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校运会入场式一个班花费上万元,莫把运动会当做炫耀场_运动会_开幕式_学校

眼下,正是各个学校的秋季运动会时间段。音乐依旧,“秋高气爽的季节”依旧,不过,运动会的阵势可已与曾经的印象大不相同。比如,一个入场仪式,威亚、和平鸽、“神州飞船”、无人机……各式各样的道具都被带入了运动场,再配上学生们夺目的服装、整齐的妆发,以及现场激昂的音乐,可谓威风飒飒,似走进了一场大型时装秀场。

无体育不教育,无运动不青春。运动会是学校的经典保留项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为了让学生能更广泛地参与,近年来不少学校纷纷开启“变脸”模式,在开幕式上大做文章便是突出表现。

传统的运动会开幕式是纯粹的开幕式,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入场和程式化的讲话。而今,不少学校纷纷尝试个性化、多元化,让每个班级自己做主,于是乎民国风、西洋风、汉服唐装等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不过,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运动会花样翻新固然值得称赞,但随着运动会规格日渐提升,学校、家长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水涨船高。单一个开幕式入场,花费就轻松上千,甚至过万。一些家长为此犯了难:是运动会变味还是自己不够与时俱进?在“仪式感满满”面前,又是否会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有的学校开幕式就要搞一天,是否有点“隆重”过头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何在开幕式入场充分展现自己,当然需要开动脑筋,整出特色。但是,创新的核心不在于如何包装,而在于是否有创意。根据情况需要,适当搞一些服装道具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把重点放在外在的“争奇斗艳”上,不仅喧宾夺主,而且会助长讲排场搞攀比的风气,既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是对孩子的错误教育引导。

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能“脱颖而出”,有的班级会买全套品牌服装“凹造型”,有时还会定制;舞蹈表演要统一,就花钱请专业舞蹈老师编;光有整齐的动作编排仍然不够,于是花样繁多的自定义的道具出现了:无人机、航空航天道具、标志性基建道具、军事道具、变形金刚模型……

运动会可以“变脸”,但不能“变味”,讲排场搞攀比之风不能长。一方面,家长要端正认识,不要一有竞争就先“卷”起来,不能过多参与甚至动辄“包办”,要把舞台和锻炼的机会还给孩子们。只要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现,往往就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正本清源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倡导创意和简约,力戒浮夸和形式主义,让学生和家长把目光聚焦于本质问题,回归初心。

莫把运动会当做炫耀的场地。运动会是为了展示班级风采、锻炼体质、培养团队意识的活动,华而不实的入场式,理应及时叫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