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一处考古遗址发现的古代骨骼表明,远古人类至少在32万年前就开始剥熊的皮。
上图:洞熊的骨头上有切割痕迹,暗示有剥皮的迹象。
在洞熊(Ursus spelaeus 或 U.deningeri)的指骨和跖骨上发现的斑纹,代表了这种类型的一些已知最早的证据,并证明了我们古代亲戚用来在当时该地区严酷的冬季条件下生存的方法之一。
德国图宾根大学考古学家伊沃·沃尔海延(Ivo Verheijen)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写道:“一个多世纪以来,对熊,特别是洞熊的开发一直是一个持续的争论,它不仅与人类饮食相关,而且与皮肤的使用有关。追溯兽皮开采的起源,有助于理解中更新世时期欧洲西北部寒冷和恶劣条件下的生存策略。”
几十年来,考古学家一直对德国小镇舍宁根(Schöningen)的周边地区感兴趣。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在附近的露天矿山发现了一批古代文物,包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完整木制武器,一套可追溯到30万至33.7万年前的长矛。
其他物品包括石器、骨工具和一些动物的骨头,包括洞熊的骨头。许多骨头上都有切割的痕迹,这表明古代人类一直在屠杀这些动物,他们的工具一边切割一边刨骨头。
展开全文
上图:洞熊跖骨上的细小切割痕迹。
但两只指骨上的切割痕迹很奇怪。它们不仅小而精确,而且它们确实在那里,这就是调查的理由。
伊沃·沃尔海延解释道:“在考古学中,骨头上的切割痕迹通常被解释为使用肉类的迹象。但从手骨和脚骨中几乎找不到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如此精细和精确的切割痕迹归因于仔细剥离皮肤。”
他们将这些骨头与科学文献中分析的其他熊爪骨头上的切割痕迹进行了比较,最终将其归因于剥皮。在舍宁根发现的骨头上的切割痕迹非常相似,以至于伊沃·沃尔海延和他的团队得出结论,当这个遗址被使用时,古代人类(无论是海德堡人还是尼安德特人)正在剥皮。
这很可能为人们提供了比他们自己相对无毛的皮肤更好的保护。熊在最温暖的时候有一层厚毛;在冬天,它还会长出一层柔软的底毛,进一步隔热御寒。尽管当时世界处于间冰期(也就是说,在冰河时代之间,相对温暖),但冬天仍然是严酷的。
伊沃·沃尔海延说:“这些新发现的切割痕迹表明,大约30万年前,北欧人能够在冬天生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温暖的熊皮。”
上图:两个穿着熊皮的海德堡人的复原图。
这自然提出了皮肤是如何获得的问题。为了能够使用,熊的皮肤在死后需要很快被剥去,所以坐在那里等待洞熊倒下不太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策略。幸运的是,在现场发现的骨骼和武器表明了答案。
伊沃·沃尔海延说:“如果在考古遗址中只发现了成年动物,这通常被认为是狩猎的迹象,在舍宁根,所有的熊骨和牙齿都属于成年个体。”
所以,综合来看,舍宁根的熊遗骸表明,人类曾猎杀过熊,然后剥去它们的皮,以获取它们豪华的毛皮。研究人员说,他们究竟是如何使用这些毛皮的还有待猜测,但这样的人类群体不太可能裸体行走;因此,它们的皮毛很可能是用来穿戴或睡觉的。
这项研究发表在《人类进化杂志》上。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