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
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史观。
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在用人问题上,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他说:“臣闻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殊,惟贤、不肖之为察。”怎样才算是“贤”呢?司马光认为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史书注释,许多人认为这纯粹是史料性的东西,没有什么理论含量。这是对史书注释的误解。比如,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比如,《资治通鉴》记梁武帝称:“我自非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所;乃至官人,亦不食国家之食。”这自然是十足的欺人谎言。对此,胡三省在注释中加以无情揭露:“帝奄有东南,凡其所食,自其身以及六官,不由佛营,不由神造,又不由西天竺国来,有不出于东南民力者乎?”这就以人所共知的事实揭穿了梁武帝的骗人鬼话。尤其可贵的是,胡三省说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国家上下衣食住行,无不出于“民力”。他在《资治通鉴注》中还特别强调历史的善恶惩劝作用,认为《资治通鉴》正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所以他在注释中不厌其烦地指出:“《通鉴》书之以为后世戒。”“后之守国者,尚鉴兹哉!”
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史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
(摘编自仓修良《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
展开全文
材料二:
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
(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的史论,表明了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
B.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常通过三种形式发表史论,其关于用人问题的论述,包含以德为本的思想。
C.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
D.材料二站在时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为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君子曰”“太史公曰”“臣光曰”为代表的史论结合的内容,能代表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我们深入发掘与总结。
B.史论结合是传统史学的优长,是史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它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提供充足养料。
C.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便是“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答案。
D.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书注释中对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以及对以前的历史的很多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B.如果把史书注释当成纯粹的史料,就会误解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中注释的意义。
C.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以后史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史学研究在当下的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爵夫人和珠宝商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海德绿色公园旁有一栋高耸的豪宅,奥列维•培根就住在这栋房子的一套公寓里。每天早上八点,他都坐在窗户边,这时,男仆就用他那长而尖的指甲拆开他的信件,抽出来自公爵夫人、伯爵夫人、子爵夫人等名门贵妇的,上面打印出阳文花饰的洁白的请帖。
“瞧,奥列维,”他自言自语地说。“你这个人是在一条肮脏的小胡同里开始你的生涯的。你……”
他低下头望望自己的裤筒,望望他那双靴子和鞋罩,这些都是用最好的裁缝剪裁上好的料子做成的。但是他常常透过衣衫,看到他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又变成那条阴暗小胡同里的一个小男孩了。他过去一度最大的野心就是把偷来的狗卖给富人区里那些赶时髦的娘儿们。
想到这里,他不禁嘻嘻地笑了起来——年老的奥列维想起了年轻的奥列维。
“所以,”奥列维•培根说,他抬起身子,伸伸腿。“所以……”
壁炉架上方挂着一张老太太的相片,他站在相片下,举起双手。“我说到做到了。”他说,并双手合十,好像是在向她致敬。“我赌赢了。”他真的赌赢了,他现在是伦敦最有钱的珠宝商。但是,他又不由自主地反复摩挲着鼻子,他的鼻子又长又软,出奇地颤动着,似乎在说,他还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头凶狠的大猪在地下有许多美味的松露的牧场上走动,它用鼻子拱出一个个松露,又嗅出远一点的地下还有一个更大的松露。
于是他整理好他领带上的珍珠别针,穿上他那漂亮的深蓝色大衣,拿上他的黄手套和藤手杖,一摇一摆地走下楼梯,走入广场,一直走进幽暗的小店铺——在欧洲,在全美洲都有名的小店铺。
像往常一样,四个店员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望着他,心里羡慕他。奥列维只用戴着琥珀色手套的一个手指勾了一勾,表示他承认他们的存在。他走了进去,反手把密室的门关上了,打开了钢铁保险柜,小心翼翼地反复抚摸着那些名门贵妇偷偷卖给他的金刚钻石。
这时,他桌上的电话低声下气地响了,他意犹未尽地关上保险柜。
“十分钟以后,”他说,“不能早于十分钟。”
时钟上的指针滴答答地响着,一、二、三、四……兰博恩公爵夫人,世袭伯爵的女儿,她得在柜台旁椅子上坐待十分钟,她得等他赏脸,她得等待到他乐意接见她。然而,当他踌躇满志地坐在办公桌旁时,眼睛又透过了他的服装,重新看到自己变成了那个在小胡同里玩弹珠的小男孩,星期日他就是在这个小胡同里卖偷来的小狗。
时钟走着这十分钟,后来他听到轻盈的、缓慢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奥列维站起身。这时公爵夫人朦朦胧胧地出现了,她那肥胖的身躯塞满房门,声名、傲声也填满了整个房间。她身躯高大,紧紧地束缚在粉红色塔夫绸衣服里,好像一把褶子很多的阳伞,像一只羽毛过丰的孔雀。所以,当她缓慢地坐到皮罩扶手椅里时,她叠合起阳伞的褶子,她收敛起孔雀的羽毛,显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早安,培根先生,”公爵夫人说。她伸出一只从白手套裂口中露出的手。奥列维俯下身子去握她的手。当他们两只手接触时,他们两人之间的链环又勾搭上了。他们两个互相欺骗,互相依赖,他怕她,她也怕他。
那么,今天,公爵夫人,今天我能为您效劳吗?”奥列维柔声下气地说道公爵夫人叹了一口气,从她的提包里取出一个黄雪貂的袋子,轻轻抖动着。像是什么神鸟下的蛋蛋儿,珍珠从雪貂的肚缝里滚出来——一颗,两颗,三颗,四颗……
“公爵腰带上的,”她呜咽不已地说,“这是最后的……就只剩下这几颗了。”
奥列维伸过手去,用拇指和食指拈了一颗珍珠。圆滚滚的珍珠光彩夺目。不过,是不是她又在撒谎耍骗?她又赌钱了吗?
“为了狄安娜,”她唏嘘不已。“这都是为了她。”
狄安娜小姐——公爵夫人的女儿。奥列维认识她,崇拜她,追求她。
“多少?”他问道。
“两万。”她低声说。
公爵的腰带——她不是早已卖掉了吗?他打算按铃叫店员,说,“拿去检验一下。”
他伸手去按……
“你明天到舍下来吗?”她连忙发出邀请,“首相……狄安娜……舞会……”
奥列维的手离开了电铃。
“两万。”她悲悲切切地说道,“我人格担保……”
狄安娜母亲的人格?他拿过他的支票簿,拿出自己的钢笔。
“贰——”他写下了一个字就停笔不前。相片上那位老妇人的双眼正注视着他——这位老妇人就是他的母亲。
“奥列维!”她警告他。“别当傻瓜呀!”
“奥列维!”公爵夫人恳求道。现在是“奥列维”,而不是“培根先生”了,“你和狄安娜两个人到树林子里去度一个长长的周末,行吗?没有别人打搅?以后伯爵府的舞会……”
“万。”他写下了,并且签上了姓名。
当她站起身时,阳伞的所有褶子展开了,孔雀的全身羽毛开屏了,波光四射了。
他送走了公爵夫人后把那十颗珍珠拿到窗口,对着光在放大镜下……这个,就是他从地里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
“原谅我,啊,我的母亲!”他叹了一口气,举起双手,似乎请求照片上的老妇人宽恕他。“因为,”他双手合十低声念叨着,“那将是一个长长的漂亮的周末……”
【注】松露:一种生长在泥土下面的黑褐色菌块植物,被人们视为美味食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了兰博恩公爵夫人与珠宝商奥列维•培根之间的珠宝交易及肮脏勾当,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败坏和人性丑恶。
B.培根先生已是伦敦最有钱的珠宝商,但仍经常会透过自己的衣衫看到胡同里小男孩的形象,可见他内心始终无法摆脱自卑感。
C.公爵夫人想维持奢华的生活,她用假珍珠向培根索价两万,并暗示首相也在追求狄安娜,想用女儿诱导奥列维与她“成交”。
D.培根一想到能跟狄安娜去旅行,便不再关心珍珠真假,也毫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他认为和狄安娜在一起会更接近上流社会。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培根先生与公爵夫人的交易,而是大量用内心独白、联想、象征来表达人物内心思想,刻画人物性格。
B.文中反复“摩挲”鼻子,“抚摸”金刚钻石等细节刻画出奥列维的贪婪;反复强调“十分钟”的细节表现了他对伯爵夫人的厌烦。
C.公爵夫人像一只褶子很多的阳伞,像一只羽毛过丰的孔雀,讽刺公爵夫人只能靠华丽的穿着来维持她在众人眼中的贵族形象。
D.小说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展开叙述,展示了培根先生的过去和现在,引导读者通过跟踪人物的意识流变化,逐步熟悉了解人物。
8.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奥列维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9.为了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作者精心设计了许多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松露”的象征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呢,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来、耜、菱。及寒,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梧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铸,以旦暮从事于田野。”
检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曰:“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日:“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冤振旅,秋以称冶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今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国,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B.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C.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D.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意思是“推辞”,与《木兰诗》“旦辞爷娘去”中的“辞”含义不同。
B.“比”意思是“等到”,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相同。
C.“弟”意思是“弟弟”,与《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含义相同。
D.“从事”意思是“劳作”,现在一般指干某项事业,二者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被齐桓公任用源于鲍叔的举荐,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的建议,派人从鲁国请回管仲,并 亲自到郊外迎接。
B.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可以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换 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C.管仲认为如果齐国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这样,齐桓公就不能实现成就一 番事业的志向。
D.同一个伍的人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游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面对战争,大家齐力防守,英勇作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2)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14.《论语宪问》子曰:“框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请结合文本概述管仲是如何帮助齐桓公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菩萨蛮 · 舟次青神
【元】李齐贤
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隔竹一灯明,随风百丈轻。夜深蓬底宿,暗浪鸣琴筑。梦与白鸥盟,朝来莫漫惊。
【注】①这是李齐贤奉使川蜀途中所写的一首词。②白鹤盟·出自《州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跨岛者,每旦之海上从鸭鸟游。”后人以与鹅鸟置餐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按照时间顺序,从“日落”写到“灯明”,然后写到“夜深”,再至“朝来”,依次叙写。
B.“轻”是“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船行,也表现了船上人心情的轻松愉快。
C.下片写晚上人睡的情景,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给人一种悲凉凄冷之感。
D.结尾写词人梦中与白鸥结盟,早上醒来时请白鸥不要惊惧,借典抒发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
16.“长江日落烟波绿,移舟渐近青山曲”,这里写的“日落”景象,与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描写曹操沿江东下时战船相连、旌旗招展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阑干”一词多意,既有纵横交错的意思,亦可指栏杆。古诗文中,含有“阑干”的句子有“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的首次开考,源自于1929年四川广汉县农民燕道诚的一次偶然发现。当时,他在淘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玉器坑,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先将玉器填埋,直至夜深人静方才悄悄带回,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广汉出了宝贝的消息还是 ,此后,考古队曾 考古。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后续发掘开考最终长期 。20世纪80年代,专家组开始对三星堆进行长时间、大规模的发掘,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 ),震惊海内外。
“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2020年9月,三星堆遗址考古34年后重启,对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展开全面开考,据权威专家所述证实,遗址已出土的重要文物逾500件之多,给人以极高的视觉冲击力。截至今日,有关三星堆的发掘已达37次,发掘面积近2万平方米,但即便如此,目前发掘面积也只有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不过是庞大三星堆遗址的 。
18.(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翼而飞 持续 停止 九牛一毛 B.不胫而走 陆续 停滞 冰山一角
C.不翼而飞 陆续 停止 冰山一角 D.不胫而走 持续 停滞 九牛一毛
19.(3分)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土上万件标本,成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清理,一时种种发现轰动考古界
B.上万件标本出土,成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清理,种种发现一时轰动考古界
C.清理了成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上万件标本,种种发现一时轰动考古界
D.清理了成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上万件标本,一时种种发现轰动考古界
20.(5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字要写得好, 。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书法既不能不讲技法,又不能光讲技法。
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有了许多大书法家,表明这个时代的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书法是一个时代的折射, ,能够照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书法家应该是有文化的人。如果没有文化,书法基础只能越来越差。现在有些人二三十岁时就把字写得很好了,年长后, 。这是因为年轻时字写得很好,再加上有朝气,自然不错。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体现出混气和老气。
21.(3分)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6分)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三个句子构成整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化学上有一种过滤的现象,将液体、气体等物体通过某些方式,除去杂质,变得纯净。但如果过滤不当,也可能会失去原物质的本性特质。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曲解文意。“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错误,材料二原文是“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可见原文的意思是“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2.D (“认识人类的命运”是出发点而不是结果。“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错,原文是“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3.C (A “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只说“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未说“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B“如果……就会……”错误,把史书注释当成纯粹的史料,未必就会误解胡三省的注释的意义。D “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错误,材料二中是“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而不是“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
4.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②接着,选取《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史书,详细阐述如何“史论结合”;③然后,以胡三省注评《资治通鉴》为例,阐述了史书注释的意义。④最后,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结合优长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根据第一段开头“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可知,文章首先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第二段“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第三段“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具体列举有代表性的史书,阐述如何“史论结合”。第四段,以胡三省注评《资治通鉴》为例,阐述了史书注释的意义。最后一段“对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是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结合优长的意义。
5.①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②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③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④构建中国特色史学体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论述思路可知,材料一最后一段是在解释发挥史论结合优长对当下的意义,可概括第一点答案: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材料二开头阐释史学的含义,“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据此可概括第二点答案。材料二最后一段阐述当今时代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的做法,根据“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可概括第三点答案。依据“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可概括为第四点答案。
6. D(“也毫不在乎会损失多少钱”错误,根据前文对奥列维发家过程的表述,偷偷看钻石时的情节,以及在签支票时的犹豫,都可以看出来,奥列维并非毫不在乎,只是权衡得失而已。)
7. B(“表现了他对伯爵夫人的厌烦”错,曲解文意。根据“她得等他赏脸,她得等待到他乐意接见她”可知,奥列维从一个偷狗的猥琐人物摇身一变成了富人们仰慕的人物,但是并没有挤进当时的上流社会,强调“十分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非厌烦。)
8. ①表现了奥列维的懊恼与悔恨:他受骗后只能落寞地向母亲的相片做个交待,祈求母亲原谅。②表现了奥列维的矛盾与妥协:他一方面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骗,蒙受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公爵夫人的“交易”,因他也有私心,也只能无奈妥协。③表现了奥列维对有可能通过与狄安娜的交往进入到上流社会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之心理描写的能力。画线句子是在奥列维用2万买了伯爵夫人的假珍珠之后的心理描写。①根据“对着光在放大镜下……这个,就是他从地里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可知,奥列维明知有假,但仍然选择被骗,之后又向母亲的相片做个交待。表现了奥列维的懊恼与悔恨。②根据“公爵的腰带——她不是早已卖掉了吗?”以及奥列维签支票的过程中“他写下了一个字就停笔不前”“你和狄安娜两个人到树林子里去度一个长长的周末,行吗?没有别人打搅?以后伯爵府的舞会……”“‘万。’他写下了,并且签上了姓名”可知,奥列维清楚地知道自己被骗,但又被伯爵夫人开出的条件所诱惑,不得不接受公爵夫人的“交易”,这表现了奥列维的矛盾与妥协。③根据“他常常透过衣衫,看到他自己的本来面目,他又变成那条阴暗小胡同里的一个小男孩了”“他还没有得到满足”可知,奥列维从偷狗的猥琐“小人物”上升到大家仰慕的“大人物”,但是并没有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层,他自己也并不满足目前的处境,所以他有可能通过与狄安娜的交往进入到上流社会的心理。
9. ①“松露”象征着奥列维日夜向往的财富和上层贵族社会的地位。②用大猪拱松露象征奥列维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贪婪追求。③烂透心,烂到核的松露象征了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和虚假丑恶。④用“土里的松露”象征名存实亡的贵族阶级,培根苦心追求的贵族身份地位决非“真正的“美味佳肴”,真正的高贵。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象征意义的能力。本文通过奥列维和伯爵夫人关于珍珠的买卖,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阶层现状的鞭挞与批判。“松露”是一种被人们视为美味的食品,在这里象征了一切美好的诱惑。对奥列维来说,就是更多的财富和上流社会的身份地位;“猪”的形象一般是贪婪的象征,用大猪拱松露则说明了奥列维对财富和地位丧心病狂的贪婪与追求;文中说“这就是他从地里拱出来的松露!烂透心了——烂到核了!”用松露象征财富和地位,那么烂透了心也就象征着这种地位和财富的虚伪、腐化、堕落;“松露”本身是生长在泥土下面的,是覆盖于地下的。这也说明了这种所谓的财富和地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和地位。
10.A(原句意思是:过去,圣王治理天下,把都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来确定百姓的住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圣王之治天下也",谓宾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C项;“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依据句式判断,排除D项。)
11.C(文中的“弟”,同“悌”,尊敬兄长,二者含义不同。)
12.C(“不能实现”错误,由原文“则难以速得志矣”可知,不是不能实现,而是难以很快实现。)
13.(1)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也”,判断句;“若”意思是“如果”;“其……乎”,表推测语气,译为“大概……”。三个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此士三万”定语后置,译为“三万名这样的兵士”;“诛”,诛杀,讨伐:“莫之能御”,宾语前置。三处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立足实际,让士、农、工、商各居其所,各就其业;②整修法令,然后让百姓繁衍生息,救济贫困,尊重百姓,使国家安定;③在整顿内政中寄寓军令。(每点1分,共3分。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推辞说:“我是您的庸臣。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的话,那么大概只有管仲了。"桓公派人到鲁国请管仲,等到管仲到达齐国时,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然后请他坐下并问政。桓公说:“那怎样去做呢?”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治理天下,把都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来确定百姓的住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桓公问:“怎样使百姓各就其业呢?”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使他们相互干扰,工作不安心。”桓公问:“怎样来安排士、农、工、商的住地呢?”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把士人的住处安排在清静的地方,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住处安排在市场;把农民的住处安排在田野。
“让那些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空闲时父辈之间谈论礼义,子侄辈之间谈论孝道,侍奉国君的人谈论恪尽职守,年幼的则谈论兄弟和睦。让那些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产品需要,辨别质量的优劣,衡量器材的用处,选用合适的材料。从早到晚做这些事,使产品适用于四方,用这些来教诲子弟,互相谈论工作,互相交流技艺,互相展示成果。让那些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熟悉本地的货源,掌握市场的行情,用已有的东西来换取缺少的物品,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让那些农民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根据不同的农事准备表、耜、糖、镰等农具。到了冬天,要除去枯草,整修田地,以等待春耕;到了耕种季节,要深翻土壤,抓紧耙土复种,以等待春雨;春雨过后,就带着锄头等农具从早到晚在田里劳作。”
桓公说:“我想在诸侯中做一番事业,能行吗?”管仲回答说:“不行,国家还不安定。”桓公问:“怎样来安定国家呢?”管仲说:“整修已有的法令,选择好的依次采用;然后繁衍人口,救济贫困,尊重百姓,这样国家就安定了。”桓公说:“就这样办。”于是整修已有的法令,选择合用的修订施行;然后繁殖人口,救济贫困,安抚百姓。国家安定了以后,桓公说:“国家已经安定,可以有所作为了吧?”管仲说:“还不行。您如果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会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我们就难以很快实现志向了。您若想快速在天下诸侯中实现志向,就应该把要做的事情隐蔽起来,把战备寄寓在政令里。"桓公问:"怎样去做呢?"管仲回答说:"在整顿内政中寄寓军令。”桓公说:“好。”
于是管仲就制定国家的政令:“全国可编为三军,所以有国君亲自统率的中军的旗鼓,有国子的旗鼓,有高子的旗鼓。春天用春猎的名义来整编军队,秋天以秋猎的名义来操练军队。这样卒、伍一级的小队伍在里中就已经编就,军、旅一级的大兵团在郊野中得以组成。内部教令告成,军令就不得再变。同一个伍的人祭祀时同享酒肉,死丧时大家同样受到抚恤,有了灾祸共同承担。人与人相伴,家与家相伴,世代同住一地,从小一起交游。所以夜间作战能听到声音,就不会发生误会;白天作战能相互看见,足以认识同伙。那种欢乐的心情,能使他们拼死互助。在家时共同欢乐,行军时融洽无间,战死时一起哀伤。所以,防守就坚固不移,作战就英勇顽强。您拥有三万名这样的兵士,来讨伐无道的人,天下大国的君主没有能抵御您的。”
15.C(情感分析有误。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奉使川蜀途中所作,联系上片“随风百丈轻"可知词人这次出行顺风顺水。夜深人静,词人宿于船篷之下,暗浪拍打船舷,如有弹琴击筑的美妙音乐相伴入眠,是一种惬意,不是悲凉凄冷。)
16.①本词这两句写的是川蜀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重点写了烟波之色彩和青山之形状;白词写的是江南日出景象,突出江花江水的色彩。②虽为不同时间的景象,但都是色彩明媚的、美丽的、迷人的。③都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李词两句写行船之人在日落时靠岸停泊看到了美景,寻到了住处,可见其心情愉悦。白词两句借美好的江南风景抒写自己回忆起江南时的愉悦心情。(每点2分,共6分,能结合两首词答出景、情、手法即可酌情给分)
17.(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2)舶鲈千里 旌旗蔽空
(3)示例: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B
解析:
(1)“不翼而飞”,意思是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不胫而走”,形容没有腿却能跑,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语境中指消息应该用“不胫而走”。
(2)“持续”,延续不断;“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语境中指考古工作应该用“陆续”。
(3)“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停止”,不再进行。语境中指因为种种原因阻碍,而“停滞”。
(4)“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语境中强调“目前发掘面积也只有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不过是庞大三星堆遗址”的一小部分,应该用“冰山一角”。
19.C(“清理了成片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上万件标本”“种种发现一时轰动考古界”中三句话涉及的动作行为有先后相承关系,先“清理”然后“出土”进而“轰动”。)
20.【示例】据权威专家所述,遗址已出土的重要文物逾500件,给人以极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解析:
划线句子“据权威专家所述证实,遗址已出土的重要文物逾500件之多,给人以极高的视觉冲击力”语病有:(1)“据权威专家所述证实”,句式杂糅;(2)“逾500件之多”,不合逻辑;(3)“极高的视觉冲击力”搭配不当。
改为:(1)据权威专家所述,遗址已出土的重要文物逾500件,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2)权威专家所述证实,遗址已出土的重要文物有500件之多,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21.①离不开长期的技法练习;像镜子一样;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
解析:
第①空,由上文“字要写得好”,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是写好字的条件,可以结合下文“书法的技巧如果不故弄玄虚的话,一天就讲完了,但练起来却是一辈子的事情”分析可知,技法练习对于写字来说很重要,且需要长期坚持,故可填写“离不开长期的技法练习”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上文“书法是一个时代的折射”以及下文“能够照出这个时代是否了不起”可知,此处是以镜子喻书法,故可填写“像镜子一样”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此处说的是把一个人年轻和年老时写字的情况做对比,说明文化对书法家的重要性。根据后文“但等到年龄大了,朝气没有了,如果没有学问,写的字反而没有以前好了”可知,年老时的字因为没有学问的原因,写的反而比不上年轻时,故可填写“却越写越不如原来了”之类的句子。
22.①书法需要技法练习;②书法需要博大的胸怀;③书法需要文化的涵养。
【解析】
第一段,结合关键句“字要写得好,离不开长期的技法练习”可知,主要内容是:书法需要技法练习;
第二段,结合关键句“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可知,主要内容是:书法需要博大的胸怀;
第三段,结合关键句“书法家应该是有文化的人”可知,主要内容是:书法需要文化的涵养。
23. 解析:
立意:
(1)滤掉繁冗,专心做事。
(2)过滤杂质,纯净生活。
(3)滤掉多余无用的,保留合适有益的。
(4)全盘考虑,灵活变通,方可有效过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