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贵的三颗子弹,每一颗都决定了国家命运_遇刺_宋教仁_身亡

在近现代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针对政要的刺杀事件,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中一些更是影响深远。别看只是一颗小小的子弹,但当它发射出去并击中目标的时候,它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是难以预料的,它带来的价值也是难以想象的。那么,回顾历史长河,史上最“贵”的子弹都是哪几颗呢,它们又带来了什么巨大的影响呢?别急,小编马上为你揭秘。

宋教仁遇刺事件

1913年3月20日晚,刚刚完成国民党改组,并成功控制参众两院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应袁世凯的急电相邀,北上共商国是。宋教仁在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友人陪同下,从车站特设的议员休息室出来,向检票口走去,突然,一颗子弹向宋教仁射来,宋教仁被击中腹部,因伤势惨重,血流不止,宋教仁终因抢救无效身亡。至于凶手到底是谁所派,事后查明真相是袁世凯的亲信所为。

宋教仁遇害身亡,对当时的国民党来说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则严重阻碍了民主的发展进程,让中国丧失了一次向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和法制的国家转变的机会。因为宋教仁的去世,二次革命仓促爆发,此后更是进入了漫长的战争时期。这么算下来,那颗子弹的价值也是巨大的啊。

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

展开全文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带着老婆索菲亚来萨拉热窝访问,被一个塞尔维亚青年掏枪击中了脖子,因流血过多不幸身亡。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的事件,就像是一个导火索,让欧洲各国积聚的矛盾爆发,奥匈帝国更是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进攻了塞尔维亚。随后欧洲的各个帝国也是争相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爆发。不说战争中牺牲了多少人,单单就整个历史进程而言,刺杀斐迪南大公的那颗子弹的价值都是不可衡量的。

拉宾遇刺事件

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这一天正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也是以色列的法定假日,整个特拉维夫灯火通明,热闹异常。大约10万市民聚集在市中心的“国王广场”上举行支持和平进程的盛大集会。大会上,以色列总理拉宾就中东的和平进程发表了演讲。在当地时间晚上7时50分,拉宾演讲完毕被众人簇拥着走下主席台,准备乘车离开广场的时候,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犹太青年,掏出手枪几乎贴着拉宾的身体从背后向他连开三枪。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拉宾就因伤势过重去世了。

拉宾遇刺身亡的噩耗震惊了整个以色列,也震惊了世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宗教和生存两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在此之前,针对中东问题更是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直到拉宾上位后,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主动与巴勒斯坦握手言和,但是在巴以双方的和平进展到关键时刻,在以色列面临激烈的党派斗争的严峻时刻,拉宾遇害了,而且拉宾遇刺后,以、巴、美三方2000年在戴维营会谈未果,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四方2003年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进展缓慢。自2000年9月以巴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以来,双方伤亡人数与日俱增,以巴和平进程不断陷入僵局。因为这三枪,让多少生命丧失在冰冷的武器之下,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让国家贸易发展进程缓慢,种种因素算下了,这三颗子弹的价值真是无可估量啊。

当然以上只是小编个人的观点看法,不同的人看法也会不同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