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今日速览|京杭大运河2023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启动_运河_建设_法治

今日看点

水利部启动京杭大运河2023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

近日,水利部启动京杭大运河2023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在2022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助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共计707公里,北起北京市东便门,经通惠河、北运河至天津市三岔河口,南起山东省聊城市位山闸,经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市三岔河口。其中通惠河、北运河常年有水;卫运河除丰水年外常年断流;小运河、南运河除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期有水外,其余时段基本处于断流状态。此次补水通过优化配置调度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供水、京津冀鲁四省市本地水、引黄水、引滦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进行集中补水,推进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复苏,回补地下水,减少沿线农业灌溉取用地下水。

本次全线贯通补水于3—5月实施,补水时长较2022年延长约1个半月,并根据水源来水情况尽量延长全线有水时长。计划提供补水量4.65亿立方米,其中入京杭大运河水量3.95亿立方米,将置换沿线约99万亩耕地地下水灌溉用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流经8个地级行政区,31个行政区县,补水线路总长1146公里。

进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

展开全文

3月3日下午,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进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把在新征程上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到新高度。重庆作为国家定位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肩负重大使命。

针对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有待增强、重大基础设施瓶颈日益凸显、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全团建议提出了强化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支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出台积极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等3项建议:

一是赋予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内涵,强化国家层面协调机制。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14+5”部际联席会议基础上升格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更大力度统筹通道建设等事项。

二是加快破除东中西通道瓶颈,支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尽快开工建设渝贵高铁打通中通道“肠梗阻”;支持建设梁忠黔铁路,缩短部分西北地区经东通道至北部湾距离;支持建设重庆至宜宾铁路,畅通长江黄金水道与云南对外铁路网络联系;加快建设重庆新机场,打造货运空中走廊;支持研究论证“渝黔桂”运河连通平陆运河等事项。

三是出台积极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扩容。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发行专项债,并不占地方债务额度;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财政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在重庆改制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业银行以及试点陆路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周尤)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在北京举办

3月2日,“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并讲话。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更生出席活动。

饶权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此次获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66家非遗工坊工作成效突出、社会反响良好、人民群众认可度高,是全国2500余家非遗工坊的代表。希望非遗工坊带头人再创佳绩,持续加强非遗工坊建设。希望各地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开拓非遗工坊建设新路径,带动更多群众通过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协力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非遗工坊带头人、行业代表等参加活动。非遗工坊带头人代表现场分享了非遗工坊建设经验。“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展”已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对公众展出。(岳沛)

苏州发布全国首部法治建设评价指引 解决基层法治问题

3月3日,全国首部法治建设综合评价指引《苏州市法治建设评价指引》发布,将为苏州基层强化法治建设提供工作指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相关借鉴经验,着力解决基层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

《指引》分为理论指引、政治方向、重点突破、实施路径、协同保障五大部分,包括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长三角区域法治协作、涉外法治建设能力等17个领域,涉及59个方面、200项具体指标。据介绍,《指引》具有鲜明苏州特色,既体现“自加压力”的实践勇气,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领域各项任务进行量化,又体现“先行先试”的创新水平,对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依法治理进行了研究探索,还将近年来法治建设的一些经验做法,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和网上运行机制、推进智慧审判和数字化执行、创新法治督察方式方法等特色亮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制度固化,推动法治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数字化评价。(王小兵)

运河动态

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沪上演

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的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4日晚在上海美琪大戏院精彩上演。沉浸式舞美影像、裸眼3D等前沿科技打造出的华丽舞台,让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美感直击人心。

“甪端”是故宫中的一座明万历年间掐丝珐琅香薰神兽,400多岁的他有着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童心;高小端是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的孙子,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他更愿意接受短视频带来的碎片化信息。千百年历史的文物与短短数十载的人生,古典文化与当代潮流,面对历史的坚守与对于未来的憧憬,都因这两个“孩子”在故宫的相遇而交织在一起。

《甪端》中呈现的“故宫文物南迁”故事,也让现场观众动容。1933年2月5日起,故宫博物院为了守护珍贵的历史文物,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27日文物抵沪后存放于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甪端》全国巡演上海站的开票时间定于2月27日,正是为了纪念故宫文物南迁的上海之旅。该剧还将沿着文物南迁路线,前往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安徽大剧院、陕西大剧院等。

“《甪端》在北京上演时大获成功,特别是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甪端》总策划闫宏斌看来,《甪端》以文物为题,亦是一种传承。“希望能让更多孩子们走进剧场,了解故宫和故宫的文物,了解文博典守者们的工作情况,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王笈 康玉湛 李佳佳)

在《典籍里的中国》品读茶学经典 今晚将介绍诞生于湖州的《茶经》

今晚8点,《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将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期节目带您品读“茶圣”陆羽所著,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2022年11月21日,《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开馆暨《茶经》开拍仪式在湖州举行,《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来到长兴县水口乡大唐贡茶院进行取景拍摄,这也是该栏目首次采用外景拍摄。

湖州是茶文化发祥地,是“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茶经》的诞生之地。湖州刺史颜真卿编撰《韵海镜源》时,诗酒往还,茶会联吟,把湖州茶文化推向极致。“茶仙”杜牧曾奉诏制贡茶——顾渚紫笋。

2022年,由我国单独申报的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值得一提的是,紫笋茶制作技艺和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湖州也是全省唯一有两项制作技艺入选的地市。

丝路神韵 运河华章——敦煌·沧州绘画作品联展在沧州举办

3月3日,“丝路神韵 运河华章”敦煌·沧州绘画作品联展在文武之城河北省沧州市开幕。在开幕式上,敦煌市美术家协会向沧州新华美术馆捐赠了《伎乐飞天》和《敦煌飞天》两幅作品。

本次展览共展出敦煌和沧州两地50余位画家的近百幅精品力作。西北边塞的雄厚壮美、莫高窟壁画的绮丽隽永、运河蜿蜒的奇美壮丽,白洋淀风光的清新怡人,共同汇聚“中国工笔画之城”沧州,碰撞出耀眼的文明互鉴之光。

敦煌和沧州,一个是向西开放的咽喉锁钥,一个是向东开放的门户前沿,丝绸之路横贯东西,大运河水联通南北,两座丝绸之路和京杭运河的枢纽城市,因为文化的因缘际会,促成了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相信此次展览必将开启两地经济社会文化全面交流合作的新旅程。(杨晓丽)

北京城市副中心消费季正式启动!全年将贯穿多项文化旅游类主题活动

近日,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欢乐通州·欢乐购”消费季启动。“首店经济”“夜yeah通州”“特色小镇”“运河味道”美食节、“遇见·运河”城市探访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将贯穿全年。副中心文旅商体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消费季将依托“一带两核三镇多点”的消费资源特色,助力全区域消费提档升级。今年副中心将依托大运河这一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消费季。(关一文 唐建 马凯)

(李延晨 综述)

来源: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重庆日报网、湖南日报、文化和旅游部、苏州日报、中国新闻网、湖州发布、掌上敦煌客户端、北京城市副中心报、光明网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东

三审 晖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