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北溪管道爆炸,美国才是真凶?美普利策得主曝细节,挪威是帮凶_美国_报道_爆炸

图为北溪管道爆炸

美国资深记者曝猛料,揭秘了大量“美国海军炸毁北溪管道”的细节,内容比电影还精彩,美国政府急了,在第一时间辟谣。这名记者是何方神圣?报道究竟有几成可信性?我们先来看看报道的具体内容,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

图为“波罗的海行动22”联合军事演习

北溪管道被炸发生在去年9月,但根据这篇报道,在爆炸发生3个多月以前,美国海军潜水员就成功地在管道上安装了爆炸装置。2022年6月,北约曾经在附近水域举行“波罗的海行动22”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潜水员正是以此作为掩护完成了水下作业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挪威政府的大力支持。报道称,一参与行动策划的内部人士,是消息的直接提供者。

报道还将矛头直指拜登政府,称在行动开始之前,华盛顿已经进行了长达9个多月的秘密讨论,主要讨论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如何能不留下任何线索地做”。按这个时间往前推算,拜登政府早在2021年底,就萌生了破坏北溪管道的想法,这远远早于俄乌冲突爆发的时间,让人细思极恐。报道还称,海军曾建议动用潜艇直接攻击管道,空军也提出了轰炸的设想,但中情局则坚持,行动必须是秘密的,因为如果将其与美国联系在一起,那就是“战争行为”。

展开全文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

此外,为了保证不泄密,行动特意选择了海军的潜水员,而没有经过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这主要是因为根据美国法律,特种部队的一切秘密行动,必须向参众两院的所谓“八人帮”进行汇报(也就是国会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的正副主席、众议院议长和少数党领袖、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和少数党领袖),这就增加了泄密的可能。但是搞笑的是,这么严密的计划,差点被拜登总统说漏嘴。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三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拜登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向俄罗斯发出了警告,他说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北溪2号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这让行动的策划者惊出一身冷汗。

不过行动最终得以执行。报道称,在整个行动中,挪威海军给予了极大支持,并且快速选定了安装爆炸装置的位置。甚至连以军演当掩护的想法,也是挪威方面提出的。美国方面则找了个借口调动第六舰队,在军演中为其增加了一项所谓的“研究”任务,其实就是给水下作业打掩护。按原计划,行动小组将使用一个48小时的定时装置引爆炸弹,但就在最后一刻,白宫又提出了新要求,要将定时装置改成遥控装置,等合适时机再下令引爆。这主要就是因为白宫认为从军演到爆炸,如果只有48小时的间隔,那实在太短了,很容易让外界把爆炸与美国联系起来。结果这一等就是3个多月,报道称挪威海军最终投放声纳装置启动了炸弹。

图为西摩•赫什

看这篇报道的时候,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文章的作者来头不小,必须重点介绍一下。作者名叫西摩•赫什,曾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他的长项就是揭秘美国政府的各种秘密,早在1969年,他就揭露了美军再越战期间犯下的战争罪行,后来又发表过美军在伊拉克非法囚禁与虐待战俘和平民的报道。这正是因为作者的地位,他的这篇报道虽然是发表在个人网站上,但立刻获得了《泰晤士报》、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转载。白宫和中情局方面也迅速做出回应,指责报道时“虚构的”、“错误的”。

其实北溪管道爆炸过去这么久,却一直还被作为“神秘”事件,没有调查结论,这本身就不正常。赫什的报道披露了大量细节,包括爆炸装置所采用的技术、美国与挪威方面的协调与分工等等,美国政府一句简单的反驳恐怕不能自证清白。爆炸发生以后,美国还曾将矛头指向俄罗斯,而赫什的报道则描绘了完全不同的事件经过。

客观地讲,我们无法核实赫什报道的真伪,但每个旁观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大事件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迎来水落石出的一天。说句老实话,有动机且有能力完成这次行动的人并不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爆炸斩断了德国与俄罗斯之间最重要的一条联系纽带,对双方的经济都是一个严重打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