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消费”,正在慢慢掏空你的人生_消费_自己的_东西

文 | 曾小鱼

不盲目、不超前、不冲动,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这次“双十一”购物节,你花了多少钱?

随着“冲啊,尾款人!”上了热搜,消费的浪潮也席卷而来,好像不买点什么,就跟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了。

有些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物品,或者是可以囤积的生活必需品,这些固然无可厚非。

可还有一些东西,细想下来是真的需要吗?还是因为一时间“气氛”到了,情绪上来了,就直接“剁手”了?

这些头脑发热的产物,常常让我们陷入消费的自责中。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伪消费”,在不知不觉侵蚀着我们的大脑,试图掏空我们的钱包。

从众消费

还记得去年6月,“疯抢优衣库与KAWS联名款T恤”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线上是秒光,线下则是疯抢。

当日,在上海的某家门店,凌晨4点就有人开始排队,开门不久就已经断码。

在全国的多家优衣库门店,更是遭到了大规模的哄抢。

有的人冲进店里,甚至都不看尺码,见到了衣服就直接拿走。

还有大妈踩在摆衣服的柜子上试图扯下模特身上的样款。

据说有的门店的模特还被卸掉了胳膊。

为了维持秩序,各大门店不得不限制客流,排队进店。

《乌合之众》里有这么一句话: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是盲从、偏执和狂热。”

我们往往容易跟风消费,看人家买啥就跟着买啥,结果买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做“羊群效应”,说的就是人的从众心理。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也是凑在一块横冲直撞。但只要有一头羊走去某个地方,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跟着它行动起来。

我们选择大众普遍青睐的产品,相信口碑的力量,是“货比三家”的理性选择。

而对于那些我们根本没有需求 ,而“看见别人买我也要买”的东西,则需要“三思而后行”。

展开全文

千万不要陷入盲目跟风的“羊群”中,做一只待商家“宰割的羔羊”。

做一个不盲目从众的消费者,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超前消费

叔本华曾说过:

“一个欲望的满足之后,接踵而至的将是另一个更大的欲望。”

每个人都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这本无可指摘。

可是,欲望就像是一个无底洞,无论如何也不能填满。

在无底洞的吞噬下,许多人早已过上了入不敷出的生活,甚至有人还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他还曾口出狂言:

“少一个肾又不会死。”

2017年,泉州一名女生因不堪校园贷的压力烧炭自杀,家长收到女孩裸照。

时隔不久,外媒的一篇报道又引发热议:上千名女孩用于借贷担保的裸照遭曝光。

这些身陷校园贷的学生,大多只是为了买奢侈包包,衣服,化妆品……而它们又恰好能满足一个正当年龄的女孩的优越感。

这些能力范围以外的超前消费,不仅没有让他们实现预想的生活,反而堕入了无尽的深渊。

消费主义大肆横行,很多人的消费观念都不再像以前那么保守。

买贵的,买好的,是如今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新定义。

而至于这些物品的真正价值,对自己来说是不是必需品,反而没有人在乎。

心理学家Richard Wiseman曾做过一个红酒测评实验。

他在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酒中,各选择了一瓶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然后找来一些志愿者,让他们猜。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只有53%的品酒者能选对更贵的酒,而在红葡萄酒的分类中,仅仅有39%的人选对,要知道抛硬币的胜率都有50%。

贵的未必是最好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别忘了,贷款是要自己还的,日子也是自己过的。

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更不必为难自己的钱包。

真正的理想生活,就是和自己当下的选择握手言和。

冲动消费

前几天,我陪一个朋友去逛街。

正赶上商场在限时打折,售货员带着红色的袖标叫卖,整个场面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本来她只是想买一双鞋子,结果却买了一堆衣服、化妆品,还有杂七杂八的摆件、日用。

挑东西的时候还特别激动地跟我讲:

“这么便宜,不买就亏了!”

打折的衣服大多过了季,到家之后左看右看就不喜欢了,便堆在了衣柜。

一些摆件拿回家后感觉就不一样了,没用处又没地方放,扔了又舍不得。

化妆品已经够多了,又因为图便宜买了一大堆,正计划着送给家里长辈。

“所以,商场打折是真的让你省钱了,还是让你多花了不必要的钱?”

冲动消费,不是为了需求而购物,而是因为便宜而购物。

托·杰弗逊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绝不要因为便宜就去买你所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都是昂贵的。”

在直播带货如火如荼的今天,人们习惯跟着主播的节奏,等待秒杀的那一刻,不仅有抢到商品的快感,还有“捡到便宜”的满足感。

可冲动消费的快乐还没有持续多久,“尾款人”已经变成了“退款人”。

因为贪图便宜而去消费的人,只有在下单的瞬间是快乐的;

而如果是那些很贵但又有需要的东西,只有在下单的瞬间是心痛的。

所以,真正的省钱,不是盲目消费,而是学会看到自己的需求,同时克制自己的欲望。

越是富有的人,越是懂得合理利用自己的财富,体现每一分钱的价值。

就像那句话说的——

“把钱花在刀刃上。”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要消费,但是不要“伪消费”。

根据自身的能力范围,事先做好计划购物的列表。

不盲目、不超前、不冲动,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伪消费”,正在慢慢掏空你的人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