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成群到3D打印,70年来,印度是如何把自己玩成孤家寡人的?_印度_巴基斯坦_英国

印度,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话说1945年8月,为敦促日本法西斯毫无后顾之忧地投降,让它们赤条条地去,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霎时间照亮了日本的半边天。

仅仅两年时间后的1947年8月,一个国家的横空出世再度照亮了南亚的半边天。

而在印度这颗新星冉冉升起之前,尼赫鲁就踌躇满志地表示:“印度是不能够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作为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的“高瞻远瞩”为后继的印度人定下了奋斗的基调,从此印度开始了有声有色的崛起之路。

令尼赫鲁喜出望外的是,在印度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相抛开橄榄枝,尤其是苏联,足够印度编出十个箩筐。

由于二战后美苏两极争霸格局的到来,美苏两国在组建了自己的阵营和组织后,旋即开始了拉拢第三世界国家的竞争,而印度作为所谓的第三世界领袖自然首当其冲。

展开全文

印度的独立,看似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几十年如一日不懈斗争的结果,本质上则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联袂合作”的结果。虽然美苏是意识形态的宿敌,英法更是美国如假包换的盟友,但为了将英法两大殖民帝国取而代之,彻底摧毁其东山再起的可能性,美苏积极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印度也终于等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美好春天。

当时的美国,为围堵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欧大陆周边陆续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但南亚始终是缺口,毕竟印度开局就号称不结盟,所以美国在将巴基斯坦收入麾下后,不断加紧对印度的拉拢,为此甚至在1971年一脚踹开巴基斯坦投入了印度的怀抱。

相比之下,苏联对印度的拉拢就更有诚意了,毕竟在美国严丝合缝的围堵下,印度可谓难得的透气窗口,所以苏联对印度的援助不遗余力,相比于同时期的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仅资本就高达100亿美元之多。

在苏联不遗余力的支援下,印度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势力迅速膨胀,朝着有声有色的目标一路狂奔。

1991年苏联解体后,虽然苏联烟消云散了,但作为苏联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秉承先国遗志,继续深化与印度的友好关系,毕竟在苏联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援下,印度早已披上了俄国的外衣,尤其是武器装备,超过60%都是俄国造,没有俄罗斯的印度简直没法呼吸。

而西方国家为了全方位绞杀俄罗斯,让俄罗斯彻底断气,也不断加大对印度的勾引,印度依然是游走在美俄两个死对头之间的座上宾。

应该说,这种左右逢源的好人缘,可谓绝无仅有的靓丽风景线。毕竟古往今来,国际关系要么是小国的墙头草随风倒,要么是大国为争夺包括小国在内的资源的你死我活。而印度拜英国一手策划的“印巴分治”所赐,从建国之初就拥有298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体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还能美苏通吃,实在是非同寻常。而印度也是在美俄两个宿敌的东拉西扯下一步步崛起并最终成为有声有色的超级大国的。

但如同清朝名臣鄂尔泰那句“大事不糊涂,小事必然糊涂”的论断一样,作为大国的印度能“一枝独秀”地在美俄之间游刃有余,但却将邻国关系处理得一塌糊涂,尤其是在南亚的小天地,印度可谓四面树敌,死对头加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虽然印度的周边邻国关系,和中俄等大国看似大同小异,但问题是印度作为大国却最是无能为力。而且更要命的是,印度连维持最基本的自保优势都快成了问题,逐渐成型的“3D打印”正在让有声有色的印度黯然失色,而且逐渐滑向销声匿迹的深渊。

那么,为何昔日作为第三世界领袖一呼百应的印度,会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静夜史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印度的不争气,根本原因则在于英国的“谋篇布局”。

作为举世闻名的搅屎棍,英国历来主张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对挑起矛盾并“分而治之”有着深刻的心得,印度更是如此。

虽然今天的无数砖家不遗余力地表示,当年英国是力主保持英属印度的统一的,但他们却习惯性地忽略当年英国扶持全印穆斯林联盟对抗和国大党的基本事实。事实上正是因为英国扶持穆斯林对抗印度教,人为加剧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撕裂,才让1947年的印巴分治积重难返。

而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英国在印巴分治时选择了“不公开”,印巴国界线的确定几乎完全英国律师雷德克里夫的闭门造车,这让印巴两国分治之初就伴随着惨烈的仇杀。

而当硝烟散尽后,印度绝望地发现,英国的偏爱,是最坑爹的破坏。

东西受敌的尴尬除将印度河流域这个古印度的文明发源地基本划给巴基斯坦,恒河入海口也成了巴基斯坦的重要飞地。虽然经过尼赫鲁的极力争取,印度在印巴分治时多分得了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为印度争得了棉花和黄麻产地,但却难以改变印度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尴尬现实。

东巴基斯坦虽然和西巴基斯坦只是因伊斯兰教而被捆绑到了一起,彼此在人种、民族、语言等方面格格不入,但同在一面大旗下,就足以令印度痛不欲生。

因为东巴基斯坦的存在,除使得印度利用恒河时不得不借港出海,处于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境地,更直接导致印度本土和东北的阿萨姆地区中间仅有窄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

虽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咽喉要地,但想要自由联接东西,印度的空间就只有窄窄的20多公里。

而这20多公里,却时刻在风起云涌,因为不仅南部的东巴基斯坦让印度痛不欲生,北部的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也时刻让印度如鲠在喉。

冰山上的来客因为除了体量小到不堪一击的锡金,就连小小的不丹也曾进行过比印度更为激烈的抗英斗争,迫使英国在付出巨大代价尤其是割占了大片土地后,不得不给予其相当的自治权利。

而尼泊尔就更加剽悍了,除让不可一世的英国殖民者损兵折将,痛不欲生,更让英国钦佩到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廓尔喀营的建制,而英国也早在1923年就承认了尼泊尔的独立地位。

鉴于印巴分治的和平建国历程,根本没有经历革命或战争的心理,换汤不换药的印度统治者对英国殖民者感恩戴德,对200多年的被殖民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后更是以英属印度继承者自居。

而继承英国在锡金、不丹和尼泊尔的殖民权益,自然也是印度心心念念的事情。只不过,三国大相径庭的表现,着实让印度五味杂陈。

鉴于锡金体量不值一提,尤其是在国际社会更是几乎没有存在感,所以印度生吞活剥锡金毫无心理压力。

而不丹虽然体量略大于锡金,但面对喜马拉雅山的高墙阻挡,对抗印度同样力不从心,所以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挣扎后,不丹终于沦为印度事实上的傀儡,内政外交悉从印度意志。

相比之下,尼泊尔虽然体量最大,但和印度同为印度教国家,所以印度独立之初,尼泊尔和印度关系相当融洽。

但在察觉到印度的野心,尤其是北方邻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后,尼泊尔对印度的膨胀表现得越来越不屑一顾,而后更是和印度反目成仇,趁印度疲于奔命时夺回3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令印度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当年英国主子都对尼泊尔无可奈何,印度那稀松的战斗力就更不值一提了。

所以,尼泊尔给印度造成的压力,可以说仅次于巴基斯坦。

挥之不去的宿敌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压力,除了体现在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东西夹击,更体现在克什米尔对印度的泰山压顶。

作为英国埋下的定时炸弹,克什米尔让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痛不欲生,毕竟克什米尔超过77%的人口都是穆斯林,但土邦领主却是印度教徒。所以印巴双方决定以战争决定克什米尔的归属。虽然经过第一次印巴战争的激烈交锋,印度夺得了克什米尔土地的3/5和人口的3/4,但巴控克什米尔的存在却让印度无语凝噎。

除了对印度居高临下的俯视,巴控克什米尔一方面是联结巴基斯坦和北方邻国的桥梁,另一方面也是阻挡印度进出中亚的高墙。尤其是高墙的阻挡,彻底将印度封死在南亚次大陆,其大国雄心受到巨大打击。

为了彻底打败并消灭巴基斯坦,重现英属印度的荣光,印度高层经过长期的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研制核武器,一统大南亚”的构想,而后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实现了零的突破。

面对印度的成功拥核,巴基斯坦收到了极大“鼓舞”,于是在印度核试验的当月,巴基斯坦也一日千里地成为拥核国家。

关于巴基斯坦如何在半个月时间完成其它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历程的事,巴基斯坦一再表示别问,问就是自主研发,量变引起质变的突然开挂。至于中文说明书什么的,完全就是汉语在国际社会巨大影响力的体现罢了。

而巴基斯坦的突然拥核,让印度彻底哑巴,因为它不但难以形成碾压式的巨大优势,反而瞬间拉平了印巴双方悬殊的实力差距,从此担惊受怕的巴基斯坦有了核武器防身,面对印度再也不怕不怕啦。

裂土分疆的惨痛当然,巴基斯坦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此前惨烈到不堪回首的过往密不可分,尤其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直接推动东巴基斯坦独立,从而彻底扭转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窘境,所以巴基斯坦才痛定思痛,最终一核定乾坤,

但印度胜利的笑声却很快就凝固了,因为它发现,独立后的孟加拉国,因为印度的压力,反而和巴基斯坦冰释前嫌了。而且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在明知难以对抗印度的情况下干脆“躺平”,用无为而治,尤其是人口的无节制生育,对印度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子宫战争。

这让印度彻底放弃了将孟加拉国收入囊中的想法。但问题是孟加拉国在成功自保后,很快又将势力拓展到印度东北。

此前为压制阿萨姆的独立浪潮,印度纵容孟加拉国人口大量涌入东北,挤压东北原住民的生存空间。但很明显这样的放纵起到了极其恶劣的坏作用,因为东北6邦的独立情绪更加高涨了,印度政府也更加焦头烂额。

而让印度焦头烂额的,还绝不仅仅是孟加拉国的子宫反侵略。在遥远的印度洋,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是印度最鞭长莫及的存在。

印度洋上的棋子多年以来,印度除了在南亚次大陆横冲直撞、上蹿下跳,在海洋方面也一直有疯狂的进取心态,其海洋战略也逐渐从近海防御转向区域控制最终发展成为将印度洋作为印度的后花园。

但美国一再表示:互相开玩笑吹捧可以,但是当真就没意思了啊。于是美国对印度的勇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甚至特意派出舰队在印度周边鸣炮致意,让印度感动得魂不附体。

在美国的“说服”下,印度对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表现出了相当的克制。

斯里兰卡的独立时间虽然晚于印度,但却也是印度绝对不敢染指的存在,因为殖民时代斯里兰卡就是英国王室的财产,受英国王室直接管辖,所以作为英属印度嫡长子的印度再牛气,也不得不对这个“叔叔”忌惮三分。

虽然因斯里兰卡内部僧迦罗人和泰米尔人等种族的内乱,印度终于在1987年等到了干涉斯里兰卡内政的机会,十多万三哥浩浩荡荡漂洋过海,但却被打得灰头土脸、屁滚尿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更是在1991年被刺杀,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印度在海空和伞兵部队虽然在1988年借助评判的名义成功登陆马尔代夫群岛,但这个1934年就被英国承认独立的岛国,却长期以来都是大国重点关注的区域,毕竟这里地理位置显著。

所以尽管印度疯狂和马尔代夫套近乎,甚至不惜疯狂砸钱,但奉行不结盟、不站队的马尔代夫外交政策左推右挡,让难以达到目的的印度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沉浸其间无法自拔。

有声有色之殇所以,印度周边关系最大的吊诡之处在于:越努力,越树敌。

而之所以走到如此田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根本依据”的论据,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印度虽大,但却从未出过真正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事实上包括尼赫鲁在内,在印巴分治时,一味追求国大党利益,对印巴分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在印度独立后,虽然尼赫鲁在美苏之间左推右挡,又宣称不结盟,将印度的大国环境打造得无懈可击。但尼赫鲁急于重现英属印度荣光,直接恶化了和所有邻国关系,因为这些国家昔日无不受到英国侵略者的强取豪夺,如今印度主动披上了侵略者的外衣,周边国家岂能不深恶痛绝?

而尼赫鲁之所以如此咄咄逼人,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的独立,现在没有经过革命或战争的洗礼,内部一盘散沙、山头林立的局面不曾改变,而想要吃下英国侵略者的遗产,将昔日互不统属尤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北等地统一起来,尼赫鲁就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只能是英属印度的再现。

毕竟,古印度文明早已在层出不穷的侵略中被压成千层饼,现在印度的灵魂,就是英国殖民者的惠赐,所以把自己打扮成英属印度的继承者,不仅统一了内部,更为印度有声有色的目标铺平了道路。

只可惜,美苏的争相拉拢乱花渐欲迷人眼,印度膨胀的速度又远远超出了尼赫鲁的能力上限,所以当年连美国侵略者都敬畏三分的人民军队,尼赫鲁无知无畏地扑了上去。其结果就是,印度的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国际社会在南亚次大陆惊奇地看到了非洲角马迁徙的奇观。

而尼赫鲁在1962年惨败后不久就郁郁而终,印度也彻底放飞自我走上了越来越奇葩的道路,时至今日,印度最喜欢的口头禅就是“印度早已不是62年的印度”,莫迪政府更是煽动国内宗教对立,企图以“大印度教”一统江山。

可惜,印度的热土,终归走不出伟大的政治人物,印度也终将在3D打印的尴尬中越走越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