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清代《红楼梦》戏曲_红楼梦_传奇_戏曲

“自从十八世纪末印行以来,它在中国的地位大概全世界没有任何小说可比。”①由小说而至戏曲、曲艺等诸多艺术门类,《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的确非其它任何一部小说可比。《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从传奇、杂剧到各种地方戏,从全本戏到折子戏;语言从雅致到俚俗;主题从言情说恨、为黛、晴“吐气”到表现唯美、亲民、适俗;人物形象从《红楼梦》中来,却又染有时代的印迹、改编者的思想,像又不像,不像又像。《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伴随着戏曲的发展与演变,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阶段,受到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物形象、情节选择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戏曲名角参与红楼戏的演出,使《红楼梦》故事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一些剧本因为不断搬演而广为人知,一些剧本在自 1792 年仲振奎的传奇《葬花》一出,拉开了清代《红楼梦》戏曲改编的序幕始,据学者统计,约有二十部《红楼梦》传奇、杂剧诞生,其中存本 13部,存目 7 部。

清代《红楼梦》戏曲改编的最突出特点是多以全本戏为主,文人通观小说《红楼梦》,甚至合续书《后红楼梦》中内容为一体,从中择取情节,编织结构,按谱填词,以期歌唱于氍氈,代表作为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也有文人不甘遗漏章节,循《红楼梦》轨迹,亦步亦趋,改编成长篇大部的传奇作品,如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一些文人则选择一个视角,集结相关情节,结撰成新的曲章,如《十二钗传奇》、《三钗梦传奇》等。这些作品中对后世《红楼梦》改编影响最大的是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曲艺滩簧《红楼梦》即以此部传奇为蓝本改编。一粟《红楼梦书录》著录有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红楼梦》戏曲九部,其中存有剧本的有仲振奎《红楼梦传奇》、万荣恩《潇湘怨传奇》、吴镐《红楼梦散套》、石韫玉《红楼梦传奇》、朱凤森《红楼梦传奇》、许鸿磐《三钗梦北曲》、陈钟麟《红楼梦传奇》、周宜《红楼佳话》、张琦《鸳鸯剑传奇》,剧本佚失的有林奕构《画蔷》、佚名《扫红》、《乞梅》、严保庸《红楼新曲》。其他如杨恩寿《姽婳封》、封吉士《红楼梦南曲》等并不是以《红楼梦》为题材,所以不在讨论之列。胡文彬《红楼梦叙录》补录了吴兰征《绛蘅秋》、褚龙祥《红楼梦传奇》、刘熙堂《游仙梦》、徐延瑞《鸳鸯剑》、谭光祜《风月宝鉴》等。

传奇

(一)刘熙堂《游仙梦》,清嘉庆刻本,一卷,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原为郑振铎藏书,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版心镌“敦美堂”。胡文彬编著《红楼梦叙录》载“刘熙堂撰,未见。”全剧十二出,分别为:叙因、报梅、家宴、计寝、入梦、谱曲、披册、试婚、谴诱、失津、羞衣、侍配。该剧以《红楼梦》第五回、第六回的相关内容为基础,铺衍开来,根据剧情需要,运用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等改编技巧,将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及前后情节,编为传奇。吴晓铃肯定了其改编技巧:“在新发现的三种《红楼梦》戏曲之中,《游仙梦》并不是写得最好的,然而它的改编技巧则不无供人借鉴之处。”该传奇细节处与小说不尽相同,增加了值日功曹、风月使者、乳娘、龙神等人物,添加了将袭人正式许配给宝玉做妾等情节。

展开全文

(二)仲振奎《红楼梦传奇》 分上下两卷,六十出,嘉庆四年(1799)绿云红雨山房刊本。全剧合《红楼梦》与《后红楼梦》的情节为一体,其中《后红楼梦》的情节略占多数,如上卷中“别兄”、“海阵”亦为《后红楼梦》中情节。上卷有:原情 前梦 别兄 聚美 合锁 私计 葬花 海阵 禅戏 释怨 扇笑 索优 谗构 听雨 补裘 试情 花寿 搜园 诔花 失玉 设谋 焚帕 鹃啼 远嫁 哭园 通仙 归葬 后梦 护玉 礼佛 逃禅 遣袭共三十六出;下卷有:补恨 还魂 拯玉 谈恨 单思 煮雪 赠金 寄泪 坐月 海战 见兄 哭梦 花悔 示因尝恨 说梦 劝婚 礼迎 顗宁 剖情 解仇 仙合 玉圆 堪梦共二十四出。

(三)万荣恩《潇湘怨传奇》(一名《红楼梦传奇》)共四卷 36 出,是万氏《醒石缘》传奇之一种,另一种为《怡红乐》,以《后红楼梦》故事为题材,故不论及。四卷前有引子“情旨”,包括卷一:种情 庭聚 荐宾 探亲 神游 梦姻 奇缘 警曲;卷二:归省 埋香 盟心 结社 祭祠 试玉 拾囊 检园 屈夭 撰诔;卷三:琴梦 巧逗 秘议 傻露 兰摧 诧卺 泪奠 惊幽;卷四:余情 籍府 感痴 幻悟 醒玉 别试 却尘 骇报 舟遇 情缘。姚爕给予该传奇曲词很高评价:“玉卿字心青(青心)居士,所填《红楼梦》曲曰《醒石缘》……词亦不亚于两家(仲振奎、荆石山民)。”

(四)吴兰征《绛蘅秋》,嘉庆刻本抚秋楼藏板,傅惜华藏。扉页正面题“绛蘅秋新安吴香倩填词”,背面题“抚秋楼藏板”。卷首许兆桂、万荣恩、俞用济序。从其目录看,吴兰征计划写四十八出,上卷 24 出:情原 望姻 护玉 哭祠 珠联 幻现 巧缘 设局 省亲 娇箴 悲谶 词警 醉侠 湿帕 魔魇 埋香 情妒 金尽 秋社 村游、兰音 醋屈 呆调 钗淑;下卷 24 出:试玉 慰颦 情冷 花诔 悮狼 塾警 梦痴 演恒 林殉 寄吟 玩珠 失玉 仆投 钗归 珠沉 瑛吊 藉府 祈天 蘅度 湘怜 余悲 缘悟 府庆 天圆。但吴兰征只完成 26 出,便病逝了。其丈夫俞用济在《绛蘅秋》序文中说“余不忍是编之断凫续鹤,意欲照其目以成之,仅得《珠沉》、《瑛吊》数折,哽咽不能成字,遂搁笔,将以俟他日之卒成焉。”因此,“瑛吊”之后的 8 出并未撰写,后又佚失了“魔魇”、“村游”、“钗淑”、“慰颦”、“情冷”、“悮狼”、“塾警”、“梦痴”、“玩珠”、“失玉”、“仆投”、“钗归”等 12 出,目前仅存 28 出。

(五)朱凤森《十二钗传奇》,有嘉庆间刊本,共 20 出:先声 入 缘香 省亲 夜课 葬花 撕扇 结社 折梅 眠茵 品艳 殒雯 诔花 抚琴 钗配 断梦 远嫁 哭黛 出梦 余韵。该剧收入其《韫山六种曲》。

(六)石韫玉《红楼梦》共梦游 游园 省亲 葬花 折梅 庭训 婢间 定姻 黛殇 幻圆十出。嘉庆二十四年(1819)吴雲的序云:“花韵庵主人衍为传奇,淘汰淫哇,雅俗共赏,幻圆一出,挽情澜而归诸性海,可云顶上圆光,而

(七)陈钟麟《红楼梦传奇》,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粤东省城西湖街汗青斋刊本,共八卷六十出。卷一:仙引 渭阳 情觑 枉判 妒月 游仙 试幻 娇眠 金缘 闹学;卷二:医花 宝鉴 梦警 野合 恩宣 园题 试灯 迎銮 灯谜;卷三:乔劝 尘影 镜笑 清波 藏发 续庄 园聚 侠赠 帕缘;卷四:魔病 饯春 赠巾 负荆 戏浴 画蔷 严挞 题帕 绣鸳;卷五:初社 园诨 品茶 理妆 悲秋 剪发 诗痴 集艳 扫雪 补裘;卷六:锄园 梦甄 鹃啼 眠芍 解裙 寿红 私祭 醋骗 吞金 闺试;卷七:风筝 情隐 园抄 品笛 换衫 入道 惊秋 心梦 枯棋 离魂;卷八:花妖 焚稿 梦别 哭湘 鸳殉 尘劫 辞亲 寄孥 冥戒。文人对该部传奇的评价毁多于誉,但陈钟麟的改编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将“镜笑”、“理装”、“尝羹”、“诗痴”、“集艳”、“解裙”、“私祭”等写红楼女儿的精彩片段编入戏曲,为后人改编《红楼梦》中最富有诗意的场景提供了经验。

(八)周宜《红楼佳话》,共六出:会艳 情谑 题帕 祭花 艳逝 哭艳。

(九)褚龙祥《红楼梦传奇》,稿本,三册(上中下),天津图书馆藏。胡文彬《红楼梦叙录》著录。全剧 24 出,目录中每出小标题后标出了与小说对应的章回标目。上册 8 出:赚呆(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咤妒(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忌)、泼醋(四十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摘奸(五十五回欺幼主刁奴蓄野心)、闹府(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东府)、搜园(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痴梦(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查剿(百五回锦衣军查抄荣国府)。中册 8 出:嘲黛(二十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葬花(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辨惑(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遭谗(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受笞挞)、情诱(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醉眠(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焚稿(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娶钗(又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下册 8 出:怜香(二十四回内附宝玉嗜胭脂也)、誓节(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渥被(五十一回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补裘(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小忿(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叱燕)、私邀(七十一回鸳鸯女无意遇鸳鸯)、驱淫(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问恙(七十七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

杂剧

(一)孔昭虔《葬花》作于嘉庆元年(1796),载其《镜虹吟賸室稿》,取于《红楼梦》二十三回,以“黛玉葬花”抒发情愁为主,具有诗剧的特点。

(二)许鸿磐《三钗梦北曲》以黛玉、晴雯、宝钗之悲剧为核心的一部杂剧,共勘梦、悼梦、断梦、醒梦四折。作者自序云:“余谓读《红楼梦》以为悲且恨者,莫如晴雯之逐、黛玉之死、宝钗之寡,乃别出机轴,以三人为经,以宝玉为纬,仿元人百种曲,为北调四折,曰勘梦、曰悼梦、曰断梦、曰醒梦,因谓之《三钗梦》。”

(三)吴镐《红楼梦散套》共十六折,有归省 葬花 警曲 拟题 听秋 剑会联句 痴诔 颦诞 寄情 走魔 禅订 焚稿 冥昇 诉愁 觉梦。该剧是清代戏曲作品中评价最高的一部,从选材到曲调,都获得了赞美之辞,如:“其实此书中亦究惟此十余事言之有味耳。其曲情亦凄婉动人,非深于四梦者不能也。”姚燮评道:“择其新颖者,如葬花、警曲之类,填词十六折,每折后附工尺谱,以便搬演家上口也。情词幽艳,在仲制伯仲间。”(《读红楼梦纲领》)吴克歧《忏玉楼丛书提要》:“是编案头场上兼而有之,乃有以阕数太少惜之者,真门外汉也。”

(四)徐延瑞《鸳鸯剑》,道光间布鼓轩稿本,二册,原为郑振铎先生收藏,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作者署名“梦道人”。胡文彬《红楼梦叙录》录“徐延瑞撰,未见。”有学者考证,徐延瑞名子冀,延瑞、绣山是其字。吴晓铃先生《红楼梦戏曲补说》最早介绍了该剧剧情。全剧十六出:郊缔 春园 巧遇 剑聘 亭宴 打薛 剑劫 离魂 花战 坛祭 归魂 炼丹 天台 赠丹 返魂 凤鶱。前七出本于《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细节处有改动,如尤三姐是应薛宝钗、林黛玉等人之邀游园时,与柳湘莲偶遇而一见钟情;尤、柳二人的媒人是宝玉而非贾琏等。此外,柳湘莲及尤三姐的出身都与小说不尽相同。后十一回为作者独创,写尤、柳原为花城玉女和太虚幻境丹室金童。尤三姐死后,五通神闻其美貌,欲夺其魂,为大观园众花神战退,尤三姐魂魄归铁槛庵。柳湘莲遇刘晨、阮肇二仙,得警幻仙姑所赠丹药,赶往铁槛庵让尤三姐服下而返魂复生,二人双双于白日飞升仙境。

这一结局如同吴晓铃先生所评:“它既没有能够发挥曹雪芹原著的思想内容,同时也无法和《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及民间传说里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深刻意义相比。尾大不掉,赘笔自然也成了败笔。”该剧全用北曲,因此归入杂剧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