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那个坚持6年背残疾同学走10000里路的少年,如今怎么样了_自己的_父母_同学

如果让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别人,你会愿意么?很多人内心肯定想说:不愿意。当然,这世界上除了有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子关系以外,很难再出现其他任劳任怨的“付出型”角色。

也正是因为这种“任劳任怨”的难得,毕明哲的感人事迹才被《中国青年报》与湖南《潇湘晨报》等媒体争相报道。有很多人问他:“为别人改变自己的命运值得么?”他笑着说:“每种选择都有它的意义,我不后悔。”

一、 豪言壮志

故事的主人公叫毕明哲,是临湘市实验中学初二十三班的班长。在他主动要求背着同学王理上下学的一年时间里,毕明哲牺牲掉自己所有的娱乐时间,任劳任怨地担任王理的“双腿”。

这种生活无疑是枯燥的,课余的无聊再加上身体的疲累,使毕明哲一度想放弃继续背王理。

正当他犹豫着如何“摊牌”时,王理偶然间的一通电话,令毕明哲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背”下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一切都要从2004年9月的开学季说起……

刚上初一的毕明哲因在小学时期就是班长,本身的沟通能力又很强,所以班主任老师便在开学第一天让他担任班长,负责协调班级的所有活动。

展开全文

第二天放学,毕明哲在其他同学都离开教室以后,也准备锁门离开。这时他才发现角落里,还坐着一名同学。由于刚开学,毕明哲还未了解每一名同学的具体情况,他问:“同学,你怎么还不回家?”

眼前这名同学叫王理,他羞怯地低下头,呢喃道:“我在等家里人来接我,你先走吧。”毕明哲心中不免有些疑虑:已经是初中的大小伙子了,还用家长来接送?而且怎么不在校门外等?

王理看出毕明哲的疑虑,低声的说:“我自己无法走路,得等家里人过来,医生说这个病叫先天性肌无力症。”毕明哲看着眼前瘦弱的同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来,我送你回家。”

说罢,他就转过身去蹲下来,示意王理趴在自己的背上。起初,王理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架不住班长的热情,他就缓慢地将双手勾在毕明哲的胸前。毕明哲用自己的臂力支撑起王理的双腿,环抱在自己的腰部,二人合力再找一个平衡点站起来。

将教室的门锁上之后,二人一起来到学校车库。因为毕明哲的家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所以他平时都是骑自行车上学。那是一辆深蓝色的山地自行车,没有后座。于是他让王理坐在车座上,自己把着车把手,推着走。

一路上,并不熟悉的两名同学有些许尴尬,除了说一下家在哪里,根本没有多余的话。从小就身体残疾的王理,性格孤僻,尽管他心里感谢班长的帮助,但是怯懦的性格使他无法开口表达感谢。

此时的毕明哲也不知该如何寻找话题,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毕竟他从未接触过这样“特殊”的人,他不知道说些什么才能避免伤害王理那颗本就敏感的心。毕竟,就连普通孩子最平常的跑跑跳跳,都是王理没有体验过的快乐,毕明哲认为此时不说话就是对王理最好的保护。

将王理送至家中以后,他始终未能开口说一句“谢谢”。这让本就有点劳累的毕明哲心中有些生气。王理的姥姥担心外孙子的态度令毕明哲不悦,她就将毕明哲请到外屋说话。

原来,王理从两岁时就经常摔跤,后来逐渐双腿无力。这些年父母带着他到处就医问诊,花光所有积蓄,却仍然不见好转。为了生活,王理父母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地干活,接送王理上下学的事情就由小姨帮忙。

但是小姨结婚以后就只能姥爷接送他,奈何姥爷年岁已高,当日就是去接王理的路上摔了一跤,这才耽误了。听完姥姥说的这些,毕明哲心中十分不是滋味。

接连以后的几天,毕明哲都会主动来王理家接他一起走,放学后再给他送回来。对于这种“特殊”的照顾,王理感到十分意外。从小到大,他就是家里的“累赘”,怎么会有人主动来让自己“拖累”呢?在这种疑问中,王理习惯了班长对他的照顾,尽管他并不知道这种“照顾”会持续多久。

某天放学将王理送回家以后,毕明哲恰巧碰到提前下班的王理爸爸。此刻,他才意识到王理的病情给家里带来多大的变化。王理父亲本与自己父亲的年龄不相上下,可是王爸爸的容貌明显比自己爸爸衰老得多。眼角的皱纹、两鬓的白发、佝偻着的身躯……

毕明哲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突然脑子一热说:“叔叔,以后王理上下学的事情就交给我了!”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哪是上下嘴唇一碰那么简单?王爸爸看着毕明哲说:“你能这样说,叔叔很感动。但是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你的义务,心意领了,谢谢你孩子。”

很显然,王爸爸压根就没有将眼前这个孩子的“豪言壮志”放在心上,谁会去相信一句玩笑话呢?然而,就是这句简单的“玩笑话”,改变了毕明哲与王理的一生。

二、 六年一万里路

为了让王理更舒适一些,毕明哲从那天开始放弃骑车上学的方式。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先去王理家中,再背着他赶到学校去上晨间6点30分的早自习。

等晚上9点30分的晚自习结束,再将王理背着送回家。每天折腾下来,毕明哲起码要晚上11点才能赶回家。时间久了,毕家父母对儿子的上学时间产生怀疑:初中生学业压力有这么大么?至于每天都早出晚归么?

父母问毕明哲: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晚?他自知父母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于是就以班里有事或者在班级学习的理由给搪塞过去。可是父母哪是那么容易就能糊弄住的?

放心不下的毕家父母选择偷偷跟着儿子,了解他每天都在忙什么。这才发现,自己儿子竟然背着别人家的孩子一起上下学!这可是任何父母都无法接受的,此时毕明哲只不过是一个初中生,正处于发育期,这种体力强度哪是他能承受的。

当天晚上毕明哲刚赶回家,就主动跟父母解释道:“看书忘记时间了。”毕爸爸毫不留情地拆穿他,并且呵斥道:“你还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现在撒谎都不脸红吗?”

毫无心理准备的毕明哲吓了一跳,他低着头,不敢看父母的眼睛。父母说:“你这么做虽然是好事,但是你想没想过,你还要长身体!这样下去你会垮掉的!”

沉默片刻,毕明哲鼓足勇气说:“我是男子汉,既然我答应要背他,就不能反悔。”父母见他如此意志坚定,知道这种方式行不通,便转变“策略”。他们心想:“少年心性罢了,看你能坚持几天。”

果然一语中的。上初二以后,背了王理一年的毕明哲有些打退堂鼓。这一年中,他牺牲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在下课和放学后,都有时间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自己却只能背着王理上厕所、回家。别说一个年仅初二的孩子,就连王理的家里人也未必能做到这种程度。

尤其是学校之前组织的校外活动,其他同学可以毫无顾忌地玩耍,毕明哲只能全天背着王理,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放弃的念头逐渐在他的心中萌生,正当他想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向王理开口时,就出现了文章开篇的那一幕。

王理给毕明哲打电话的那天晚上,毕明哲正在家中吃饭。接到王理的电话以后,他很意外,因为按照王理的性格是绝对不会“主动”联系自己的。王理在电话那头哭得泣不成声,毕明哲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静静地在电话这端等待王理的情绪平复。

原来,王理在家中和妈妈吵架了。情绪激动时,王妈妈说了很多令王理伤心的话。本就自卑的他,面对母亲的消极情绪,更加憎恨那双残疾的腿。他怨这一切为什么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经过毕明哲的一段开导之后,王理才平复好心情。临挂电话前,一向不善言辞且胆怯的王理说了几句煽情的话。他说:“老毕,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和依靠。我伤心的时候只会想起你,我只想给你打电话。谢谢你!”

正是这几句煽情的话,令本想放弃的毕明哲感动不已。他知道王理从来不会表达感谢,也从未奢求过自己的付出会换来什么。如今,这些迟来的认可,更加难得可贵。

挂了电话以后,“老毕”有些矛盾。一方面,他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王理的依靠,这种信任可能比王家父母还要有重量。另一方面,他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以后还能做王理的靠山吗?

在这种纠结中,毕明哲一夜未睡。眼看着天色渐亮,他习惯性地早起。一想到王理在家中穿戴整齐、等待着自己,毕明哲就想起自己曾经对父母说的话:我是个男子汉!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毕明哲选择继续背着王理。为了让父母同意,他坚持锻炼、努力学习,希望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学习与身体的兼顾。日子久了,毕家父母便不再有那么强烈的反对意见,反而对儿子的坚持产生一种敬意。

初中三年,这两兄弟已经成为校园和回家路上的风景线。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相处方式中,形成了比亲兄弟还要好的感情。在老毕的影响下,王理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有时,王理还会开老毕的玩笑。他说:“老毕,你长高了,也肥了不少。”毕明哲就会反问:“那我还是你的依靠么?”“是!你像一颗千年老树让我靠着,因为实在是太肥啦!”王理打趣着说。

这些玩笑话,令毕明哲的心里暖暖的。他了解自己在王理心中的分量,对王理来说,自己就像一座大山、一颗老树,给他依靠与安全感。曾有人问过王理:你不担心毕明哲会放弃背你么?他憨厚的笑着说:“不会,我就有一种直觉,他不会放下我。”

转眼间,初中三年就结束了。为了能继续照顾王理,老毕主动选择和他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而王理在这一阶段的身体状况,比以前还要严重。他现在的双腿根本使不出任何力气,软的像面条一样,毕明哲背王理的难度比之前要增加很多。

以前王理的双腿好歹还能借助一些力气,搭在老毕的身上,现在根本不可能。而且随着身体的发育,即使毕明哲一米八的大个子、体重也有85公斤,也很难长时间背着一米七三、55公斤重的王理。

也许有人认为,王理的体重很轻,高大的老毕背着他应该不是难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之前就有一个体育特长生,长得结实壮硕,仅背着王理上下一趟楼梯,就累的气喘吁吁。

尤其是王理的下半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他只能用双手抱住别人的脖子。这样一来,背他的人的脖子会被勒青,腰部也会被硌得酸疼。所有人都知道:背一个人不难,但是背王理是真难。

这件“难事儿”,毕明哲坚持了六年,走过超出10000里的距离。这六年,毕明哲的双脚经常磨出血泡,破了再磨、磨了再破,已经留下疤痕。其双腿肌肉也因为长时间的“锻炼”结实得过于粗壮。

毕家父母见儿子变成这样,心中别提多心疼了。他们经常问:你这样做值得么?老毕总是哈哈一笑,说:“只要他好,他能相信爱,比什么都强。”

毕明哲的事迹在学校里传的人尽皆知,他们所就读的临湘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曙东得知此事以后,大为震撼!李校长为了让毕同学的行为传递给更多的人,将这件事情报告给教育局,教育局领导特意带着媒体前来采访。

但是,毕明哲并不想让自己变成“名人”。一是他认为自己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伟大,没必要大力宣传自己。二是要保护王理的自尊心。如果媒体将事情报道出去,王理的残疾身份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对王理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三、愿意为你改变人生

时间很快就来到2010年的高考日,在人生的分岔路口,两兄弟意识到将在不久后分别,都变得郁郁寡欢。大学可是要靠分数“说话”的,两人的成绩差异根本就不可能上同一所大学。

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两兄弟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分数,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毕明哲的文化分为345,他是艺术特长生,这个文化成绩可以选一所还不错的艺术类本科院校。而王理只有195分,这个成绩只能选择一所专科院校。

很明显,二人即将分道扬镳。毕明哲有考虑过:“是否还要继续照顾王理呢?”他每天都在这个问题上琢磨好多遍。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一通来自长沙的电话,彻底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

这通电话是保险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朱甘宁打来的,他在《中国青年报》与湖南《潇湘晨报》等报道中了解到毕明哲的感人事迹以后,认为毕同学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定要好好栽培。

原来,此前毕明哲虽然拒绝过媒体采访,但是他的伟大事迹仍然令媒体感动,于是便被报道出来。朱校长为此决定给毕同学打一通电话。电话中,朱校长邀请毕明哲与王理一起到保险职业学院就读,并承诺给王理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支持毕明哲的成长与发展。

这通电话令本就犹豫的毕明哲更加犯难,他已经收到新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难道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以及本科学历,去选择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专科大学吗?

毕明哲在十字路口,不知该如何抉择。思前想后,他撕掉了艺术学院寄来的通知书,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做王理的双腿与依靠。这个决定让王理欢呼雀跃,他根本不敢相信老毕的选择。

为了避免父母对自己的干涉,毕明哲未将真相告诉父母。直到在湖南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及保险学院给两兄弟办理完入学手续之后,他才向父母全盘托出。

毕家父母在得知一切以后,勃然大怒。他们痛惜儿子放弃的机会与未来,甚至对王理生出怨恨之情。毕明哲安慰父母说:“我体谅你们的心情,做决定之前我考虑过很多次。既然上天给我安排了这条道路,我相信一定有它的意义。”

四、二人现状

来到保险学院以后,朱校长早早地就为两兄弟准备好一楼宿舍,方便出行,还将宿舍进出的大门与卫生间的设施进行改良,尽可能的为王理提供方便。

而毕明哲再次将自身的爱与善良带到了这所大学,感染了每一名师生。他除了日常照顾王理,还会帮助其他同学。全院都知道,保险系2010级金融保险有一名同学叫“老毕”。为了贴合人物形象,大家为他起了一句口号:“有困难,找老毕。”简单的六个字,表达出全院师生对老毕的喜欢与认可。

为了全方位发展自己,本就好学的老毕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通过自身努力,他依然在大学班级里担任班长。不仅如此,他还担任国际保险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后又被选举成为学生会主席。

学校多次组织毕明哲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学校内掀起了一股“90后活雷锋”的高潮。在朱校长的宣传与毕明哲自身的努力下,他先后荣获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雷锋式优秀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2013年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中,他被评为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毕明哲的一举一动都被世人看在眼里,面对身边人的称赞,他却对此不以为然,只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同年九月,他们的专科生涯也即将结束,二人再次面临人生的岔路口。成绩不错的毕明哲打算继续学习,打算考取本科;王理也对未来有了一些规划。

得益于毕明哲在大学期间的出色表现,被保送至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顺利完成专升本,成为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

正当毕明哲打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理时,对方的一个决定也让他激动万分。

这天,王理满怀笑意地对他说,“老毕,咱们学校邀请我到心理咨询室工作,我觉得挺好的。我想用我们的故事帮助学弟学妹们,让他们更加阳光地生活。”

毕明哲站在一旁,看着对未来满怀憧憬的王理,心里满是欣慰。是啊,当年那个敏感内向的小男孩,如今也充满了阳光。这可能是今天他接到的最好的消息,比自己的专升本通过还好。

二人生活的轨迹,从这一刻起开始分开,但他们并未就此分道扬镳。学习工作之余,二人经常一起约着吃饭,聊一聊最近的经历,说一说旧日的往事。少年不惧岁月长,相信他们之后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

直到今日,毕明哲和王理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将爱的能量传递给他人。对他们而言,再渺小的爱心举动都可以扩散成宽广的大爱。漫漫人生路,这份爱与信念会传递给更多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