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其实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他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异常坚硬的壳,从而使自己可以在里面躲避伤害。只有正确的爱,才能融化孩子周围这个坚硬的壳,而这个壳,恰恰是那些严厉的管制、刻板的相处、匮乏的感情造成的。
提问者
尹老师好:
我是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您的书,里面那篇关于自闭症的文章让我重新看到了光明。我的孩子在北医六院检查出重度自闭症已经一年多了,当时孩子不到两岁半,现在已经快四岁了,医生告诉我这个病是先天的,让我感到更加无助,因为是在我丈夫吃药期间意外怀孕,让我对此病确信不疑。
我的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加点,孩子三个月大时就回单位上班,我婆婆和我妈妈每个月轮流一次来我家看孩子,丈夫工作比较特殊,一走半年不回来。因为我不能在家陪孩子,制定了详细的孩子吃饭休息计划,以及教养引导方法,周围的人也一再告诫我,对孩子一定要严格,不要溺爱,所以我对孩子限制特别多。婆婆和妈妈也不是爱说话的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去干家务,很少和孩子玩。我脾气非常暴躁,和家人关系也不好,整个家庭氛围经常很紧张。您列举的十点家庭变态因素我这里全都有。不知道像我这样的情况还有没有希望。
从孩子检查出病,我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已经一年了,孩子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根本的问题没解决,不经常和别人交流,语言表达不好,叫他也没反应。我虽然是本科学历,教育孩子却是文盲,更可悲的是我却不认为我不会教育。我辞职后,这期间没有带孩子去康复,在家里也没有把他当做不正常的孩子训练。曾有一个认识人告诉我,孩子不好和父母有很大关系,要我好好悔改,但是他不懂教育,没给我进一步的建议,我当时也不知道他说得对不对。我的性格很强势,对孩子很严格,经常对孩子发火,导致孩子很怕我,但是却又莫名的大喊大叫。
最近送孩子去幼儿园,在幼儿园他大喊大叫,不和小朋友玩,还挑食。我开始还后悔,是不是应该早点带孩子去康复训练,我是不是误过了康复的最佳机会。正当我有这个想法,想去带孩子特训,从网上购买自闭症训练书籍的时候,无意间买了您的这本书,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您竟然对自闭症有全新的看法。以前医生告诉我,这个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必须去康复,没有人告诉我是教育出了问题。或许我的孩子是幸运的,让我遇到您写的书,没去特训受第二次的害。
现在有一个幼儿园愿意接收他,因为有熟悉的人在那里,那个幼儿园也愿意把他当正常孩子一样来引导,但是幼儿园离我家太远,来回三个小时的车程,我现在也不打算去找工作,这种情况我在家里引导他可行吗?像我这种情况还有希望吗?我愿意改变自己,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
小河妈妈
尹建莉
小河妈妈你好:
孩子才四岁,他完全可以康复,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人的心智有极强的可塑性,较之肉体,它更可以依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么健康成长,要么病态萎缩。
你是一个很有悟性的妈妈,已经看到前期的问题,意识到孩子的“病”是怎么来的,一旦你看清问题的根源,那么接下来的改善就变得非常容易。你完全不需要再多掏一分钱去带孩子看医生——你已经看到,医生是如何轻易地给孩子下一个“自闭症”的结论,这一个结论就可能毁灭孩子一生,也会让你痛苦地陪上他一生啊。孩子的“病”就是由于缺少交流、被严格限制太多所致,那么你就更不能把他送到所谓的自闭症康复机构治疗,那些所谓的训练,只是对孩子施加限制,孩子在缺爱、缺交流的环境中,生命状态只会更加扭曲。因为孩子那么小,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为何要去做那些单调无趣的事情,他会只感觉精神、思维被严重压抑,这种压抑感会扭曲他,也许最后真的有可能完全“自闭”了。
展开全文
你要做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从现在开始,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生态环境。你的改变,就是孩子的改变,你必须从你过去的那些“病态”的教育方式中挣脱出来,那么孩子的生活才有可能步入正轨。
我相信你深爱着你的孩子,但爱不能仅仅是愿望,必须是行动。有太多的父母自以为是地“爱”着孩子,对孩子的生命进行过度干预,例如打骂教育,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对头,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把孩子正常的生命成长程序打乱。 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就像庄稼需要阳光、雨水、肥料一样,家庭教育生态环境必须提供适宜的条件,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成长生态环境呢?就是这简单的几条:自由、信任、欢乐、温暖。 让孩子对家产生这样的感觉:有爱没有恐惧,有自由没有限制,有放松没有紧张,有交流没有冷漠。当孩子经过较长时间确信自己是处于这样一个安全、愉悦的环境,他自然就不需要戒备,自然会产生和他人融合及交流愿望。 自闭,其实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他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一个异常坚硬的壳,从而使自己可以在里面躲避伤害。只有正确的爱,才能融化孩子周围这个坚硬的壳,而这个壳,恰恰是那些严厉的管制、刻板的相处、匮乏的感情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必须首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爱的方式,孩子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
提供这样的成长环境,不需要你多花一分钱,仅仅需要你做出自我改变——这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但也是最难的事——江山易改心性难移。这全在你的意识里,全在你的一念中。
你必须要对“自我改变”有这样的意识,它不是牺牲,不是付出,不是痛苦——否则的话你就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抵抗;一定要明白, “自我改变”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重大机会。是放下我执,是痛苦中完成的华丽转身,收获的将是无可估量的人生财富和幸福感。
在这里我所能给你提供的具体方法路径,一是反观自己的成长,觉察自己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将心比心来体恤孩子。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你才容易理解孩子。比如想想自己小时候愿不愿意家长严厉管制?去感受他的感受。请经常这样做,然后调整自己的言行。
二是广泛阅读,书籍是智慧的载体。我首先建议你把我的两本书都尽快读了——我的书中的观点不完全是我的,其中的思想没有原创,它全部是建立在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我只是用自己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和遇到的事例把它们重新诠释过而已,并且我的写作全部是针对当下教育中的问题进行的,所以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教材,你当下面临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从中找到答案。
另外,其他的书也多看一些,小说、历史、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书,注意读那些经过很多人检验过的经典,那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最便宜最有效的精神营养大餐。很多书虽然不是直接谈教育,但却可以成全你的教育思想,因为一个人的教育思想绝不可能孤立存在,所谓教育理念其实是一套人生哲学的局部体现。阅读是重塑价值观的过程,没有阅读,自我改变是难以想象的。比起跑医院、跑康复机构的辛苦和代价,读几本书算什么呢。
三是多和身边心地善良、有境界的人交流,尤其是一些家庭和睦、孩子看起来很阳光很幸福的家长,他们往往在教子方面、心理调适方面有较好的体会,学学人家是怎么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可低估周围人对你生活的影响。
四是每天多拥抱、亲吻孩子,平和地和他相处,放弃严厉,放弃训练,放弃规则——你内心放平了,孩子就安全了——这些说来简单,但背后内容很多,做来并不容易,而这正是你的功课。
我们来世上一趟很难得,不要把这一生过得凄风苦雨的。把人生过得自由欢乐才是真正的目的。你完全可以改变一切,你有这个能力——先改变自己,你的认识和行为变了,不仅你的孩子的一生可以变得健康美好,你自己的人生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你的信很典型,和你一样身处困境的家长大有人在,所以我希望把我们的通信公开发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会帮助到更多人,相信你会理解并支持。当然我会隐去你的相关信息,不给你带来任何困扰。谢谢你!
祝福你!
尹建莉
附:
如果家庭环境存在这些因素,孩子的自闭症就很有可能是被误诊
生命中单一的缺憾不会让一个人心理残障,变态心理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后果,关键因素有下面这些:
1、孩子在婴幼儿期,尤其3岁前,和母亲、父亲接触很少,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保姆带。
2、工具过多地介入生活,如过度使用电视、电子产品、婴儿车等,孩子缺少语言及情感的交流环境。
3、在吃饭、睡觉、大便等日常生活问题上教条,对孩子进行过度训练。
4、家长对孩子包办太多,几乎事事代劳或处处指令。
5、对孩子限制太多,总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6、监护人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孩子或用冷暴力惩罚孩子。
7、夫妻感情长期不和,家庭气氛长期压抑。
8、直接监护人性格强势,凡事不容他人质疑。
9、家中少书或无书,很少有亲子阅读时光,孩子没养成阅读习惯。
10、孩子长期缺少玩伴,成长环境过于单调。
请注意——
以上情况,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只要不严重,对孩子影响并不大。只有这些因素叠加多、程度深,才会构成“创伤性成长环境”。在典型创伤性成长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尤其那些天资聪慧、生性敏感的孩子,心理不断受阻,又无法建立自我成长通道,结果只能是“自闭”或其他形式的精神分裂——这就是很多被误诊的“自闭症”的成因。
文 | 尹建莉
本段节选自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之《“自闭症”为什么?》
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病”
可能来源于一个“病态”的教育方式
过多的限制只会筑起一道道围墙
把孩子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
邀请您来【好妈妈成长营】
抓住“自我改变”的契机!
解锁更多家庭教育知识
只需 19.9元
马上扫码报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