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是网络上最危险的人_水军_网络_帐号

今年春节的电影院热闹非凡,多种题材的影片任君挑选,各类网站上关于影片的讨论也格外火热。其中,某部电影刚上映就遭遇到了评分的两极分化,其中不少评价的文字模板非常相似,以至于豆瓣在网页端也挂出了特别提示“当前观众意见分歧较大,随机展示部分短评,请谨慎参考。”

图为豆瓣网页端特别提醒

虽然春节档的电影是否遭遇水军冲击尚未有定论,但“水军控评扰乱影视剧市场”的现象确是真实存在的,央视在2021年曾做过报道。2021年12月,某古装剧在互联网平台上线,由于一些原因,该剧的正式上线时间比原来的“官宣”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然而,在某知名打分平台的短评打分区,有大量评分在原定上线时间集中涌入,这些短评呈现一星和五星两极分化的状态。

图为央视新闻对水军控评扰乱影视剧市场的报道

网络水军,是一群被公司操纵、雇佣,伪装成普通网民活跃于网络平台,针对特定内容发布特定信息的网络写手。他们的“拿手好戏”,除了给商品和服务打好/差评,还有网络暴力,以及借用舆情敲诈勒索等,影响极其恶劣,有例为证。

展开全文

危害一:网络“黑势力”,实施暴力伤害

水军是网络暴力的“一线人员”,通过辱骂以及“人肉搜索”、公开隐私信息等手段,水军可以让对象“社会性死亡”,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三中历史教师刘某某便是网络暴力的受害人。在这位老师网课教学期间,多次有不明人员加入网课房间,不断播放吵闹音乐,并对老师爆粗口、说脏话。刘老师的女儿称,这样的网络暴力持续近一个月,而不堪压力的刘老师最终猝死在家中。中青网相关报道表示,入侵网课直播间施暴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图为中青网对该事件的报道

危害二:虚假评价,干扰正常市场秩序

在消费时,商品的评价、评级已成消费者的重要指标,在“好评多→曝光大→卖得多”的市场逻辑下,评论区也成为了水军的“聚集地”。

网络水军们受商家雇佣,以发布虚假好评差评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于是引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于是,没有雇佣水军的优质商家,为了卖出商品,也只得屈服于水军的“威力”,乖乖购买好评——水军这一颗“老鼠屎”,搅得大家不得安宁。

去年台州日报报道了一则“水军反水”的新闻,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开网店销售服装的郭某雇佣水军刷单(雇佣水军假扮顾客完成虚拟交易并给出好评)以提高店铺排名,一段时间后,店铺排名确实有所提升。

可郭某还没得意几天,却收到了大量退货申请,郭某一查,发现曾经信任的“水军队友”全部“背叛”,退货订单均是水军完成的“虚假交易”——此事不仅让郭某吃了哑巴亏,大量的退货也触发了平台监管,查清真相的平台还罚款郭某的网店10万元,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图为台州日报报道的网络水军的新闻

不仅商家叫苦不迭,普通人也会被水军坑:去了网上人气很旺的餐厅消费后,回家就腹泻不止;到了堪比马尔代夫、天空之境等网红打卡地,却只是破败不堪的小水潭……是不是光听着就血压升高了?

危害三:造谣诬陷,引发恶意商业竞争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公司会雇佣网络水军布虚假信息,恶意诋毁竞争对手。广东顺德一家美容仪销售公司曾因为被网络水军恶意诬陷,造成严重损失。

该公司宣传促销产品期间,网上集中出现了许多评论,说这款美容仪存在质量问题。评论不仅配有产品图片,还有脸部皮肤过敏照片。

经过对比大量评论后,公司发现可疑之处,这些评论文案高度近似,图片也完全相同,重复率高达80%以上。这些恶意差评不仅严重影响公司正常销售,还造成大批已销售产品被退货,致使公司损失180万元,更大大降低了品牌的美誉度,甚至导致公司多项合作被取消。

发现问题后,该公司随即前往公安局报案。警方查明,这次的水军差评是由南京某公司操作,最终犯罪嫌疑人被以损害商品声誉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图为某商家被网络水军恶意诬陷相关报道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网络水军”不仅可以在商业领域违法犯罪,还可能被利益集团,抑或境外组织利用,以操控、扰乱网络舆论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安全。

“水”下的黑色产业链

网络水军的操作早已从十多年前在论坛发布低质量的内容,发展为渗透社交媒体、影视剧、餐饮、APP评价等领域,抹黑竞品、攻击他人、刷新热度等等,而且形成了一条专业的黑色产业链。

目前,网络水军包括机器人帐号和真人帐号两种。

真人帐号通常是以“兼职”为名吸引招募大量人员,这其中有社会闲散人员、在校学生、家庭主妇甚至一些网络大V。这些人往往是因为想赚外快、欠缺社会经验,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成了犯罪分子的帮凶。而一般来说,当网络水军没有学历能力要求,没有经验限制,进入水军群后,会有“专业人士”对新人进行“技术培训”,传授各种“话术”,随后即可“上岗”。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黑产从业者开始利用技术手段,窃取真实网络用户的信息和图片,并以此注册大量机器人帐号。与几年前出现的“僵尸粉”不同,机器人帐号能模拟用户行为发布推文、评论以及话题讨论等。通常,刷号程序在收到指定发布时间和内容后,机器人水军就会迅速在网络上对某一话题进行集中评论,营造出虚假的“大众舆论”,混淆视听。

不管是机器人帐号还是真人帐号,都只是网络水军的下游“步卒”。一般来说,整条产业链由“金主”、“管理人员”、“步卒”三个层级构成。这条产业链的上游是需要网络水军造势、炒作,或攻击对手达到某些诉求的客户,他们找到网络水军公司“下单”;中游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网络水军公司及其雇用的专业写手和群聊头目,他们负责接单和建立各种水军群,组织人员分派任务,并审核水贴。而下游,也就是“步卒”,能在同一时间集结,且行动迅速、协作高效,都离不开中游的管理人员。

网络水军黑产链条简易示意图

网络水军主要靠有偿发帖、有偿删帖,非法广告宣传和恶意传播木马病毒等方式盈利。从营造事件热度,再到大肆炒作,扩大客户广告宣传效应,或者通过捏造事实、胁迫涉事人员和单位出钱了事等等,都是水军们的“维生之道”。

如何治理这摊“水”?

近年来,网络水军通过注册、使用帐号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破坏良性竞争环境,甚至实施网络暴力,威胁个人安全等行为时有发生——对此,国家多部门开展行动,打击治理网络水军乱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

2022年6月,中央网信办审议通过《互联网用户帐号信息管理规定》,明确了帐号信息注册和使用规范,并督促相关部门强化网络信息公示。目前,各网站平台已公示帐号IP地址的归属地,及所属MCN机构等信息,全方位接受网民的监督。

而针对网络水军引发的网络暴力事件,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指出,网站平台应及时发现网暴异常行为,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等。目前,各网站平台也已完善防控机制,向可能遭受网络暴力风险的用户发送风险提示,引导用户开启“一键防护”功能,有力遏制了网络水军蹭热点、带节奏、恶意营销等问题。

此外,公安部也部署开展了“净网2022”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活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警方共侦破网络水军案件550余起,关闭网络水军帐号537万个,以切实行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结语

除了相关部门和各平台要负起监管责任,广大网友们更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受到他人教唆成为水军,不要跟风评论或删帖发帖,不要助纣为虐。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为“网络水军”冲击的对象,切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果发现网络水军违法犯罪线索,可以登录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举报(网址:cyberpolice.mps.gov.cn),维护和谐的网络生态。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