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亲王号残骸(定远号 致远号 镇远号 还是哪个战舰,虽然沉在海底了,被盗了请问谁知道)_俾斯麦_亲王_威尔士

本文目录

  • 定远号 致远号 镇远号 还是哪个战舰,虽然沉在海底了,被盗了请问谁知道
  • 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亲王历史故事一览
  • 二战期间英国沉没的战舰都叫什么名字
  • 二战期间,战舰俾斯麦号是怎么沉没的
  • 请教这两艘战舰出自哪里,最指1
  •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有哪些介绍
  • 丹麦海峡海战的胡德号的毁灭
  • 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共击沉了几艘战舰

定远号 致远号 镇远号 还是哪个战舰,虽然沉在海底了,被盗了请问谁知道

定远和镇远属于“铁甲舰”,理论上属于当时的“战列舰”。

“定远”号铁甲舰在设计时参考了英国“不屈”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全钢结构的“定远”号铁甲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670吨,较高的干舷可以让其航速达到15.4节,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呈对角分布在烟囱之前,主炮塔装甲厚度305毫米,其余部分最低的装甲厚度也有7.62毫米,舰艇首尾各加了1门150毫米副炮、舰艇两侧还有4门75毫米炮、8门37毫米机关炮、2门47毫米速射炮、2门57毫米速射炮提供辅助火力。

致远和靖远是“穹甲巡洋舰”

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102毫米(倾斜处)/51毫米(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76毫米,火炮炮盾厚51毫米,全舰编制204-260人。

后蒸汽时代的战列舰要到20世纪初的“无畏舰”才开辟了“战列舰”的新时代,满载排水量2万吨以上。

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亲王历史故事一览

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玩《碧蓝航线》的小伙伴们,多少对于自己喜欢的舰娘的现实历史背景故事想要有所了解吧,威尔士亲王一位皇家贵族,目前只在之前的活动中可以获得。皇家金皮战列,技能配合白鹰船只优秀。那么历史上的威尔士亲王号表现如何呢?那就请欣赏由小编带来的《碧蓝航线》舰娘历史背景故事大全之威尔士亲王篇!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二号舰。1937年1月1日英格兰伯肯黑的坎迈尔莱尔德船厂开始建造,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1月19日服役(但舾装工作实际上到当年3月31日才完成)。

建造时原计划命名为“英王爱德华八世”(HMS King Edward Ⅷ),但当时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反对并提议命名为“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

她的一生短暂但充满传奇,威尔士亲王的沉没是战列舰地位被航空力量取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她是皇家海军第七艘冠以威尔士亲王之名的舰艇。

历史上的威尔士亲王号: 

丹麦海峡海战

1941年5月22日,威尔士亲王接到指令,同胡德以及6艘驱逐舰一起游弋冰岛北部海域,以应对俾斯麦号可能突破封锁进入大西洋的情况。次日,舰队发现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的行踪,舰队随即加速追逐德舰。24日凌晨,尽管海况不佳,威尔士亲王向24公里外的俾斯麦开火,不过由于德国舰艇的轮廓相似尽管看照片可能会觉得怎么能把俾斯麦和欧根亲王搞混,不过要想想是20多公里外用望远镜观察,而且还是海上风浪中,还是凌晨胡德向欧根亲王开火,并未命中。欧根亲王的反击精准的多,命中了胡德。同时,威尔士亲王继续向俾斯麦射击,命中两发,导致俾斯麦损失了大量的燃料并造成进水损坏了锅炉,这个损伤对战斗后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威尔士亲王在射击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损坏了A炮塔的一门主炮导致其无法开火,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故障发生,因此威尔士亲王转向远离战斗,在转向过程中Y炮塔卡死。与此同时,德舰集中火力攻击胡德,然后胡德被胡德了现在观点一般认为俾斯麦的炮弹击穿中出了胡德的甲板并引爆了主弹药库,导致胡德发生剧烈爆炸,船体被从中间炸断并在几分钟内迅速沉没。威尔士亲王的船员在舰桥上目睹了全过程。威尔士亲王为了避开胡德的残骸转向,进一步缩短了和德舰的距离。随后德舰以猛烈的集中火力攻击威尔士亲王,俾斯麦的一发15寸炮弹击中了右舷观测平台,杀死了大部分在场的人员。另一发15寸炮弹击穿了船侧,然而并没有引爆,这发炮弹被威尔士亲王一直带着回到了港口才被发现并移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带回家的定情信物呢随后威尔士亲王决定脱离战斗并释放了烟幕来掩护撤离,当日稍晚威尔士亲王又在极限射程对俾斯麦开火(约27公里),不过由于距离过远没有命中。到了25日凌晨,威尔士亲王再次发现了俾斯麦号并开火,观测员认为有一发命中。不过随后A炮塔再次卡住,使得威尔士亲王只有6门炮可以射击。在继续搜索俾斯麦12小时无果后,威尔士亲王转向前往冰岛,此后威尔士亲王没有参与对俾斯麦的后续作战行动不过由于威尔士亲王给俾斯麦造成的损伤降低了俾斯麦的航速,间接帮助了皇家海军击沉俾斯麦,应该至少能拿个助攻。

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丘吉尔搭乘威尔士亲王前往美国和罗斯福总统会面,商议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远东战场

1941年10月底,威尔士亲王离开母港前往新加坡,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HMS Repulse)和不屈号航母(HMS Indomitable)汇合,不过不屈号在路上搁浅导致她无法抵达。12月2日舰队入驻新加坡,威尔士亲王成为舰队旗舰。12月8日,日本飞机空袭了新加坡,尽管威尔士亲王的防空火力开火,但是并没有对日机造成影响。随后舰队接到英国海军部指令进入战备状态。在得到保证称附近区域的皇家空军会提供空中支援的情况下,舰队出航,此时舰队组成为威尔士亲王,反击,以及四艘驱逐舰,其中包括吸血鬼(HMAS Vampire)。

舰队原本的目标是攻击哥打峇鲁附近的日本运输船队,然而9日下午日本潜艇伊-56发现了舰队,稍晚又遭遇了日军侦察机。这表明皇家空军其实根本没有能够确保制空权。大约午夜,舰队被指派往关丹附近海域侦查日本的登陆部队。次日早晨舰队抵达关丹,却发现所谓的登陆部队只是个佯攻。10日11时,第一波日本飞机的攻击袭来,一发炸弹命中反击。半小时后第二波攻击开始,威尔士亲王被一发鱼雷命中。这一发鱼雷在左舷船艉,Y炮塔后方,爆炸摧毁了左舷外侧的螺旋桨轴,并且对沿轮轴的舱壁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伤,导致引擎室大量进水。进水使得整船后部的电力系统完全失灵。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损伤管理,威尔士亲王很快开始向左舷倾斜。第三波航空攻击击中攻击了反击,第四波攻击中威尔士亲王遭三发鱼雷命中,造成更加严重的进水。一枚500千克炸弹击穿威尔士亲王的弹射器甲板,在主甲板附近引爆。另外数枚近失弹造成船体外壳变形撕裂,造成更多进水。当日下午1时15分舰上发布弃船命令,5分钟后威尔士亲王翻沉,舰队指挥官菲利普斯中将(Vice-Admiral Phillips)和舰长(Caption Leach)随威尔士亲王牺牲。

威尔士亲王和反击是最早的在开阔海域上仅靠航空战力击沉的主力舰(尽管是由陆基轰炸机而不是舰载轰炸机击沉),标志着海上战场的霸主地位开始由战列舰向航空战力转移。

威尔士亲王的残骸沉没于3°33′36″N 104°28′42″E,倒置在水下68米的海床。该区域根据英国政府的军事遗址保护法案,在2001年被划为受保护区域。一个浮标被系在战舰的轮轴上,该浮标飘白船旗并被定期维护。威尔士亲王的舰钟被打捞上岸,现存放于朴茨茅斯的皇家海军博物馆。

在游戏中,威尔士亲王只有那次活动卡池可以获得,她的技能配合白鹰队伍的话,自身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作为金皮战列炮击强大,是一艘很强的战列。胜利的感觉果然无论何时都令人愉快——威尔士亲王

二战期间英国沉没的战舰都叫什么名字

1939年10月14日,皇家橡树号战列舰,在斯卡帕湾被德国U-47号潜艇击沉。
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德国俾斯麦号击沉
1941年11月25日,巴汉姆号战列舰,在地中海被德国U-331号潜艇击沉。
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舰,在马来西亚外海,被日本舰载机击沉。

二战期间,战舰俾斯麦号是怎么沉没的

二战期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没”号。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关于它的沉没原因以及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还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在俾斯麦号战舰沉入大西洋后的第61个年头,曾拍摄《泰坦尼克号》电影的詹姆斯·卡麦隆导演将使用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探访俾斯麦号,并最终解开它沉没的谜团。

  那是1941年,正值二战,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战舰俾斯麦号——大多数军事专家都这么认为——从挪威的卑尔根港驶向远海时暴露了目标。英国当时最大的战舰胡德号加入了追击的行列,但却在随后发生的战斗中被俾斯麦号击沉。英国决意报复,派遣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随同100艘其它舰船向俾斯麦号进发。近2,000英里的追击后,舰队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00英里处赶上了它。俾斯麦号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沉入海底,只有一百名海员获救。“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一位在英军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德国老兵曾经感慨地说,“对我来讲,俾斯麦号就是死神的象征。”61年后,几位幸存下来的二战老兵又聚在一起。是时间,使他们化敌为友。提起当年的那段往事,这些髦耋老人唏嘘不已。

  “俾斯麦号是当时最先进的船。第一次登上俾斯麦号的时候,我想,这艘船绝对安全。没有人相信它会沉没。”俾斯麦号在德国汉堡秘密建成,于1939年下水。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它的身长达830英尺(约252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而且还要宽出30英尺(约9米)。它的装甲极厚,重量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尽管块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的推动下,俾斯麦号的航速可达32节(时速59.2公里)。每个炮管口径15英寸,重25万磅,能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33厘米),可以抵御鱼雷和最大口径炮弹的袭击。当时德国海军赋予俾斯麦号的任务是,搜寻并摧毁向英国运送食物和补给的北大西洋护航舰队,以迫使英国投降。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遇。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首先开火,俾斯麦号进行还击。胡德号的弹药库中弹,船尾被炸开并因此沉没。船上1415人中只有3人幸存。随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受到重创而被迫撤退。“小时候我们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说英国人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们。胡德号沉没的时候,我们的船上欢声雷动。看着那些飘在大洋中的海员,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能幸存下来。但是我们中不少人都意识到,他们像我们一样,也是人。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成了我们的敌人。”

  那个早上,俾斯麦号上的卡尔和沃尔特和其他德国海军士兵感到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炸沉了强大的胡德号,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俾斯麦号是不可战胜的。胡德号沉没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胡德号几乎就是友爱之船,它是皇家海军的象征。这象征轻而易举就被摧毁,无疑在关键时刻对英国人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首相邱吉尔深思熟虑之后,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准备将它摧毁。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它在狂暴的海洋中穿行,目标是法国海岸的安全地点。但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5架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方向舵,俾斯麦号兜起了圈子。英军舰队围拢过来,准备实施摧毁。“我当时在无线电室,听说许多战舰开过来,我们陷入了包围之中。”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麦号上的德国水兵准备迎战。

  8点47分,英军海军上将约翰·托维命令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三艘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海员中穿过。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2,876发炮弹。俾斯麦号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却依然在海面上挣扎。托维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发射鱼雷。他们共发射了3颗,5分钟后即上午10点40分,俾斯麦号坠入了深渊。

  61年后的2002年5月27号上午10点40分,科学探险小队乘坐凯尔迪什号俄罗斯海洋研究船来到了沉船地点。詹姆斯·柯麦隆率领的这支小队共有32人,由科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俾斯麦号幸存者组成。凯尔迪什号携带了两个深潜器:“和平1号”和“和平2号”,它们都可以潜入两万英尺(约6100米)的深水。

在来到德国基尔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准备。5天前,和当年的俾斯麦号一样,探险队乘坐研究船,沿基尔运河航行。5月28日凌晨5点45分,探险小队的两架载人探测器开始向着3英里深的海底自由下落。下降过程需要花上3个小时,自由下落16,000英尺,才能抵达海底。当年,同样的旅程,俾斯麦号只花了10分钟。在浮力和水压的作用下,俾斯麦号船尾断裂脱落,船体俯冲而下,像一颗35,000吨重的钢铁炮弹,径直冲向海洋深处。

  俾斯麦号在海底撞出一个大坑,残渣碎屑四处纷飞,形成了巨大的烟云。它撞上了海底火山的侧面,并沿着山体下滑,在海底的湿泥中拖出一道深槽。船体推挤着前方的海床,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头扎入海泥之中,沿斜坡下滑了三分之二英里。强大的海流撕落了这艘旗舰的船桥。在船体的猛推下它翻了个身,倒立起来,就像一幢4层楼高的建筑从天而降。

  詹姆斯小组根据建造设计图制作了俾斯麦号每处甲板的详细图表。德国老兵卡尔的岗位在秘密通信室:“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来自外面的任何通信和情报进行分析,书写海军总部和总指挥之间的基本通信。副官的舱室在隔壁,他会口述命令和其它信息让我处理。比如希特勒5月15日登船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希特勒将在何时、何处登船。下面的事情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都很天真,从来不问,他们也从来不告诉我们。”

  俾斯麦号上装备了4座口径15英寸的巨炮,由于它们完全靠重力固定,因此当战舰倾覆的时候它们沉入了海底。每座炮的长度都超过了100英尺,重量约为1,900吨。如今,舰炮沉默了,炮管成了海葵的家,防空炮仍然直指天空。

  潜水器来到了位于船尾的机库。俾斯麦号上有4架阿拉朵-196型水上飞机,可以借助弹射器起飞。但打开机库的门,里面只剩飞机残骸。在大海战的前一天晚上,舰长曾想把尽可能多的情况和报告通过水上飞机送回基地,船上的人也都把便条或信件交给飞行员,希望带给自己所爱的人。可是起飞弹射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故障。所以最后飞行员也没有离开。海战中,机库被直接击中。

  潜水小组也看到了位于舰尾最末端的巨炮。在俾斯麦号的最后时刻,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就曾躲在它的后面。潜水小组看到英国战舰发出的炮弹大多数击在左舷,所以这一侧的上层甲板受损严重,火焰剥掉了漆面。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好像是炮弹炸出来的洞。有一种穿甲弹重达一吨,飞行速度是音速的2.5倍。击中目标后,弹头刺穿装甲抛掷出致命的霰弹,并以亚音速抛出被称为“车轮”的装甲碎片。霰弹和碎片会进一步穿透内层的墙壁,释放出更为致命的霰弹。在约百分之一秒后,弹头在船体内部爆炸,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军和英军在当时都使用了同一类型的穿甲弹。但真的是英国人的炮火将它击沉的吗?据幸存的德国海员说,俾斯麦号是根据上面的命令自己炸沉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即使在最后的关头,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舰长林德曼的话也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已准备好在黎明前做最后一战。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战斗痕迹,解开历时60多年的谜题。他们将对俾斯麦号进行彻底的损伤检查。在船首,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弹头被发现了。最初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时,威尔士亲王号也遭受重创,但在绝望的反击中,炮手给了俾斯麦号关键性的一击。炮弹从左至右穿透舰首,留下一个六英尺宽的豁口。虽然被击中的位置高于吃水线,可汹涌的风暴向俾斯麦号内部灌入了大量海水。另一发炮弹击中了侧舷装甲的下方,海水灌入一个锅炉室,使船体向左倾斜了9度。这样的损伤使得当时的舰长林德曼无法再全速前进,这最终决定了俾斯麦号的命运。

  在尾舵的机房里,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扭转历史的鱼雷弹洞。当时的英国飞行员中有很多之前并没有开过旗鱼飞机,也没有战斗经验。当时天很黑,天气也非常恶劣,他们用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俾斯麦号,随即从左右两舷展开攻击。他们驾着又旧又慢的飞机在俾斯麦号上空飞行,对抗着防空炮火织成的密集的火力网,竭尽全力组织进攻。一次次贴着海面逼近,紧挨着甲板拉起来,穿过防空火力网,升入云层。他们尽一切可能使鱼雷攻击船体的侧面,如此无畏的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罕见。

  俾斯麦号成功地躲了无数的鱼雷,只有一枚除外。这唯一的一枚鱼雷居然命中了右舷的方向舵,使俾斯麦号只能在原地打转。这是致命的一击。船员尽最大努力想进行修复,可咆哮的海水一涌而入,把他们推了回来,甚至根本无法了解损伤情况。俾斯麦号的指挥官卢金斯当即拍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给德国海军指挥部:“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船员和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员。电报内容在船员间迅速传播。凌晨,舰长林德曼宣布船员可以到储备库里随意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他的话就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在黎明前已准备好最后一战。

  破晓后,英国海军上将托维首先命令在27,000码外向俾斯麦号开火。然后他不断靠近,直到把距离拉近到3,000码。在这样的距离炮弹几乎是平射的。它们洞穿了炮塔,凿开了上层结构的装甲。显然他们要报复德国人对胡德号所做的一切。托维下令让乔治五世号尽可能靠近俾斯麦号,这样他就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到巨大的战舰遭受炮火轰击的场面。

  英国炮手的主攻目标是船桥,他们想摧毁战舰的大脑。炮火指挥官施奈德曾在指挥塔内对四门主炮发号施令。但上午9点02分,罗德尼号一发16英寸的炮弹直接命中指挥塔,撕开了甲板,炸开了14英寸厚的装甲防护门。施奈德和其他指挥官立即丧命,俾斯麦号上的火炮就此失控。在英国舰队向俾斯麦号发射的2,876枚炮弹中,有七百多发是可以穿透装甲的14或16英寸炮弹。下潜小组惊讶地发现,在战舰的装甲带上只有4个穿透孔。这意味着七百发炮弹中只有4发穿透。如果是这样,沉船应该另有原因。多塞特郡号上的英国船员声称,在俾斯麦号沉没前几分钟,他们有3发鱼雷击中目标。会是鱼雷吗?

  要找到鱼雷弹孔,下潜小组必须检查更下层的船体,但遗憾地是,下层船体出现了很长的裂缝,推测是在降落到海底时受冲击而迸裂的。鱼雷的痕迹已经无从辨别。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取证,下潜小组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虽然英国海军上将托维不断要求拉近和俾斯麦号的距离,直到火炮能够成零角度平射,但由于弹道过平,无法形成致命伤,炮弹也由于水的阻力而无法击中下层船体。炮弹炸毁了船桥,杀死了船员,但没有破坏船体的核心,并未使它沉没,只是在不断的折磨它。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轰滥炸,船员们凿沉了自己的船。

  当时俾斯麦号的水手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知道,他们必须弃船。人们慌张地拥挤着,来到左舷的甲板上。“我跑到左舷甲板上的时候,到处都是火焰和受伤的人。”海因茨在这里遇到他的一个朋友,腿被炸飞了。那个人跟他要最后一支烟,他递过去了,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幕。海因茨继续向船尾跑去,和其他20几个幸存者一起穿上救生衣,然后他喊了最后一句口号:德国人民和祖国万岁,随后他们就从甲板上滑进了水里。最初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然后就各自散开了。就像海面上起起伏伏的木塞子。一千多人在冰冷的海水中丧生。

  “在英国战舰多塞特郡号上,我们明白了,他们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待遇,那是你对待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方式。我们再次向那些失去生命的,那些永远无法回家的人们致敬。60多年来,他们的灵魂沉积在深深的海底,在这里的宁静中安息。战友们,你们没有被忘却,我们会记住你们,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伟大的战舰逝去了,更可怕的武器取代了它们。俾斯麦号现在成为了海洋动物的家园,静静地守卫着海底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疯狂,它将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请教这两艘战舰出自哪里,最指1

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去了”
有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都随这两艘战舰沉入了大海———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2月8日黄昏时分,太阳已从新加坡这座帝国城市后面慢慢滑落,忙碌了一整天的章宜海军基地也逐渐平静下来。威尔士亲王号静静地滑出了泊位驶出了柔佛海峡,随后是反击号和四艘驱逐舰。反击号甲板上坦南特舰长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去了”,水兵们随即高声欢呼起来。
1941年的日不落帝国已面目全非,但当年大部分时间中帝国的远东属地狮城新加坡仍然沉静在马六甲海峡的宁静之中。城市宽阔的两旁分列着棕榈树的街道,如同其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一样,无处不体现着典雅和宁静的帝国情调,只是帝国已无更多余力顾及这块属地了。
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同时日本帝国战车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8月在大西洋宪章会议上,丘吉尔决定在远东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向罗斯福保证将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高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前往新加坡,以瓦解日本海军的活动。随后,丘吉尔不顾海军部的反对,派遣无敌号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奔赴远东。这一舰队的主要是承担战略威慑任务,警告日本不要在南太平洋轻举妄动。11月初,无敌号航母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新远东舰队了。12月4日,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新远东舰队(也称Z舰队)达到新加坡,舰队司令是菲利普斯中将。
日军的实际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中部),袭击珍珠港也只是防止美舰队干涉的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
12月8日,晴
新加坡时间凌晨1时45分,入侵舰队的南路5千多名日军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首先在马来半岛中路哥打巴鲁登陆。这时4500海里以外的珍珠港以北,突袭机群正在准备起飞。两个小时后,日本登陆部队击退了哥打巴鲁的守军,控制了日本新帝国的第一个滩头堡,珍珠港的突袭机群也飞临美太平洋舰队上空。其后,入侵舰队在宋卡和北大年登陆成功。各登陆部队上岸后,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天明之后,从西贡起飞的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尚未被日军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皇家空军的飞机已损失殆尽。
中午,菲利普斯中将在威尔士亲王号闷热的作战室中跺着步,他意识到Z舰队的战略威慑任务已不复存在了,尽管号称“小拿破仑”的菲利普斯中将的一个强烈的信念是“轰炸机不是战列舰的对手”,但Z舰队也不能在港口中等着敌人空袭。他简述了其作战计划:黄昏时启航,摧毁宋卡的入侵滩头堡。
黄昏,太阳已从新加坡这座帝国城市后面慢慢滑落,忙碌了一天的章宜海军基地终于平静下来。17时30分,威尔士亲王号缓缓收起了锚链,与反击号一起在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4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静静驶出柔佛海峡。舰桥上菲利普斯中将第一次对将要进行的使命流露出一丝不安,因为对于Z舰队将要走何方,他也没有明确的把握。但这种不安并没有传到水兵中间。当反击号舰长坦南特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的时候,水兵们高声欢呼起来。
12月9日, 阴有小雨
下午3时,Z舰队被日潜艇伊-65发现了。随后,几乎象6个月前皇家海军追踪德舰俾斯麦号一样,一场大规模的海、空搜索开始了,只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从猎手变成了猎物。由7艘巡洋舰和2艘战列舰组成的近藤舰队迅速南下支援,但实际上这一舰队并不能及时截击到Z舰队。而截击Z舰队的任务不经意地落在了西贡的航空兵上。
12月10日,晴
凌晨,Z舰队又接到未经证实的情报:日军在关丹登陆,舰队又转向关丹。同时,日潜艇伊-58号也发现Z编队,并向其中的反击号发射5条鱼雷,均未命中。随后Z舰队甩开了潜艇的追逐,奔赴关丹。
清晨天气转晴,云雾消散,Z舰队的运气随天上云雾一样消散了。忙碌了大半宿的22航空队并没有休息,6时25分,太阳刚刚飘出地平线,西贡基地9架侦察机立即起飞。随后7时55分到9时30分,59架九六式陆攻机(25架装91式鱼雷,24架装500公斤炸弹)和26架一式陆攻机(全部装鱼雷)起飞搜索Z舰队。
早10时,Z舰队已驶近关丹,快速号驱逐舰对关丹港进行了仔细侦察后,认定“一切就象一个下雨的星期天下午一样平静”,实际上日军并没有在关丹登陆,情报来自于一头水牛蹋响了海滩上的地雷。
随后,菲利普斯中将命令舰队继续向北搜索日军,这是一个轻率的决定。11时45分,一架日机终于发现了Z舰队,其后,各中队日机向Z舰队扑来。壹歧春大尉率领的轰炸机首先扑向了反击号。
“九架日本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在一千英尺的空中径直朝着我们一头俯冲下来,而我们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第一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反击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湿了。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了。”
随后鱼雷机进入了战场。“它们就象一群狼围住了两只大熊,先头只在远处的空中盘旋,并不急于扑过来,但扑过来时总是选择最难对付的角度。一架鱼雷机直截了当地朝着我们俯冲了过来,飞行高度离水面不过二百码,它在距我舰五百英尺处丢下一枚鱼雷、接着来了一个侧身飞,于是,它的侧翼统统暴露在我们的炮口下。这架飞机没有来得及飞开,就以优雅的姿势,一头向海里栽了下去。舰上除14英寸的主炮外所有的炮火都在喷火,炮声震耳欲聋,无烟火的气味令人窒息,炸弹的爆炸声简直能撕裂耳膜,海面上激起的水柱没头没脸的泼在人们身上。身边的一位军官叫道:瞧,鱼雷过来了!”
危急中,反击号舰长坦南特亲自驾舰灵活地闪避,已经躲过了10枚以上的鱼雷。在此紧急时刻,他不得已打破无线电静默,将Z舰队遭受攻击的噩耗发回新加坡基地。
又一次的鱼雷攻击中反击号的运气结束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艘军舰触了礁。我被震得跳起来,跳出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没有摔倒,也没有感到鱼雷爆炸,我只感到受到很大震动。几乎在这同时,我感到舰身倾斜了。不到一分钟以后,我感到又一次同样性质和力度的震动,不过这一次是从舰尾左方传来的。反击号中了两条鱼雷后,开始明显地急剧下沉,舰身迅速倾斜。反击号的毁灭看来势不可免了。坦南特舰长通过系统宣布:“准备弃舰!愿上帝保佑你们!”失控的反击号随后共中了13条鱼雷,14时3分沉没。
“轰炸威尔士亲王号所用的战术,同炸沉反击号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轰炸威尔士亲王号时,日本人一开头就动用了鱼雷轰炸机,并没有先实行高空轰炸。在首次鱼雷攻击中,就有一枚鱼雷命中该舰的尾部。”
威尔斯亲王号舰体猛烈地震颤,爆炸的鱼雷将一根螺旋桨大轴卡断,海水汹涌灌入舱内。几分钟后,6架日鱼雷机又从不同的方向逼近威尔士亲王号,而后续的日本轰炸机队载着巨弹又飞临上空,随着凄厉呼啸而下的炸弹,威尔士亲王号后部甲板又发出阵阵爆炸声,黑黝黝的烟团可怕地冲向海空。渐渐地,倾斜的后甲板离海面仅仅只有一米了,重油向海面流出。
菲利普斯中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里奇上校,一直在舰桥上指挥作战。望着空中的狼群,不知道菲利普斯中将是不是在想,如果无敌号航母在……, 但坚信“轰炸机不是战列舰对手”的中将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向新加坡基地发信号,要求派拖船把我拖走。”又中了两枚鱼雷后,中将终于有所醒悟,发出了其最后的命令:“全体舰员给救生衣吹气。”
下午14时20分,在连续发出数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雄风一时的威尔士亲王号在被命中7条鱼雷和数颗炸弹之后,头朝上尾朝下地被马来海涛吞噬了下去。两舰上2743名官兵中793人阵亡,其中包括菲利普斯海军中将和里奇舰长。
威尔斯亲王号倾覆前3分钟,英国空军6架水牛式战斗机飞临作战海域,但为时已晚,大势已去。面对悲剧,英机束手无策,爱莫能助,无可奈何地在这悲惨景象上空盘旋。此役称为马来海战。
尽管在围追俾斯麦号时,英国海军也使用了航空兵。但马来海战被认为是航空兵以航行中的战列舰为交战对手并将其击沉的首次战例。这在海军战略战术发展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评论这次海战,不应把日军此役取胜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侥幸,而要清醒地看到,这是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战略战术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85架飞机约用2个小时就把两艘大型军舰干净利落地彻底消灭了,这足以表明航空兵在海战中具有的威力。日机被击落3架(九六式陆攻1架,一式陆攻2架),27架飞机受损,机组人员21人阵亡。
Z舰队的覆灭是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英国的角度,其问题链中第1环是英国并不相信日本会敢于直接进攻英美,所以才派出了毫无优势可言的威慑力量,实际上英美太平洋舰队加一起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强大;第2环,无敌号航母触礁后并没有重新审视整个计划;第3环,在具有皇家海军传统的菲利普斯中将指挥下,Z舰队冒险出航,而且选择了莫名其妙的航线,Z舰队如果直接驶向宋卡,至少14英寸的舰炮会有一个说话的机会;第4环,10日的天气太好,并且有水牛蹋响了关丹的地雷,否则Z舰队将有时间返回新加坡。
在马来海战之前,日方也对此缺乏认识。小泽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为登陆护航,而航空部队只在其中担任支援任务。发现英国Z舰队出航后,日军统帅部首先想到的是命令近藤舰队火速进入南中国海,以便对之编队进行阻击,后来发现近藤舰队离战场甚远,才不得不依赖航空部队去应急,战绩出人所料。当日晚,日本隆重庆祝以3架飞机的代价赢得的这场胜利。
12月11日早晨,第二十二航空队再次飞临马来海战战场上空,向飘浮着重油和残骸的海面上仍下了一副花环,以祭阵亡的机组成员。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有哪些介绍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资料已经有人介绍了,我来介绍一下威尔士亲王号的舰长约翰·卡罗尔·里奇上校。
威尔士亲王号第二任舰长约翰·卡罗尔·里奇(任期:1941年2月15日——1941年7月8日)
外文名:John.Catterall.Leach
生 卒:1894年9月1日——1941年12月10日
国 籍:英国
生 卒:
1894年9月1日,里奇出生于英国
1912年1月15日,里奇加入英国皇家海军
1914年5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少尉
1914年12月30日,里奇晋升海军中尉
1915年12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上尉
1923年12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少校
1928年12月31日,里奇晋升海军中校
1933年12月31日,里奇晋升海军上校
1940年2月15日,约翰·里奇取代路易斯·汉密尔顿,担任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第三任舰长。1941年5月24日,在与俾斯麦号的战斗中,一发来自俾斯麦号的15英吋穿甲弹击穿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这发炮弹虽然没有爆炸,但是整个舰岛部分只有里奇上校与一名信号员完好无损。威尔士亲王号被接连命中,一半以上的主炮卡壳无法开火。里奇上校不得已只能下令撤退。随后威尔士亲王又跟踪俾斯麦号,直到俾斯麦号失踪后,因为燃料不足而返航。
事后,英国海军大臣庞德认为约翰·里奇在胡德号沉沉后下令撤退是失职行为,要把他送到军事法庭。但是约翰·托维声称:如果里奇受审,他将辞职并陪同出庭,此事不了了之。因为里奇的决定并无不妥,在当时情况下,倘若威尔士亲王号坚持与俾斯麦号战斗,非但不能拦截俾斯麦号,而且丹麦海峡会多一条残骸。
1941年8月1日,约翰·里奇重返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8月4日下午,威尔士亲王号执行一个绝密任务,她将运载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第一海务大臣、总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还有外交部和国防部有关人员等一行人前往美国,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并于10日在其后甲板上签订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东南亚的局势日益危险,作为遏止日本南下的威慑力量,也根据大西洋宪章的要求,英国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Z舰队,在远东舰队司令汤姆·菲利普斯海军中将(注:菲利普斯待考海军上将,没有正式晋升)的率领下开赴远东,但“无敌”号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Z舰队。
12月4日,舰队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新加坡时间),日本登陆舰队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得知日军登陆的消息后,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登陆部队。12月9日,Z舰队被日机发现。10日中午,日本排出航空兵攻击Z舰队,反击号先被击沉,随后日机集中攻击威尔士亲王号 。约翰·里奇上校与菲利普斯中将在舰桥竭力指挥作战,但是威尔士亲王号先后被7发鱼雷命中,于14时20分沉没,汤姆·菲利普斯中将与约翰·里奇上校殉舰。Z舰队最终全军覆没。英国首相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这个程序没有发布图片的功能,您可以上百度直接搜“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舰长”就可以搜出威尔士亲王号历任舰长的资料了。当然了,其他四艘KGV级也可以搜出舰长,输入方式同上“XXX号战列舰舰长”

丹麦海峡海战的胡德号的毁灭

05点59分,德国舰队齐射。
俾斯麦号第五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或全齐射),距离15500米,瞄准胡德号,命中胡德号一弹(此次命中造成胡德号沉没)。
欧根亲王号第八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5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九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60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5500米。霍兰中将命令舰队左舷转向20度至260度方向。
胡德号第十轮齐射为前后部A、B、X、Y炮塔共8门炮,瞄准欧根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二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近处。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三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命中俾斯麦号一弹。
06点00分,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左舷中部上层被命中一弹,飞机弹射系统受损,炮弹从右舷穿出,没有爆炸。
俾斯麦号第六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或全齐射),距离15000米,瞄准胡德号,无一命中,弹着在胡德号沉没前行进的航线上。
欧根亲王号第十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50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一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英国舰队齐射,距离13500-15000米。胡德号的中后部主桅附近被命中一弹,但也可能命中的是舷侧装甲。炮弹穿透甲板装甲,引发4英寸高射炮弹药舱的爆炸,进而引发后部主炮的弹药舱爆炸,导致船体向左舷急剧倾斜并断为前后两部分,迅速下沉,1418名船员中只有3人幸存。英国皇家空军的桑德兰式水上飞机遭到俾斯麦号防空火力的射击躲入云层。
胡德号第十一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正在沉没时发射,但可能是故障也可能只是发生爆炸,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四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右舷近处。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五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3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其后之前退出战斗的前部炮塔的一门炮重新加入战斗。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六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
06点01分,德国舰队齐射。俾斯麦号转移射击目标,瞄准威尔士亲王号,开始测距射。欧根亲王号的舰长布林克曼命令,当威尔士亲王号进入射程后发射鱼雷。
俾斯麦号第七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二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三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士亲王号齐射,距离13000米。胡德号下沉中。威尔士亲王号为躲避胡德号残骸,向右紧急转舵规避。这使得威尔士亲王号与德国舰队的距离更加接近,火炮测距的目标也一度丢失。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七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
威尔士亲王号第十八轮齐射为前部A、B炮塔共4门炮,瞄准俾斯麦号,无一命中,弹着位于俾斯麦号左舷远处。
06点02分,德国舰队齐射。因为欧根亲王号的鱼雷发射官训练不足缺乏信心,鱼雷未被发射。
俾斯麦号第八轮齐射为前后部A、B、C、D炮塔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命中威尔士亲王号一弹。
欧根亲王号第十四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5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欧根亲王号第十五轮齐射为前后部炮塔A、B、C、D共8门炮(半齐射),距离14000米,瞄准威尔士亲王号,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
威尔士亲王号暂停射击。胡德号下沉中。威尔士亲王号舰桥被命中一弹,没有爆炸,但舰桥内大部分人员被杀伤,造成13人死亡,只有舰长利奇、一名信号兵、航海长幸免于难。
英国重巡洋舰诺福克号瞄准俾斯麦号进行了3次齐射,距离20000米,无一命中,弹着情况不明。重巡洋舰萨福克号距离28000米。

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共击沉了几艘战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在丹麦海峡海战击沉1艘战舰(胡德号),另外击伤威尔士亲王号。

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四日上午,击沉了“胡德”号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我们军舰的每个角落,舰上欢声雷动,

在作战时空无一人的上层甲板,这时挤满了人,高声欢唱,互相拥抱.“俾斯麦”号只付出轻微的代价便赢得胜利,

它也曾中弹,但损失不大,只有几个人受伤.自从与“胡德”号交战之后,“俾斯麦”号先是向西南,然后向南行驶,

海战后第二日(五月二十六日),它向菲尼斯特尔行驶,希望能够到达法国海岸,然后沿岸航行,进入一个安全的海港,

但是就在当天傍晚暮色渐浓之际,十五架从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上飞来的剑鱼式战机又施突袭.这次“俾斯麦”号中了三枚鱼雷,

其中两枚并没有造成大的损害,但第三枚却击中操舵装置.舰舵炸歪了,不能转动,战舰开始在海上不停打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