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这么强,为什么都打不下一个小小的阿富汗?_阿富汗_塔利班_入侵

众所周知,阿富汗一直就有一个名震江湖的绰号——“帝国坟场”,翻阅阿富汗的近代现历史你就会发现,英、苏、美等世界列强都曾在这里折戟,其中苏联兵败阿富汗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它的解体。

十九世纪初期,已经牢固控制了印度的英国人开始未雨绸缪:英国忧虑于俄国向南的势力扩张,他们生怕尼古拉一世会挥师南下入侵印度;于是英国人就主动向当时的阿富汗国王多斯特提出结盟要求以对抗俄国。与此同时,俄国也向多斯特表达了结盟的意愿。而在多斯特看来,与谁结盟完全取决于谁支持他从锡克帝国手中夺回白沙瓦(现在的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省会)。英国拒绝了多斯特的要求,俄国人虽然表示支持但最终没能谈拢。在此情况下,英国便决定推翻多斯特转而扶植一个亲英政权。

在拥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英军很快就占领了阿富汗并抓获了多斯特。入侵虽然看上去轻而易举,但之后的统治却成了英国人和其傀儡政权的噩梦:被英军占领的阿富汗并没有因此归于平静,而是催生了许多的暴乱;该国各地的酋长也纷纷联合起来或明或暗的对抗英军,最终,英军在1842年解救出所有战俘后灰头土脸的撤回了印度,而被释放后的多斯特也得以重登王位(他的统治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

之后怀恨于心的英国又发起过一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但最终还是在各部族武装和人民的支持下黯然撤军。包括后来的苏联入侵、美国入侵都和最初英国的入侵有着相同的过程和结局:入侵和占领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但终究因无法立足而被迫撤军。

展开全文

综合来看,帝国主义在阿富汗之所以难以立足、建立稳固根基的主要原因在于每当这些帝国举兵入侵之后,阿富汗国内就能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团结势力并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

比如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不仅阿富汗本土涌现出了大量的反抗武装,而且周边的国家也有大量的志愿反入侵人员前往阿富汗支持作战,比如后来臭名昭著的本·拉登就是当年入阿支援作战的一员;再加上其他国家给予的资金和武器上的支持,就使得阿富汗反苏联入侵的力量更不容小觑。

同样的道理,美国虽然轻松的推翻了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但却始终没有彻底消灭塔利班。这是因为尽管塔利班掌权期间存在暴政、独裁性质,但背后却始终不乏坚定的支持者。而且塔利班也善于因地制宜的同入侵者作战:他们依托阿富汗多山的地理环境展开了有效的游击战,长期将战争态势控制在“敌明我暗”的前提之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塔利班反美武装的续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