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叫臭老九
教师叫臭老九的缘由如下:
相传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将人分为十等,排名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知识份子”列于第九,在优倡之下,比乞丐好一点。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戏称为“臭老九”,因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排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位列第九而得其名。
教师最最典型的知识分子,也就是“臭老九“。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强暴更是达到顶峰,一些诸如“知识越多越反动”、“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等观点随之广为流传。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说,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
教师的职责是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的使命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具体职责如下: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老师称呼的起源
老师的称呼起源于韩愈的的文章《师说》中的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文中正面论及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但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扩展资料:
古代对老师的称谓分类:
1、尊称
“师傅”、“师父”、“先生”、“老夫子”、“先师”、“师长”、“尊师”等是古代对老师的尊称。如:《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封建社会称太子的老师为“太子师傅”。
“师父”是对古代老师特别亲切的称呼,把老师当做父亲,这也印证了我国的那句老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师。”
古代把年老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先生”,《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古时把“门馆”、“私塾”的中年老师都成为“先生”。
“先师”是对前辈的老师或去世的老师的尊称,“尊师”是对老师或他人师傅的敬称。韩愈在《石鼎联句》诗序中写道:“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
2、蔑称
蒙古人在1206年一统中原,建立了元朝。元朝把教师纳入三教九流的位置,曰“八娼九儒十丐”,称老师为“臭老九”。并且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敬的、戏谑的称呼,如“教书匠”、“娃娃头”、“孩子王”、“村学究”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说
为什么会把老师叫臭老九
臭老九,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但流传不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知识分子日夜遭殃,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臭老九大多恢复名誉,重新走上新的岗位,为祖国做贡献。
从建国初期开始,就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的说法,这五类人属于专政、改造的对象。而文革开始后,又有“叛徒、特务、走资派”也成为专政、改造的对象。随着文革的深入,知识分子也成为改造对象。从而知识分子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加上当时公认知识分子爱摆“臭架子”,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了。 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后有极左思想的人把知识分子排在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特务,叛徒,走资派的后面,名列第九。流入民间,对知识分子谑称“臭老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