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吗?_始皇_阿房宫_六国

先我们要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干了哪些事情。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创帝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建立郡县制,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等,修长城、修渠道、修阿房宫、修兵马俑,派兵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拓北疆、西南等等,别看短短的几行字,这里面的每一项都可能是很多皇帝一生都完不成的事情。今天我们细品秦始皇那些被视为暴君的操作。

一、焚书坑儒。焚书和坑儒是两个事情,焚书是绝对要批判的,秦始皇为了推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当时的一些学者引经据典抨击郡县制,企图恢复分封制。秦始皇一生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开创性的,没有学术理论根基,也没有实践经验参考,秦始皇没有办法引经据典去驳斥,于是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毁《尚书》、《诗经》和《道经》,禁止民间议论政体。焚毁的书籍其实在官方藏书馆“博士馆”里,均有备份。不难看出秦始皇焚书是为了巩固刚刚统一的政权,虽然可以理解当时他不被学者认可的心情,但焚书这个事情确实是一场文化灾难,也开创了文化专制的先例,是值得批判的。

而坑儒这个事情完全是一场误会,秦始皇坑杀的并不是儒生,而是460位术士。我们知道秦始皇晚年希望长生不老,先后派徐福、卢生、侯生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跑到了岛国,后来侯生和卢生也溜之大吉。大家可以想想秦始皇当时的心情,不行就说不行,骗我是觉得我智商不够吗?于是索性坑杀了460术士。其实坑杀术士,也是秦始皇自己对于长生不老的想法做一个了断,既然自己作为帝王都没办法实现,那么这些术士留下来对民间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一定是负面的。我们知道在古代,欺骗帝王是构成欺君之罪的,因为欺君之罪而杀人的,秦始皇也绝对不是最多的。

展开全文

二、修长城、修渠道。其实长城并不是秦始皇开始修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我们知道民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见当时大兴民役修筑长城确实对百姓来说是不小的灾难。但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如果不修,匈奴长驱直入,可能对于百姓来说才是巨大的灾难。如果秦始皇不修,后世的帝王也会修。所以修长城这个事情本身是功大于过的。

而由于多年的战争,全国各地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秦始皇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修长城、修渠道本身都是工程量相当浩大的事情,对于刚刚结束战乱的秦国来说可能是有些操之过急,但不急的话却是更大的灾难。所以因为并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而定性秦始皇是暴君。

三、秦朝苛政。秦朝沿用法家思想,法律确实是严苛的。但我们知道汉朝开国以后“汉承秦制”,也就是汉朝沿用秦朝的法令,那么为什么没人说刘邦是暴君呢?如果对于太平盛世来说,确实就需要法令宽松,而当时秦始皇刚刚统一六国,天下人心思动。我们也知道六国有多少人希望复辟旧制,所以对于当时刚刚统一六国的秦国来说,也是无奈之举。而秦朝的法令规定犯人在农忙的时候可以回家,播种和管理田间时各有20天假期。不难看出,秦朝的法令并不是为了严苛而严苛。只要百姓需要生产经营,犯人都可以放假回家。

四、修阿房宫、修兵马俑。我们知道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但现代考古发现,其实阿房宫并没有修完,是秦始皇的烂尾工程。《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修阿房宫有两个原因,一是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太多,宫殿太小。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六国统一以后确实是有不少人到当时首都咸阳居住。二是周文王周武王分别定都丰、犒,秦始皇认为这两个地方之间才是帝王之都。因为他认为这个地方有帝王之气所以动用70万人修一座那么大规格的宫殿。这个就多少有点凡尔赛了。不过修建宫殿,并不是给他一个人用,后世子孙也可以使用,作为一个啥事都喜欢自己开创的皇帝,这个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修建兵马俑。

个人认为这70万人其实主要不是在修阿房宫,而是在修建兵马俑。我们知道咸阳宫殿商鞅用了两年时间就修好了,而且是处于战国时期。如果统一六国后用70万人修建阿房宫,没理由两年后还留下个烂尾工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这里也记载得很清楚,这70万人“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而现代考古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就在骊山。个人认为动用70万人给自己修墓葬,这肯定也是劳民伤财的,是非常值得批判的。但是站在秦始皇的立场上,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墓葬应该比以前诸侯王更高级。而值得一说的是,他至少没有采用“人殉”。

所以总体说来,他有自己奢侈自私的一面,毕竟有那么多前无古人的功勋。不过用“暴君”来形容秦始皇也不恰当。毕竟他统一六国后,没有杀一个六国的贵族,攻城略地也从来没有屠城。天下统一后,没有杀一个功臣。作为一个开创者,他瑕不掩瑜。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