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3女酒保是谁?能分享自己看到的,或自己拍得最温馨幸福的一张照片吗_演员_特型_河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纳 是谁 演员 特型 河南

本文目录

  • 爱情公寓3女酒保是谁
  • 能分享自己看到的,或自己拍得最温馨幸福的一张照片吗
  • 你认为饰演毛泽东的演员谁最好为什么
  • 原语文课文《李愬雪夜入蔡州》当中的李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怎么看

爱情公寓3女酒保是谁

李纳(LINA),艺名NANA,1988年5月28日出生,平面模特、演员。

张妲,女,1986年10月2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担任音乐老师、舞蹈老师。曾获2005年丝绸之路模特大赛全国十佳、第七届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季军。

徐佳琦,1988年出生,模特、演员。

不知道你说是哪个女酒保?蛋蛋我就把全部女酒保的照片和信息给你招来了

能分享自己看到的,或自己拍得最温馨幸福的一张照片吗

十月怀胎,哺育孩子,抚养孩子,教育孩子,里里外外一把手,家里家外一肩挑,直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温馨”两个字我想送给全天下所有母亲,因为有你们,这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没有母亲,就没有未来。

母亲是少儿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修养对少儿的成才影响巨大。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哪有出色的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母亲,同样没有杰出的孩子。

试想,没有“孟母三迁”,哪有伟大的哲学家——孟子?

没有孔母的慈教,也同样没有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没有“岳母刺字”,也不会有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

我们都把大地形容为母亲,事实确实是万物在大地上生长,每个生命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养分。做一个女人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成就了大地母亲般的品格。

世界因母亲而美丽,世界因母亲而繁华,世界因母亲而进步和发展。

你认为饰演毛泽东的演员谁最好为什么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伟大领袖、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这天成为是无数国人为之扼腕的日子,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刻。

毛泽东逝世后,涌现了很多与毛泽东有关的历史影视剧。

为了在银幕上更加真实的再现毛泽东的外貌、神情,为观众展现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

需要容貌相似或经过化妆达到形似的演员,这种演员就叫特型演员。

在不同的影视剧中,有很多特型演员演绎不同时期的毛泽东。

影视剧越多,这些特型演员也就越多,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的演员,比如古月、古云、谷智鑫、红心、侯京健、缪世璇、王震、王霙、张克瑶、张瑞奇、于是之、马于飞、王立宪、李克俭、李光彩、许国寅、唐国强、汪国新、章飞一绝等等。

这么多特型演员在荧幕上的艺术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有的形似,有的神似,有的形神兼备。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难说哪个特型演员最适合出演毛泽东。

不过,却有很多极具个人特色的特型演员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1、最早的扮演者

最早在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原名于淼,祖籍天津,1927年出生于河北唐山。

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学习不久后就辍学了,从此便正式参加了职业话剧团体,并参与了《蜕变》《以身作则》等话剧的演出。

1951年,于是之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

于是之由此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饰演毛泽东的演员。

1978年,于是之与张瑞芳等共同主演剧情电影《大河奔流》。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泛区人民群众同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解放后他们响应党的号召,改造黄河、变害为利的英雄业迹。

剧中毛泽东只是一个配角,戏份不是很重,出场不过一分钟左右。

可是,于是之依然演得很认真,其敬业精神,让大家十分佩服。

于是之由此创造了在电影中最早扮演毛泽东的记录。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2006年,于是之获得表演艺术成就奖。

2007年,于是之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9年,于是之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

02、声音最像的扮演者

而在话剧中最早扮演毛泽东的演员是西安话剧院演员张克瑶。

张克瑶1933年生人,祖籍天津,17岁时,他考上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演绎生涯。

张克瑶毕业后,被调至西北人民话剧团(后改为西安话剧院)工作,参加了话剧《雷雨》、《北京人》、《胆剑篇》、《蔡文姬》60多出的演出。

1976年,西安市话剧院排演话剧《万水千山》,张克瑶首次扮演毛泽东。

凭借优异的表现,张克瑶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1978年,45岁的张克瑶接到任务,他将要在话剧《西安事变》中饰演毛泽东。

这次,张克瑶更有经验了,不过他还是非常紧张,他回忆道:“毛主席是政治人物,演坏了可了不得,要是歪曲了形象,那可是政治问题呀。”

但是,张克瑶克服了紧张的心情,又奉献了精彩的表演。

1978年,《西安事变》在新城剧院上演,当时一票难求,万人空巷。

幕布一拉开,张克瑶扮演的毛泽东刚走上一个斜坡,出现在舞台中央,台下的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张克瑶由此一炮打响,成名天下。

此后,他又在话剧《毛泽东的故事》、《艰难时事》、《风雨下钟山》、《上党战役》、《毛泽东和他的乡亲》等多部电影中扮演毛泽东。

198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风雨下钟山》,张克瑶在影片中扮演“毛泽东”,又获得观众认可。

该影片荣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1989年,张克瑶在《巍巍昆仑》中再次出演毛泽东。

该片是国庆四十周年献礼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彻底粉碎蒋介石的“黄河计划”,消灭胡宗南王牌军的故事。

张克瑶成功地为观众展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特别是毛泽东撤离延安那一段戏,张老师把毛泽东那种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革命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表演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该片荣获1989年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和1990年的 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在毛泽东特型演员中,张克瑶其实是长得最不像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之一,他甚至曾在话剧《陈毅市长》里演过陈毅。

为此,他曾坦诚地说:

“卸完妆之后,说实在的,我的条件还是比较差一些的。但现在也有一种观念,一种理念,就是我们可以不一定像,但我们照样可以演。”

可是,在众多特型演员中,张克瑶的湖南话是说得最好的,声音是最像毛泽东本人的。

因此他还为多部影视剧中的毛泽东配音。

1995年4月,张克瑶退休,2017年7月18日,张克瑶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4岁。

03、长得最像、扮演次数最多的扮演者

有声音最像的,就有外貌最像的,而这个长得最像毛泽东的特型演员是古月。

古月,原名胡诗学,1937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古月是烈士遗孤,从小成长在孤儿院,和姐姐相依为命。

1949年,古月被当时南下的解放军从桂林孤儿院里救了出来。

从此,古月在部队话剧社工作。

1978年,时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科科长的古月被叶剑英元帅亲自选中,成为了饰演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那一年古月41岁。

1981年,古月老师参演了由成荫执导的历史电影《西安事变》,这是他出演毛泽东的首部电影。

从此,他总共出演了84次毛泽东,是扮演毛泽东次数最多的特型演员。

1990年,古月老师在《开国大典》中饰演毛泽东拿下大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1993年,他再次凭借《毛泽东的故事》拿下大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

这两个极具分量的奖项无疑是对古月老师最好的评价,古月老师不仅长得像,演得也十分出彩。

仅以奖项而论,古月老师是毛泽东特型演员乃至所有特型演员第一人!

而且,由于古月外貌酷似毛泽东,因此他被誉为演的最好、最像的特型演员。

据说就连毛泽东的女儿李讷看到古月饰演的角色,都抱头痛哭。

而每当现实生活中,古月出在在人群,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围在他身边,一睹风采。

古月长得实在太像了,甚至不需要化妆,往那一站,都像毛泽东本人。

毫不夸张地说,古月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毛泽东特型演员!

甚至可以说,古月是最好的毛泽东特型演员,他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可惜,2005年7月,古月不幸因病去世,享年68岁。

04、名气最大、最霸气的扮演者

众多毛泽东特型演员中,名气最大,演得最霸气的无疑是唐国强。

唐国强,195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

1970年,唐国强中学毕业后进入青岛市话剧团。

1975年,23岁的唐国强在海南拍摄了八一厂战争片《南海风云》,出演男主角于化龙。这是唐国强的第一部电影。

1979年,唐国强在《小花》中饰演赵永生,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青年创作奖、“电视十佳演员”、“首届全国百佳电视工作者”获得“金鹰”最佳男主角和“飞天”优秀男演员提名。

1983年,唐国强因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著名的奶油小生。

1990年,他在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饰演诸葛亮,塑造了一个无数观众中最为经典的诸葛亮形象。

1996年,他在电影《长征》中首次扮演毛泽东主席,并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主角。

此后唐国强在《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解放》、《大决战》、《建国大业》、《换了人间》等三十部影视剧中饰演了毛泽东。

尤其是电视剧《长征》中,唐国强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堪称经典。

在特型演员中,唐国强其实长得并不是很像毛泽东,但他脱离了一些特型演员们的桎梏,真正从身心上以毛泽东为榜样,做到了神似胜于形似。

唐国强出演了无数中国古代帝王,霸气与生俱来,毫无违和感,将毛泽东闲庭信步、睥睨六合,恢宏磅礴的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他被誉为最霸气的毛泽东特型演员。

他也是目前毛泽东特型演员里影响最大、名气最大的一个。

05、形神兼备的扮演者

自从古月和唐国强出演毛泽东后,堪称演成了天花板,很少有其他特型演员还能演得更出彩,甚至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都很少。

其中就有一位演员,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样好评如潮,他就是王霙。

王霙,浙江杭州人,1958年出生,他是一名越剧演员,1978年考入中央红旗越剧团。

1983年,王霙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

198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筹拍《开天辟地》,31岁的王霙被导演相中,从22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扮演青年毛泽东,他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此后,他在《红色摇篮》、《井冈山》、《我的长征》、《秋收起义》、《杨开慧》、《彝海结盟》、《相伴到永远》、《毛泽东与斯诺》、《日出东方》等四十多部影视剧中扮演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因为年轻,他比常人更勤奋。

为了真实地还原毛泽东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他经常认真研读了许多领袖原著、有关传记、传奇和回忆录,亲自到湖南岳麓书院、橘子洲头、第一师范,亲自到江西井冈山、瑞金、陕西延安等地,实地研究揣摩。

因为年轻,他比常人更刻苦。

1993年拍《秋收起义》时,军委副主席张震前来视察剧组。

当他见到王霙时,他连连摆手说:“不像,不像,你太胖了。”

张震随即告诉王霙,当年毛泽东当年的形象是:

“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外加瘸腿”。

王霙听说后,马上开始减肥,短短28天里,体重从168斤直线掉到了140斤,终于符合了角色的要求。

此后,为了保持身形,他给自己定下规矩——“20年都不敢吃饱饭”。

一直到2009年,他不用饰演青年毛泽东,他才破除这条铁律。

可以说,他用一生刻苦,尽心演绎毛泽东。

因为年轻,他比常人更细心。

比如拍毛泽东抽烟的镜头,很多人基本都是把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

可他细心体会后认为,烟快燃尽时用拇指和食指小心捏着抽,才不会浪费太长的烟蒂,这更符合毛泽东节俭的性格,这个小细节就是他一丝不苟的最佳体现。

因为年轻,他比常人更谦虚。

他经常研究其他饰演毛泽东的演员,其中他最欣赏的是唐国强老师。

他说,

“唐国强是位老演员了,他的表演功力很深,演出了毛主席的神,非常好。”

从此,他开始认真向唐国强老师学习。

实际上,他扮演毛泽东的时间要早于唐国强,但他从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是低调谦虚、博采众长。

他曾说:“我只是一只脚刚踏进门”;

至于另一只脚什么时候能踏进去,他的回答是:

“也许永远不可能,但我会一直努力。”

因此,在众多毛泽东特型演员中,王霙不仅是最年轻的,也是最为形神兼备的。

他出演的毛泽东,远望举止相像,近看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形神兼备,有口皆碑,好评如潮。

06、最艰辛的扮演者

特型演员很辛苦,为了展现伟人风范,往往比一般演员要刻苦得多。

若论哪个毛泽东特型演员最艰辛,当属章飞一绝。

2009年,上映了一部电视剧叫《毛泽东在武汉的故事》,该电视剧只有7集,但2004年就开始拍摄,电视内容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要演绎青、中、老年三个不同时间阶段的毛泽东。

该片的特型演员叫章飞一绝,他是首位贯穿扮演青、中、老年的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为了这部戏,他吃够了苦头。

章飞一绝首先要扮演青年时期在武汉的毛泽东,但他有点胖,因此他首先要减肥。

同时,里面还有毛泽东游泳的镜头,可他却不会游泳。

为了减肥和学会游泳,章飞一绝开始节食,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空腹到东单体育馆游泳。

有一次他直接休克了40分钟,最后成功达到要求。

在拍摄过程中,拍摄时间正好是6、7月份,正是武汉最热的时候,他甚至直接给热晕了,直接从高跷上摔了下来,最后他是打着绷带拍完了毛泽东游长江的戏。

剧组人员曾称,他是“死去活来”的演完了这部戏。

这是一句玩笑话,更是章飞一绝辛苦的最好体现。

07、最具潜力的扮演者

若论谁是最具潜力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侯京健。

侯京健,北京人,1985年4月2日出生。

1994年,侯京健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反腐风云录》,在剧中饰演钟小童,他其实是一名童星。

2003年,侯京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年,侯京健出演电视剧《清官能断家务事》,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最早的时候,侯京健走的是青春偶像路线,凭借英俊的外表,深受各大导演喜爱。

2013年,侯京健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献礼剧《毛泽东》中,首次饰演青年毛泽东,从而转型成为毛泽东特型演员。

从此,侯京健一发不可收拾,在很多影视剧中,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2017年,侯京健主演的为纪念建军90周年献礼片《秋收起义》,荣获2017年“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多项奖项,并凭借此剧获美国纽约电视节金橡树奖“最具潜质男演员”。

观众对侯京健印象最深刻的表演应该是最近热播的《觉醒年代》。

侯京健在剧中饰演的青年毛泽东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因此,很多观众对他寄予厚望,被誉为最有潜力的毛泽东特型演员。

08、戏外成就最大的扮演者

若论戏外成就最大的毛泽东特型演员,应该是赵新月。

赵新月,河北石家庄人,他在荧幕上表现不太为观众所熟知,可他在戏外的成就,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他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作家、书画家、红色文化主讲人、西柏坡学创立者、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河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劳工问题专家,石家庄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

著有《西柏坡学发凡》、《大西柏坡赋》、《你来西柏坡看什么》、《开国第一城:石家庄》《悯生论——主持人书简》、《画家书法八大家》等著作,创办个人学术网。

这么多的名头,足见他有多厉害。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所有演员中书法最好的一位。

赵新月擅长小楷,他的小楷整体上看,给人一种比较干净利落的感觉,每一个字都非常饱满,都非常有姿态之美,用笔上变化多端,变幻莫测,能够做到藏露结合,精到遒劲,稳健老道,美不胜收。

09、最不适合的扮演者

如果要让食堂在众多毛泽东特型演员中挑选一个最不适合的人选,我的答案是张铁林。

他在《红军东征》中饰演的毛泽东,我第一印象是乾隆,第二印象是杨逍,就是没有毛泽东影子。

他在剧中的气势明显不足,角色的感染力和唐国强版、古月版比相差太多,刻意模仿唐国强的痕迹也很明显,他演的不是毛泽东,而是唐国强。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好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是古月、唐国强、王霙、侯京健。

如果只选一个,我会选古月!

原语文课文《李愬雪夜入蔡州》当中的李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怎么看

“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 愬然之。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这是中学时期的一篇脍炙人口文言文,这篇文章取自《资治通鉴》,重点记述了李愬的谋略和勇敢。精炼概括了李愬袭取蔡州前的准备、行动过程,集中展现了李愬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李愬吧!

李愬(sù)(773-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朝中期名将,唐德宗时中书令、西平郡王李晟的第八子。李愬的生母早逝,由李晟次妻晋国夫人王氏抚养长大,王氏去世,李愬像亲生儿子一样为王氏披麻戴孝。他的孝顺很受当时人称道,其父李晟也大为感动。

李愬年少时就有谋略,善骑射。因父亲功业,很早就封为太常寺协律郎,后历任卫尉少卿、右庶子、少府监、左庶子等职。贞元九年(793年),李愬的父亲李晟去世,李愬与二弟李宪在墓边搭棚住着守孝。唐德宗李适担心他们伤身,专门下诏命他们回家。过了一夜,李愬光着脚又去了。三年满孝后,唐德宗任命李愬为坊、晋二州刺史。因治州有功、政绩优异,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

自唐玄宗开始,地方势力逐渐强大,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地方藩镇与中央王朝矛盾日趋尖锐、争斗时有发生。当时,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与河北藩镇频频勾结,伺机反叛。唐宪宗继位后不久,吴少阳势力日益猖獗、反叛已现。元和九年(814年),吴少阳身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伪造少阳表,称病,请以元济为留后。朝廷不许。吴元济于是遣兵焚毁舞阳(今河南舞阳)、叶县(今河南叶县),攻掠鲁山(今属河南)、襄城(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等城。占据蔡州汝阳(今河南驻马店汝南),因此地处中原腹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唐宪宗被迫发兵讨伐。时河北藩镇成德(今河北正定)的王承宗、淄青(今山东益都)的李师道与吴元济暗通款曲,出面为吴元济请求赦免。唐宪宗不许,平卢淄青节度使李纳次子李师道便派人伪装成盗贼,焚烧河阴(今河南荥阳东北)粮食,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武元衡,砍伤裴度。

这一下激怒了唐宪宗李纯,打算彻底削平藩镇。元和十二年(816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在铁城与吴元济交战大败;朝廷任命袁滋挂帅也无功而返。李愬不服气,上疏自愿到前线效力。唐宪宗李纯、宰相李逢吉认为李愬的才可堪用,后在宰相裴度(前宰相李逢吉去世)大力支持下,同年腊月,朝廷任命李愬为左散骑常侍兼邓州(今河南邓县)刺史、御史大夫、充随唐邓(即:湖北随州、河南唐河、河南邓州)三州节度使、西路唐军元帅。

元和十三年(817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时,唐州官兵刚吃完败仗士气低落,产生畏敌厌战情绪。李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不忙整军,只是暗中备战。他和士兵交心谈心、帮助查找失败的根源;慰问伤病员,解决实际困难,探访将士家属;主动解散军中歌姬,分化瓦解淮西(吴元济部)士兵。他听说抓获了几个淮西将士,官军要求将他们剖腹挖心,特别是一个叫丁士良的淮西下级军官,作战勇敢,善动脑筋,通过交谈,李愬将其升为部将。不久,又将吴秀琳、陈光洽、李忠义(即吴元济勇将李宪,李愬让其改名)等淮西将领收为己用。于是,前来投降的敌军将士一个接着一个,李愬便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安置。当他得知归降者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的,便发给粮食与布帛,打发他们回去,还说:“你们都是朝廷的百姓,我不能让你们丢下亲属不管”。大家都感动得哭起来。不久,朝廷两千援兵赶到了,李愬始觉心安。

在李愬积极拉拢分化下,淮西有名将领李佑投降投降官军,李愬为他增派官军将士,李佑率官军占领文城(今河南遂平)寨栅这个关键险要之地,将蔡州与申(即宋州,今属河南商丘)、光(即潢川,今河南光山)二州两地联系隔断。西路唐军元帅、唐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发动进攻,逼迫偃城(今属河南漯河)守军投降。郾城失守,吴元济大惊,急忙派蔡州大军赶到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守卫。由于淮西申、光二州兵力受到李愬部李佑的军队钳制、无法动弹。吴元济只好留下老弱病残兵守蔡州。

李愬打算谋取蔡州,以前曾向吴秀琳问计。吴秀琳认为欲攻取蔡州,非骁将李祐不可。元和十三年(817年)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建议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残兵,我们如果出其不意,便可乘虚直捣其城(蔡州),一举擒获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赴郾城将奇袭计划密报赴前线督战的宰相裴度。裴度很高兴,同意李愬择机出兵。

这年(817年)九月廿八日,李愬率兵攻打文城吴房(今河南遂平),不少官兵将士认为亡日出兵不吉利,李愬却认为亡日出兵,可攻其不备。果然这天吴房守军全无防备,很快被唐军攻破外围栅寨和吴房外城,歼灭叛军1千多人。李愬认为攻打内城必然造成巨大损失,留下一部分人分散隐蔽起来,自己带兵撤退诱敌出战,叛军再次中计,守将孙献忠带领5百轻骑气势汹汹追来,唐军非常害怕,乱了阵脚,李愬拔刀在手,大喝:“后退者斩”!唐军收住阵脚,迅速转为就地抵抗,击垮了孙献忠骑兵。与此同时,分散在各个角落的士兵趁机攻进内城。李愬收复了文城这个关键的淮西外围据点。

终于到了谋袭蔡州这个日子,也就是十月初十这天,天公作美,风雪交加,叛军放松警戒。李愬命史旻(mín)留镇文城,让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3千人为前锋,自己亲率3千人为中军,令李进城率3千人殿后接应。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作战的任务。

李愬大军东行60里,夜间到达张柴村,乘此地守军不备,几乎没有声响地歼灭了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全部淮西守军。李愬军稍事休整、进食后,留下五百人在此守城栅,以防备朗山(今河南省确山)方向之敌。另派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监视其他方向敌人援兵。各军准备妥当后,李愬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这时,风雪更大,旌旗都被风雪撕裂了,战马都冻的打颤,冻死了不少士兵。李愬向东又走了一段时间,才宣布“攻打蔡州、活捉吴元济”!不少人吓得呆了,随军宦官监军更是吓得哭了,说:“上了李愬的当了,中了李愬奸计”!李愬置之不理,命令全军加快行军速度!

将士们在风雪夜艰难地加快了行军速度。部队到了蔡州城外鹅鸭池,李愬让士兵拿棍赶撵、惊扰鹅鸭。鹅鸭叫声巧妙掩盖了行军之声。自从吴少诚(吴元济的祖父)抗拒朝廷以来,唐军已有三十余年未到过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丝毫没有发现唐军的到来。四更时分,李愬大军到达蔡州城下,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得手后,打开城门,到了内城,唐军如法炮制,袭取内城。五更鸡叫,雪渐止,李愬官军到了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官军来临。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吴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这才感到恐惧,急忙率左右亲随登上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在洄曲的淮西大将董重质的家属,一面遣董重质之子前往招降。后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见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破灭,做困兽犹斗。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毁坏,吴元济投降。不久,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听说蔡州攻破,只好相继降唐,淮西30年的叛乱遂告平熄。吴元济被抓获后,李愬要求众军士不许滥杀一人,那些给吴元济管事带兵和管理膳食马匹的人,李愬也都恢复了他们职务,淮西军民由此安心下来。

讨平淮西之乱后,唐宪宗打算收复陇右疆域,元和十三年(818年)五月任诏令李愬为凤翔、陇右节度使,要求他回京城一趟。诏令尚未出发,就接到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反叛消息,宪宗下诏田弘正(魏博军)及义成、宣武等地兵马征讨李师道。原来这个李师道就有谋反迹象,他认为和吴元济是唇亡齿寒的一体,可惜不够聪明,蔡州平定后,本应该夹起尾巴、收敛为上,这个时候却想起反叛就显得太不明智了。他此前暗将朝廷在江淮一带征收的粮草、财物全部烧毁。又秘密派人潜入长安将主战的宰相武元衡杀死,砍伤了御史中丞裴度(后为中书令),李师道认为这样做,可以逼迫唐宪宗停止对淮西用兵。但他哪里知道,唐宪宗早就有心彻底解决藩镇割据势力,只是苦于没有实力和机会罢了。李师道这样做恰恰给吴元济帮了一个倒忙,也为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吴元济灭亡,李师道错估形势,又给自己脖子上套上一根绳,没头脑的家伙啊!

唐宪宗为急于平叛,没有办法,只好改任李愬为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也就是将李愬与其兄长李愿对调了一下,李愿改任为凤翔节度使。李愬到了徐州后,治军有方,颇多计略。他把被贬为春州司户参军的董重质要了过来,在军中任职(重要参谋)。史载:董重质,本淮西牙将,吴少诚之子婿也。李愬在董重质帮助下,与李师道叛军交战十余次,俘获叛军将领50余名,俘杀叛军上万人,并攻克平卢重镇金乡(今属山东济宁)。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李愬率军攻克鱼台(今属山东济宁)、二月,再克沂州(今山东临沂)、丞县(今山东枣庄市南峄)。此后,李愬攻陷辎州、青州(今山东潍坊),李愬部下都知兵马使刘悟擒斩李师道,平息叛乱。

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年),幽州、镇州又发生了叛乱,新任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遇害。李愬想亲自带兵进剿,突然身患疾病,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阳去世,享年49岁。穆宗听说后非常悲痛,命助丧财物增加一等,追赠太尉,谥号“武”。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十月,李愬、高崇文、裴度、杜黄裳等一同配享唐宪宗庙庭。

李愬是一个知彼知己、既稳重又胆大、肯动脑善用兵的军事奇才和将帅,可惜去世过早,否则,李愬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唐宣宗李忱说:“顷李愬有平蔡之绩,高崇文有收蜀之功”。《旧唐书》监修刘昫评价:“作善遗庆,诸子俱才,元和平贼之功,(李)听、(李)愬居其半。父子昆弟,皆以功名始终,道家所忌之谈,李氏以善胜矣”。又说:“愬事章武(唐宪宗),诛蔡平齐。凌烟画图,父子为宜”。唐代诗人王建有诗《赠李愬仆射二首为证:“1、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2、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