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刚究竟说了什么?让梅葆玖先生拂袖而去,不肯原谅_艺术_京剧_梅兰芳

梅葆玖先生逝去已近四年了,可他与李玉刚的恩怨纠葛至死未能化解,这也成为李玉刚终生遗憾。至于两人之间恩怨众说纷纭,究其源头还是从一条横幅引起。

2006年,李玉刚首次登上《星官大道》,凭其婀娜身姿男扮女装真假难辨,一曲《贵妃醉酒》惊艳世人,被人誉为“新男旦”。

偏偏媒体将此事大肆渲染,梅葆玖先生得知后,虽不反感李玉刚的表演形式,可李玉刚竟然与梅兰芳先生相提并论,颇恼其托大之嫌。

我们细思梅兰芳先生,自幼学戏,凭借不疯魔不成活的毅力,将花旦、刀马旦等各流派艺术糅合成梅派男旦艺术,非几十年功力不可做到。

展开全文

我们再反观李玉刚,他出身吉林农家,只因家境窘迫放弃了吉林艺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随后出外打工。

李玉刚打工期间,偶尔发现自己男唱女声天赋,遂四处拜师学艺,将京剧与流行歌曲表演形式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要说李玉刚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确实可嘉,其从草根脱颖而出也属不易。可他毕竟文化水平有限,演绎的角色多流于形似,只能介于雅与俗之间,尚无法达到梅兰芳先生表演台风的大气雅致。

李玉刚本不是走红后耍大牌之人,他也为昔日行事失误懊恼,一直想寻找机会当面与梅葆玖先生和解。

也许李玉刚太过紧张,话一出口竟成了“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台下的梅葆玖当场拂袖而去,在其眼中李玉刚的表演形式,只是含有京剧成分,与京剧艺术根本不搭界,就是顶着京剧艺术帽子的拙劣表演,竟然还要代表梅派艺术,真的有些过分。

李玉刚本想就此当众和解,谁成想笨嘴拙舌一时口误,再次激化矛盾,致使两人关系更加恶化,直到梅葆玖去世,也未能寻到当面道歉机会。

纵观此事,若论两人是非曲直,其实只是两人思维方式行事风格迥异,同时都缺乏换位思考理念罢了。

梅葆玖传承梅派艺术,骨子里自有门派执念。李玉刚未曾拜师梅派,就不能登台代表梅派艺术。由此梅葆玖可以对很多事一笑置之,但牵扯到京剧师道传承纯艺术之事,就容不得半点亵渎,就无法原谅李玉刚僭越之举。

可是梅葆玖如果能理解李玉刚从草根崛起的不易,理解李玉刚只是无心之失,也许就不会对李玉刚太过苛责了。

而李玉刚如果理解梅葆玖的执念,也许就会懂得京剧界师道传承的规矩,懂得自身表演形式与京剧艺术尚有差距,就不会四处辩驳,也不会多次夸口没有一个男旦能红过他了。

其实梅葆玖与李玉刚恩怨难解,并非艺术派别之争,主要还是视野格局与思维方式的差异。艺术流派不同,存在即是道理,又何必细究谁是谁非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