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王震给江西一猪场兽医发去电报:速来北京,此人是谁?_红星_垦殖_杂工

俗话说慧眼识英雄。在时代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被遗忘在角落的明珠,这些满腹才华的千里马默默地厚积薄发,只等待遇到他们的伯乐。

在伟大的王震同志的一生中,贯穿了无数他爱护、重视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

王震自幼自爱读书,却因为家境贫寒而被迫辍学。这个遗憾让他在往后的人生中更加热爱知识、勤学不辍,并且深知知识所带来的好处。

他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总是格外爱惜并不遗余力的发掘。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总能找到各个领域的奇才,将他们送上更大的舞台,鼓励他们发光发热,为国家做贡献。

【大人物与小人物】

1982年冬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收到来北京王震办公室的电报:速来北京。

这位名叫李汝庆的“小人物”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然之前确实在王震团队中参与工作,但自己刚刚被组织要求减员离队,自己一个啥背景都没有的小角色,会是什么急事呢?

无论如何,先赶紧奔赴一线是第一要务。

展开全文

抵达后李汝庆才知道,原来因为王震对他在专业方面的高度信任,力保了他同行前往黑龙江的友谊农场进行参观考察的名额。

友谊农场的奶牛场办的非常优秀,王震希望李汝庆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能对奶牛场总结经验,整理修改出一份全国奶牛饲养业的统一规划。

事实上,在1981年,王震就已经将李汝庆拉进了自己的研究队伍。李汝庆是民间养殖业的专家,虽然没有背景也没有人脉,但颇得王震的重视。

当年,一位中央领导人提倡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王震便开始着手研究发展养牛业,而李汝庆就是在当时被王震邀请进了团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会探讨,王震决定前往友谊农场参观。但是没想到,这考察团随行的人一路上越变越多,哈尔滨捎上一批,佳木斯又捎上一批,一下子装满了一车皮。

看着一个简单的考察活动动员人数如此壮大,王震发了脾气“怎么回事?一个参观活动又不是去打老虎,赶紧减员!至少减掉三分之二!”

王震发了话,其他人自然立刻照办。就是这个时候,毫无背景的“小人物”李汝庆自然被他们放进了减员名单,遣回了老家。

谁知没过多久,王震便开始四处寻找李汝庆。

减员的事是下面的人办的,王震并不知道都减掉了谁,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颇为看重的李汝庆自然是与那些跟着来“凑热闹”的闲杂人等不一样。

谁知找来找去都没找到李汝庆,王震急了,赶紧让秘书去打听,这一问才知道李汝庆进了减员名单,已经回去了。

王震听后大为光火“谁叫你们减掉李汝庆?我这次去友谊农场就是想让他一起去看看!”

秘书一听,虽然知道李汝庆此时已经返程有段时间了,但还是想办法立刻联系上对方,让他迅速回归队伍。

一路上经历了种种意外情况,数日后两人最终在北戴河顺利碰头。李汝庆问王震找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急事,王震笑着说“没什么事,就是想跟你聊聊天。”

像这样的事情,还发生过许多次。

同样是1982年,北京召开了中国奶牛协会的成立大会。轮到王震上台讲话时,他大声说道“我的江西老表李汝庆同志来了吗?他可是这里的行家!”

刹那间一双双目光都集中在了李汝庆的身上,看到伟大的王震同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抬举自己,草根李汝庆感到既不好意思,又充满了感激与骄傲。

隔了一年后,在湖南株洲举办的全国农垦工作汇报会中,王震也不断地向坐在遥远角落里的李汝庆发问,直到省领导们主动换座,将李汝庆换到了王震身边。

这样点点滴滴的事情还有许多,无不指向了王震对李汝庆的重视。

回忆起往事,李汝庆不禁感叹,虽说王震是日理万机的国家副主席,但他从未对自己摆过任何架子,而是充满了尊重与重视,他们是“布衣之交”。

【布衣之交】

两人相识于王震到红星垦植场“调查研究”的那三年时间里。

红星垦殖场位于江西抚州市东乡县,虽然是乡村地区,但这里丝毫没有青山绿水的风光,而是红壤丘陵,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的土地是“晴天一块铜,下雨一包脓”。

“临川的才子, 金溪的书, 宜黄的夏布, 乐安的猪, 东乡样样无, 只有萝卜芋头菇。”从这历史上的说法可以得知,此地有多么贫穷落后。

尽管如此,王震还是对这里充满了感情,他爱红星垦殖场,爱这里的土地与这里的人民,甚至把这里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69年10月,王震选择了来到红星垦殖场“调查研究”。

王震来到红星垦殖场的时候,正值艳阳高照的正午,看着出来迎接他的群众们期待的笑脸,他顾不上自己此刻汗流浃背,向大家挥了挥手“同志们!我是来劳动和向你们学习的,叫我王胡子也可以!”

看到王震将军如此的平易近人,红星群众的心里都感觉暖洋洋的。

在红星期间,王震既参加工作,也参加领导。他做事非常有原则,对的支持,错的反对。他不但自己坚持学习,还非常重视知识分子的才华。

由于他十分看重知识分子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知识分子们也非常愿意与他交心。很快,这位亲切惜才的长者与许多人都建立起了相互信赖的关系。

这其中,就包括这位名叫李汝庆的知识分子。

在王震来到红星之前,李汝庆属于不起眼的普通人。直到被王震发掘并重用,他才终于能在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大展拳脚。

除了工作上的信赖,王震在生活中也对李汝庆非常关切,经常问询关怀他的妻儿,并邀请李汝庆到自己的房间聊天。

王震的办公室兼卧室就在总场的楼上,第一次受邀来到王震的房间,李汝庆惊奇的发现,这位长者的住宿环境竟然非常的简陋。

一些简单的木质办公桌、椅子、书架,一个炭盆,和一张硬硬的木板床,就是房间里的所有。李汝庆被王震如此简单的生活环境震撼到了,急忙问“王老,这床垫会不会太薄?”

他一边摸了摸又硬又冷的床板,一边关切的看向王震。谁知王震丝毫不以为意,笑着岔开了话题,与李汝庆聊起了农场的畜牧业。

随着话题的深入,他们从猪牛羊,一直聊到饲料良种,二人共同话题不断,非常投机,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王震看到李汝庆一直留意自己的书架,想到他曾经的经历,知道他阅读过的专业书籍大部分都已经不在了,便大方的说“我这里所有的书,只要你有需要,可以随时来借。”

由于王震的房间在楼上,没有独立的洗手间,想要上厕所的话需要下楼。一次闲聊时,王震表示自己要去一下洗手间,让李汝庆在房间里等他一会。

虽然王震这么说,但李汝庆根本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因为在王震的书桌上放着许多“机密”红头文件。

看出李汝庆的担忧,王震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关系的,你看了也没事,我相信你总不会里通外国的。”

看到王震信任而坚定的眼神,李汝庆又一次感动地湿润了眼眶,这种被信赖的感觉在过去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李汝庆原本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小时候幸福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在1949年解放军逼近长江时,一家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香港投奔他从商的长兄。

在少年成长时期,李汝庆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念完高中后放弃了与长兄一同去海外经商的机会,选择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参军。

令他没想到的是,因为遭人陷害,他被开除军籍遣返回武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6年,李汝庆被获准报考大学,但唯一能报考的专业只有兽医专业。李汝庆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入读了武汉兽医学校。

三年学习期满,他通过了政审,拿到了毕业证。

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了红星垦殖场,从此兢兢业业的在这里劳作与生活。

王震刚来到红星垦殖场没多久,一次例行视察时来到养猪场。他询问在场的养殖人员“有一种什么样的物质,猪吃了会发育的特别快?”

话音落下后,只见在场的人都面面相觑,一个都回答不上来。这时角落里传来一个畏畏缩缩的声音“据我所知,好像是氨基酸。”

这个打杂工的瘦高个儿立刻获得了王震的赞许“没错!就是氨基酸,这东西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他对这个瘦高个儿产生了兴趣,招招手让他走上前来。

“我再考考你,小河的底部有大量的螺蛳和蚌壳,猪吃了有什么好处?”王震决定再试一试眼前这位看起来小心翼翼的杂工。

“因为螺蛳和蚌壳含有大量的钙和蛋白质,猪吃了有很大的好处,据我所知江西螺蛳和蚌壳的钙含量应该在36%左右。”杂工对答如流。

“胡说,钙质的含量最多百分之几,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现场的一位养殖员立刻反驳。

王震一向主张各方发表不同意见,他问杂工的言论是否有什么依据。这时,高个杂工立刻去拿出了资料,印证了自己的主张。

看到确实的数据后,王震十分惊喜,他开始留意眼前这位不简单的高个杂工。这就是王震与李汝庆的第一次见面与交谈。

了解到李汝庆的处境后,王震立刻决定重用他,让他获得应有的职位与重视。

王震同志常教育红星的领导同志说,对知识分子要信任,要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既然用人,就要尊重人,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在与同场的党委商量后,他们决定重新起用李汝庆,并且任命他为总厂工程师、养牛场场长。

【一生之友】

在红星垦殖场的时候,王震与李汝庆之间还有不少趣闻。

再一次连续的操劳后,王震突发腹肌痉挛,昏倒在地。在场的几位工作人员无不吓得束手无策,立刻要去找医生过来。

这时昏昏沉沉醒来的王震看到了在场的李汝庆,虚弱地指了指他说“不用请医生了,就让李汝庆同志给我看看吧。”

李汝庆大惊失色,转而感动地红了眼眶“王部长,感谢您的信任,但我是个兽医,不是人医,我做不好的。”他顾虑着王震作为高级干部,自己一个兽医随便出手,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没关系,兽医和人医的道理是一样的,你看的好!”王震气息不稳,但语气十分坚定,目光如炬地盯着李汝庆。

李汝庆看到自己受到如此信赖,便不再推脱,立刻着手处理。他用热毛巾热敷帮助放松痉挛的肌肉,又精心挑选了几颗药让王震吃下。

果然,在休息了一会儿之后,王震很快便好了。他坐起来笑盈盈地看着李汝庆“你看,我就说你没问题吧!”

李汝庆的心里涌上一阵阵的暖流,这种被人信赖与需要的感觉,在他的前半生里缺失了太多,他对王震的感激怎么也说不完。

其实,除了李汝庆,王震还与许许多多同样的“小人物”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赖关系。他就是这样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带领着大家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

对于李汝庆来说,他对于王震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在他去世前见上最后一面。

1993年3月12日,王震逝世。李汝庆得知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追随着王震的脚步,辗转多地,最终来到了北京灵堂前。

当时,维护秩序的管理员驳回了泪流满面的李汝庆在王震同志的灵堂前拍下最后一张合影的请求,但深知他俩关系的王震秘书看到后,大手一挥“别管,照!”

这两位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友谊,并没有随着王震的离去而结束。李汝庆回到红星垦殖场,建立起了一座王震纪念园,他将这段感人的故事留给了后人,并广为传唱。

虽然王震同志身居国家领导人的高位,但他总能以谦和之心对待知识分子。这位老一辈革命家一直立身作则的向人民做出了典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参考资料:

王震与“小人物”的交情;党史文苑

“红星是我的家”——记王震同志在江西红星垦殖场三年;江西社会科学

惜才爱才的王震;党史纵览

王震的知识分子情结;文史天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