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二场记者会_产业_建设_长安

重庆代表团举行第二场记者会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

展开全文

本报讯(记者 唐孝忠)3月6日下午,重庆代表团举行此次全国人代会第二场记者会,邀请4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他们分别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蓝庆华;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朱华荣;涪陵区委书记 王志杰;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

蓝庆华:提升产业能级 加快构建重庆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重庆将聚焦“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数字经济”科创生态”四大关键,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数字新动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绿色新模式,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建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战略安全性为特征的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建设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加速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争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

建设企业竞争力强、产业链完整和集群优势明显的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畅通产业链“微循环”,力争到2027年,12条主要产业链“尚处空白”与“发展不足”环节占产业链全部关键环节比重降低至50%以下,领军“链主”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总体稳定。培育产业链“领头羊”,力争到2027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50个以上。

建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三化融通”的现代化数字经济体系。力争到2027年,规上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全覆盖,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新建设50个智能工厂、500个数字化车间。力争到2027年,软信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芯屏端核网”数字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打造250个以上智慧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数字化治理,已率先启动建设“数智经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实现服务方式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推动决策更加科学、治理更加精准、服务更加高效。

建设以多类别主体、多样化路径和多种创新模式协同演化的现代化科创生态体系,组建行业迭代升级创新集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集聚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利益链“五链耦合”,源源不断地生成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朱华荣:搞好民族汽车品牌 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近5年,长安汽车为重庆地区贡献产值5127亿元、税收265亿元,拉动全国上下游GDP18830亿元,解决就业人数约为60-70万人,助力重庆、全国汽车产业在技术、人才、品牌向上等方面发展。长安汽车立志将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坚定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长安汽车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持续增添长安力量。力争到2027年,实现430万辆规模,其中,长安品牌突破350万辆;新能源汽车突破270万辆,占比约65%;海外出口突破50万辆,占比达15%。

未来十年,阿维塔科技将累计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用于新产品研发(投放6款产品)、品牌渠道建设。预计到2030年,阿维塔科技将实现产销累计超过350万辆,实现产值累计超过8000亿元,累计上缴税收超过250亿元。

未来,长安汽车将成立长安科技公司,打造新架构汽车,与合作伙伴携手,逐步构建SDA平台产业链,做到保障产业链安全可控,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占领产业高点。未来5年(到2027年),长安汽车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在“芯器核图云网天”核心领域,投入超过1500亿元。

提升产业配套合作。在电池领域,长安汽车与中创新航合作完成磷酸铁锂电池开发,2022年底在成都龙泉驿投产;与宁德时代协同完成三元快充电池开发,并在四川宜宾完成投产。在电驱领域,与中车株洲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在汽车电驱、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开展长远合作;在智能座舱领域,引入北斗智联全国总部落户渝北前沿科技城,并与长安汽车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相关领域深度合作。

长安汽车将进一步吸纳川渝两地科技创新资源、高精尖科技人才加入,不断在基础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带动川渝两地区域协同创新,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共建汽车产业科技生态圈。

构建智能制造共享平台,围绕新能源、新动力、新技术构建市场化的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促进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构建,并带动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

王志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形成“十百千”产业和经济量级

涪陵作为工业大区、产业强区,力争到2027年,形成百亿企业超10户、上市企业10户,1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0亿GDP,1000亿工业增加值、4000亿工业产值的“十百千”产业和经济量级,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科创、开放合作”三个高地和“城乡融合、绿色转型、高品质生活”三个示范区。

着力强能级,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涪陵区将聚焦助推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围绕全市“2+6+X”产业集群,精准对接全市33条重点产业链,深入落实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构建“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实现工业增加值、领军企业、上市企业、智造企业、研发创新“五项倍增”。

着力强科创,加快建设产业科创高地。涪陵区将坚持把产业科创作为创新主阵地,围绕构建“1+2+3”产业科创体系,全力推动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建设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和慧谷湖科创小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科创投入、科创产业、科创平台、科创企业、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六个突破”。

着力强开放,加快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活跃增长极。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市域辅枢纽综合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先进复合材料等产业,深度嵌入川渝汽车产业链配套,全力助推川渝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围绕建设中国“气大庆”,加快页岩油气产业技术创新,助力川渝建设天然气千亿方产能基地;发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带动作用,联合四川方面开展中医药产业合作。

着力强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将围绕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加快构建“1+2+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全区青菜头种植面积稳定在73万亩左右。加快发展中药材、生态畜牧2个重点产业,打造全国道地中药材之乡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畜牧产品供应基地。

着力强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集聚区。将坚持以数字变革引领制造业全方位转型、系统性重塑,集中力量打造榨菜、中医药、页岩气、新材料、烟草、智慧矿山等具有涪陵标识度的“产业大脑”,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灯塔工厂”。

钱建超:将做好国际湿地城市、预制菜之都、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

梁平区将运用现代化的理念、方法、机制,做靓“国际湿地城市、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努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梁平贡献。

梁平区将精雕细琢国际湿地城市特色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重庆郊区新城。

聚焦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全面提升现代产业能级。将统筹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专班落实、季度晾晒、赛马激励等“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的工作机制,做实做强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预制菜产业基地。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载体,迭代升级集成电路、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培育能源等特色产业,实施做强预制菜产业集群行动,加快构建千亿级工业产业承接地。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预制菜集散中心,着力构建“三区二中心九平台”预制菜产业生态,大力发展100万亩粮油、100万头生猪等预制菜原材料供应基地,招引头部企业和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企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加快构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新体系,持续抓好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重点企业上市,高效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

持续推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走深走实,全面提升区域协作能级。梁平区将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落实《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共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建立七区县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共建区域森林生态屏障,协同建设河流生态廊道,推广“小微湿地+”发展模式,共建明月山生态保护体系。共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探索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分离改革,建立川渝东北区县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机制,携手打造明月山天然气(页岩气)下游产业链共同体,共创明月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新绿色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规划编制、生态保护、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绿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加快推进梁平至开江高速公路、川渝东北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等重点项目。

记者 唐孝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