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_长征_红军_人物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红色中国解谜之旅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 背景导入

二、 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

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

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美国】附 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

计划用 4 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其中 1-2 节是

导读课,第 3 节是读书汇报课,第 4 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具体如下:

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

展开全文

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

的精神,学习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谜。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① 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

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

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

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 “读长征,探原因,悟

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

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2.阅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

3.阅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长征报告》(作者:陈云)。

7第三课时,举行读书汇报会。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

1.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人物

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2.我心中的长征。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

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的情

感……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教

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难忘的西北之旅。要求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

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5、魅力四射的报告文学——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可以从人物刻画、

环境描写、多角度叙事手法、叙议结合等角度出发。

课前各小组交流,组员依次发言;选出各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点拨,总

结。

第四课时,读后感写作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话

可说的一个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

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作为读后感的切入口;接着确定读后感的中心,

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写作提纲;然后当堂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个片段;课后扩

充成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