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军之花关东军?苏军一月之内狂歼70万,原来这就是“辣手摧花”_关东军_苏联_日本

在近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实现了脱亚入欧。在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上,最先于日本对上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便是沙俄。1904年的日俄战争,俄国出人意料输掉了战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人开始把俄国军队放在眼中。

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侵华的日本人丝毫看不上苏联军队的战斗力。这种狂妄最先是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吃了亏,而最终这种偏见的破灭则是1945年,那个苏联红军用不到一个月剿灭百万关东军的夏天。从不可一世到兵败如山倒,这号称日军精锐的百万关东军为何如同羔羊一样任人宰割呢?

要说到关东军,许多朋友并不陌生。在1931年,正是在日本关东军的一手策划之下,东北三省沦陷,抗日战争也就此拉开了序幕。关东军是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二战期间,这支部队是属于总军编制,这在旧日本帝国陆军的军中是属于级别最高的编制了。

关东军的由来其实可以追溯到日俄战争期间,正是在战争中打败了俄国,日本人夺取了俄国在中国山东以及东北的殖民特权,将其从俄国手中接管的旅顺等地称为“关东州”,随着首批两个旅团的进驻,这支在中国土地上为非作歹近半个世纪的部队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在刚刚设立时,由于人数不多且并没有重大战略意图,所以此时的关东军还只是日军中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辈。但是随着二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的迅猛抬头,他们开始筹谋占领整个中国,此时处于侵华第一线的关东军的地位得到了火箭式的提升。

展开全文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关东军已经成为了有着14万作战部队的大规模战斗集群。到了1939年,这个数目几乎又翻了一倍。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着一定的工业基础,在整个二战期间,东北三省是日本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与能源基地。此外,由于东北地区连接着苏联的西伯利亚,关东军的重军集结也让苏联人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了防范日军北上。

虽然日军自身对苏联军队十分看比不上,但是随着两国国力的日渐悬殊,两国军队战斗力的差异对比也逐渐拉开。但是日本人并没有认清这一点,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居然试图把莫斯科当作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欺负,多次挑起中苏边境的争端。在1938年与1939年,日本关东军在边境与苏联挑起争端,但是这两次战役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1939年的诺门罕冲突,由于苏联人不想激怒日本人从而陷入两线作战,对日本的一些侵华行径保持默许,可是此举并没有让日本人见好就收,而是更加得寸进尺。

再加上适逢苏联内部大清洗,日本人便看到了赌一赌的机会,便同意了日本关东军在中苏边境挑起事端的决定。由于日俄战争的胜利,许多日军士兵对苏联军队的固有印象还是装备落后的俄军。所以当1939年夏天的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出现在日军跟前时,日军除了溃败也别无他法。这场冲突过后,日本关东军23师团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八十。

这场战役虽然让日本高层放弃了北上的战略意图,但是却也间接促进了关东军的再扩大。为了弥补对苏劣势,日本对关东军的投入不断增加,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关东军不仅装备上了日本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数也达到了85万,号称百万大军。

随着实力的增长,日本人在诺门罕被打的伤疤也渐渐好了,又开始吹嘘起他们的“皇军之花”。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虽然狂妄自大,但是还是没有想着自己可以同时与两个战争机器同时作战,于是也就一直没有再挑起什么事端,而是专心南进。

但是关东军并没有因此而躲过一劫,随着二战局势变化,战争末期,苏联应同盟国的要求,在结束对德作战两个月后,开始了对日作战。虽然许多人在日苏开战前就看见了关东军必败的结局,但是这百万关东军几乎在顷刻间被苏联红军打得全军覆没,这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那么究竟是因为些什么,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百万关东军会如此不堪一击呢?

苏联对日作战的计划是在1945年早些时候的雅尔塔会议上所商定的。当时西欧战场已经快要看见战争的结局,小胡子希特勒的灭亡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了。而远东地区却依旧打得难舍难分。于是在雅尔塔会议的最后一天,斯大林就与英美领导人签订了关于在德国投降两三个月后,苏联发动对日作战的秘密协议。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早就陈境兵边的苏联红军分三路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关东军所谓的东方马奇诺防线瞬间就漏洞百出。虽然不到一周后,日本军事委员会与日本政府就决定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但是苏联人并没有停下坦克的发动机,而且关东军除了请求苏联人不要再打了,自己却没有下达放下武器投降的命令。

既然不投降,那就只好打了。苏军一路南下,猛冲猛打,开战后仅仅十天,除了旅大地区,东北的主要城市已经全部被苏军占领,到了8月24日,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与第39集团军的各一部先后进入旅顺与大连,日寇所占据的东北地区终于全部宣告解放。到了9月1日,连续作战不到一个月的苏联红军击毙日军近十万,俘虏近六十万,号称百万雄师的日本皇军之花关东军几乎全军覆没。日本内部意图利用关东军回援日本的计划也无奈破产。

旬日之间,日本苦心经营多年的战略基地被彻底摧毁,所谓最后的精锐大军也全军覆没,这一败涂地背后的原因其实倒也不难推测。

首先,苏联对日宣战前,日本已经败局已定,只不过是在做最后的困兽之斗。特别是8月6日广岛原子弹后,日本上下是否坚持继续负隅顽抗的决心已然开始动摇。再加上日本1941年年底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多线作战早就耗光了日本本就不富裕的家底。而且日军深陷战争泥潭十多年,虽然在1945年年初的“一号作战”中打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但是却没有能力取得更大的战果。整个日本帝国在当时的处境中,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波茨坦公告发布后,虽然同盟国给予了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但是日本方面却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甚至铃木首相还曾对外宣称“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几天之后,美国在日本广岛丢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仅仅两天后,日本驻苏大使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那里得到了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的消息。

其次,苏军对日本关东军几乎是实力碾压。虽然日本关东军兵力近八十万,而且装备着当时日本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这些与苏军比起来,却显得有些无力了。对德作战结束后,苏联人终于腾出了手可以对付日本。

德国投降前后,苏军统帅部将远东的力量编为后贝加尔方面军 、远东方面军、滨海集群、太平洋舰队、红旗阿穆尔区舰队、国土防空军、远东防区和后贝加尔防区等序列,总兵力为59 .5个师折合118万人。调用了270辆最先进的T34式坦克,给远东部队的每个旅装备了一个营。

这种坦克是二战后期才开始大规模装备的新型坦克,是为了对付德国人的装甲大军而设计出来的,其正面装甲厚度达40 -90 毫米 ,装备有一门85毫米加农炮外加两挺机枪,最大行程可达300公里。而日军有限的“34”中型坦克装备的不过是57毫米火炮,最大行程不超过160公里.与苏联坦克比起来,不仅手短腿短,而且皮也薄。为了使远东军能够更好地适应战争,统帅部曾有计划地抽调有经验的干部到远东任职,并派遣远东军的干部到西战场工作 ,以便获得实战经验。

但是苏联人并没有觉得这足够,还不断往远东地区加强兵力。到了正式作战前,苏军在边境线上已经有了多达174万的兵力,几乎是关东军的两倍之多,各种坦克火炮数万,作战飞机超过五千架,还有近百艘战舰参战。无论是陆地上还是天上,日本人一点优势都不存在。再加上此前为了保证太平洋战场的胜利,不少关东军精锐还被调到了南方地区,虽然及时补充,但是也多为新兵与临时兵员,作战素质大不如前。失败也是必然的。

说白了,日本在这一个月内的溃败,不仅仅是关东军的溃败。而是一个工业体系全面落后的国家对一个体系完善的大国的失败,是传统陆军在机械化钢铁洪流面前的失败,是邪恶在正义面前的失败。

参考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大日本帝国战争史》

《二战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