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1892年出生于广东罗定,是人们熟知的一代名将,抗日英雄,民国上将,民主人士。1932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一·二八”事变,蔡廷锴将军率领19路军以“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与拥有先进装备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血战33天,迫使日军四度易帅,死伤万余人,也无法攻占上海。淞沪抗战,大大提振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蔡廷锴成为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蔡廷锴的一生坎坷曲折,走过很多弯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在南昌起义后,带领所部5000人脱逃。
1926年,蔡廷锴在围攻武昌的战斗中立下战功,1927年升任北伐军的师长。8月1日,蔡廷锴率11军第10师作为主力之一参加了南昌起义(11军另一个师师长就是叶挺)。8月3日,按照预定计划,起义部队分批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8月3日,10师作为左翼前卫部队,率先离开南昌。当晚,在南昌60里外宿营。第二天,蔡廷锴令特务营在师部布下陷阱,然后命共产党员掌握的第30团架枪休息,令团长范荩(范孟声)、28团参谋长徐石麟等共产党干部至师部前空地集合,派兵强行驱逐。然后,蔡廷锴他带着整整一个师的兵马与起义军分道扬镳,取道进贤向浙江方向脱逃了!
展开全文
此后,蔡廷锴通电脱离了共产党,率第10师脱离原定的行军路线,向东进入余江县境,然后派人回南昌见张发奎,又派人联络陈铭枢。后接受南京政府拨给的军费10万元,扩充为第11军,转入福建境内。
蔡廷锴的脱逃,使起义军丧失了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师,一支5000人左右的作战力量,从而使起义军一下子减了四分之一的实力。而且,蔡廷锴脱队,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起义军的军心,接着,20军参谋长陈裕新及第5团约700人也发生了叛乱。
蔡廷锴为什么要脱逃?这就要先从蔡廷锴和陈铭枢的关系说起。
蔡廷锴本来是原第11军军长陈铭枢的亲信,他对革命一直存有疑虑。1927年3月,陈铭枢离开武汉投奔蒋介石后,蔡廷锴虽仍袭旧职,但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间上下并不相安。蔡廷锴一直是陈铭枢的部下,对陈非常忠心。6年后,离开部队数年的陈铭枢回到蔡廷锴部队策动福建事变,蔡廷锴仍顺从发动。当年军人对个人的忠诚,现代人可能已经无法理解。
六七月份,张发奎下令处死蔡廷锴师28团中校团副魏某,理由就是他与陈铭枢互通款曲。张发奎是杀鸡儆猴,警告陈铭枢旧部不要再心怀异志。蔡廷锴对这件事感到不寒而栗,忧心如焚,更加剧了离心情绪。
南昌起义其实是给了蔡廷锴与张发奎分道扬镳的绝好机会。当叶挺在九江向蔡廷锴提出“不如我军回粤休养为高”时,蔡廷锴“正中下怀,深表赞同”。南昌起义时候,迫于形势,蔡廷锴不得不表示拥护并参与。
其实,对于在南昌起义后脱逃的原因,蔡廷锴自己回答得很坦率,那就是4个字:政见不同。
(参考资料:《革命从南昌武装前行》、《红色感叹号》、《蔡廷锴自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