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各地市的教育局在教师招考这项工作中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但允许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教师招考,而且还从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中间引进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专任教师岗位。对这部分优秀人才,可以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入师率还是非常高的。
有教师网友在平台上进行吐槽:这样大规模的面向非师范类名校的人才引进,等于把普通高校的师范毕业生就业之路给堵住了。也有网友如此评论:高学历也要生存,公平竞争就好。
对这个话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育的老师,我想就这个话题说几句。
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去做,这句话没毛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像这样的口号,相信很多网友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从这些口号来看,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在准入门槛上却显得非常不严肃了,只要你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你就具备参加教师招考的资格,把教师职业简单化、政治化了。
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之所以报考师范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率先经过心灵洗礼的一批人。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之所以不去报考师范类专业,说句到家的实话,是从骨子里头看不起教师这个职业,对教育事业没有真感情。上纲上线的话,就是机会主义思想在作祟。
展开全文
那么为啥,在教师招考的时候,他们又有兴趣参加了呢?常言道:狡兔三窟。作为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他们也知道如今的就业形势紧张,竞争压力大。他们在大学期间也会利用时间考教师资格证,考其他行业的资格证,如果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岗位,就退而求其次,先将就着工作,等到有合适的机会再跳槽。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就是这种情况,在北京考取了双料博士,因为不愿意在枯燥的实验室工作,就参加了北京某小学的教师招考,如今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小学人民教师了。有网友对这种现象如此评论:名校毕业生的人生高开低走,就业大大低于预期,因从事和所学知识不相关的工作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业,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格放开以后,教师队伍里面就涌入了大量的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大量非专业的人开始干专业的事。当然,那些985、211名校毕业生,我们不怀疑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在中小学教师岗位上教学,能力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教育毕竟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些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能和经过至少4年浸入式师范教育体验的师范专业毕业生相比吗?
再聊聊教师资格证这个话题
在重视教育这个问题上,不得不佩服漂亮国。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发轫于1782年的美国弗蒙特州,随后在西方一些国家也陆续建立教师资格制度。
对我国来说,出现在民国时期的“教员许可状”算是现行的教师资格证的前身了,那时候取得“教员许可状” 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获取的,要经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其中笔试的公共科目有教育概论、教学法、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行业都有“服务证”,据悉也包括“教师服务证”。
1995年12月12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从那时开始,人民教师才拥有了真正的教师资格证,几乎所有在职在编的老师都领到了教育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期间,师范类毕业生可以直接发教师资格证,或者参加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级考试,合格的话就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教师资格证。
到了2015年,教师资格证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不论你是不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只要你对教师资格证感兴趣,你就可以参加考证。考试科目主要有《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2020年,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具有高学历的教育类研究生和具有编制保障的公费师范生免试就能拿到教师资格证。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2017年及以前加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的高校师范类专业,从2022年开始可以参加免试认定改革。教师资格证认定明显向师范院校倾斜。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显示: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学校师范专业本科或者其他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
这些细节的改动,或许向社会释放了一种信号:专业的事还得由专业的人员来做。
每年大量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涌入教师招考,让60万师范毕业生很受伤
不仅是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好大喜功,大量招聘引进非师类名校的优秀毕业生,就连一些中小学也在攀高枝,什么清华、北大毕业生,什么留美、旅欧的毕业生,什么博士、博士后,用高薪吸引这个群体加入中小学教育行列。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抬高学校的身价,以显示对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名纯粹的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我从来都不会认为博士生教小学,就一定比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教得好;也从来不认为留美的毕业生、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教初中高中,就一定比师范类本科生教得好。
但是,站在实验室里面,或者坐在电脑前,面对纷繁复杂的运算程序,我们这些师范类毕业生,一定赶不上这些“优秀人才”的。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师范类毕业生是块红砖,名校毕业生就是铜砖、银砖、金砖。如果用于垒墙的话,红砖是最好的建筑材料,铜砖、银砖、金砖虽然价值高,但不见的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这些铜砖、银砖、金砖应该用在适合他们的地方,不要大材小用,不要浪费人才。这是说得好听的,说的不好听的话,这些价值高的砖,只是光环耀眼夺目而已,弄不好的话,还有可能影响建筑质量。
有师范类网友也在吐槽:既然允许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涌入,那直接把师范类院校停办好了。当然这是赌气的话,国家不会停办任何一所师范类院校的,再说现在的师范类院校不也开设了很多非师范类的专业吗?
生存不易,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对非师范类毕业生涌入教师招考,给予宽容和理解吧。
在这里,松子老师有个建议:
教师资格证作为教师从业资格,教师资格招考可以面向所有人。但是,所有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即使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也不见得立马就能参加教师的招考。
建议取得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需要经过师范类院校的再培训,由师范院校考核合格后再参加教师招考。
估计有些网友对此嗤之以鼻,说是多管闲事。请问,教师职业的加入都如此宽松,医生、警察等职业的加入,是不是考个证就能参加入职考试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又是如何践行“重视教育”的?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您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评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