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在新四军中话语权为何不够?项英专断使然?四点自身原因探讨_叶挺_脱党_项英

了解新四军历史的都知道:尽管叶挺是一军之长,但实际的当家人是副军长项英。因为我党奉行的是党指挥枪的原则,而项英是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军分会书记,他实际上履行的是新四军政委的职责,新四军的话语权和最终决定权自然集中到他的手里。这也是导致叶挺在新四军话语权不够的根本原因。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已有不少论述。帅克想在这里探讨的是,事物都有其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叶挺在新四军的话语权不够,除项英专断因素外,自身还有哪些原因呢?

其一,脱党那段历史拖累了他。

从入党的时间角度讲,叶挺绝对算得上老资格。特别是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两个重要起义的总指挥,这不是一般的资历经历,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得了的。然而,遗憾的是,广州起义后,叶挺在1928年抵达莫斯科受到错误批斗时,他对这种批斗表示极不理解,负气之下不辞而别,导致了自己自动脱党,自动离开了革命队伍。这种状态长达10年之久。

尽管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后,曾到延安当面向毛泽东主席表达愿意站在共产党的一边,愿意完全归共产党领导。毛泽东主席对叶挺也表示高度信任。但无论如何,他毕竟脱党那么多年。而根据党的法规和革命斗争哲学,脱党是很难被人彻底理解和饶恕的大事。

叶挺脱党的这一人生经历,成了他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革命瑕疵。这一瑕疵甚至淹没了他过去的辉煌与贡献。这也使得他在新四军中,始终有一种负重前行之感,始终放不开手脚。再加上有个党内资格比他更老,又很强势的项英,叶挺在新四军的工作环境不可能顺遂。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前后两次出走、四次辞呈。

其二,非党员的身份制约了他。

战争年代,打仗是主业主责。按说军事主官某种程度上说,无疑显得更为重要。但关键是叶挺这个军长是非党员身份。而在国共争斗的大环境下,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对新四军的打压与拉拢,共产党方面对新四军的把控当然时刻也不能放松。

这样一来,由于叶挺的非党员身份,使得他不能看到中央下发的一些重要文件,使得他不能参加只有党员才能参加的有关活动。为此,叶挺非常苦楚。根据他的提议,中央曾决定专门成立新四军委员会,以“项英为正叶挺为副”。运行一段时间后,中央看还是不行,便又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改成“叶正项副”。

然而,新四军委员会主要领导人这种形式上的改变,尽管曾一时有过起色,项英与叶挺的关系一度也有过和缓,但项英牢牢把持新四军大权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叶挺也并未因当上新四军委员会主任,而改变在新四军高层领导中因非党员身份带来的尴尬角色。

展开全文

其三,说得来的人少限制了他。

新四军的领导班子组成比较特殊。陈毅作为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一直领导新四军在苏南、苏北的抗日斗争,包括后来成立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陈毅一直率部队在抗日前线战斗。张云逸作为副军长兼参谋长,有较长一段时间在江北开展工作。这样一来,在径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领导工作的主要是叶挺、项英,以及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

袁国平、周子昆两人都是延安派来的干部。仅从党性角度上讲,他们自然站到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军分会书记项英这一边。这使得叶挺在新四军军部无形当中有一种“孤立感”。

起初,新四军成立的时候,为便于叶挺领导开展工作,周恩来、项英等曾专门请示毛泽东主席:“为使叶挺及对外工作便利起见,拟以周子昆与周士第对调,如同意即要子昆送过河换士第来新四军”。后来,叶挺又曾专门打电报请示中央,如果周士第来不了,哪怕是陈赓也行。

叶挺与周士第的关系渊源极深。周士第曾当过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队长,而叶挺独立团就是以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的。周士第更是担任该独立团主力营第1营营长。仅就个人关系与合作密切程度,周士第可以说是叶挺最为得力的助手。

然而,或许由于周士第当时已经被安排在八路军120师给贺龙师长当参谋长,或许由于人事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并没有同意周士第对换周子昆的方案。

对换不成,陈赓也已任129师386旅旅长。这样,叶挺在新四军领导层中“形单影只”,没有说得来的人的境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我们说,一个领导集体之中,如果连一个和自己走得很近的人都没有,连一个说得来的人都没有,其开展工作时肯定是会受些一定的制约的。

其四,个人性格多少影响了他。

叶挺本就是个性格刚毅、爱憎分明的人。加之他早期保定军官学校的经历,北伐时打出的铁军名头,更有过多年留洋的熏陶,这些铸就了叶挺与众不同的鲜明性格和形象。

与项英、袁国平、周子昆衣着俭朴随便、艰苦奋斗的形象不同,叶挺佩戴中将的军服整洁笔挺,不穿军装时也是西装革履、仪表堂堂。他的这一着装与形象,与同样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的其他领导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人形成了鲜明的错位反差。

从当年叶挺在莫斯科负气出走脱党,到在新四军时期两次出走四次辞呈,这一方面说明叶挺性格极为刚毅分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受不得更多的委屈。

我们看,从1938年10月新四军组建叶挺与项英搭班子合作开始,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叶挺与项英合作不过两年多的时间。而在这不长的时间,竟然出现叶挺两次出走四次辞呈事件。分析这种现象的发生,帅克以为,既有政见上不同带来的原因,也有新四军建设发展观点不一致带来的原因。而二人在性格、爱好、习惯上的大不相同,无疑对二人合作不理想也产生了不何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新四军文献》《新四军战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