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谁?唐继尧和唐生智是什么关系_南京_日军_湖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唐生智 南京 日军 湖南

本文目录

  • 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谁
  • 唐继尧和唐生智是什么关系
  • 唐生智的家族成员
  •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已经7年没带兵了,为什么要派他守城
  • 湘军军阀是谁
  • 唐智生将军简介
  • 民国将领唐生智简介 唐生智公馆在哪
  • 唐生智跑了受到什么处罚
  •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手握15万重兵,为何10天就被日军攻破
  • 唐生智1929年底的反蒋之战,是怎样败在杨虎城手里的

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谁

凤鸣死守南京的主帅是唐生智。唐生智又名唐曼德,出生于1890年,湖南人士,家里是个富裕的官宦之家。唐生智的祖父自食其力,通过战功逐渐当上了将军之职,唐生智的父亲则是湖南的实业司司长。唐生智自小由其祖父培育长大,具有一颗侠义之心。唐生智幼时就能熟读唐诗,进入陆军武备学堂接触到了新的思想,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故经常受到表扬。1908年,光绪跟慈禧去世之后,举国节哀,唐生智因无故发笑,被处记过。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参加了同盟会,成为了其中一员。辛亥革命爆发后,唐生智投奔到了保定军校成为了一名步兵学员,受到校长蒋百里的赏识。1914年,唐生智完成学业,参军入伍,成为见习排长。1923年,参军九年的唐生智成为了湘军第三路军指挥,讨伐当时的长官谭延闿。虽然讨伐成功,但唐生智此行都是由赵恒惕所指挥,由此对其十分的不信任。之后的湖南军政一事上,唐生智通过种种手段,脱离了赵恒惕的掌控。1924年,唐生智知道了广州国民党正在改组,立即靠队站边。1925年,唐生智与赵恒惕正式反目成仇,在此期间,唐生智还让部队当了一回佛教徒。

唐继尧和唐生智是什么关系

唐继尧和唐生智没有什么关系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 ),又名荣昌,字蓂赓,云南会泽县城关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滇系军阀首领。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

唐继尧参加过重九起义,昆明起义。在镇压二次革命时,攻打四川熊克武率领军队。在护国战争中,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自任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护法运动中被推为护法军总裁之一,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在云南执政,唐继尧在近14年的执政期中,兴办教育、筹办市政、发展实业做了若干件利民兴滇的大事,为云南的近代化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执政后期从下属到民间怨气甚大。

1927年失去云南政权,同年5月23日病死于昆明,终年四十四岁。 1935年,国民政府感念唐护国之功,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号曼德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并在国民党中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931年5月宁粤对立期间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1934年12月兼任国民训练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7年临危受命,指挥南京保卫战,在12月11日接蒋介石命令发布撤退令。南京保卫战后,唐生智辞去一切职务,决定回东安老家办学。其宗旨是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培养抗日救亡英才。

1949年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1970年4月6日,因肠癌于长沙逝世,终年79岁。

唐生智的家族成员

其祖父唐本友(字友耕)十岁就丧了双亲,孤苦伶仃,长大之后投身湘军,从湖南巡抚骆秉章剿太平军,在大渡河畔擒获翼王石达开,以战功得擢升,最后当到广西提督,还曾得皇上恩赏穿黄马褂,追赠三代建威将军;父亲唐承绪在东安办过天锡矿冶公司,也曾任前清湖南盐务署长和民国县长、湖南实业司司长。唐生智为四兄弟之长,从小受祖父培养,胆大敢为,有侠义心,怜贫恤孤。
夫人霍福光
儿子唐仁和
三女儿唐仁怡
唐仁和有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大姐唐金媛、二姐唐银媛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所生。大姐在解放前就去世了,生前因为吸鸦片,差点被父亲捆起来枪毙。二姐解放后改名唐仁群,结过两次婚,与第二任丈夫艾仁宽育有两个子女。
唐仁和的大哥唐仁曼和三姐唐仁彬现已过世。二哥唐仁理80年代跟着母亲去香港后,一直在做外贸生意。四姐唐仁怡和丈夫都健在,两人都是大学教授,均已退休,现居武汉。最小的姐姐唐仁诚住在长沙,姐夫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家人至今不知其埋骨之处。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已经7年没带兵了,为什么要派他守城

国军在淞沪会战溃败以后,日军趁势追击,一路追到南京城外。守不守南京,当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最终蒋介石决定守,并派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要求他坚守三个月以上。唐生智自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之后,已经7年多时间没带兵了,久疏战阵,已经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而且当时唐生智还患有严重的胃病。蒋介石为什么要派唐生智守南京呢?

1、南京守与不守

淞沪会战当中,中国动员了70多万军队,伤亡30多万,精锐部队基本消耗殆尽。退到南京的残兵不论人员和武器都不完整,补充上来的新兵,很多人刚刚学会开枪,关键是这些部队刚刚经历惨败,士气非常低落。而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的10万生力军从上海一路追到南京,基本没遇到什么抵抗,人员装备完整,士气高昂。

从战略位置上来看,南京周围虽然修筑了大量牢固的工事,还拥有高大的城墙。但周边是平地,北靠长江,很容易被三面包围,失陷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国府高层出现了三种不同声音。

有认为不能守的,淞沪会战以后,蒋介石召陈诚回南京商量对策。陈诚说:“如要我守,我遵命;不要我守,我有意见,愿即陈明。我以为敌人在战术上虽获胜利,但在战略上实已失败。现在我军应速脱离战场,撤至皖南,以南京为前卫阵地,以贯彻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也有主张象征性守一下的,比如刘斐,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地撤退。兵力使用上以十二个团,顶多十八个团就够了,太多不便于机动。”

还有主张固守的,比如唐生智,他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守还是不守?蒋介石内心也很纠结,将领们大多从军事角度给出建议,但他作为国家领袖需要就军事、政治、国际影响等通盘考虑。11月17日,他曾考虑过清美、德两国出面调停,也考虑了请英美促进苏联参战,在南京是守是弃之间犹豫徘徊。

但他内心还是更倾向于唐生智的意见,南京是首都又是先总理陵墓所在地,对中国意义非凡。淞沪会战虽然惨败,但是坚持了3个月唤醒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激情。如果不守南京,不仅这股刚被唤醒的激情会被浇灭,甚至会像产生比九一八放弃东北更恶劣的负面影响。

南京能守吗?其实蒋介石内心也十分清楚,南京守不住。11月26日,他拜谒中山陵,哀叹道:“南京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无以为怀矣。”就这样,南京保卫战也演变成了政治战。

2、为何派唐生智守?

既然是政治战,就要演得真,不能像刘斐等人建议的派少部分军队象征性地防御,因为这样国内外都能看得出你在演戏,反而会引起舆论不满。不仅不能派少量部队,就连指挥官也必须要由有相当资历的人来担任。

唐生智做了一个城防计划,并建议让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和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分别为正负司令,或者再加上罗卓英为总司令。但是这个方案遭到了蒋介石的决绝,这几个人的资历显然太浅。

再看看北伐以来,国军当中资历比较深的几个大佬:谭延闿和朱培德都已经故去;何应钦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任参谋总长、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全有要职在身,明知会败的战似乎不应该让他们去背锅。冯玉祥又是老江湖,这样的火坑他肯定不会往里面跳。剩下的人当中也只有唐生智了。当时唐生智担任的是军委会执行部主任,其实就是一个闲职,有没有这个职务影响都不大。

唐生智自从中原大战失败以后,就失去了兵权。作为一个军人,尤其是他这样曾称霸一方的将领,不带兵跟个咸鱼有什么区别呢?蒋介石早已经摸透了,他内心肯定是渴望带兵的。最最关键的是,他主张守,既然主张守,就要用行动去践行。唐生智说出守南京的建议时,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置于烤炉之上了。

这场政治战,挑选指挥官并不看他的军事能力,而是看资历够不够深。所以即便唐生智已经7年未带过兵了,即便守南京的部队他不一定能指挥得动,即便他患病在身,但确实再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3、唐生智被将了一军

唐生智主张守南京,但并表示要亲自带兵去守南京。或许他内心对带兵有一定的渴望,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战必败,打完之后能否继续掌握部队先不说,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出南京城还是个问号呢。而且从他的履历来看,一旦手中掌握兵权不久就会反蒋。担任了7年多闲职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蒋介石会把这个锅甩给他。

唐生智回忆,在讨论是否守南京的会议上,蒋介石说:“南京一定要守。”唐生智也赞同这个观点。但蒋介石问:“哪一个守呢?”却没人敢出声。蒋介石最后说:“如果没有人守,那我自己守。”唐生智提出让谷正伦守的建议,蒋介石说:“不行,他们资历太浅”会议没有结果。

第二天,蒋介石找到唐生智一起参观城外的工事,并说道:“这个地势,应该有办法。”唐生智委婉地回答,任务很艰巨。蒋又说:“守南京的问题,要么是我留下,要么是你留下。”话都到了这个份上了,唐生智也就不好再推脱,只能答应。蒋又问他:“你看把握怎么样?”唐生智说,只能做到:“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唐生智愿意背这个锅,蒋介石自然很高兴,在离开南京的前一晚还特意带着宋美龄去唐生智家慰问。蒋对唐说:“孟潇兄,你的身体还没有恢复,有劳你守南京,我很难过”唐生智说:“这是军人应该干的嘛!没有你的命令,我绝不撤退。”两人客套了一番,蒋介石才满意地离开南京。

事后有人说唐生智明知是个火坑还往里跳,是干了蠢事。唐生智也是无可奈何,当时他是军委会执行部主任还兼任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执行军法的人怎能带头违抗军令呢。后来唐生智回忆说:“世界上有些事也是要蠢人办的。”背了这个锅,虽然南京保卫战惨败,蒋介石并未对唐生智做任何处罚。

湘军军阀是谁

湘军军阀:唐生智所属湘军
唐生智,字孟潇,号曼德,湖南省东安县人,1889年出生。1904年春,考入湖南武备学堂第一期,思想倾向新派。1909年,考入湖北武 昌南湖第三陆军中学,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秋,在陆军中学毕业后,被调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适逢辛亥革命爆发,他与同学多人经天津赴上海,回湖南。后到烟台都 督府任参谋、连长等职。
1912年冬,唐生智重返保定军官学校,在该校步兵第一期第二连学习,很受校长蒋百里的器重。1915年春毕业,回湘任陆军混成旅见习军官,不久即任代理连长;驱逐汤芗铭后,刘人熙被举任湘省临时都督,唐生智任都督府警卫团第3营营长。刘人熙去职后,唐生智改任湘军第1师第2旅第3营营长。
1926年,湖南民众掀起讨吴驱赵运动。3月12日,赵恒惕通电辞职。 唐生智于25日在长沙就任代省长。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提前北伐,遣第4军第10、14两师及叶挺独立团入湘增援。唐军遂转为攻势。唐生智与叶开鑫之战,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所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唐生智任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龚浩云任参谋长,刘文岛任政治部主任,辖5个师。

唐智生将军简介

  1. 应该是唐生智。

  2. 唐生智(1889-1970)湖南东安人,字孟潇,受衔到一级陆军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湖南省和中南军区担任各种军、政职务,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

  3. 人物生平:

      唐生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中华民国建国初期重要的战争。 
      北洋军阀时期,唐生智属于湘系军阀,北洋军阀撤出湖南后,唐生智任湖南省第四师师长,与当时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不和,将赵逐出长沙,自领省长职。唐的敌人求救于当时在武汉准备东山再起的吴佩孚。唐生智战败,被迫退出长沙,决定加入北伐军。1926年6月2日他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被授任第八军军长,6月中即重新占领长沙,任湖南省主席。1927年任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委会七人主席团成员、武汉国民政府委员、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北伐战争胜利后,他成为反对蒋介石武汉政府的军事主力。1927年11月12日在宁汉战争中他败给了蒋介石,前往日本。1929年4月又倒向蒋介石,参加蒋介石与桂系军阀的战争,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0月参加蒋冯战争,12月再次易帜联合石友三反蒋,任反蒋的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指挥。战败后于1930年再次下野。 
      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常委。九一八事变,他重回南京政府,复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1935年4月被授予上将衔。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南京时,他力主死守,11月24日主动出任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为中方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他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使得大量平民不能撤离。他在未组织任何撤退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自己乘保留的汽艇逃跑。守军失去指挥、军心动摇,第二天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此后,唐生智在湖南闲居,研究佛学。1948年11月去南京、上海,向蒋介石建议与中共停战和谈,1949年他在湖南参加组织了“和平自救”运动,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领衔通电拥护湖南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湖南省和中南军区担任各种军、政职务,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他当时还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民国将领唐生智简介 唐生智公馆在哪

唐生智

  唐生智(1890年10月12日-1970年4月6日),字孟潇,号曼德,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经中华民国建国到解放战争开始时期担任国民党不同的重要职务,上将军衔。

  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931年5月宁粤对立期间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1934年12月兼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总监。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1937年指挥南京保卫战,于12月11日三次接到蒋介石的撤退令后,仍坚守至12日下午5时因战局不利,才对下属发布撤退令,自己坐小船逃离南京,但终因其指挥不当,下属军队不恪守命令等原因而造成军队惨痛伤亡。

  在解放战争末参加湖南和平起义,此后他在湖南军、政机构任职到湖南省副省长等。

  1970年4月6日,唐生智因肠癌复发不治逝于长沙,终年80岁。

 唐生智公馆

  唐生智公馆建于民国时期,占地312平方米,建筑面积653平方米,列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是一个两层高“中西合璧”式的洋楼,坐北朝南,平面呈L形,每层有七八个房间,沿一线排开,正房部分为平屋顶,上有八角形阁楼,厢房部分为木屋瓦屋顶,在外形设计上欧化的痕迹比较少,而传统建筑的风味更多。

  公馆四面都是大窗,建筑外墙面和门窗套都是采用涂料粉刷,建筑主立面采用外廊形式,青瓦屋顶,建筑造型简洁,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带砖柱走廊,白墙红栏。但从门窗套和柱子上部的线脚仍能看出欧式建筑的元素,可谓“中西合璧”,既简洁又有细部刻画,是传统文人理想的居住处所。

地址: 武汉 江岸区 胜利街163号

唐生智跑了受到什么处罚

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南京时,他主动担任首都警备司令,担任中国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他声称要和首都生死与共,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破坏渡船,使大量平民无法撤离。在没有组织任何撤退的情况下,他于12月12日下达了弃城的命令,乘着预留的摩托艇独自逃离。守军失去指挥,士气动摇,自相残杀(详见南京大屠杀#背景)。第二天,南京沦陷,随之而来的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此后,唐生智一直住在湖南,研究佛教。1948年11月,他到南京、上海,向蒋介石建议与中共停战和谈。1949年参加组织湖南“和平自救”运动,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席。引电支援湖南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中南军区军政要职,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当时,他还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的成员。1970年4月6日病逝于长沙。

南京保卫战,唐生智手握15万重兵,为何10天就被日军攻破

南京保卫战时,王牌74军参加了此战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南京陷落时,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和追杀,王牌74军是如何突出重围的呢?为何15万大军守城,不到8天就全军溃败?一位亲自参加此战的师长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他的记录却令人痛心、发人深省。

王耀武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战事甚为激烈。激战三个多月后,日军派出舰队掩护陆军在金山卫登陆,企图包围在上海抗战的中国军队一举歼之。为了避免被日军围歼,参加战斗的74军被迫后撤,转到南京参加保卫战。

11月28日,军长俞济时率领军部直属队及51师、58师撤到通济门淳化镇一带。此时全军统辖2个师,51师师长王耀武、58师师长冯圣法,每个师有两个旅四个团,总兵力17000多人。但由于全军在上海一战中折损过大,原本以为能够渡江休整,却不料还是被留下来坚守南京城。

日军一天一天接近南京,南京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紧张。第74军奉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的命令,占领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既设阵地。俞军长命令第51师王耀武部占领淳化镇,第58师占领牛首山,军部设置在通济门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12月8日,日军步兵数千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猛烈向淳化镇发起进攻,第58师坚守的牛首山阵地也在激战之战。王耀武指挥51师用重机枪痛击敌机,步兵则依托阵地与日军进行反复厮杀。第51师和58师与日军血战到黄昏,主阵地依然没有被日军突破,到了夜间日军一改不夜战的习惯,继续发动进攻,双方来回厮杀,状况胶着。

日军陆战队

12月9日上午8点钟,日军步炮空联合向淳化、牛首山一带继续猛攻,51师王耀武部坚守的淳化镇战斗最为激烈。上午10点钟,日军6辆战车加入战斗,平射炮也增加了几门。日军以平射炮向51师的钢筋水泥机枪掩体轰击,51师的重机枪被打坏不少。

在炮击中,日军炮火连续发射不停,中弹的官兵血肉横飞,有的被打断腿、臂,有的被炸飞到空中,伤亡很重,第305团团长张灵甫也被弹片击中,受了重伤。激战到下午,淳化镇、牛首山阵地失守,74军撤到水西门附近。

日军用坦克进攻

第51师奉命担任水西门一带的城墙和外围防务,第58师在城内集结于水西门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与第88师阵地相连。在水西门阵地,王耀武将151旅周志道部担任水西门的防务,以153旅李天霞部担任城墙阵地防务,坚守水西门、中华门间的城角及以左一百公尺外的城墙。

12月12日7点钟,日军步兵由雨花台右侧在炮兵和战车的掩护下,向151旅阵地发起进攻。正值战斗激烈之际,日军3辆战车突入阵地外围,掩护大量步兵冲了过来,企图打开阵地缺口。

王耀武当即命令集中炮火打击日军战车,日军战车慌张乱闯,其中有一辆一头栽到河沟里,人车当场报废。其余两辆战车仓皇后退,战车身上被机枪打得弹孔斑斑。

坚守阵地

不久后,友军88师坚守的雨花台阵地失守,日军继续攻击中华门,并增兵千余人向水西门外的151旅阵地攻击,坚守水西门的151旅第一道阵地被日军攻破。下午4点钟,第302团团长程智阵亡,全团官兵伤亡惨重。

这一天,从雨花台88师阵地上退下来工兵营和溃败士兵千余人,要求进入151旅防线。王耀武担心日军趁机攻入,于是不准溃兵进入。溃兵竟开枪攻打起来,双方各有伤亡,如此混乱状况,如何能一致对敌?

日军向中华门进攻

12月12日9点钟,第153旅旅长李天霞报告:第88师的城墙阵地因为无人固守,日军有数百人从153旅左侧阵地爬上了城墙,占领了153旅的既设阵地。日军在城上架起大炮轰击153旅侧翼,153旅如芒刺在背,进退受阻。李天霞在报告中气愤说道:“城墙重地,却无人固守,这样的南京还能守吗?”

日军爬上城墙,王耀武当即命令李天霞集中全力打击城墙上之敌。李天霞于是率部与日军进行反复厮杀,但多次攻击城墙都无法夺回,日军后援不断赶来,第153旅渐渐不支。

日军登上城墙

12月12日午后,唐生智打来电话,告诉南京已无法坚守,各部相机自行突围。王耀武建议卫戍司令部应将江北所有船只调到八卦洲,分配给各部,然后区分上船的码头,这样可以避免撤退混乱,但他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随后,王耀武将151旅带到八卦洲附近捡漂浮的木材扎筏子渡江,第153旅和师直属部队则去下关渡江,过江后约定到滁州车站集结。在撤退过程中,友军第36师正在朝撤退的各部开枪射击,但此时已经无法阻止部队溃散。

被日军摧毁的城墙

不久后,王耀武在卫兵的掩护下辗转来到了挹江门,在挹江门他看到城门只开了一扇,人多门窄,极为拥挤,一些人甚至在拥挤中被踩死,有一辆马车被挤翻在地上,人们光顾着逃命,宁肯踩着马越过车去,也没有人将倒在城门下妨碍行走的马和车拉开。

王耀武出了挹江门,到了下关江面,看到码头上人非常多,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江里只有极少数的船只,为了活命人们有争抢江中门板、圆木渡江的,有无法渡江而化妆成为老百姓藏在居民家中的等等,场面极其混乱。

唐生智1929年底的反蒋之战,是怎样败在杨虎城手里的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之后,领导南京保卫战的唐生智火了,其热度到现在还有点烫人,那我也跟着说说这个人的一个侧面。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的人和事,其实不必看得那么好,也不必看得那么坏。甚至也不必去强调这个原因那个原因。说穿了,其根本也不过就是都有野心,都想做君,不愿做臣罢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用到哪代的混战场合都基本适合,所以当年的唐生智和老蒋,就分分合合,也搞了很多事。

这也不用说谁利用谁,大家是相互利用而已,大家最终都搞不过老蒋,那只能说老蒋的能力、手腕都胜过大家一筹、几筹、好多筹。

唐生智最早是在北伐时被老蒋那边收拾掉的,再后来老蒋跟桂系反目,桂系收编的既然是唐生智的部队,那老蒋当然要再请唐生智出来,做他的帮手。

只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插曲。

老蒋当时就知道唐生智这个人不服他,不好驾驭,本来最初的想法是请唐生智的老师蒋百里去掌管部队,但是人家蒋百里不干。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很了不得,但是他从来未曾独当一面,一生都是参谋、幕僚的地位。这恐怕大都与他的性格有关。

首先,这个人没有野心,其次,他适合的就是张良那样的位置,其三,他传统道德观念很强,讲义气,讲情谊。老蒋却就是因为蒋百里不肯抢学生的部队,这才不得不派人联络唐生智,又养虎为患的。

唐生智一回来,他的嫡系果然立刻反水,这是导致白崇禧光杆司令赶紧逃走的主要原因,而平津地盘的丢失,当然也使李宗仁的一字长蛇阵阵脚大乱,从而在李明瑞武汉倒戈的情况下,整个桂系一败涂地。

但是桂系倒了,还有西北军、晋军,以及以他们为首的大大小小的军阀,那时候大家都觉得老蒋不配为主,都想重新洗牌,称王称霸,所以老蒋那时候面临的就是一个按倒葫芦起来瓢的局面,没完没了。

唐生智在重新控制部队之后,就想反,可是老蒋那时候对他防范太严,他根本动不了。老蒋那时虽然没有解除他的第五路军总指挥,却到底将他调京给了一个军事参议院院长的职位,打算把他圈起来了。

这时候如果不是冯玉祥跟老蒋开战,老蒋既擅长用杂牌军打头阵,又考虑到第五路军驻扎在平津,作战极为便利,料想,唐生智的部队很快就将被老蒋分化、瓦解、控制。
唐生智却正是在打败西北军之后不久,就开始酝酿反蒋的,一时间杂牌军纷纷呼应,弄得老蒋甚其狼狈。

老蒋一生把兄弟无数,这之前,他与蒋百里也换了帖子,于是老蒋在这种情况下赶紧派邵力子到上海,跟蒋百里说,我下野不下野不算个事,你可不可以跟唐生智打个招呼,让他来做军政部长。

老蒋这自然是缓兵之计,蒋百里看得清清楚楚,他觉得老蒋先前就用人相疑,很不地道,所以就不但没答应,还私下里给了唐生智一封密电,告诉他“东不如西”。

蒋百里是一个稳健的军事家,他还有一个建立现代化国防的宏大目标,他这样说,却是出于这种考虑:

第一,东北在日本人控制之下,没有从容布置的余地,新疆远在西域,尚为国防真空,最可大展宏图。

第二,希望弟子不要置身于这种无意义的地盘之争,而要去做一个立功西域的民族英雄,从而立足救国。

但是这时候的唐生智哪里听得进这样的话去?他打败了当时实力最强的西北军,自以为自己已经足以领袖群伦,大干一场了,所以他就把老师的密电,轻轻地丢到了一边。

大家不还都说唐生智是一个佛系将军嘛,他其实更是一个迷信将军。

唐生智与老蒋在北伐之际,还曾有过一次合作,26年8月,北伐军抵达长沙,老蒋曾专门去东校场检阅部队。老蒋讲究仪容,那一天骑在马上真是威风凛凛,但是他到了唐生智第八军军前时,那马却突然就暴跳起来,把他掀了下去。

那马本来是因为军乐鼓乐忽然大作受惊造成的,但是唐生智见了却大喜过望。因为他身边的术士告诉他,这是大吉大利之兆,老蒋的命注定是比不过唐生智的命,老蒋的部队是注定搞不过第八军,唐生智必然是要取代老蒋的。

唐生智从那时候起,就已经有了坚定的信念,他之前就信念不倒,现在派代表到郑州来联络他的大小军阀既然如过江之鲫,那他就更有信念,如此,此时借着西北军兵败进入西安,先拿最容易的,这不必考虑,蒋百里为西去再次来电,就等于絮叨,他不久就下达了讨蒋命令。

蒋介石这时候的确是手忙脚乱的,因为他的中央军分布各处对敌,一时调集不及。他最怕的就是唐生智一旦得势,何键在湖南必然起而响应,所以他第一时间就亲自赶到了武汉。

蒋介石亲去武汉坐镇,同时紧急调集军队日夜兼程,但是唐生智这时候在做什么呢?他志得意满,完全没把老蒋放在眼里,完全没有珍惜这个大好时机,他竟还在家里择日。

西北军大败后二个多月里,唐生智一直在策划反蒋,但是他却听信了术士的话,认为12月1日才是出兵的最好时机。所以他就等啊等,直等到老蒋那边刘峙的第二路军紧急回防,还没有动,直等到蒋鼎文等率领的各师赶赴京汉路设防,甚至一再推进,还没有动,这弄得老蒋到最后就只能反客为主,先去打他了。

唐生智当初如果趁武汉空虚之际,当机立断,老蒋的结果实在难料,拖延轻敌,无疑是唐生智战败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时候最可怕的还是杀出了一个杨虎城。
杨虎城作为杂牌军,跟老蒋的关系当然也不太好,但是杨虎城却是会权衡的,就像他当初脱离冯玉祥一样。他再怎么爱国,再怎么有正义感,处于当时那种形势下,也只有先稳固自己,保护自己。

唐生智发出请蒋下野通电之时,那上面杨虎城的名字赫然在列。杨虎城是否派人联络过唐生智,这事有人说有,有人说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名字虽然列在其中,他却始终没有通电否认。

杨虎城没有否认,这对外就算承认,所以这事当时就弄得刘峙非常紧张,要问蒋介石,杨虎城是否靠得住。老蒋没有多话,只管就让刘峙把杨虎城划归到他的麾下了。

杨虎城公开没有表示,其实私下里却是曾派人专门通报老蒋的,我没有参加唐生智的阵营。老蒋是何等人物,他岂不知这正是他最擅长的两面手法?大势在谁哪,大家就会跟谁走,所以这根本不必在乎。就是在乎,那也只能是秋后的事。

12月份,当蒋介石那边的军队集结完毕,迅速推进的时候,杨虎城无疑看清了唐生智的无用,蒋介石的赢面,于是他以他果决勇敢的一贯作风,随即向唐生智发起了猛攻。

杨虎城的部队按当时的建制虽然归属唐生智,但到底貌合神离,自成体系,而且他们的驻地离唐生智还最为接近,唐生智居然没有一点防范,因此当杨虎城突然袭击驻马店的时候,他的后方登时大乱。

唐生智主力其时都在跟刘峙作战,驻马店即是唐生智的弹药补给中心,如此一个重地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唐生智在这种危急关头,告诉部下的竟是只要前方稳住,后方有点情况没有关系!

唐生智派回的居然仅仅是一个团的兵力,这个团根本不顶用,于是弹药补给中心很快失去,唐军的军心随即整个垮了下来。

湘军作战勇猛,这是自古著名的。再加上他们此时打回老家的心情非常迫切,中央军尤其吃尽了他们的苦头。29年的蒋唐之战,唐生智首欠人谋,偏偏老天也不相助。激战之际,忽然天降大雪,那雪竟飘飘洒洒下了一个星期之久。

天寒地冻,平地里雪深三尺,这对双方作战都极其不利,此时如果不是杨虎城偷袭驻马店成功,这仗再怎么也不会败得如此迅速,如此狼狈。

墙倒众人推,当唐生智部队大乱之际,原本与唐生智结盟的阎锡山,在他背后也开始放枪,其他军阀更是纷纷倒戈,于是唐生智最后只好丢下部队,只带了几个人踏雪飞奔而去。

而他身后的漯河,失去主帅的唐军只能在冰天雪地里缴械投降。那是一种罕见的投降场面,一个团一个团的士兵列队,乖乖地把自己的武器缴到火车上。火车装满开走,这数万士兵自然又成了老蒋的军队,他们先被改编成教导第三师,而后就成了89师。

湘军到最后也是不服的,当时为师长的李默庵将军战后与他们交谈时,那些士兵说,不是我们打不赢,而是不想打了。

他们的一腔血气总这样一再被用到不该用到的人和战场上,似乎只有死,才是他们的解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