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走了一趟呼伦贝尔,切身感受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雄浑和秀美,让我体会了美丽的呼伦贝尔。
五月的呼伦贝尔,春寒料峭。火车一过扎兰屯,天气就凉了很多,公路两边山顶的冬雪犹存,田野里的积雪还有很多,草原一片枯黄,残草凄凄,还没有给人一种绿色的意味,不过一望无际的草原,在上空盘旋的雄鹰,以及在草丛里嘻戏的小鸟,我还是能看到草原的雄浑。原野里流淌的河流,天空上纷飞的小鸟,让我嗅到了草原春天的味道。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块绿色草原之一,由于保护措施得力,现阶段的草原还没有退化,尚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呼伦贝尔草原地广人稀,方圆几公里经常看不到人烟,我原以为能在草原上发现蒙古包,但是却没能如愿。原来草原的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由过去的游牧变为现在的集中饲养,草原上的蒙古包已经难以见到了,在人们聚居的苏木(乡镇)大都是东北平原常见的土木结构的房屋。
草原上的风很大,小草已经发绿芽,幸好我穿了羊毛衫,但是草原上太空旷,没有任何背风之处,寒风刺骨,羊毛衫也无济于事,我领略了草原大风的厉害。我们来到了鄂温克旗位于巴尔虎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腹地的一家蒙古族兄弟的家中,这是一家普通的草原民居,与传统的东北民居略有区别,可能是草原上缺少建筑材料,房屋采用的材料是草坯。相对于外面的大风,屋里很暖,四外都是火墙。进屋之后,热情的女主人给我们倒上香喷喷的奶茶,又给我们烤列巴(蒙古族食物的一种,类似于面包),屋内的家俱很简单,只有两张床,几个装衣物的柜子。不过在屋子一侧的供台倒很显眼,上面供奉着藏传佛教的圣贤,在墙壁上还挂着印有参加那达慕大会的蒙古族壮士画象的蒙古国日历。
男主人是鄂温克族,脸膛红红的,可能是长期在外放牧的原因,身着民族服装。他的汉语讲得不是太好,握着我的手表示欢迎到草原来。他的手粗壮有力,略显粗糙。我们了解到现在牧民的日子好过多了,他们都承包了几百公顷的草原,而且还有饲料地。现在草原实行轮牧,他们也在不同的草场有不同的住所,他们每户都有两三千只羊,同时还有少量的牛和骆驼,衣食无忧,略有盈余。很多牧民都把孩子送到远方的海拉尔等大中城市上学,而且相当一部分牧民在城里都有固定的住宅楼,还有产业,生活过得惬意。现在城里不少居民到草原定居,向牧民租草场,没想到呼伦贝尔的城乡统筹发展竟走到了东北其他地区的前面。草原的天说变就变,我们这脚刚出屋,那边的雨就下上了。透过车窗看草原,雾朦朦一片,天草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草原。
人常说,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最美的季节是夏季,绿草蓝天,河湖纵横,鲜花盛开,一望无垠,风吹草低见牛羊,品尝鲜美的呼伦贝尔羊,喝香喷喷的奶茶,吃呼伦湖天然的鱼虾,领略蒙古族兄弟的民族风情,参加那达慕大会,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