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马常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对2023年政府工作建议中,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扩大农村内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说,扩大农村需求,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受访者供图)
其中,要继续促进农民就地创新创业,支持和鼓励灵活就业,通过实现比较高的就业水平,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杜志雄表示,增加农民收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大力发展包括农业在内的乡村产业。要通过发展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乡村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完整、高效、创新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增加农户经营收入。
“2035年保守估计的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仍在1亿左右。”杜志雄指出,这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可忽视的现实基础。
他认为,农业经营增效是提高农民农业经营收入的有效途径。围绕促进小农户现代化,兼顾农民增收和经营活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机制,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经营体系。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规范发展水平,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扩大农村农民需求,不能单一地看,要把不同需求及各项需求之间的联动效应也考虑进来。”杜志雄说。
他分析,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经历两轮建房高峰后,不再有明显的建房消费热点。但优化现有住房结构、完善住房条件等仍有较大潜力。另外在绿色产品消费方面也有较大空间。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还应着眼于城市居民在乡村的消费潜力,要依托农业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融合型产业,完善乡村消费场景和形态,吸引城市人到乡村消费,从整体扩大乡村消费需求。
此外,他指出,扩大农村内需不仅仅涉及消费,还与农业农村生产性投资有关。“比如农村的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这些方面的投资也是拉动农村内需的重要方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