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的事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存在的,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高考都算得上最公平的晋升道路,即使这个最公平也是一定程度上的。
所以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学习成绩这件事情上都有着很深的执念,每个人都想要取得高分,得到好的排名,因为只有好的成绩才能被看到,也只有名次达到了一定高度才有机会进入好的大学或者被皇上召见。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偿所愿,也不是每一个用功读书的人都能得到自己理想的成绩,所以很多人迟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成绩以后就会想到是不是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命,就会找人测算自己的运气,虽然现在社会我们都知道算命其实是一种伪科学,并没有什么理论依据。
但是算命在封建社会却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且人们对于算命也是深信不疑的,就好像有 两书生去算命,算命先生看一人说贵不可言,看另一人后直接跪了 。
这两个人就是那种一直用功读书但是总是无法得到好的成绩,所以不甘如此跑去算命,那么这两个人最后能像算命先生说的那样功成名就吗?
这两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就是 魏元忠和郑惟忠 ,他们都是唐朝时期的人,大家都知道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发展的十分完备,所以唐朝时期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为官之梦的人比比皆是,就好像现代人都想通过高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一样。
只不过现代社会没有科举考试那么的好,毕竟科举考试如果考中基本上就代表着已经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能够入朝为官了,但是现代社会还需要自己出去找工作。
因此在古人眼中科举考试算得上实现自己梦想的最佳捷径了,只不过这个科举考试并不像现在这样有明确的分数标准,科举考试还是要看运气成分的,如果文章能够得到考官的认可和喜爱,那么呈给皇上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果不对考官胃口那么落榜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魏元忠和郑惟忠就是这个不幸的人,他们两个人寒窗苦读十年书为的就是一朝科举考试成名, 可是科举考试的结果却是屡次落榜, 最后两个人都有些绝望了,感觉仕途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展开全文
于是两个郁郁寡欢的人就经常聚在一起,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有一天两人又聚到了一起, 这次郑惟忠突然提议要不去找人算算命, 看一下我们到底是没有吃这口饭的能力,还是说时间没到,需要中年得志。
魏元忠听到这个提议也觉得可行,于是两个人就结伴找到了路边的算命先生。
两人找到了一个号称是半仙的算命之人,而且这个人在百姓口中的口碑还算不错,尤其是擅长看面相,所以两个人就决定让他给看看。谁知这个半仙看到了魏元忠和郑惟忠之后立刻起身高呼贵人, 还说魏元忠和郑惟忠将来必定是朝廷重臣。
后来又仔细的看了郑惟忠的面相对他说, 您一定可以官至三品 ,而且后半生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寿命也是如东海流水和南山老松一样长寿。
听了这番话郑惟忠十分的高兴,自己以后不仅可以官居高位还能寿比南山,这不就是人一生最高的追求嘛,看来自己这些年历经的苦难都是为了日后的福报而做准备的呀!
看完了郑惟忠以后,算命先生又看向了魏元忠,这一看不要紧, 算命先生脸色一变连忙给魏元忠跪下了。
魏元忠不解就问算命先生为什么要跪下,算命先生这时才有些受宠若惊的说到, 看了您的面相日后一定是一个不可估量的人,您日后也定为高官,而且还是不能再大的官职了 ,所以小人就先行一跪。
魏元忠听完以后没有反应过来,仔细一想这官职不能再高了岂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想到此处魏元忠也感到十分的惊讶。
听完算命先生的话魏元忠和郑惟忠都十分高兴,可是他们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就问到先生说我二人可以官至高位,可是为什么我们连年的名落孙山呢?这时算命先生说到你们的运势不在科举考试, 而是在于直接上书皇上 。
于是后来二人就按照算命先生的指点找了朋友直接将自己的政见上交给了皇上查看,谁知皇上看完以后颇为欣赏,就下令将魏元忠和郑惟忠叫到了朝堂之上亲自接见,两人的仕途这个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来临。
自从踏上仕途以后两人就像是久旱逢甘露一样,一句过关斩将官职晋升飞快。郑惟忠更是像算命先生说的那样, 一路坦途官至三品 ,而且历经了四朝更替,但是郑惟忠都没有因此而受到牵连, 一直稳居其位 。
郑惟忠被算命先生说中了,魏元忠也被算命先生说的一字不差, 魏元忠在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确实是官至宰相 ,可是同时也几次被贬,还有一次差点被斩首,不过后来都化险为夷了,最后在上任路上病死了,魏元忠的官场之路当真是一波三折,祸福相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