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里面真正体现个人份量的是这四个地方_份量_院校_价值

求职简历是求职者的名片,这张名片里有很多信息会最先映入眼帘,比如姓名、性别、联系方式、户籍地、政治身份、资格证书等,这些信息都非常的重要,但是这些基础信息有的是必要项,有的是否决项,比如有的企业要求必须是党员、必须具有某某证书,但是他们都不是体现个人份量最关键的信息,真正体现个人份量的是以下四项信息。

1、 毕业院校的价值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在逐年衰减

诚然,在毕业伊始,毕业院校无可厚非是简历里面份量最重,最值钱的一项,而且在很多企业看来,985、211院校始终要作为选人门槛,但是不可否认,在简历里面随着其他部分份量的增加,毕业院校这项价值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衰减,对于绝大部份人而言,这一项会在工作的第二年被甩出企业筛选的唯一标准,第五年被工作资历取代简历里的霸主地位,但是它的份量会一直不容小觑,因为企业会参照第一学历来初步判别一个人的智商、学习能力、专注度,同时也参照学历来判别眼界、视角等方面的信息。

2、 简历里的自我评价只有评价资历和技能水平才能产生价值

在匆忙的简历筛选时,当HR看到自我评价是"本人吃苦耐来、踏实认真、有团队精神……"这些信息时会下意识掠过,这就是审美疲劳,同时这样的自我评价用文字的形式展现给一个陌生人毫无意义。

最好的自我评价方式是:"本人有8年中高级人才寻聘和甄别的经验,帮助3家单位建立了培训体系,擅长OKR、MBO、PBC等多种绩效管理方法……"

在自我评价里,撰写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资历可以有效的帮助HR达成任职资格筛选,同时这些信息会更直观的凸显我们的职业价值。

通常情况下,这一项是工作平台和项目经验的提炼和辅助,能起到很好的总结,提示的作用,就好比一名商人对客人说:"你看我这个商品为什么这么贵,因为它取材好,打磨的也好,与市场上不入流的产品不一样,……,所以它贵"。

3、 工作经历中的平台是展现工作价值的

在高校排名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将学校分为985院校(98年5月选出的30几所重点扶植院校)、211院校(面向211世纪的100所院校)、本科一批等。那么在工作后,我们看平台的时候会看是不是在同行业领军企业工作过,比如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主板上市公司等。而且目前的市场趋势是,对中国优秀企业比如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TMD(头条、美团、滴滴)、华为、海尔等的认可度已经开始超越对外企的认可度。工作经历这一项,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尤其工作五年之后,将取代毕业院校成为简历的霸主,最为夺目。

4、 项目经验是用来细说个人价值的

大家一听项目经验,不要单纯的以为只有项目经理才有,实际上工作能力主要还是通过项目经验表现出来,每个人职场人士都有项目经验,只是项目大小和价值度不同的问题。比如,我们开展大型校园招聘、推动某项绩效管理、开展某次科技攻关、推行某项市场开拓等等。在这里面,你担任的角色、承担的职责、取得的成果都是影响个人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将这一部分认真的总结提炼,一般简历里出现3个左右的代表性项目经验即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