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看花:三凤山桃花为谁开,又为谁败_桃花_三星_秦岭

桃花,勤快的花,春天一到,秦岭的野桃花就次第时尚。蓝田三凤山,秦岭看桃花最佳之地。周末时节,受杨柳逢春之邀,和林教授、康老师一起,来到蓝田九间房镇的三凤山,观赏秦岭的“桃花坞”。

我们的文人,对桃花十分偏爱。《诗经.国风.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蕡其实,其叶蓁蓁,宜其室家,一咏三叹,一幅田园图景。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营造了一种鸡犬之声相闻,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神仙世界。与长安桃溪堡有关的传说,就是唐代崔护的“人面桃花”的传说,他的名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演绎成为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编成秦腔、评剧、碗碗腔等,去年我还专门到桃溪堡怀古,遗憾的是没有遇到”一面之缘”。

两年时间没爬山了,也没有带足装备,还是康老师把手杖给我,多了一条腿,脚步稳当多了。随着拔高,秦岭山上的色彩丰富起来。东峰山头上一丛一坐的黄花,山友说是连翘。我们身边,不时有野桃花出现,不过大部分是花苞。此时,天气突变,天空灰濛濛一片,西峰上的星星点点的白色,就是正在盛开的桃花。光线不好,拍出来就像秦岭积雪,略有些暗淡。

展开全文

经过一段急行,出了一身汗,风一吹,透心凉,全身打颤。到了几块巨石跟前。山友们不怕危险,登上石顶拍照。巨石上用红漆写着“全真教三凤山歪嘴岩”,可能全真教有人在此修行。一路之上,有些较大的石壁及岩石,大多有来自佛教、道教的文字 。山顶有玉皇庙,山中还有“南天门”“齐天大圣”“太上老君”之类的石壁,莫非到了西游世界。孙悟空与桃树大有渊源,提到三处桃林,傲来国花果山的桃林,奇花异果,此地就是仙山。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里的桃林,为烂桃山,桃树太多,花果自落,果然是神仙所居。天上蟠桃园里的桃林,那是仙果,能让人长生不老。三凤山,桃树多,怪不得留有类似”齐天大圣到处一游“的文字。

下山之时,坡陡弯急,我没穿登山鞋,不免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此时桃花越来越多,越来越美。由高处看低处的桃树,有些纯洁如白,有些略带粉色,跟前一看,却有无色。近处看,野桃花瓣较小,且是单瓣,不像家桃花那样重瓣,更不像家桃花色彩艳丽。经过嫁接培育,西安城内到处可以看到桃树,早失去了清丽脱俗,过多涂脂抹粉,千篇一律,没啥特点。山谷中有几处石壁,周边桃花掩映,重重叠叠,灿若云霞,就是秦岭之中的桃花坞。在乱石滩休息片刻,再往山下行走,一路之上,见到了桃花林中的耕牛,在悠哉悠哉,莫非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地下不少裂开的桃核,看来此地确实像烂桃山。

跟着溪水下山,又看见有一处山谷,开满了桃花,大家站在两谷之处的山石上拍照打卡,此处其实是三凤山桃花最佳观赏之处。不免想起了唐伯虎的《桃花庵》“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我和林教授一起喝了两罐啤酒,头晕乎乎的,似乎感觉到了唐老师的淡泊与潇洒。

此地离山下就也是两三公里,如果从这个峪口上山看桃花,能省去不少气力。不过,看花只是个借口,上山就是图个好心情,从人间桃花,到仙境桃花,再到文人的桃花,不管为谁开、又为谁败。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回忆在路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