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老人的辞世,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2022年1月17日,一篇《我们的天才儿子》的报道引发轰动,“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成为一时焦点。在父亲金性勇的叙述中,金晓宇6岁时不幸眼部残疾,在成长过程中磕磕绊绊后被确诊患有躁郁症。每一个读过他们故事的人,都会由衷赞叹:金晓宇是一名天才翻译,金性勇是一名了不起的父亲。
今年1月18日下午,这位创造了爱的奇迹的父亲阖然离世。在生命燃尽之际,他又将遗体捐献,这样的大爱,再次令公众潸然泪下。网友们纷纷向这位善良伟大的父亲致敬,祝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晓宇的母亲离世之后,父子俩相依为命。而今,慈爱的老父亲又永远离开了儿子,从彼此羁绊的三人到剩下晓宇一人。眼前不由得浮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画面,令人五味杂陈——失去了父亲这把大伞的庇护后,金晓宇将何处归依,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对于“身后事”,老人家其实早有谋划。一年前,他之所以主动将儿子“曝光”出来,一个重要意图就是希望自己走后儿子能成功融入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人家的愿望已经成功实现了——随着躁郁症患者和翻译金晓宇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个家庭由此迎来了多年少有的“热闹”。
一年来,社区、译协、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的爱涌入这个曾经并不起眼的家庭。金晓宇继续着热爱的翻译工作,并加入了省市译协,还成了社区志愿者,一切变化都让金性勇欣喜。正因如此,金晓宇“成名”后,金性勇签署了遗体捐赠志愿书,希望通过为社会再尽最后一分力的方式,感谢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关爱。
然而,金晓宇的人生道路还长。他可以凭能力自食其力,但在照顾自己方面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衣食住行,点点滴滴,谁来关照?该如何关照?能否长期关照?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公众关注。
值得高兴的是,就在去年11月底,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杭州市“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大力促进社会救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打造社会救助领域共同富裕城市范例。要求形成五型救助“扶弱圈”,即在原有兜底型(特困、收入型低保、残疾人单列户施保对象)、支出型(支出型低保对象)、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救助基础上,加大对发展型(具有劳动能力在册对象、近期退出或未纳入救助范围对象、高风险致贫非在册对象等)、关爱型(高龄、重病重残、困境儿童等特殊对象)等潜在救助对象的监测和帮扶,实现社会救助从“救贫”到“扶弱”转变。
对照上述政策,对于类似金晓宇这样的“弱者”,无疑是莫大的福音。政策贯彻落实后,即便金晓宇没有“出名”,后续的生活保障也应该无虞。老人家,您可以安息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