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欧豪第几集东征讨蒋?秋收起义的时间_地点_人物_故事_秋收起义_南昌起义_起义

本文目录

  • 建军大业欧豪第几集东征讨蒋
  • 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
  • 秋收起义事件的主要内容
  • 秋收起义四个团长结局
  • 红军一共有几师几旅几营几团
  • 秋收起义时队伍是什么
  • 井冈山叛徒苏团长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谁创建的
  • 卢德铭:元帅级别,22岁牺牲,毛主席痛惜喊道:“还我总指挥”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建军大业欧豪第几集东征讨蒋

在第25集。25集内容为苏先骏前往长沙告毛泽东的状,不久后叛变了革命。毛泽东得知苏先骏叛变,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应该到农村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站稳脚跟,养精蓄锐,发展力量。余洒度并不认同,当他听到南昌起义部队战败的消息后,对革命前途灰心丧志,不告而别。毛泽东提出在茶陵、安仁一带开展游击活动,旗开得胜。朱德等人带部队连日行军,人困马乏,一些官兵甚至提出趁敌人没来,部队干脆散了。朱德分析形势,以革命理想鼓励大家。毛泽东等人行至大汾,准备寻找打掉萧家壁的靖卫团。张子清带人进入峡谷,遭到了伏击。

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

秋收起义的时间: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义的地点: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

秋收起义的人物:毛泽东、卢德铭领导

秋收起义的故事:

1927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奉党中央之命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得知起义军已退出南昌,便来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驻扎待命。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工农革命军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1927年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

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

由于部队麻痹轻敌,第三团于1927年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

1927年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1927年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

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

1927年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1927年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927年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扩展资料:

起义意义

第一,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产党提出的主张,“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口号,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决策为人民群众所拥护,所以,秋收起义发动后,各地的农民群众广泛响应,愿意跟着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

第二,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之后,通过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纠正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把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的决定。最后由中共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实施的湘赣两省农民秋收起义,就是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有了崭新认识后的重大举措。

第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在八一南昌起义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在组织和部署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中共中央要求这次暴动要“以农会为中心”,要“夺取一切政权于农民协会”。

第四,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

当蒋介石反革命势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日益膨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的斗争愈演愈烈之时,陈独秀受共产国际代表影响,以致在上海和武汉等地都发生强迫工人纠察队交出枪支的事件。在农村,也限制农民革命,反对农民建立和掌握政权。

陈独秀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在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之时,共产党没有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事件的主要内容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扩展资料:

领导人:秋收起义中,湖南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担当领导者和主力军。毛泽东、彭公达、罗荣桓、谭政、何长工、谭震林、宋任穷、张子清、杨立三、曾士峨、钟期光、郭鹏、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谭希林、赖毅、龙开富、杨世明、余光文、王耀南、潘振武、李子骥、滕代远、朱少连、蔡会文、伍中豪;

寻淮洲、刘炎、王杨烈、郭咏泉、谢南岭、袁健、潘福岩、戴奇、徐洪、涂正坤、刘型、宋裕和、刘东轩、邵振维、彭商人、罗梓铭、邓乾元、李白、王首道、邓乾元、孔荷宠、刘建中、杨岳彬、苏先骏、李贞、李幼军、余贲民、余洒度、张启龙、陈树湘、陈毅安、欧阳健、周昆、袁德生、徐洪、程翠霖、蔡钟、潘心源、陈培荫、钟皿浪等领导或参加秋收起义。

湘东、湘中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工农武装,包括集结在湘赣边界的国民革命军和工农革命军,安源工人,平江、浏阳、醴陵一带的农民,为秋收起义浴血奋战,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四个团长结局

四个团长的结局:

第一团团长:钟文璋

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别字迎峰,湖南益阳人。毕业后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科员、宣传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排、连长。同年9月任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率部从修水向长寿街进军,路过金坪时遭叛军邱国轩部伏击失踪。

第二团团长:王新亚

王新亚在秋收起义中,率领二团攻打湖南浏阳后,不知下落。

第三团团长:苏先骏

1927年随工农义勇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团长。起义失败后,他贪图安逸,不愿上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途中悄然离队。1928年初由中央派遣到岳州,担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同年3月在长沙被国民党密探逮捕,随即自首叛变,任国民党湖南清乡司令部参议兼铲共法院处长。1930年7月与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被抓获,8月2日公审处决。

第四团团长:邱国轩

第四团是原黔军武装,临阵叛变。一九二八年二月,平江县委书记罗纳川决定铲除邱国轩这个土匪。在平江游击队多次追捕下,邱国轩最终被俘获。二月的一天,在平江县三眼桥西面的一个山坡上举行了邱国轩的公审大会,游击队将他拉出现场,就地枪决。

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

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

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

扩展资料: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另一个是1927年中共党人发动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广州起义)。

参考资料:秋收起义-百度百科

红军一共有几师几旅几营几团

不错!红军番号表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1军:第1师,第2师,第3师;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3军:第7师,第8师,第9师;
红1方面军第1军团第12军:第34师,第35师,第36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5军:第13师,第14师,第15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7军:第19师,第20师,第21师;
红1方面军第3军团第8军:第22师,第23师,第24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3军:第37师,第38师,第39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4军:第40师,第41师,第42师;
红1方面军第5军团第15军:第43师,第44师,第45师;
江西军区红16军:第51师,第52师,第54师;
江西军区红20军:第74师,75师,78师;
江西军区红21军:江西独立3师,江西独立5师,江西独立6师;
闽赣军区第22军:福建独立7师,福建独立8师,闽北独立师;
闽赣军区红28军:湘鄂赣独立1师,湘鄂赣独立2师,湘鄂赣独立3师;
闽赣军区红35军:琼崖独立1师,琼崖独立2师,妇女独立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2军:第4师,第5师,第6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6军:第16师,第17师,第18师;
红2方面军第2军团第10军:第28师,第29师,第30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1军:第31师,第32师,第33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7军:第56师,第57师,第58师;
红2方面军第6军团第18军:第61师,第62师,第64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19军:第65师,第66师,第73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23军:少共国际师,湘鄂赣独立4师,粤赣独立22师;
红2方面军第9军团第32军:湘赣独立1师,湘赣独立3师,湘赣新独1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4军:第10师,第11师,第12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9军:第25师,第26师,第27师;
红4方面军第7军团第30军:第84师,第88师,第89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1军:第90师,第91师,第92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3军:第93师,第94师,第96师;
红4方面军第8军团第34军:第97师,第98师,第99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24军:第79师,第81师,第82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29军:中央独立1师,中央独立2师,博生模范师;
红4方面军第10军团第36军:教导第1师,教导第2师,巴兴归教导师
红15军团第25军:升钟寺独立师,川陕独立4师,潜山独立师;
红15军团第26军:川陕独立1师,川陕独立2师,川陕独立3师;
红15军团第27军:陕北骑兵师,赤色警卫师,浙南挺进师;
红37军:右江独立师,建黎泰独立师,工人第2师
对的!

秋收起义时队伍是什么

秋收起义时中国共产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3个团。

其中第一团由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团长钟文璋(兼);第二团由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安福、莲花、萍乡、醴陵、衡山等地的工农武装组成。

团长王新亚;第三团以浏阳农军为主,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团长苏先骏。上述参加起义的各路人马共计4000余人,统一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指挥调度。

秋收起义的背景:

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开始背叛革命,特别是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了。 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紧急会议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决定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 ,实行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秋收起义

井冈山叛徒苏团长

时隔一年,突然发现这个无头题。这几个月恰好温习了下,我想你说的应该是苏先骏。
苏先骏,浏阳人,1927年,苏先骏随工农义勇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团长。起义失败后,他贪图安逸,不愿上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途中悄然离队。1928年初由中央派遣到岳州,担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同年3月在长沙被国民党密探逮捕,随即自首叛变,任国民党湖南清乡司令部参议兼铲共法院处长。1930年7月与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被抓获,8月2日公审处决。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谁创建的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卢德铭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 队伍离开文家市,沿罗霄山脉南下,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征程。

部队途经萍乡芦溪镇时遭到敌人的袭击,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余部退至莲花县。9月29日,部队抵达永新县的三湾村。

在这里,部队进行了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成一个团,同时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10月初,部队进入宁冈县,在井冈山山腰的茅坪安置了大批伤病员和一些辎重。

途中,师长余洒度和原三团团长苏先骏对革命失去了信心,悄悄离开部队。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最后选定井冈山作为部队的落脚点。

扩展资料:

在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队伍上山前,宁冈茅坪、遂川茨坪一带确是“山大王”袁文才、王佐的地盘。但袁、王是农民自卫武装。

袁文才是宁冈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王佐是遂川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和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袁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王出身贫苦,对地主豪绅有刻骨仇恨。

毛泽东引兵井冈,结交“绿林朋友”,不是寄居袁、王篱下栖生,而是用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改造这两支具有绿林习气的部队。

不仅王佐本人入了党,他们的部队也改编成为工农革命军的一个团。他们接受党的领导,按照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思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卢德铭:元帅级别,22岁牺牲,毛主席痛惜喊道:“还我总指挥”


1927年9月25日,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队袭击。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总指挥卢德铭率部参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毛主席痛惜不已,悲叹道:“ 还我卢德铭(总指挥)!给我3个师也不换! ”有人说,如果卢德铭不牺牲,1955年授衔很可能为元帅军衔。

这种说法没有夸大的嫌疑。如果卢德铭顺利上了井冈山,他很可能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早期军事一把手,所以成为元帅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卢德铭的才能早已被人所认可。国父孙中山就说过,“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大家要以卢德铭为楷模。”毛主席后来也高度评价:“ 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卢德铭的传奇故事值得后人铭记。

卢德铭,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乡狮子湾。和他红军早期将帅出身贫寒不同,卢德铭家境比较富裕。1921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在“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下,卢德铭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包括《共产主义》、《马克思传》等,逐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卢德铭开始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他对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入侵大为不满。卢德铭认为:“要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只有靠枪杆子的实力才行。”靠枪杆子意味着需要军队,意味着需要参军。


当时中国读书人参军的最好方式,就是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初,卢德铭在报纸上看到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大喜过望,他立即返乡向父亲提出报考黄埔军校。

父母一脸不高兴,他希望儿子能读书成才,长大后走上仕途或者经商之道,立刻就否决了儿子报考黄埔军校的要求。卢德铭不甘心,他和父亲彻夜长谈,把自己为何投笔从戎的原因详细向父亲一一道来。

看到儿子说到渴望改变国家面貌时那双火热的双眼,父亲最终同意卢德铭去广州。由于路途遥远,卢德铭来到广州时错过了考期。卢德铭通过九牛二虎之力,加上老乡、同盟会员李筱亭的推荐,终于见到了孙中山。

如此年轻就有报国热情,孙中山很欣赏,当即出题考察,卢德铭立即作答,答卷文章慷慨陈词,激情飞扬。孙中山看后赞不绝口,于是破格批准进入黄埔军校二期辎重兵队插队学习。


这是一个难得学习机会,卢德铭非常珍惜,同年他加入了中共。卢德铭军事科目极其出色,对于政治活动也很热情,几乎参加了军校里举行了每一次政治活动,尤其喜欢当众演讲。

作为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学员,无论蒋介石,还是总教官何应钦对卢德铭都赞赏有加。何应钦说:“这个卢德铭,文武兼备,将来会是一个将才。”聂荣臻后来回忆时说:“卢德铭同志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共产党员,表现比较好,这是肯定的。”

何应钦和聂荣臻都没说错,卢德铭确实是一位将才,可惜他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一生太短暂了。

1925年1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东征宣言》,正式向陈炯明宣战。卢德铭在东征学生军中担任侦探长,他率领60名学生军参加战斗,多次化装进入敌人内部侦查重要敌情,有力地支持了主力部队作战。

1925年11月,卢德铭因表现突出,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2营4连连长。次年5月,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部队,向湖南挺进。6月初,独立团在湖南安仁县城以北的渌田镇遭遇敌人。


卢德铭率部一马当先,犹如猛虎下山击溃进攻的敌人,还主动发起进攻,消灭的残敌。卢德铭一战成名,受到叶挺的大加赞赏。卢德铭的奇迹还在继续,在之后的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他战功赫赫,也由此被提拔为第一营营长。

举个例子,汀泗桥战役进行地非常激烈。卢德铭也是九死一生,他在家书中写道:“这场战役歼灭很多敌人,但是我们的伤亡也不少。我们的营长曹渊同志也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当他受了重伤时,我去扶着他,他向我说,德铭同志,我已无救了,请你不要管我。为了革命,你带着同志们冲啊!”

此时的卢德铭只有21岁,所以当时有诗赞曰:“ 血战两桥敌胆惊,四连直捣武昌城。铁军个个英雄汉,多次冲锋有德铭!

吴佩孚接连失败后,退回武汉,企图以长江之险加上武汉坚固城墙阻击敌人。吴佩孚愿望再次落后,武汉被顺利攻下。攻克武汉后,叶挺独立团被改编为第24师第73团,卢德铭担任参谋长。


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爆发,这次事变的真相是湖南地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使得国民党反动派大为仇恨共产党。事变后,湖南被白色恐怖笼罩。反动派在长沙、常德、溆浦、湘潭、湘乡、浏阳、衡阳等地进行血腥大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马日事变”仅半个月时间,湖南一省会遭到屠杀的人员就达到了1万人以上。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命担任团长。目睹大量屠杀事件,卢德铭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当时上级党组织决定将湖南工作的一些骨干力量秘密转移到武汉,卢德铭利用职务之便将一些人员安排在警卫团各级干部,这为保存有生力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时警卫团的领导机构中下面这几人都是共产党员,团长卢德铭、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团副余洒度(兼营长)、范树德(兼任辎重队长),而且营、连、排干部三分之一也是党员。

面对蒋介石等人的反革命行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时间定在1927年8月1日。

8月1日凌晨1点,警卫团几乎同时接到两封紧急电报,一封署名是准备发动南昌起义的同志,让他火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一封来自九江的张发奎,要求卢德铭率警卫团立即到九江待命。


这两封电报都非同小可,参谋长韩浚立即找到卢德铭、指导员辛焕文,三人商议后决定立即响应南昌起义。问题是行军路线的选择问题,如果坐船先去九江,再去南昌的话,警卫团很危险,张发奎可是在九江。

如果直接去南昌,路程太遥远了,可能赶不上起义。这可如何是好?卢德铭沉思很久,他说:“我们先利用张发奎的调令率部坐船到黄颡口(今黄石市)上岸,再取道到南昌。”这个决策非常重要,避免了警卫团在九江被缴械,为后来的秋收起义保住了一个团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8月2日,警卫团从武汉登船出发。南昌起义是赶不上了,但卢德铭率部抵达奉新县城时才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如果继续南下去追,危险万分。警卫团何去何从?卢德铭等人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就在此时夏曦(时任湖南省委负责人)派人来到警卫团。


卢德铭得知南昌起义部队损失严重,严重缺乏指挥将领。夏曦建议卢德铭、辛焕文、韩浚三人火速前往南昌起义部队指挥战斗。卢德铭也深感事态严峻,三人表示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前,三人作出安排:

警卫团立即转移到湘鄂赣边界修水县休整待命,并由警卫团团副兼1营营长余洒度暂时行使指挥权。选择修水县是三人深思熟虑的地方,这里位于三不管地带,便于部队隐藏。

余洒度率部立即出发,途中遇到平江工农义勇队,于是结伴而行,8月12日抵达修水县。8月20日,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到达铜鼓,立即与余洒度、余贲民取得联系。


三支部队立即在修水召开会议,决定必须要统一军事指挥权。大家一致决定,将警卫团改为第1团,苏先骏部改为第3团,余贲民部则分补两团。为了隐藏目标,决定对外将部队改称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师参谋长兼第1团团长,苏先骏任第3团团长。

8月下旬,湖南省委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担任秋收起义的领导机构。9月初,毛主席来到安源传达“八七会议”精神。

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军事会议,当得知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的行动及去向后,毛主席非常高兴,决定立即回合驻修水、铜鼓和安源的武装一起,兵分三路向长沙进军。

毛主席向中共中央建议: “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主张“立刻坚决地树起红旗号召革命”,迅速建立工农兵政权。这一建议得到中央的采纳。


继续说卢德铭。离开警卫团后,卢德铭、辛焕文和韩浚三人返回武汉寻找党组织。向警予请示中央后,决定卢德铭返回原来部队,并参加秋收起义,担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秋收起义准备期间,决定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为基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其建制不变,警卫团还是第1团。卢德铭当时还是一个身份,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毛主席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可是很快遭到失败。起义部队原计划攻下长沙,因敌我力量悬殊,很快失败。接下来该怎么走?师长余洒度坚持继续攻打长沙,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卢德铭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取消攻打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进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文家市决策会议上,卢德铭站在毛主席一边,他说:“ 毛委员的意见我完全赞成,现在我们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如果继续攻打长沙,很可能我们会全军覆没。向井冈山进军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扭转不利局面。


1927年9月25日,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发。起义部队的行军安排是这样的:毛主席在先头部队,卢德铭、余洒度随师部居中,苏先骏第3团担任最后面的警卫工作。起义军经过江西萍乡芦溪山口岩时,遭到敌人伏击。

战斗打响时,先头部队已经通过山口岩,但是第3团还在敌人的包围圈中。危急关头,为掩护部队突围,卢德铭率领一个连兵力来回穿插阻击敌人,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卢德铭的英勇举动为主力突围赢得了时间,当毛主席得知卢德铭牺牲噩耗后,无比悲痛,他朝着天空悲叹:“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当毛主席看到卢德铭遗体后,不顾脚伤,向其深深鞠了三个躬。


卢德铭的未婚妻名叫颜瑞琴,两人10岁时定了娃娃亲,由于两人相隔较远,一直没有成亲。颜瑞琴30多岁才结婚,丈夫在10多年去世后她再也未嫁。

颜瑞琴一直等着卢德铭,直到上世纪70年代她才得知未婚夫早已牺牲。当看到黄埔军校学生的集体照时,颜瑞琴一眼就认出了卢德铭。等了50多年,等到了却是未婚夫牺牲的消息,颜瑞琴悲痛欲绝。

1982年,卢德铭牺牲地、上埠镇山口岩村修建了“卢德铭烈士陵园”。2009年,卢德铭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仅以此文纪念卢德铭烈士,这位22岁的天才将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幸福来之不易,铭记先烈,奋勇前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

1、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1927年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2、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3、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三大起义的影响:

1、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的标志。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2、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中共广东省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3、秋收起义

开创了根据地建设与发展模式。在部队到达井冈山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主持下,开始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探索。

通过不断的实践,为了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培养并壮大革命的力量,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根据地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以及革命根据地结合在一起的根据地建设模式,在日后我党的发展与壮大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