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活需要真相_老先生_很多人_天才

一代国学巨匠,季羡林先生的人生信条是:真理。

他说,一个人一生的样子,年轻的时候,中年的时候,老年的时候,应该如实表达。在某个阶段,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出现了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千万不要掩饰,而应该坦然承认。

季老先生曾戏称自己是“舞文墨之所谓文人”。等他老了,出了文集,他的思想就会产生矛盾。

因为,过去有一些文人后悔自己年轻时的作品,极力掩饰自己儿时挂屁帘的形象。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删掉自己年轻的文章,让自己成为一个始终如一的人。.

这些,在季老先生眼里,都是有造假嫌疑的。

展开全文

或许,我们普通人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当我们回首往事,想起自己年少时的幼稚经历,我们会感到气愤和可笑。偶尔有删除文章或日记的冲动,也有掩饰羞愧的过去和不敢面对的经历的欲望。

但是,年纪越大,越发觉得过去的很多经历也很有趣。心境不同,看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同。翻翻日记,能看出小时候的想法。这也是一种乐趣,想起过去幼稚的行为,我也觉得可爱可爱。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和风流人物,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依然争论不休。各种纷繁复杂的背景任凭评价,何况是凡人的烦恼。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活好当下,真实地体验生活,才能真正让自己活得好。

没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参观一所学校。教学楼大门一侧,用黑漆刻着一行大字:见有德者同思,见无德者自省。

季老先生说每个人都有小我,小我当然是离自己最近的,应该也是最容易认识的。然而,恰恰相反,自我是最不容易知道的。一般情况是,人们容易高估自己的才能、知识、品德、成就等,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季先生在四十多岁时,已经获得了中国文人所追求的一切最高荣誉。学术上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上是一级教授,政治上是全国政协委员。在教育方面,他已经登顶,再无台阶可上。连季老爷子自己都开玩笑说:“我还想上天成仙吗?”

他也曾坦言,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他比较淡泊名利,但其实这是一种“名利双收”的错觉。不过,他说:“即使再想爬上去,也决不东奔西走,扎营扎营,吹牛吹牛,只问目的,不择手段。”是的,追名逐利没有错。关键取决于您使用的方法。季老先生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他宁愿接受正确的东西,也不愿接受正确的东西。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行为?

为了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生存下去,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很多人问,什么是好人,你觉得自己是好人,别人未必说你是好人,做人难,做人难。

你不妨像季老先生那样给自己下个定义:一个普通的好人,而不是一个没有原则的好人。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吗?

根据我近六十、七十年的观察和思考,不可否认“天才”的存在,尤其是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你能说贝多芬和莫扎特不是天才吗?即使不谈“天才”,只谈天赋,人与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比如学习一门语言,很多人都能很快融入其中,很多人一辈子也跳不出这龙门。

季先生总是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运气,或许只有季老先生敢这么说,但事实上,季老先生一生都在学习和写作。

很多人会说,天才加勤奋是九十九分加一分。但是,无论做什么工作,不勤奋就不会成功,不勤奋就一事无成。

记得小时候我们背课文《伤仲永》,天才儿童长大后就“人间蒸发”了。谁能说这孩子没有天才的底子,但如果不努力,也只能是个普通人。

或许机会的魅力就在于它来的时候你能抓住它。毕竟,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所谓“半仙”。

很多机会来了,是因为你在机会来的时候抓住了它,并为之坚持。过了一天,你终于有了成就,成就了“机缘”二字。

现在,我们很多人会说淡泊名利,但真正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而季老先生就是那几个人之一。他曾拒绝领奖,拒绝电视采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着实令人敬佩。

他曾在《心安即是归处》中说过,“这几十年来,你每天都在锻炼,招数都在翻新,总的来说就是让你心安不定,神经时刻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我想有所建树,岂不是很难!我从何谈起这个‘院长’?”

妥妥的真性情。

为此,我在此向世人宣告,请摘下我头上“国宝”的桂冠。摘下三颗桂冠后,我又重获自由。身上的泡沫被洗掉,露出了真容,众人皆大欢喜。——季羡林《心安即是归处》

季老先生的文章是用来说真话的,说别人的,也说自己的。读了他的文章,让很多人在迷茫迷茫中更加清醒,更加从容。

或许,我们长久以来追求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季老先生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上,最清醒的活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道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