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演绎“林总”的演员驾鹤西去:马绍信之后,再无“101”?演员马绍信去世,他生前为何被誉为最成功的“特型演员”_演员_大决战_饰演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马绍信 演员 大决战 饰演

本文目录

  • 传神演绎“林总”的演员驾鹤西去:马绍信之后,再无“101”
  • 演员马绍信去世,他生前为何被誉为最成功的“特型演员”
  • 著名艺术家马绍信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 著名艺术家马绍信因病去世,曾与“金鸡奖”失之交臂,到底是因为什么
  •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他生前饰演过哪些优秀的角色
  • 马绍信是什么民族
  • 《大决战》预告片露怯,于和伟版林彪像李云龙,马绍信表演已封神
  • 面对林彪,这样一个复杂角色,这位演员是如何演到令观众信以为真
  • gets-101扮演者
  •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都有哪些好友发文悼念

传神演绎“林总”的演员驾鹤西去:马绍信之后,再无“101”

作者:相忘于江湖

2022年3月14日,最被观众认可的“林总”马绍信去世了。

提到马绍信,可能还有一些人不大熟悉。但是如果说起最牛的“林总”扮演者,大家一定不会忘记1991年有10万官兵友情参演的“辽沈战役”,很多特型演员都在这部大剧中留下了精彩的一面,55岁的马绍信也因为饰演中年林彪一炮而红。

在这部大片里,马绍信把林总一生谨慎、算无遗策的个性演绎得非常出彩,尤其是霸气侧漏的一句话“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无数影迷和军迷念念不忘。

1992年,马绍信在“平津战役”里再次出演林总,虽然戏不多,但是每一次出场都足够惊艳。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攻打天津前与聂帅、刘亚楼的对话,延安给72小时、林总给48小时刘,亚楼只需要30小时,聂司令调侃他“军中无戏言”,林总则笑他“就你鬼点子多”。

1997年,马绍信再次在《大进军—南线大追歼》饰演林总,和“小诸葛”白崇禧演对手戏非常出彩,和陈赓三次意见不合的争执与妥协,再次展现了林总的胸怀,可以说这一次又获得了巨大反响。

马绍信出演的“林总”,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无数军迷正是通过这三部大片,重新审视林总这位“战神”和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也造就了坊间和网络兴起的谈论林总的各类话题,至今还是经久不衰。

正因为马绍信出演的“林总”如此深入人心,几乎成了“林总”的化身。

所以,其他人出演“战神”无疑会遇到挑战的天花板。

2021年版“大决战”,于和伟迎来了自己的一个挑战。

说起70后的于和伟,在“ 历史 的天空”演活了一个“小人”万古碑,2010年又颠覆了《三国演义》里传统的刘备形象,2021年“觉醒年代”更是演技炸裂出演了一回陈独秀。

但在《大决战》里,于和伟的表演只能算中规中矩,远没有达到军迷的期望。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马绍信“林总”的存在,其他的人即便如何神似也只能望其项背,马绍信的“林总”正是最意气风发、神出鬼没、战无不胜的得意时期,也正是无数人心目中“战神”形象。

随着饰演“林总”的马绍信去世,老一辈特型演员陆续离我们而去。

比如,扮演主席的古月、王立宪、马于飞、何志明已经不在。特别是部队出身的古月,41岁被叶帅相中,在两年后的《西安事变》第一次出演伟人的形象,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在27年里古月曾经84次出演主席,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而古月,也被观众认定为出演主席的第一人。

古月之后,张克瑶、唐国强均演过主席,另外实力派的演员刘烨也在2011年“建党伟业”横空出世,出演青年主席。

此外,“中国命运的决战”里的王晖、“觉醒年代”里的侯京健也有精彩出演。但是,不论是老一代的张克瑶、唐国强,中生代的刘烨,还是新生代的王晖、侯京健,古月的形象无人可以取代。

除了主席和林总,扮演总理的著名特型演员有王铁成和孙维民。

现年86岁的王铁成是第一位总理特型演员;67岁的孙维民,“追随总理31年”出演70余次。

1963年出生的刘劲,1996年33岁时第一次演总理,此后又多次饰演总理,大多出演的是中青年时期的总理。

出演总理的,还有“贺龙传奇”的六小龄童。但最经典的还是王铁成、孙维民和刘劲。

出演朱老总的也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如刘怀正、王伍福等。

现年74岁的王伍福是朱老总的第一特型演员。1984年,36岁在他在歌舞剧“中国革命之歌”第一次出演朱老总,后来陆续出演了40多部电影、电视剧。但是岁月不饶人,在“跨过鸭绿江”中老态尽显。

除了几位伟人,出演彭总的有 雷飞、赵军凯、丁笑宜、姚居德、“大决战”的宗利群,以及“跨过鸭绿江”的丁勇岱等人。宗利群最受欢迎,董勇、丁永岱都有新的突破。

一生传奇的刘伯承元帅,也有很多位特型演员,如傅学诚,是出现最早的刘伯承形象,如今傅学诚已经86岁。

张再新,是电视剧里出现最多的“军神”刘伯承,出演过《长征》、《八路军》、《解放》等;此外还有《亮剑》里的车晓彤等。

出演陈毅元帅的特型演员中,谷伟主演过10多部话剧,以及40多部影视剧;冯广海和黄俊鹏也多次饰演陈毅,但是荧幕上出现最多的“陈毅”还是一口四川话的刘锡田。

遗憾的是,刘锡田于2003年11月病逝。在他身后,给我们留下了史诗一般的大电影“开国大典”等传世经典之作。

演员马绍信去世,他生前为何被誉为最成功的“特型演员”

 演员马绍信去世,他生前被誉为最成功的“特型演员”是因为他饰演的林彪形神兼备,非常有代入感。 

马绍信生于1936年,哈尔滨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他有参演过《大决战》,《铁血昆仑关》《黄土岭1939》《林海雪原》等影视作品。

马绍信老师在20世纪80年代末因在《大决战》中饰演林彪一举成名,成为最成功的林彪特型演员。很多人对于特型演员有点陌生和不理解。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指特定角色的演员。这些演员因为和真实存在名人或者历史人物长相相似,所以会被启用为这个角色的固定演员。而且一般特型演员很少接别的角色剧,这是为了保障观众的观看感的,怕他们过度消耗了相似度。就比如说,唐国强老师就是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因为他们长相相似,所以属于御用演员了。马绍信老师也是如此,他是林彪的特型演员。

马绍信老师的演技是圈内公认的好,很多人对于他的评价就是演技浑然天成,而且非常娴熟。熟悉他的观众对于他的印象也非常好。最重要的是马绍信老师这一生抛开林彪这个角色,还有挺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出彩,他也凭借实力获奖无数。只不过遗憾的是他之前有一次已经入围金鹰奖了,但是因为不是本人原声配音与金鹰奖失之交臂了。

马绍信老师的离世是我们演艺圈的一个损失,随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老牌艺术家离世,很多东西都只能变成了不可再现的经典。希望马绍信老师一路走好!

著名艺术家马绍信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著名艺术家马绍信3月14日因病去世,马绍信出生于1936年,在一个偶然机会下成为一名演员,擅长于塑造各种稳重人物形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筹拍《大决战》,马绍信因为形象与表演状态非常贴合,所以被剧组邀请过去饰演林彪元帅,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在屏幕上,饰满林彪正面形象而且大获成功。在这以后马绍信在多部影视作品当中塑造林彪形象,比如电影《大进军》。后来又尝试在《铁血昆仑关》《黄土岭1939》当中饰演反派人物,将其残忍演得惟妙惟肖。马绍信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文化奖”,“曹禺戏剧奖“等奖项,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著名艺术家。

1、年青时就擅长于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马绍信出生于东北地区,年青时偶然机会当中成为了一名演员。年青时的他就很擅长于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经常参与出演各种话剧,尤其是擅长于塑造舞台上各种稳重人物形象。这也为他日后扮演林彪这个角色打下良好基础,加上他本人形象就非常贴合。

2、《大决战》中林彪形象成为经典

1989年电影《大决战》进行筹拍,林彪这个人物至关重要要形似更要神似。经过了导演不断筛选后,马绍信最终被确定来扮演林彪并且大获成功。这是有史以来屏幕上第一个正面形象有林彪元帅,将林彪决胜千里运筹帷幄,大兵团指挥作战能力表达十分到位。

3、一生当中塑造多种形象并多次获奖

马绍信成功塑造了林彪形象,但并没有把自己固定到这个形象当中去。此后他在《铁血昆仑关》《黄土岭1939》中扮演了日军将领阿部规秀和中将正雄,将其残忍表达入木三分。并在各种影视剧中扮演性格迥异人物都是栩栩如生。因此他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化部“文化奖”,“曹禺戏剧奖”等,并成为鸡西市第十届劳动模范。

著名艺术家马绍信因病去世,曾与“金鸡奖”失之交臂,到底是因为什么

著名艺术家马绍信因病去世,曾与“金鸡奖”失之交臂,主要是因为这个奖项要求必须是自己给角色配音,而马绍信的角色虽然是自己演的,却是别人给配音的,所以不符合颁奖的规则,就只能跟这份荣誉失之交臂。

提起马绍信,可能很多人对他都不是非常的熟悉,毕竟这是一名老演员,没有那些小鲜肉受大家的欢迎,不过如果看过《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朋友们小编一提就能知道他是谁,马绍信在这部电视剧中饰演的是林总,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挥斥方遒的将军,真的是非常的帅气,马绍信因为这部戏的这个角色还差点获得了“金鸡奖”,最后与“金鸡奖”擦肩而过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这个角色是别人配音的,这一点不符合奖项的规则,所以与“金鸡奖”失之交臂。

一、因为不是自己配音,不符合奖项的要求,所以与“金鸡奖”擦肩而过。

小编看过马绍信饰演的林总,当他站在高台上俯视一切,然后大手一挥做出一系列的军事部署的时候,真的是让人觉得特别的潇洒有谋略,按常理“金鸡奖”非他莫属,可是因为不是自己配音,不符合大奖的要求,所以只能抱有遗憾了。

二、马绍信还饰演了其他很多个角色,都让人难以忘怀。

马绍信还在《林海雪原》、《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等多个影视作品中出演重要角色,都是比较经典的,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三、这位老演员因病去世,让我们一起永远怀念这位优秀的演员。

如今这位老戏骨因病去世,真的让人比较的遗憾,这个世界上优秀的演员又少了一位,让我们一起怀念这位优秀的演员,学习他对演戏的严谨的态度,向老戏骨致敬。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他生前饰演过哪些优秀的角色

据媒体报道国家一级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网友们都在悼念这位著名的演员,马老先生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他还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生前带给观众很多经典的角色。马绍信是黑龙江鸡西人,他的演艺生涯非常精彩,曾获得过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获得了文华奖的奖项,他的表演基本功底深厚,演技很扎实,出演过很多耳熟能详的著名影视剧作品。他也是很多后辈们一直在学习的目标,希望可以成为和他一样的演员。

马绍信老先生参演过《万水千山》,《雷雨》,《将军的战场》,等经典剧集,1991年他参演了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在影片中他饰演林彪,他饰演的林彪成为了观众们心目中的经典,当时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广泛好评,次年他又出演了《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依然饰演林彪这个角色。林彪这个角色让他给演活了,1997年他主演电影《大进军—南线大追歼》再次饰演林彪,虽然这个角色让他饰演的很成功,也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但是林彪没有成为他的标签。

他在电视剧《林海雪原》中饰演的是一个名字叫山雕的土匪,这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同样被马绍信饰演的非常成功,他不仅局限于相似类型的角色,他敢于挑战和突破。他还出演过很多经典的电视剧,《遍地英雄》,《黄土岭一九三九》,《铁血昆仑关》,《喋血四平》等剧集中都有他精彩的表演。马老先生的一生为演绎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是很多人都对他非常敬佩的,祝愿马老先生一路走好。

马绍信是什么民族

马绍信
艺术家、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马绍信(1936年-2022年3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电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原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黑龙江省鸡西市文化局研究员。曾经在电影《大决战》中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个林彪元帅的正面形象。
2022年3月14日,马绍信在鸡西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中文名
马绍信
外文名
Shaoxin Ma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黑龙江鸡西
出生日期
1936年
逝世日期
2022年3月14日  
职业
演员
代表作品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决战第三部:平津战役、喋血四平、林海雪原、大进军

《大决战》预告片露怯,于和伟版林彪像李云龙,马绍信表演已封神

林彪无疑是电视剧《大决战》中的绝对主角之一,他直接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尤其是辽沈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东北定则天下定,所以这部电视剧对林彪的描摹会是重中之重。


基于此,导演高希希找来了自己合作多年的实力派演员于和伟。

可以说,于和伟因为主演高希希执导的《新三国》《 历史 的天空》等作品走红,高希希对于和伟也是格外器重,两人曾经共同成就经典,为国剧创作了不少精品力作。

从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定妆照曝光后,舆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焦点体现在于和伟不是标准的特型演员,和林彪在长相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外形气质差别大,更谈不上神似了。

当然,观众反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目前电视剧《大决战》已经杀青,并且央视作为制作方释放出了首支预告片。

有意思的是,电视剧《大决战》于和伟的定妆照特意强调了林总爱吃黄豆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了人物“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特点。

而首支预告片的出现似乎要打破了林彪这一人物角色塑造的基本准则。

首支预告片重点诠释了重庆谈判和辽沈战役的场面细节,而于和伟塑造的林彪频频出镜。

先是接到命令进军东北,接着是在火车上踌躇不定,再出现就是辽沈战役的指挥所里,并且电视剧版《大决战》还原了八一厂电影《大决战》中的部分经典台词。


比如,在这支预告片片尾,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对着电话讲:我不要伤亡数字,我要塔山!

“复制”经典台词倒也无可厚非,有致敬《大决战》电影三部曲的意思。

但是问题出现在了演员的表演上,说实话,于和伟的表演像《亮剑》里的“李云龙”,说话用“喊”,声嘶力竭、掷地有声。事实上,林彪要是有这肺活量,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就不用把彭德怀请过来了。


熟悉 历史 的观众都知道,林彪的身体在长期的“南征北战”中出现了很大问题,林彪高超的军事才能能让日军人仰马翻,让国民党精锐部队闻风丧胆,但他也有一个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是他自己身上的病。

自从1939年阎锡山的兵给了他一枪后,他这一辈子就没好受过。这一枪不简单,它让林彪“怪病缠身”,为了治病他去过苏联,国内国外那么多优秀专家都没给他治好。 最后,他只好自己给自己开处方,他让警卫员给炼过丹、自己搜集过偏方,甚至吃错了药出现过休克。


演员由立平曾多次饰演林彪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已经是气力不足,于和伟的表演却忽略了这一点,呈现出的林彪“精神抖擞”“身强力壮”。

另一方面,林彪的性格也决定了其不会在作战时对下属“大喊大叫”,喜怒不形于色,和《亮剑》里的“李云龙”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

在表现林彪真实性格这一点上,八一厂老电影《大决战》中诠释得更到位。


当年,鸡西话剧团的演员马绍信承担了饰演林彪的重任,他不仅在外形上像,在“神”的表达上更是做到了“炉火纯青”。

马绍信在诠释林彪这一角色时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尤其是掌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处理人物性格特点可以用“四两拨千斤”形容其表演功力。


举个例子,当得知牛郎山阵地丢失后,林彪很生气甚至愤怒,但是马绍信的表演并不是通过声嘶力竭地对着电话训斥牛郎山指挥所来表现,而是把电报扔在一边,轻微地侧了一下身子,欲言又止,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失望以及愤怒等复杂的情绪。


相对应的是,一旁的刘亚楼怒气冲冲,对着电话斥责下属,最后怒摔电话,与林彪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绍信演绎经典桥段

对于那段经典台词“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的演绎,马绍信与于和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于电视剧《大决战》中于和伟中气十足、掷地有声地对着电话嘶吼,马绍信的表演效果更符合人物角色的特征。

首先,马绍信饰演的林彪没有自己对着电话讲,而是让一旁的刘亚楼传达自己的想法;另外,马绍信的演绎虽然算不上霸气,但是不怒自威,这才是十足的大将风范。

所以,整体来说,电影《大决战》中马绍信的处理显得更生活化一些,也更高级一些。

当然,电视剧《大决战》目前的视频资料还不多,于和伟的表演究竟如何还不能下结论。不过有句话说得好,“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支预告片暴露了很多问题,至少和电影版《大决战》中马绍信的表演无法相提并论了。

文|宋胖子

面对林彪,这样一个复杂角色,这位演员是如何演到令观众信以为真

1991年,聚焦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大决战》三部曲,曾引发了国民级的观影热潮,成为一代人难以磨灭的影像记忆。

29年后,由高希希导演的剧版《大决战》宣布开机,预计将于2021年播出,不少看过影版《大决战》的网友表示非常期待。

在于和伟之前,已经有不少演员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饰演过林彪,其中观众认可度最高的,无疑是马绍信。

从《大决战》系列到《喋血四平》,再到后来的《大进军》,马绍信只在四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过林彪这一角色。

仅仅出演过四次林彪,就得到无数观众的肯定和赞誉,马绍信版本的林彪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

01、

首先,马绍信饰演的林彪之所以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离不开作品本身所具有的 历史 厚度。

最典型的就是其出演的《大决战》系列,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称得上是主旋律中的史诗级作品。

对于 历史 细节的还原,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使得影片对 历史 的呈现并不呆板,而是无比鲜活。

影片不拘泥于伟人们光辉英明的形象塑造,而是在他们运筹帷幄的指挥中,穿插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展现他们生活化的亲切一面。

比如片中几位领导人“忙里偷闲”的球赛,周恩来担任裁判,贺龙、叶剑英亲自上场,观众席上的毛泽东更是看得乐不可支,周围的群众也看得津津有味。

影片也没有对国民党内的人物做简单的脸谱化处理,比如蒋介石忘记和宋美龄结婚纪念日时的自责和抚慰,让人看到这个冷酷专断的独裁者柔情的一面。

还有为国民党出生入死的黄百韬,在无路可退时他选择的不是逃跑,而是以自杀的方式彰显其气节和“愚忠”。

尊重 历史 事实,是《大决战》最值得称道之处,即便是林彪,影片也没有因为他后来犯下的错误,而丢失对这一人物的真实还原。

在《大决战》之前,林彪在影视作品或舞台剧中都是以负面形象示人,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就是李雪健26岁时在《九一三事件》中饰演的林彪,《大决战》则是在大银幕上第一次呈现了林彪解放前的正面形象。

众所周知,在辽沈战役中,作为司令员的林彪指挥得当,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毋庸置疑。

影片以史实为基础,充分展现了林彪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局,他总能保持缜密的思维和冷静的判断力,力保计划万无一失。

尽管在作战中也会出现失误,但他能够及时止损,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局面,出色完成中央指示的任务。

关键时刻,他又能力排众议当机立断,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将风范。

另一方面,影片也细致呈现了林彪的性格特点,比如其孤僻、不善于和人亲近的特点,让这一角色更为真实可信。

正是影片对于人物逼真细致的刻画,马绍信才得以拥有更大的表演空间,更加自如地驾驭这一角色。

02、

其次,马绍信对林彪的成功诠释,得益于其外形体态上的高度贴合。

在踏入影视圈之前,马绍信是黑龙江某话剧团的演员,《大决战》仅仅是他第一次出演电影。

有意思的是,马绍信原本试镜的是陈布雷这一角色,但在试镜过程中,导演发现马绍信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与林彪更为贴合。

脸庞瘦削,鼻梁挺拔,眼睛大而有神,马绍信的外貌和林彪确实相像,这无疑为马绍信的表演增添了更为强烈的可信度。

为了更贴合林彪的形象,马绍信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和文献纪录片,走访了林彪当年的亲朋好友,林彪的生活习惯,走路的姿态,说话的速度和语气,都被马绍信摸得一清二楚。

凭借多年来话剧舞台上的表演经验,再加上形象上的高度贴合,马绍信在《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的“电影首秀”可以说相当惊艳。

片中林彪的第一次出场就极具震慑力:昏暗的房间里,沉默不语的林彪缓缓转过身,那种不怒自威又带着些许忧郁的气质,很难不让人相信这就是林彪本人。

03、

马绍信对于林彪的诠释不只是简单的浮于外表,而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形神兼备”。

如果说外形上的相似可以通过化妆和模仿来弥补,但内在的精气神需要靠演员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揣摩。

关于马绍信在《大决战》中的表演,有这么一段佳话:在《大决战》首映结束后,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紧紧握住马绍信的手,其五味杂陈的思绪已然溢于言表。

他从马绍信的身上看到了林彪,看到了那个曾经并肩作战,后来又分道扬镳的老战友,马绍信以不露痕迹的纯熟演技,让杨尚昆沉浸到对过往的追忆当中。

如果仅仅是外形上的相似,怎能得到杨尚昆的认可?

在皮哥看来,马绍信抓住了林彪性格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特质,那就是“喜怒不形于色”。

无论是和战友的日常闲谈,还是身处紧张的战局之中,外人都很少见到林彪情绪上有波动起伏,他似乎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严肃态度,让人难以捉摸。

由于性格使然,林彪的情绪变化非常细微不易被察觉,而马绍信在片中传达情绪的关键“法宝”,就是靠眼神。

在《大决战》中让皮哥记忆犹新的一幕,就是林彪独自一人呆在屋内翻着书,吃着黄豆,任外面多么热闹,他的眼神始终淡定从容,似乎外界的一切喧嚣嬉闹都和自己无关。

唯一一次情绪上的失控,是林彪攻打锦州的计划受到多方质疑,一向淡定的林彪终于按捺不住,拍案而起。

即便如此,林彪也没有暴跳如雷,像很多怒火中烧的人那样破口大骂,但从他的眼神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他此刻的愤怒、无奈和笃定,感受到一种令人生畏的气场。

如此内敛却极其细腻丰富的表演,让马绍信得以将性格复杂、心思细腻的林彪完美“还原”,这也是马绍信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根本所在。

遗憾的是,在1997年拍完《大进军》后,马绍信自此没有再出演过林彪,而是不断尝试其他角色,其中也不乏《林海雪原》中“座山雕”这样的经典角色。

如今马绍信年过70,淡出影视圈已经多年,但他曾饰演过的那些角色,尤其是对林彪精妙到位的诠释,将会被中国影史永远铭记!
文/皮皮电影部:阿志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gets-101扮演者

马绍信。
马绍信的荧屏形象不知凡几,但刻画最为成功,演得最为传神的非林彪莫属,他在《大决战》系列电影中扮演的“101”,沉默寡言但有不怒自威,轻声细语间让人莫敢直视。
马绍信,1936年至2022年3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国电影演员,原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黑龙江省鸡西市文化局研究员。曾经在电影《大决战》中塑造了中国银幕上的第一个林彪元帅的正面形象。2022年3月14日,马绍信在鸡西因病逝世,享年86岁。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都有哪些好友发文悼念

鸡西文联已经发布唁电了。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86岁,都有哪些好友发文悼念?

3月15日,著名演员马绍信因病去世,享年86岁。鸡西市文联对马先生的艺术贡献表示敬意:“马先生的逝世令人悲痛。是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我们向他们的家人致以最诚挚的慰问!”

马绍信

马绍信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国家一级影视演员。曾是黑龙江省鸡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现为鸡西市文化馆研究员。马老师于195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连续演出数十年。他在各大影视剧中饰演了许多经典角色,如《大决战》、《大进军》、《杨靖宇将军》等,这些都展示了马老师的精彩表演。值得一提的是马先生在《大决战》中饰演的林彪,形象气质令人惊艳。他饰演林彪的林彪,眉毛浓密,眼神明亮,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马老师在荧屏上扮演的角色总是那么生动活泼。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奖项,也多次提名金鸡奖。

哪个角色给我的印象最深?

据说马绍信在《大决战》中最初的角色是一位高官,但导演认为马绍信是扮演林彪的最佳人选,而马绍信也成为第一个在银幕上正面扮演林元帅的演员。马绍信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成为剧中最有血有肉的角色之一。此外,马绍信还演过很多小角色,比如电影《铁血昆仑关》中咬牙切齿的日本鬼子。马先生的压轴之作是2005年上映的《杨靖宇将军》。退休后,他很少公开露面。现在,马绍信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非常感谢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好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