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观后感_美国_巴马_中国

这部广受好评的电影深入研究了后工业时代的俄亥俄州,一位中国亿万富翁在当地一家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中开设新工厂,并雇佣了2000名美国蓝领工人。随着高科技中国企业与美国工人阶级产生冲突,最初的希望和乐观遭受了挫折。

根据中国商人:曹德旺在美国开玻璃厂的真实经历拍摄。

这部《美国工厂》的制片人是大名鼎鼎的奥巴马夫妇!

所有的素材组织都是中美两条线,分别来讨论“工会”和“劳资关系”!

这里有:资本家,工头,工人,文化调解者,来中国参观的美国管理层。

全片最亮眼的人就是:曹德旺本人。茅盾以后,一个难得丰满的漂亮的资本家形象。

很多人看了以后,就觉得怪不得中国工业崛起,怪不得贸易战我们会赢。

这是一个很有时代性的片子,反映出一个小镇的成长过程。结尾很棒,反正5G一来,大家都会死。有点儿《黑客帝国》的味道。

本片的客观性十分到位,后期福耀玻璃公司,只是找出一些翻译上的问题,就连高管开会说得很激烈的话都记录了下来。

展开全文

这部纪录片不是拿中美文明冲突去解释问题,它恰恰是在呈现“你们所有人都拿文明冲突去解释问题”的时代情绪;无论中美,现在劳资问题等一切矛盾都被转移到了所谓的文化差异上,这才是影片的讨论重点。

有人也提出质疑,在奥巴马夫妇介入后,影片可否被归为“政治宣传”类电影?它是否有攻击特朗普政策的主题倾向?

其实大家太理想了,没有艺术可以政治彻底割裂。奥巴马又不是慈善家,他持续关注自己家乡的工人生活。

在美国,汽车产业里的蓝领工人一直觉得自己是中产阶层,收入也确实高,这是美国梦的核心,美国梦就是让很多人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日子。这是二战后美国发展的福利。美国的蓝领工人就是有大房子,有车的中产阶层。不可能12小时的开工,不可能睡拖车。但,往日荣光不再,在他们中国的工厂里,这点观点是有差异的。

中国的工头们在开会的时候也被教育,你们比他们强,你们要管理他们。确实现在中国强大了,我们的天下观促使着我们要达则兼济天下。这也和原来落后的中国不一样了。

两个国家其实都在变化,但片中也说到两国其实是一个共同体。

在一个特朗普可以上台的时代,逆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刻板印象仍然然在伤害着我们世界。大家不能再用所谓的“文化差异”来解释核心矛盾了。“文化差异”不是遮羞布,也不是挡箭牌。资本家用企业文化来掩盖利润的诉求,美国人在用“我们美国人不这样做事”来掩盖自己对工作的不满,更加发人深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