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推荐可以将戒尺还给老师,接不接?老师应如何惩戒学生?_老师_学生_惩戒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曾经老师很受家长的尊重,基本上老师说什么家长都会认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也同样有很大的权威,不敢轻易冒犯老师。

但现在的家长并不信任老师,这就使得学生对待老师也没有敬畏之心,缺少了老师的约束,如今孩子更难管教。新任教育部部长认为可以将戒尺还给老师,让老师重获惩戒权。但现在的老师生怕被家长投诉,所以即使归还戒尺,老师也不敢惩戒学生。

教育局曾规定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年以前学生如果犯了错,老师可以动则打骂,家长也不会责怪老师。但现在的年轻家长更心疼自己的孩子,舍不得他们受到一点伤害。再加上教育局曾经下发过规定,不允许老师随意体罚学生,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就导致很多家长拿这条规定说事。

现在老师都不敢对学生用任何惩戒,别提打手心,就连让孩子罚抄作业都会被家长举报。不仅是家长会举报老师,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强,也不畏惧老师的权威,他们也会因为被老师责骂就举报老师。虽然用棍棒的方式教育孩子是不对的,但是完全没有惩戒,对孩子的成长依旧不利。这也就导致现在很多孩子不听管教,完全无法无天的成为了熊孩子。

把戒尺还给老师

展开全文

针对如今这一现象,教育部长认为是时候做出改变,中小学惩戒规则中也提到学校或教师出于教育的目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惩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包括口头批评,让学生作出书面检讨或者做一些公益性质的服务之类的惩罚,不包括打骂大学生,家长可以放心。

而且在实施这些教育惩戒之后,老师还需告知家长,一起商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完全不对孩子做出任何惩戒,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这些孩子将来做出了危害他人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惩戒轻重

教师重新获得了惩戒学生的权利,但是依旧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够滥用职权。除了要有惩戒,老师更应该在惩戒完之后向学生说明道理,惩戒不是目的,教育孩子才是目的。

家长也要起到监督作用,毕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良好的品德。因为部分老师会肆意惩罚学生,这个问题也是存在的,这对于孩子来说容易造成永久的心理影响。家长应该做到监督工作,但在老师合理惩戒之后也要理解老师,心平气和地和老师探讨教育学生问题。

2.勇敢惩罚学生

虽然教育局开始鼓励老师用适当惩罚学生的方式进行管理,不用担心被找麻烦,但老师已经习惯了之前的规定。为了不惹麻烦,就尽可能地不惩罚学生,只对学生口头警告,这会很难起到约束作用。适当的惩罚学生是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为学生树立是非观念。

以往的家长害怕老师会随意体罚自家孩子,但其实现在很多的老师都不愿意处罚学生。特别是任教初高中的女老师,面对的大多数是体格高大的学生,所以万一因为惩戒和学生发生冲突,反而吃亏的是老师,老师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所以想要让老师接下戒尺,教育部门仍需出台相关政策保护老师权利,让老师知道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了冲突,也有条例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才能够勇于和难管学生对抗。

3.树立老师威严

古人常用戒尺惩罚学生这是因为要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疼痛往往能让学生牢记,也是老师树立威严的一种手段。如果刻意不惩罚学生,老师很难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威信,也很难让孩子听从自己的管教。

总结:

现在的很多老师都不愿意招惹麻烦,学生犯了错,也只会口头警告,不会真的去惩戒他们,反而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导致学生的教育成了问题。现在即使把惩罚权还给老师,老师也怕被家长举报,不敢真的惩罚学生。老师不是不能管,而是不敢管学生,这就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老师才能改变现在处于弱势的状态。如果学生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得到严惩,必将对学生将来的人生造成恶劣影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