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由来故事(七夕节的由来有其他的说法吗)_织女_牛郎_孝感

本文目录

  • 七夕节的由来有其他的说法吗
  •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类似的传说
  • 七夕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 你知道七夕的由来吗

七夕节的由来有其他的说法吗

七夕节,农历的七月七日。是夜间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会的日子。即牛郎与织女的相会之夜。它也为女人节,乞巧节。

在古代,大家妇女们会结彩楼穿七孔针,庭院中陈设陈酒脯瓜果之类,并点烛燃香以乞巧姐之喜会。

七夕,初始并非节日,它源自远古时代。远古先民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发现了天上的织女星座与牵牛星座。二星隔汉河相立。

初时,人们只是敬畏和祈祷二星之光,并无男女爱情之趣。那只是人们对自然的祟拜和敬仰而已。其诗经《大东》篇里,就有提到牵牛与织女二星的概况,但并不涉及牛郎与织女的男女爱情故事。

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最动人的故事之一。也是我国民族最宝贵的文化文学遗产。它的传说历史太悠久了。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大概始于战国时代,到秦汉时,天下已普遍有七月七日夜有鸟鹊搭天桥让织女渡天河踉牛郎相会的说法了。且民间传说,七月七日夜一般都会下小雨,因为牛织相会时,会抱头痛哭,即喜极而泣。雨即泪水也。

七七相会,自古示于文人笔墨之中,有数不完的相思相会,相怨相叹,相哀相愁等抑怨之情的词汇诗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人之咏已说明在二千多年前的时光里,人们对牛郎织女的可怜和期盼相会之际,也说明在秦汉时,我国已广为流传七夕之会了。

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书有有关牛郎织女的大多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随废织纤。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又有传记: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孙女,名为七巧,世称七巧姐。在河东面织云锦天衣,牛郎在河西看牛,两人都很勤勉,天帝爱怜他们,许配婚姻?婚后两人贪图安逸,废弃劳动,天帝发怒强力拆开,中间隔条河,帝命乌鸦去告诉他们,以后可七天见一次面,不想乌鸦把话传错了,说成是以后每年七月初七见面一次。当然,这是民间传神之说。

又道是: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锦(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放牛人,在家常受嫂子虐待。一天,牛告诉他织女和别的仙女要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取一件仙衣,在织女洗完澡去找衣服的时侯,牛郎去还给她,并要求织女和他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这样照做了,结果织女真的同意了。她们结婚后,生了一双儿女。后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人把织女捉走了。等牛郎挑住两个儿女赶到天上时,王母娘娘看到后,则拔出头上的玉簪在织女后面一画,就划出了一道天河。就把她们隔开了。织女在河东,牛郎和孩子在河西,他们天天隔河相望,常常相对哭泣,其情至深,其相可哀,其境可怜。王母娘娘看到也十分感动二人的至情。于是,便允许她们以后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夜晚去相会一次。相会时,王母便会指派喜鹊前去河上架一座仙桥,二人相会在桥的中央。故此,人间又把七夕相会也叫鹊桥相会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天帝主宰一切的特性,也反应了爱情与勤奋的关系。它也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和美满婚姻的期盼。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封建制度压迫的不满。

这个传说故事,纯朴而又健康,所以它能如此久远的深入人心。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民间还有哪些类似的传说

七夕去孝感,

邂逅七仙女。

文/世新说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刚好有事去武汉北边的孝感市。孝感是卖身葬父的大孝子董永故里,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七夕节遇见董永故里,会不会也邂逅一个七仙女呀!

历史上大孝子董永实有其人,但其故里在何方,目前全国多地都有不同说法,孝感就是其一。孝感地名由来,是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不管有什么争议,而倡导孝道德,弘扬孝文化,这终归是好事。

因为有大孝子董永,就有传说中的仙女下凡。董永卖身葬父的孝行感动了玉帝第七女,于是她便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并帮助他偿还债务赎身。而当夫妻刚刚开始幸福生活的时候,玉帝却严令七仙女返回天庭,遂造成了一个人间悲剧。   

一部黄梅戏《天仙配》,把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传播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夫妻双双把家。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而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

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把上述两则民间故事混为一谈,总以为孝感与七夕节有关。但不管怎么样,这两则故事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阻碍美好爱情的憎恶与批判。我们生活的地方离孝感很近,小时候我常常想,等我长大了,就到孝感去,说不定碰上一个织女星,或者七仙女呢!

后来长大了,参加工作了,我多少次去过孝感。孝感市中心的董永公园给我很深的印象。 园内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荫树、鸳鸯楼、理丝桥、涤丝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点12处。景点按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缘等情节为线索建造,歌颂了孝感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美好的爱情。

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人们对于这一中国的情人节热度从未消减。古代七夕节有妇女穿针乞巧的传统,现代逐渐演化成浓情情人节,是情侣送礼物的日子,是玫瑰花与巧克力的调色板,是甜蜜祝福与许偌的咏叹调。

又到孝感董永故里,又到七仙女或者织女星下凡的地方。都说孝感美女多,或许是仙女的演化与传承,这里的女孩子多美丽柔情。年轻的单身男生们,七夕节到湖北孝感来吧!有可能在孝感邂逅一个七仙女哟!










七夕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七夕来源于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个放牛娃叫牛郎的,父母早逝,经常受哥嫂的虐待,只有那只老牛跟他相依为命,孤独时经常找老牛聊天。

牛郎慢慢长大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哥嫂一点儿也不操心他的婚事,倒是老牛常常记挂这这事。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天上的七仙女将要下凡洗澡,你到那天到河边去……如此这般对牛郎做了交代。

憨厚的牛郎成功将织女追到手

牛郎按老牛的吩咐,悄悄的守在河边的芦苇丛中,果然,只见清清的河中有七个貌若天仙的女孩在河中游泳,嬉闹,追逐,河边堆了很多漂亮的衣服。牛郎二话没说,抱起其中的一堆衣服就跑。

七仙女见有人偷衣服,花容失色,赶忙上岸穿衣服回天庭了。只有织女的衣服被偷走了,无法上岸。牛郎见状,将老牛的话告诉仙女,并恳求织女嫁给自己。织女被牛郎的诚意打动,与牛郎结为夫妻。

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

两人成亲以后,恩恩爱爱,你耕田来我织布,还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娃娃,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羡煞旁人。老牛快死的时候,告诉牛郎,自己死之后,你剥下牛皮,以后有急用。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将老牛埋葬了。

天上的玉帝和王母娘娘得知后大怒,神仙绝对不能跟凡人成亲,于是派天兵下凡捉拿织女。天兵趁牛郎出去耕田时,捉拿了织女。牛郎回来后,发现织女被抓走了,于是披上牛皮,挑上一儿一女赶紧飞上天空去追织女。

织女被抓,牛郎织女只能七夕相会

眼看要追上时,天上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银簪,在银河中一划,瞬间银河波浪滔天,牛郎和织女之间隔开了一条大河,牛郎怎么也过不去了。就这样硬生生的把牛郎和织女拆散了。

可是,牛郎和织女的心还连在一起,牛郎织女只能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天长日久,玉王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牛郎和织女的真挚感情,终于被打动了,于是允许他们每年在7月7日当天在银河相会。

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赴银河,为牛郎和织女搭桥,供织女和牛郎相会。有老人传说,7月7日当天晚上,如果到葡萄架下乘凉,能听到牛郎和织女在柔情蜜语的说着情话呢。

牛郎织女的故事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爱情文化,古代喜鹊飞临预示着男女好事将近,而诗词的词牌名“鹊桥仙”也出自这个典故。后来为纪念牛郎和织女,歌颂美好的爱情,后人就将7月7日定为七夕节。就文化内涵来说,西方的情人节,远远不如我国的七夕节来的韵味深长。

你知道七夕的由来吗

七夕是“龙头节”“道节”“情人节”即交情丶交换、票决等的节日,也是保护隐私权日。情人妇妻团聚只是其中一项内容。

现中国的旅游标志、东汉铜奔马“马踏飞鹊“(郭沫若命名为燕是不正确的,飞燕尾是V形,与喜鹊长△不同)是节徽,“七夕”的意思是马惊险的跳跃,保护夜间隐私,不能像喜鹊报喜丶公开,其只能当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摘自拙著《大众龙学》《解密红楼梦真味道》《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

这是中国七夕、乞巧节的真正内涵。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让其知道,发扬广大。因为,文化是共同遵守的法则,像交通规则一样,一个人知道遵守不行。

文/刘树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