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在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中托举稳稳的幸福_民生_惠民_保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大幅提高经济困难高校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 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组民生数据、一件件民生实事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政策温度。可以预见,伴随着教育、医疗、就业等各方面政策措施的落细落实,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持续攀升,“稳稳的幸福”也会越来越美好。

以更好的民生保障践行初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就拿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来看,我国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十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到62.7%,重点群体就业平稳,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至2.9亿人……我们要紧紧扭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千方百计落实好就业政策,持续提升群众收入水平,让鼓起来的钱包成为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

以更好的民生保障凝聚民心。让生活过得更好。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是写好新时代发展答卷的根本方法。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以更好的民生保障砥砺信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但是要看到,越是有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越要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聚焦薄弱环节、采取更大力度,扎实推动各项暖民心、惠民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持续凝聚起14亿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年之计在于春,砥砺奋斗正当时。现在,我们正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为本,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紧紧依赖人民群众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作者:海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