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勒斯特9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_塞尔维亚_保加利亚_巴尔干半岛

本文目录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 多瑙河流经几个国家
  • 巴尔干半岛是指哪几个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1、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2、战争的胜利者,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为主的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参与国家有: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协约国。

4、各国损失和后果: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多瑙河流经几个国家

简介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多瑙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是第二长河,被人赞美为“蓝色的多瑙河”,像一条蓝色飘带蜿蜒在欧洲大地上。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的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的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它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支流廷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以及斯洛文尼亚、摩尔多瓦等7国,最后在罗马尼亚东部的苏利纳注入黑海,全长2850km,流域面积81.7万km2,河口年平均流量643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2030亿m3。流域地理位置为东经8。09’~29。51’, 北纬42。04’~50。11’。
多瑙河干流从河源至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为上游,长约965.6km(从乌尔姆至匈牙利门,长度为708km,落差334m);从匈牙利门至铁门峡为中游,长约954km,落差94m;铁门峡以下为下游,长约930kin,落差38m。
流域自然特征
地貌
  多瑙河流域位于中欧东南部,三面环山。西部有黑林山,南部由西至东有阿尔卑斯山、韦莱比特山、迪纳拉山、老山以及巴尔干山;北部自西至东有捷克林山、舒马瓦山、苏台德山和喀尔巴阡山。东面临黑诲。
  河源处有两条河,即布雷格河和布里加赫河,均发源于德国黑林山的东坡,海拔高程分别为1010m和1125m。过两河的汇合点多瑙厄申根后,多瑙河流向东北。从乌尔姆至帕绍,多瑙河芽过巴伐利亚高原北侧,其间在因戈尔施塔特至雷根斯堡河段,多瑙河横切施瓦本—弗兰克山,河谷狭深。河道过雷根斯堡后转向东南流,从帕绍至典地利的林茨,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北坡与捷克高原之间的丘陵地带,形成典型的山地河流,河谷变窄,滩多流急。过林茨后,河道改向东流,进入维也纳盆地,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匈牙利门峡流出后,进入小匈牙利平原,河床变宽,流速减缓,河道分汉,绕过泥抄淤积而成的大、小许特岛(面积1901km2)。出科马诺,多瑙河进入维谢格拉德峡,然后河道转向南流,过布达佩斯进人大匈牙利平原,河流呈平原河流特征,河谷变宽,河床比降小,河道弯曲,常有河汊和牛轭湖。多瑙河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转向东流,直冲南喀尔巴阡山。经过长年的切割,形成了壮丽险峻的卡特拉克塔(杰尔达普)峡谷,峡谷壹长130km,由4个峡谷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铁门峡。峡谷河段首尾水位差30m,最窄处仅132m,最深处达82m。多瑙河出铁门后,进入下游平原,河谷宽阔,岸边有宽约10一15km的湖泊和沼泽带,河口三角洲长80km,每年以约24.38~30.5m的增长速度向黑诲延仲,三角洲面积5640km2以上,在三角洲顶点(图耳甘)多瑙河分成三条汊河,即基利亚、苏利纳和斯芬图乔治,其人海流量分别占总量的66%、16%和18%。
气象、水文
  多瑙河流域属温带气候区,具有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性质。特别是流域西部和东南部温、湿适宜,雨量充沛。河口地区则具有草原性气候特性,受大陆性气候影响,整个冬季较寒冷。以布加勒斯特为例,夏季有3个月气温在20。C以下,最高气温可达34。C,冬季有3个月气温低于0。C,最低气温-3.5℃。
  就全流域来说,大部分降水出现在夏季和秋初(6—9月),高山地区冬季降雪。降雪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流域内降雨分布不均匀。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降雨量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超过2510mm,最大年降雨量超过3000mm 降雨量最少的地区是大匈牙利低平原和斯洛伐克摩拉瓦流域地势较低的部分以及下游地区,特别是锡雷特河以东地区和河口地区,其年平均降雨量不到600—400mm,特别干旱年份降雨量还不到平均降雨量的一半。总的来说,上游地区年降闹量多,约为1000—1500mm,中下游平原地区降雨量少,约为700~1000mm,流域平均863mm。
  多瑙河洪水由夏秋季暴雨或长期连续降雨、春季高山积雪融化和冬季冰凌所形成,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全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极其罕见,大多数洪水只限于发生在局部河段,二是全年各个季节都有町能发生洪水,只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河段。
  春季融雪洪水,一是来自源于阿尔卑斯山的上游右岸支流;二是来自源于喀尔巴阡山的下游左岸支流。此外,中游下段三条支流(德拉瓦河、萨瓦河、大摩拉瓦河)由于上游山区的融雪洪水,也会在贝尔格莱德附近河段产生春汛。
  在奥地利河段、斯洛伐克与匈牙利边界河段、中游的下段经常出现因降雨而产生夏季洪水和秋季洪水。这些河段的洪水一般来自两岸的支流,上游河段的来水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布达佩斯以下的许多河段都出现过冰凌洪水,因冰坝壅高的水位有时超过伏汛水位2.5—3.0m。
  由于雨雪洪水的相互补充以及上、中、下游河段洪水的错峰,多瑙河的水位和流量过程线比较均匀,但在时空上分配仍不均匀。一般来说,多瑙河水位在11月至次年2月最低,7~8月也较低,低水位时,影响通航。冬季河口附近河段结冰,结冰期约40d,融冰时间需延续两个星期。多瑙河各主要控制站的多年平均流量为:乌尔姆(控制面积o.7578万km2,多年平均流量114m3/s);林茨(7.949万km2,1479m3/s);布拉迪斯拉发(]3.129万km2,2050m3/s);布达佩斯(18.4767万km2,2360m3/s);贝尔格莱德(51.28万kmz,5320m3/s)。
  多瑙河推移质输沙量以奥地利河段最大,进入匈牙利河段后,推移质泥沙大部分都淤积在河床上。悬移质输沙沿程——般是增加,但在萨瓦河河口数量突然增大。河口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34kg/m3,年均输沙量约6760万t。
历史洪水与洪灾
  多瑙河实测洪水历史悠久,维也纳站的水文观测,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该站最大洪水发生于1501年,洪峰流量为14000m3,其次为1787、1899和1897等年。本世纪多瑙河在奥地利境内发生的最大洪水是1954午7月13日,斯坦因 克雷姆斯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10200m3/s。匈牙利境内实测历史最人洪水流量为10910m3/s,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河段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均为17000m3/s,铁门为21200m3/s。
  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地区,上游维也纳盆地也有洪水威协。自1870~1970年共发生洪灾62次。1970年罗马尼亚境内多瑙河大水成灾,死200人。1935、1 938、]940、1941、1942、1945、1956年均发生过冰凌洪水。1938年3月冰凌洪水使布达佩斯半数以厂房屋被毁。1942年3月凌汛洪水使保加利亚瓦尔丁一诺沃戈罗德低地受到巨大损失,堤防数处决口,土地全部被淹,颗粒无收。

巴尔干半岛是指哪几个国家

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希腊,土耳其在欧洲的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上。

1、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或Republika Srbija,英语:Republic of Serbia),简称塞尔维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

塞尔维亚国土总面积为88361平方公里(含科索沃),首都贝尔格莱德。

与黑山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接壤,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经其境内。

2、黑山

黑山(塞尔维亚语:Црна Гора,即“黑色的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3万。

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部为科索沃,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3、波斯尼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黑”。

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国家。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首都萨拉热窝。

4、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共和国(克罗地亚语:Republika Hrvatska,英语:Republic of Croatia),简称克罗地亚,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共和国。

处于地中海及巴尔干半岛潘诺尼亚平原的交界处,首都为萨格勒布。

5、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亚语: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简称保加利亚。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国家,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保加利亚国土面积为110994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总量为705万人。

1990年2月27日,将3月3日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纪念日定为国庆日。1990年11月15日,保加利亚改国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1年7月12日通过的宪法规定,定为议会制国家。

6、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语:România),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和东北分别与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为邻,南接保加利亚,西南和西北分别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接壤,东南临黑海。

国土面积238391平方公里,人口1994万(2014年12月)。首都布加勒斯特。

7、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Shqipërisë;英语:Republic of Albania),简称“阿尔巴尼亚”(Albania),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马其顿,东北是塞尔维亚、北接黑山共和国。首都地拉那,其国际代码为AL。

8、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共和国(马其顿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简称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

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而古代马其顿地区包括北马其顿和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

9、希腊

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简称希腊(希腊语:Ελλάδα),是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的南端的共和制国家。

全国由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的3000余座岛屿共同构成。希腊为连接欧亚非的战略要地。

本土从西北至正北部分别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三国,东北与土耳其国境接壤。周围则自东而西分别濒临爱琴海、地中海本域与伊奥尼亚海。

10、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Türkiye Cumhuriyeti,英语:The Republic of Turkey),简称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

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与希腊以及保加利亚接壤,东部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

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是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尔干半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