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南斯拉夫军队,武器样式在东方国家里算得上独一无二,该国利用独特的中立地位,能同时引进美法英苏的先进武器。
尽管南斯拉夫有这么好的选择余地,但在二代战斗机方面仍然犯了错误,冒然抛弃初步谈好的法国“幻影III”,选择了各方面都更差的米格-21。
南斯拉夫为F-86选择换代战斗机
有趣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南斯拉夫,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竟然是美国造的F-86“佩刀”。这也算是时代的产物。
20世纪4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一度与苏联交恶,却和美国保持着相对密切的关系,双方还签署了《共同防御援助计划》(MDAP)。美国和北约为了拉拢南斯拉夫,提供了大量来自西方的武器装备。
展开全文
1951年,南斯拉夫空军曾获得了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随后又获得了150架美国F-47D战斗机。1953年,南空军引进了229架F-84G“雷公”喷气战斗机,以及T-33A喷气教练机。1956年,南斯拉夫又引进了121架F-86和CL-13(加拿大版“佩刀”),一直服役到了1970年代。
1958年,南斯拉夫军方开始评估新一代战斗机的需求,准备从亚音速跳过超音速,直接进入“两马赫”时代。南斯拉夫军方很快得出结论,当时最好的选择是法国的“幻影IIIC”截击机,采购数量是80架。在随后的军售谈判中,法南双方甚至谈到了南斯拉夫可以获得自行生产的许可证。
然而,这时是阿尔及利亚战争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1958年9月,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在开罗成立临时政府,并获得不少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南斯拉夫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和法国的一系列军事合作被迫冻结。
也正是在此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开始和南斯拉夫改善关系。因此,米格-21作为“幻影III”项目的替代者,被纳入了南斯拉夫空军的考虑范围。
米格-21抢了法国人的生意
1960年,南斯拉夫空军司令乌列皮奇上将访问莫斯科,两国很快达成了一系列武器贸易协议。1961年4月17日,乌列皮奇将军正式批准了购买米格-21及其生产许可证的计划,代号为“雷霆”(Grom)。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在1960年6月开始和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组织开始谈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已经不可避免。1962年3月,法阿双方签署《埃维昂协议》,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主权,同年7月阿尔及利亚正式成立。此时,南斯拉夫获得法国“幻影III”的障碍已经不复存在。
可以说,苏联正是借助这短短两年的窗口期,成功从法国手里抢走了战斗机订单。
但是,南斯拉夫轻易放弃了“幻影III”,也是受到了苏联对米格-21大力宣传的影响。按照苏联人说法,米格-21(F-13型)速度很快,机动性好,并配有新研制的R-13热跟踪导弹(AA-2“环礁”),足以和西方第二代战斗机F-104、幻影III相匹敌。不仅如此,苏联人还故弄玄虚,向南斯拉夫空军展示米格-21时,不允许拍照,南空军人员只好靠记忆画下草图供上级研究(上图)。
另一方面,南斯拉夫制定的二代喷气机计划迫在眉睫,法国“幻影III”项目被耽搁了两年,而苏联的米格-21F-13却能随时到货。交货速度这一点的吸引力是很强的,南斯拉夫方面甚至接受了苏联人提出的较高价格。
1962年5月,南斯拉夫第一批改装飞行员抵达苏联,开始米格-21F-13的接收训练工作。这批南空军飞行员都是曾驾驶美国F-86战斗机的,甚至有人还在美国接受过F-100“超级佩刀”的改装训练,尽管后者未能获得南斯拉夫的订单。
米格-21F-13加入南斯拉夫空军
1962年9月22日,首批五架米格-21F-13抵达贝尔格莱德以北约15英里的巴塔尼卡空军基地。根据与苏联签订的合同,南斯拉夫对这个军购项目进行了保密,米格-21F-13型号名称都改成了南斯拉夫“L-12战斗机”,后来交付的米格-21U教练机变成了NL-12,米格-21PF则是L-14,米格-21M是L-15,米格-21BIS是L-17。
第一个接收苏联战斗机是南斯拉夫空军第204战斗机团,该团最初成立于1949年,1951年起驻扎在贝尔格莱德以西的巴塔尼卡基地。1953年至1958年,该团装备美国F-84G战斗机,从1958年开始换为F-86E。当米格-21抵达时,第204战斗机团由第127、第128战斗机中队及特技飞行队组成,共有约25架F-86E。第127中队被选为第一个转换成米格-21的部队。
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1962-1964年间,南斯拉夫空军第204战斗机团可能是当时全世界唯一同时使用美国和苏联战斗机(F-86和米格-21)的部队,而且当时是在冷战的最紧张时期!
但是,米格-21F-13作为南斯拉夫的“最新型战斗机”,口碑却非常差!
口碑不佳的米格机
首先,米格-21的性能并没有苏联吹嘘的那么优秀。该机的速度确实可以达到2马赫,但是火力贫弱,除了机炮外,只配有两枚空空导弹。最糟糕的是米格-21F-13航程比较短,只有“幻影III”的一半左右,滞空作战时间不足。另外,米格-21的发动机大修寿命短,维修保障比较困难,也影响到了作战出勤率。
但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米格-21的训练工作才是最大的难题。南斯拉夫装备米格-21后,训练体系也不得不转为苏联体制,但苏联提供的训练服务却十分糟糕。米格-21F-13作为2马赫战斗机,南斯拉夫配套引进的教练机却是亚音速的米格-15U,两者的性能格格不入,给南斯拉夫飞行员造成很大困扰。直到1966年,米格-21U教练机才真正到位。
另外,米格-21的训练也严格按照苏联制定的大纲,灵活度很差。按照要求,米格-21驾驶员必须在苏联经过改装飞行训练,南斯拉夫自己无法独立训练飞行员。直到1966年,南斯拉夫才真正具备独立训练超音速飞行员的能力。
此外,苏联也没有提供作战手册、飞行准备手册等美国空军传统的日常文件,只能靠南斯拉夫自己摸索。一般来说,米格-21接受的训练任务只局限于中高度拦截和低于1马赫的空战。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准备工作,南斯拉夫飞行员几乎很难让米格-21实现“1.3马赫以上的战斗拦截任务”。
南斯拉夫没法吃后悔药
1967年10月,第三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空军的“幻影III”战斗机,在空战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阿拉伯国家的米格-21。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在空战中仅损失两架战斗机,却击落了49架敌机(加上对地战果有452架)。米格-21在战争中被击毁击落90余架,空战成绩更是惨不忍睹。
两者相比,“幻影III”在火力、速度、盘旋性能、最大航程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仅在爬升率方面略逊于米格-21。而且,以色列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模式也更胜一筹。在1967年和1973年两场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甚至涌现了累计击落13架敌机的王牌“幻影III”。
面对实战的检验,南斯拉夫空军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战斗机体系已经完全转向了苏联这一套。南斯拉夫后来引进的战斗机,也都是米格-21改进型和米格-29。
客观来看,“幻影III”的升级发展潜力也强于米格-21,凭借不断更新的发动机、导弹和机载设备,先后发展出了20多个改型,还进一步发展出“幻影V”,以及以色列的“短剑”和“幼狮”战斗机,达到了二代机的巅峰水平。
相比之下,米格-21受限于机头进气设计,再加上苏联发动机和武器水平相对落后,米格-21后期的发展空间远不如幻影系列。南斯拉夫空军进口的型号,更是不如苏联自用的版本。直到1983年,南斯拉夫还在购买米格-21比斯。
南斯拉夫在战斗机型号选择上犯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左右逢源的武器进口国也不那么容易做的。(作者:陶慕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