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航母大发展——美国航空母舰发展史(三)二战_航空母舰_黄蜂_航母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按照条约美国海军可建造排水总量135000吨的航空母舰,但每艘新造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而两艘获准由其他舰船改建的航母每艘则不得超过33000吨,美国当时的“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两舰由战列巡洋舰改造为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在官方上占去66000吨。

1922年到1929年,美国海军建造及维修署、海军航空署及海军事务委员会均在钻研新式航母设计,而新设计最大的争论,正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余下的吨位。争论的焦点在于航母数量与大小,倘若采用小型化13800吨的方案,则海军可新增5艘航空母舰;倘若采用较大型方案,则建造数量较少,为4艘17250吨级或者3艘23000吨级。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海军造舰计划终于获得政治上的支持。小罗斯福动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资金,以援助失业造船工人为名,拨款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及若干驱逐舰,这批资金无须经正常国会程序拨款。最终争论的中型航母设计变成了最初的两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而小型航母设计后来则成为黄蜂号航空母舰。

黄蜂号航空母舰:

黄蜂号让人不解的是其命名,英文原名是Wasp,有时也译为胡蜂号,后续航母还有更著名的大黄蜂号航母(CV-8)Hornet,这里就让人很疑惑美国航母的起名:

大致说来,美国海军舰只中,战列舰以州名起名,比如亚利桑那号、依阿华号(爱荷华州,我们的翻译有点奇特)、密苏里号等等;巡洋舰以城市名起名,如巴尔的摩号、底特律号、旧金山号等等;驱逐舰则以和海军有关的人名命名,如马汉号(海权论作者)、沙利文号(纪念瓜岛海战中同舰全数牺牲的沙利文五兄弟,类似拯救大兵瑞恩的原型)。

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舰种,即战列巡洋舰,这是一战期间英国人非常钟爱的舰种,具有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不过装甲比较弱一些。1916年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兴建之时,美国海军曾为战列巡洋舰设立新的命名规则,指6艘战列巡洋舰以“历史上的美国军舰或重要战役”为名。不过,这批战列巡洋舰尚未完工,便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停建。后又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彻底终结了此类战舰的命运,两艘在建的战列巡洋舰被改建为航空母舰(列克星敦级航母两舰),这个战巡命名法也随之移植到后续建造的航空母舰。

黄蜂号命名起源于独立战争初期大陆军13艘战舰之一,该舰1776年三月参加了著名的“拿骚战役”,此役是刚刚成军的大陆军海军和陆战队(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先祖)第一次作战,战役中海军陆战队员登陆巴哈马拿骚,经激烈战斗,夺取了重要战争物资——火药。战斗中当其他舰只受创脱离编队后,黄蜂号搭乘并掩护海军陆战队员登陆成功,通常认为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第一次两栖登陆。如此说来美国现役的7艘黄蜂级两栖登陆舰,其命名就顺理成章了。

黄蜂号基本是可看做约克城级的缩小版。缩小的结果是连引擎也被大幅削弱。其引擎轴马力为7.5万轴马力,比约克城级的12万轴马力差了好多,甚至比同为轻型航母的突击者号的10万轴马力都不如。动力不足只有减重了,胡蜂号基本上有效装甲为零,尤其对鱼雷的防御完全缺乏,后期追加的装甲亦无法补救这致命缺陷,这也造成了它的短命经历。黄蜂号设计中的唯一成功是它所开创性使用的侧舷升降机(之前升降机在甲板中间居多),以及轮机舱交错式布局的表现十分良好,这两个设计在后续的艾塞克斯级甚至是中途岛级航母都得到沿用。

1940年10月11日,黄蜂号加入第三航母分队(Carrier Division 3),并离开诺福克,它载了24架P-40陆军战机,试验陆机与海机在航母的起飞能力。次日,陆军飞机历史性地成功在航母起飞。在二战时期,这个优点令黄蜂号活跃于二战战场。演练后黄蜂号前往古巴,并在当地进行一般飞行练习。在11月26日至1941年初,它一度返回诺福克。

展开全文

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后,黄蜂号暂时未介入与德国的冲突,先参与了一场与维希法国的危机。美国海军一直担心在西印度群岛的维希法国海军,会试图突破封锁而返回法国,而错误情报又指法巡洋舰巴福勒尔号已经离开港口。结果,黄蜂号与几架巡洋舰及驱逐舰被派往马提尼克,并警告法军巴福勒尔号只能选择留在港口,或者被击沉。赶到的美军舰队却发现巴福勒尔号从头到尾都没有打算出海,一直安待在港口,危机方告结束。1941年的圣诞节前夕,黄蜂号返回汉普顿锚地,并于数日后进入诺福克船厂进行大修。

1942年4月14日,黄蜂号加入了以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W舰队,前往地中海。4月19日凌晨,黄蜂号摸黑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以免被轴心国甚至西班牙军发现。次日早上4时,F4F首先起飞警备,紧接是飞往马耳他的喷火式战斗机,黄蜂号则即时调头返回英国。不幸的是,喷火机队中途被德国空军发现并且伏击,大半都被击落。

1942年5月4日至5月8日之间,战争的形势亦起了变化,珊瑚海海战爆发,美军损失了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而中途岛上亦战云密布,太平洋战区极需要航空母舰支援。黄蜂号由英国赶回美国,在6月6日返抵诺福克,并进行维修。巧合的是,当日中途岛海战刚好结束。美军又失去了约克城号,而萨拉托加号于1月初被鱼雷所伤,当时仍在本土进行维修。换言之,太平洋上美国只有企业号及黄蜂号两艘大型航空母舰。

1942年7月4日,日军登陆瓜达尔卡纳尔。由于瓜岛为战略要地,美军决定先在此进行反攻。黄蜂号、萨拉托加号与企业号都加入了弗莱彻的支援舰队,准备提供空中支援。

1942年8月8日,黄蜂号改为登陆部队进行空中掩护。当日,大批日本战机反击,三艘航空母舰在仓促下派战机,与日本战机正面交锋。由于双方不相上下,而据弗莱彻在傍晚的报告,他只有78架战机在手,而三艘航母的飞行燃料已将用尽。故此他下令三艘航母撤离。就在当日半夜,萨沃岛海战爆发。缺乏空中支援与及有效指挥的美军舰队大败,不过却无损登陆进程。

1942年8月23日,正当舰队面对日军三艘航母之际,黄蜂号因缺油而调离战场,没有参与到东所罗门海战。海战后,企业号与萨拉托加号都受损而退下火线,进行维修,太平洋上可作战的大型航母就只剩下黄蜂号与约克城级大黄蜂号。

1942年9月15日,黄蜂号与大黄蜂号的舰队在瓜岛东南巡逻。当日中午,黄蜂号的机队完成例行侦察,并降落补油。2时44分,瞭望台突然发出鱼雷警报,三支鱼雷正高速冲向右弦。事实上,日军的伊-19号潜艇共发射了六枚鱼雷。黄蜂号即时加速向右闪避,然而三支鱼雷仍直接命中舰侧,并引爆了舰上油库,舰体随即起火,未被发现的第四支鱼雷则插在舰侧未引爆。

由于美军通讯不佳,而大黄蜂号又刚好阻碍了视角,其他舰只无从得知黄蜂号有何意外,只看到黄蜂号浓烟密布、渐渐失速倾侧、水兵忙于将起火的飞机抛到海中。由于火势猛烈,而黄蜂号的防御脆弱,令舰身承受极大冲击。3时20分,舰长下令弃船。稍后舰体又先后有四次爆炸,美军下令兰斯当号发射鱼雷击沉黄蜂号。讽刺的是,由于美军的Mark 15鱼雷的技术缺陷,首两支鱼雷未有引爆,兰斯当号的鱼雷兵索性将鱼雷由磁性引爆改为接触引爆,将舰上最后三支鱼雷射往黄蜂号。然而,黄蜂号到晚上9时,才完全沉没。

服役时间:1940-1942

舰长:226.1米

舰宽:33.84米

排水量:14546/14700吨

飞行甲板:长234.4米

航速:29.5节

续航力:12000海里/15节,8000海里/20节

武器:8座127毫米单管两用炮、4座28毫米4联装防空炮及24挺12.7毫米机枪。1942年换装后,火炮变为8座127毫米单管两用炮,1座40毫米防空炮,4座28毫米4联装防空炮,32门20毫米防空炮,6挺12.7毫米机枪。

舰载机:84-90架固定翼飞机,机型包括F3F战斗机,F4F战斗机,SB2U轰炸机和喷火式战斗机。

服役:黄蜂号(CV-7)

黄蜂号航母

黄蜂号航空母舰

F3F战斗机

F4F战斗机

SB2U轰炸机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己有5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战列舰仍被视为海上力量的中坚,航空母舰只是一种海上浮动机场,从上面起降侦察机和尚未证明其威力的攻击机,舰载航空兵的战略、战术以及它的作用还依然处于理论性争论之中。当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作废后,各国海军开始无限制扩张,诸海军强国在建造大舰巨炮主力舰的同时,开始建造相当数量的航空母舰。随着欧洲战事的爆发和日本扩张与美国的矛盾日益激化,美国深感有加强航空母舰建造的必要。

1930年代末,美国以约克城级航母为蓝本,开始进行埃塞克斯级的设计工作,最初方案的标准排水量为2万吨,但美国海军要求新的航空母舰要比前级型号有更大的飞行甲板,更厚的装甲等等,所以方案被进一步修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美国已经有了5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战列舰仍被视为海上力量的中坚,航空母舰的作用还处于理论性争论中,到1940年,埃塞克斯级航母还停留在设计阶段。

1940年时,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已经历了6次改进,其标准排水量已增加到27500吨,主要目标是增加舰载机数量,即保证四个飞行队和1个预备飞行队的飞机总数,合计80-100架,为此扩大了飞机机库和飞行甲板,增大了航空燃油的装载量,增加了航速,强化了防空武器,但是飞行甲板并无装甲防护,102毫米的装甲带设于锅炉舱部位的舷部水线区,并有四重纵通的结构在舷部保护,底部有三重底防护。

1940年6月,在罗斯福总统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国会通过“舰队扩大法案”和“两洋海军法案”,计划于1940财年建造11艘、1941财年建造2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1941年4月28日,埃塞克斯级航母首舰“埃塞克斯”号开始建造,之后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时埃塞克斯级却只有5艘开工。珍珠港事件导致了美国海军建军战略思想的彻底转变,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航空母舰取代了战列舰而成为主力舰,残留在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力量以航母为核心组成了抗击兵力,这时美国才感到航空母舰数量的不足和舰载机的陈旧过时。

1942年,随着黄蜂号航空母舰(亦称胡峰号),列克星顿级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相继战沉,在一段时间内,美军在太平洋战区剩下的航空母舰屈指可数。在此危急情况下,美国国会和政府作出了加速建造航空母舰的决定,尤其是集中力量优先按照埃塞克斯级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批量生产,1942年财年再提供10艘、1943年财年提供3艘、1944年提供6艘。

从此,埃塞克斯级航母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的建成并服役了多达17艘,这样的建造规模也充分反映了美国巨大的工业潜力,塞克斯级相比约克城级这种在条约限制下建造的航母有了质的飞跃,该航母全长266米,宽54米,高25米,总排水量达36200吨,比约克城级长了20米以上,飞行甲板也更大更宽。舰上装有12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17座4联装防空炮,还有大量的40毫米与20毫米高炮,其数量在整个战争期间变动较大,主装甲带则厚64到102毫米,相比同时期其他国家的船舰防御力显得稍弱。但埃塞克斯级的载机量和综合性能远远超过同期航母,它的舰载机数量能达到100架。

1942年年底,8艘该级航母被造出完成服役,他们组成了TF58快速航空母舰特混编队,与独自一人坚守太平洋的企业号、维修归来的萨拉托加号,以及从巡洋舰改装成航母的独立号组成舰队,这支舰队里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被日军击沉的约克城号、黄锋号、大黄蜂号都在埃塞克斯级里获得重生。

1944年,马里亚纳海战爆发,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日军之前在与企业号的战斗中牺牲了太多优秀飞行员,双方飞行员素质差距过大,日军的飞机经常被美军非常轻易的击落,这场战争也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美国舰队一举夺得了太平洋的制海权,日军此战损失了3艘航空母舰,多艘附属舰只、战列舰、巡洋舰被击伤,损失战机395架,而美军仅有5艘战舰轻伤,损失战机126架。

当看到美军的舰队时,日军就知道结局已定,美军拥有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及多艘辅助舰只,另外还有大约1500架飞机,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此战中惨败,损失了4艘航母,还损失了包括武藏号在内的3艘战列舰、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1艘潜艇、7艘,飞机288架,伤亡约1万人。而美军方面则损失了一艘护航航母,两艘驱逐舰、一艘护航驱逐舰,飞机162架,伤亡仅3000人。

由于战局无望,日军开始有组织的进行大规模自杀式攻击,日军招募了大部分没有经验的飞行员,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驾驶装满炸药的飞机撞向美军的船舰,不得不说,日本发动的神风特攻队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一艘轻型航母与护航航母被撞沉,许多船舰被重创。埃塞克斯级也有几艘被重伤,但是美军的损管及时,无一沉没,全部安全返航维修。这一战后,日军除了陆上基地的飞机外,日本海军几乎已经不复存在,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

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和同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哈尔西将军指挥着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搭载的舰载机先后击沉了日本“飞鹰”号、“千代田”号、“千岁”号、“瑞凤”号、“瑞鹤”号航空母舰和“武藏”号战列舰。1945年,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击沉了“海鹰”号航母和“榛名”号、“伊势”号、“日向”号、“大和”号战列舰。在最后的冲绳海战中,日本海军仅存的“大和”号战列舰也被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舰载机发现,最终把这艘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心理寄托物炸沉海底。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空母舰。美国的战史学家大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在太平洋战争中海军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则起了显著作用。给美国海军航空兵注入了机动性、持久力和攻击力,使盟国海军从日本海军手中夺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权,确保了盟军部队直逼日本本土,最终击败日本。

1951年,完成“SCB-27A”现代化改装的“埃塞克斯”号再次服役,并为朝鲜战争进行巡航,期间“埃塞克斯”号被重编为攻击航母,舰身编号改为CVA-9。由于朝鲜地面战斗开始加剧,“埃塞克斯”号等开始加强对地密接支援。1951年12月27日,“埃塞克斯”号攻击以切断朝鲜铁路网,12月30日空袭了罗先市。1953年1月10日,“埃塞克斯”号离开战区,于13日返抵横须贺,预备返国。2月6日,“埃塞克斯”号返抵布雷默顿修理,结束第二次朝鲜战争巡航,此后未再参与朝鲜战争。

1952年4月26日,CV-18“黄蜂”号与DMS26“胡伯逊”号扫雷驱逐舰在亚述尔群岛西1126公里处发生碰撞事故,“胡伯逊”号被切成两段,全舰176名官兵死亡,仅61人生还,“黄蜂”号无人伤亡,但被撞掉23米长的舰体,这是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非战争人员伤亡事故。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12月1日,“埃塞克斯”号再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警备,并先后与“黄蜂”号、“普林斯顿”号、“奇沙治”号、“塔拉瓦'号及"菲律宾海"号等,在南海及菲律宾演练,于1954年7月12日返抵圣迭戈。在朝鲜战争中,“埃塞克斯”号获颁美国海军特别表扬及四颗战斗之星。

1955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一江山岛。2月8日,国民党当局决定撤出大陈岛,“埃塞克斯”号、“约克城”号与“胡蜂”号到台湾海峡支援。3月“埃塞克斯”号访问曼谷,于6月21日返回阿拉米达,并卸载航空团。7月“埃塞克斯”号北上布雷默顿普吉湾船坞,作“SCB-125”改建,增设斜角飞行甲板及封闭舰艏。

1958年2月2日,“埃塞克斯”号首次到地中海巡航,并加入第六舰队。1960年1月12日,“埃塞克斯”号在地中海巡航。1960年3月8日,“埃塞克斯”号正式改编为反潜航母,舰身编号改为CVS-9,母港改设在罗得岛州昆锡点海军基地。1960年9月6日,“埃塞克斯”号前往北大西洋,预备参与北约举行的大型演习。航行期间,“埃塞克斯”号与加拿大海军在海上进行名为海沫行动演习。

1962年,美国已发现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其射程可及美国东部,威胁美国本土。事件到10月发展成古巴导弹危机。21日“埃塞克斯”号离开港口,前往古巴海域,并与其他军舰在古巴1287千米外设下封锁线,不久缩窄到805千米。25日“埃塞克斯”号与基灵号拦截了货船布加勒斯特号,但布加勒斯特号拒绝让美军登舰搜查。最终海军认为货船未有携带武器,准许其驶往古巴。

稍后“埃塞克斯”号与伦道夫号等连日拦截追踪苏联潜艇26日,苏联拒绝停建导弹基地;次日美国海军向一艘潜艇投下警告性深水炸弹,几乎令潜艇舰长发射核弹。数日后,美苏之间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同意中止兴建导弹基地,而美国则解除封锁。危机方告结束。“埃塞克斯”号于11月14日返回母港。1969年1月3日,“埃塞克斯”号最后一次离港巡航,到彭萨科拉接替列克星敦号为训练航母,于2月6日返抵昆锡点。3月“埃塞克斯”号航向波士顿船厂,预备退役。

20世纪70年代,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开始陆续退出现役。其中首舰“埃塞克斯”号在1969年6月30日退役并加入后备舰队,1973年6月1日除藉,1975年以1660000美金出售,1975年6月1日,“埃塞克斯”号由波士顿拖往新泽西州卡尼镇拆解。到1976年10月,只有作为训练舰的AVT-16“列克星敦”号在役。1991年11月8日,最后一艘“列克星敦”号也退役。

服役时间:1942-1991

舰长:265.79米(短舰体),270.7米(长舰体),272.6米(改装后)

舰宽:44.99米,58米(改装后)

排水量:27100吨/27200吨-27500吨,33400吨(作战)

飞行甲板:246/262.13米×29.26米

航速:32.7节

续航力:20000海里/15节(最大),15440海里/15节(巡航)

武器:12门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68门40毫米和55门20毫米高炮。

舰载机:100架舰载机,最初时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航空大队由以下中队组成:2个战斗机中队36架、1个侦察轰炸机中队18架;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8架、1个鱼雷轰炸机中队18架、1架担任联络任务的俯冲轰炸机,共计91架飞机;另有9架备用,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各3架。

1944年侦察轰炸机中队和俯冲轰炸机中队合并,共计24架俯冲轰炸机,原先12架侦察轰炸机的空额则由战斗机替补,总数仍为91架。

至1945年夏,典型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航空大队包括80-90架,其中1个战斗机中队约36-37架F6F、1个战斗轰炸机中队约36-37架SB2C、1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5架和1个鱼雷机中队15架TBF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总计103架。

服役:埃塞克斯号(CV-9)、约克城号(CV-10)、无畏/勇猛号(CV-11)、大黄蜂号(CV-12)、富兰克林号(CV-13)、提康德罗加号(CV-14)、伦道夫号(CV-15)、列克星敦号(CV-16)、邦克山号(CV-17)、黄蜂号(CV-18)、汉克科号(CV-19)、本宁顿号(CV-20)、拳师号(CV-21)、

好人理查德号(CV-31)、莱特号(CV-32)、奇沙治号(CV-33)、奥里斯坎尼号(CV-34)、安提坦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普林斯顿号(CV-37)、张伯伦湖号(CV-39)、塔拉瓦号(CV-40)、福吉谷号(CV-45)、菲律宾海号(CV-47)、复仇号(CV-35未建成)、硫磺岛号(CV-46未建成)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各型改型对比

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

1940年,随着太平洋局势日益恶化,航空巡洋舰方案又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当时海军部论证用巡洋舰直接改航母有严重的局限性,过多的妥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列舰几乎全部丧失战斗力,航空母舰在这个阶段被当做海上作战核心来使用。结果次年3月的珊瑚海海战中,CV-2“列克星顿”号大型航空母舰被击沉,CV-5“约克城”号受重伤。此时太平洋舰队只剩下“企业”号、“大黄蜂”号、“萨拉托加”号3艘可以用的舰队级航空母舰。CV-1“兰利”号此时已经改为飞机运输船,而“列克星顿”级航空母舰虽然已经进入紧急批量建造,但1943年以前在太平洋战区构成一定规模。

为了应对拥有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的日本联合舰队,美国制定了紧急航母扩充计划。除了大力发展护航航空母舰之外,1942年上半年又将正在建造的“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舰体中的9艘重新征召并改为轻型航空母舰,命名为“独立”级航空母舰。1941年5月1日,首制舰CV-22“独立”号在纽约造船厂改建,1943年1月14日交付美国海军,工期1年8个月。随后8艘CV-23~30也都在1943年年底前加入美国海军服役,与当时已经服役的8艘“埃塞克斯”级迅速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虽然“独立”级航空母舰借助现成舰体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造,但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太小了。本身“克利夫兰”级只是14000吨级轻型巡洋舰,再加上铺设巨大的飞行甲板,所以稳定性和适航性就相对来说差很多,特别是进入台风区域航行会造成严重的舰体横摇。

1943年11月15日,最后一艘“独立”级CVL-30“圣哈辛托”号加入美国海军服役,从此拉开了“独立”和“埃塞克斯”驰骋太平洋的序幕。1944年6月,8艘“独立”级参加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10月8艘参加莱特湾海战、1945年4月6艘参加冲绳战役。可以说“独立”级自服役之后几乎是赶上了太平洋中后全部重大海上作战行动。在全部9艘“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中,CVL-23“普林斯顿”号是唯一一艘战争期间被击沉的。

值得注意的是,“独立”级航空母舰除了在太平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之外还走出了2位美国总统: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和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杰拉尔德·福特在1943年春天以体育教练身份加入“独立”级5号舰CVL-26“蒙特雷”号轻型航空母舰服役,后转为助理导航官。任内参与塞班岛战役、菲律宾战役,1945年初转入陆地服役,1946年2月退出现役,退役时军衔为少校。

1974年8月9日,时任副总统的福特接任辞职的尼克松出任美国第38任总统。乔治·布什在1943年6月9日完成飞行员培训获得海军准尉军衔,同年加入VT─51鱼雷轰炸机中队(TBM鱼雷攻击机)进驻美国CVL-30“圣哈辛托”号轻型航空母舰,当时布什19岁,是美国最年轻的海军飞行员之一。任内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小笠原群岛战役(轰炸父岛时被击落)、硫磺岛战役等等,1955年以中尉军衔退役。1989年当选美国第41任总统。

战后,独立级中的两艘根据租界法案给了法国海军,一艘(“卡伯特”号)被卖给西班牙,帮助其重建海军。西班牙海军于40年代末对该舰进行了改造,加强了飞行甲板、升降机,并改进了电子设备,称作反潜航空母舰。这时,烟囱减为2个,舷侧的20毫米炮被全部撤除,载机量则减为26架。该舰1955年服预备役,1967年8月租给西班牙海军,更名为“迷宫”号,至1989年退役。

服役时间:1943-1945

舰长:189.64米

舰宽:33.74米

排水量:11495吨

飞行甲板:

航速:31.6节

续航力:12500海里/15节

武器:2门4联装40毫米高射炮,8门2联装40毫米高射炮,16挺20毫米机炮

舰载机:30架舰载机,12架战机,9架鱼雷轰炸机,9架俯冲轰炸机

服役:独立号(CV/CVL-22)、普林斯顿号(CV/CVL-23)、贝露森林号(CV/CVL-24)、科本斯号(CV/CVL-25/AVT-1)、蒙特利号(CV/CVL-26/AVT-2)、兰利号(CV/CVL-27)、卡伯特号(CV/CVL-28/AVT-3)、巴丹号(CV/CVL-29/AVT-4)、圣哈辛托号(CV/CVL-30/AVT-5)

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

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

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