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的笔顺怎么写呀?“登”字的笔顺笔画顺序是什么_笔顺_笔画_登山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登的笔顺 笔顺 笔画 登山

本文目录

  • 登的笔顺怎么写呀
  • “登”字的笔顺笔画顺序是什么
  • “登”的正确笔顺是什么
  • 登字笔顺
  • 登的笔顺
  • “登”的笔顺是什么
  • 登的笔顺 登的笔顺列述
  • 登的笔画顺序
  • 登山的登的笔顺

登的笔顺怎么写呀

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登,读音:[dēng]

部首:癶,部外笔画:7,总笔画:12,结构:半包围。

释义:

1.上,升。
2.踩,践踏,脚向下用力。
3.记载。
4.立刻。
5.进。

组词:

  • 登榜

犹“ 登牓 ”。

  • 登顿

上下;行止。

  • 龙断可登 

指可经营得利。 龙,通“垄”。

  • 一步登天 

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 不相登 

不相当。

“登”字的笔顺笔画顺序是什么

“登”字的笔顺笔画顺序是: 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释义:

登,象形字,本义指上车。主要用于动词表示践踏,脚向下用力。另有姓氏名“登“。

常用组词:

  1. 登岸【dēng’àn】:上岸;登上陆地。

  2. 登报【dēngbào】:在报纸上刊载。

  3. 登场【dēngchǎng】: 出现在舞台上。

  4. 登程【dēngchéng】:上路,出发。

  5. 登峰造极【dēngfēng-zàojí】: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6. 登山临水【dēngshān-línshuǐ】:登上山头,来到水边。形容游览山水名胜。也指长途跋涉。

  7. 登山越岭【dēngshān-yuèlǐng】: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8. 登台拜将【dēng-táibàijiàng】:喻指任命将帅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9. 登堂入室【dēngtáng-rùshì】: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10. 登载【dēngzǎi】: 被印在报刊上发表。

“登”的正确笔顺是什么

“登”的正确笔顺是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拼音:dēng

笔划:12

部首:癶

结构:上下结构

释义:

1.上车

登,上车也。——《说文》

登,升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2.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4.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5.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6.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7.登天,指死。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8.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二年》

9.加封,升任。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0.进用;选拔。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1.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2.超过。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13.踩;踏。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14.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5.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16.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杜甫《石壕吏》

17.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18.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19.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造句:

1.让我听听你的登山旅行计划。

2.我们都知道这个,这是登山运动的不宣之秘。

3.忙碌的你有空的话,可以去附近的山里进行登山运动,感受攀岩登山带来的悦。

组词:年登、登衡、登楼、迷登、发登、登日、豆登、登时、登年、登勒

登字笔顺

登字笔顺如下:

总笔画:12笔,1. 乛(横撇/横钩)、2. 丶(点)、3. ノ(撇)、4. ノ(撇)、5. ㇏(捺)、6. 一(横)、7. 丨(竖)、8. ㄱ(横折)、9. 一(横)、10. 丶(点)、11. ノ(撇)、12. 一(横)。

登,是一个汉语常用字,读音是dēng,最早见于商周时代,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指上车,主要用于动词表示践踏,脚向下用力,另有姓氏名“登”。引申含义为上,升,记载。

组词如下:

登载、登录、登高、登科、摘登、登基、丰登、登攀、登山、登临、登第、格登、登门、刊登、登极、登记、登场、登程、登台、摩登、两登、登席、登耗。

造句如下:

记者了解到,张先生与妻子都是登山爱好者,已经有多年的登山经验,经常自己或与朋友一起攀援。

他决然否定了她提出的登山方案。

坎坷过后,梦想重生,为了梦想踏上征程;苦难过后,希望重生,迎着希望拼搏攀登。

一个人即使已登山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登山是一项考验体力与耐力的运动。

登的笔顺

登字的笔顺是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笔画图是:

基本释义

1、(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山。~陆。~车。一步~天。

2、刊登或记载:~报。~记。他的名字~上了光荣榜。

3、(谷物)成熟:五谷丰~。

4、姓。

5、同“蹬”(dēng)。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登载 登临 摘登 登记

一、登载

 

(新闻、文章等)在报刊上印出:~论文。~重要消息。

二、登临

 

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名山大川,饱览壮丽景色。

三、摘登

 

(报刊)摘要登载:~一周电视节目。

四、登记

 

把有关事项写在特备的表册上以备查考:户口~。~图书。来客请到传达室登个记。

“登”的笔顺是什么

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登,读音:[dēng]

部首:癶,部外笔画:7,总笔画:12,结构:半包围。

释义:

1.上,升。
2.踩,践踏,脚向下用力。
3.记载。
4.立刻。
5.进。

组词:

  • 登榜

犹“ 登牓 ”。

  • 登顿

上下;行止。

  • 龙断可登 

指可经营得利。 龙,通“垄”。

  • 一步登天 

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 不相登 

不相当。

登的笔顺 登的笔顺列述

1、登字的笔顺是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2、基本释义

⑴(人)由低处到高处(多指步行):~山。~陆。~车。一步~天。

⑵刊登或记载:~报。~记。他的名字~上了光荣榜。

⑶(谷物)成熟:五谷丰~。

⑷姓。

⑸同“蹬”(dēng)。

登的笔画顺序

笔画名称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 、横折、横、点、撇、横、

汉字登 (字典、组词)登的笔顺读音dēng

部首癶

笔画数12

    

  • 登新华字典

  • 登康熙字典

  • 登古汉语

  • 登书法字典

  • 登说文解字

  • 本文为大家提供汉字登的笔顺、登笔画顺序、登笔画笔顺图解及登笔顺分步演示图,帮助您一笔一画学写汉字登的书写笔画顺序,具体到登字的每一笔顺是什么,看了之后就知道登字怎么写了。

    《登》的解释:登字典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dēng
    上,升:登山。登车。登门。登天。登台。登场(ch僴g )。登高。登攀。登临。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记载:登记。登报。登载。
    谷物成熟:登岁(丰年)。五谷丰登。
    立刻:登时。“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进:登崇(进用推崇)。
    方言,穿:登上靴子。

    笔画数:12;
    部首:癶;
    笔顺编号:54334125143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登山的登的笔顺

登的笔顺为: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中文: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基本释义:

登读音:dēng。

1、上升、登临。【组词】:「登山」、「登高」、「一步登天」、「登峰造极」。

2、刊载、记录。【组词】:「登报」、「登记」、「登录」、「消息已被刊登出来了」。

3、成熟。【组词】:「五谷丰登」。

4、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录取。【组词】:「登科」、「登第」。

5、登时:立刻。【组词】:「一得到他已平安回来的消息,登时她高兴得哭了出来」。

6、登基:即帝王位。

7、登徒子:指贪恋女色的男子。

8、登革热:一种由黑斑蚊将病原传入人体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全身疲倦、发烧、畏寒、头痛,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