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618”促销大战,还须监管上线_消费者_失信_维权

然而,此前据媒体报道,去年“618”促销期间,一些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很多,如促销降低商品,质量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电商平台信誉。特别是,媒体多次曝光,已在电商市场拼出一片天地的拼多多,存在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拼多多大量疑似假冒伪劣的低质低价产品,涌入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消费市场,折射出当前网络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盲区。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异军突起,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消费者维权造成了诸多困难,消费者的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周全的保护,消费者弱者地位日益明显,消费者和电商的地位不能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平等。特别是,网购“两高两低”现象,是消费者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老大难问题:一是电商失信收益高,失信成本低,失信收益高于失信成本;二是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维权收益低,维权成本高于维权收益。

众所周知,电商平台售假、傍名牌,等于是自砸招牌,自毁市场。然而,治理售假、傍名牌痼疾,寄望于电商自律,是行不通的。相关监管部门应提高电子商务法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清除抑制消费的障碍,提升民众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改善网购市场消费环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