巴尔干国家首脑会议于1998年在土耳其举行首脑会议。
  第三次会议巴尔干国家首脑会议于1999年7月29日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举行首脑会议,它是首次《东南欧稳定公约》首脑会议的组成部分。
  第四次会议巴尔干国家首脑会议于2000年10月25日,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议,得到欧盟的支持。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联盟、罗马尼亚5国总统以及希腊和土耳其总理参加了会议,波黑和克罗地亚的高级官员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东南欧稳定公约特别协调员、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及欧盟官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巴尔干地区局势及合作进程问题,在讨论科索沃地区地位问题时出现了严重分歧。会议通过一项联合声明,承诺各国将本着平等、相互谅解和睦邻的精神,为解决过去遗留的所有问题而继续进行建设性合作。
  第五次会议巴尔干国家首脑会议于2001年2月23日,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举行首脑会议,克罗地亚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会议原定的主题是讨论地区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以及如何吸引外资的问题,但由于科索沃以及塞尔维亚南部地区局势紧张,会议仍讨论地区安全与民主前景、东南欧地区的稳定等问题。会议通过一项联合声明,声明说,巴尔干地区在经历了10年的战争和冲突之后,现在具备了实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的可能;会议通过地区经济合作的行动计划,它规定了地区合作的优先领域;会议吸收波黑为东南欧稳定公约正式成员,恢复南斯拉夫的东南欧稳定公约成员资格;马其顿和南斯拉夫签署了边界协定。

巴尔干半岛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巴尔干半岛(Balkan)是一个地缘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词,用以描述欧洲的东南隅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详细的范围依照定义不同有许多种说法。该地约有550,000平方公里和近5,500万人口。在古希腊时代,巴尔干半岛被称为哈伊莫司(Haemus)半岛。该地区的名称来自于一条通过保加利亚中心到东塞尔维亚的巴尔干山脉。
巴尔干地区向来存在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领土争端。由于半岛的地缘政治重要性,由此而来的列强干涉致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频繁被放大为战争,因此又有欧洲火药库之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触发点之一——萨拉热窝事件亦是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