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恩曾中统局长(国民党一共有几任”中统”局长呀)_中统_军统_调查

本文目录

  • 国民党一共有几任”中统”局长呀
  • 军统十大特务是那十个 啊
  • 当年国民党分为军统局和中统局,请问局长是哪两位
  • 国民党中统局有哪些代表人物
  • 徐恩曾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
  • 徐恩曾的个人经历
  • 《叛逆者》火了,你可知中统、军统、复兴社、党通局的历史
  • 徐恩曾的失宠内幕

国民党一共有几任”中统”局长呀

国民党一共有3任”中统”局长: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1、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2、张厉生(1900-1971),字少武。河北乐亭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内政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驻日“大使”等职。

在台期间,他与陈诚配合,共同经营台湾,政绩突出,一度深得蒋介石垂青。不久,出任“驻日本国大使”。在日本与台湾关系疏远后,蒋归咎于张厉生“工作不力”,从此不再任用。他不禁心情黯淡,身体也每况愈下。

张厉生虽多年官高位显,但清廉自律,一心忠于“党国事业”,最终晚景凄凉。1971年4月21日,病逝于台北家中,享年72岁。

3、朱家骅(1893年5月30日-1963年1月3日),字骝先,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今湖州市吴兴区)人,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中国国民党内亲德国派人士。

朱家骅曾任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代理院长,还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及考试院副院长、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务。他是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德合作中的重要人物。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

扩展资料

中统的职能

中统局的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它和“军统”都是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中统局特务组织的原始机构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内的党务调查科,它成立于1928年2月。在1928年—1931年这段时间内,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先后担任调查科主任一职。

1930年徐恩曾继任后,开始了他对中统特务系统长达15年的直接领导,直到1945年2月,蒋介石突然下手令,免去他“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由叶秀峰继任。调查科最初分设采访、整理两个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

军统十大特务是那十个 啊

戴笠、毛人凤 、郑介民 、唐纵 、徐恩曾、沈醉 、康泽、徐远举、毛森、邓文仪
1、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中国秘密警察领袖、抗日民族英雄。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士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戴笠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2、毛人凤(1898年——1956年12月11日),中国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字齐五,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统局的重要人物,在戴笠死后继任局长领导全局。毛人凤在军统系统中与毛万里、毛森、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另与李士群、徐恩曾、戴笠并称为“四大特务”。
3、郑介民(1897年9月18日——1959年12月1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后参与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在戴笠飞机失事后,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一生历任中华民族复兴社代理书记,特务处副处长兼华北区区长,参谋本部第二厅少将处长、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兼军统局局长、保密局局长、国防部常务次长、参谋次长、1954年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59年12月11日,因心脏病复发在家中去世。郑介民与胞弟郑庭锋和堂弟郑庭笈合称文昌三郑。
4、唐纵(1905—1981),湖南省酃县人,1922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1928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1929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内任职,创办《建业日报》,1930年任戴笠的情报处主任秘书,1932年任复兴社总社副书记;1936年,唐纵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自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主管军事情报前后有8年.
5、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国民党中统局长。1896年生于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家庭。著名的浙江财阀徐新六,是其近亲本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当机电工程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1931年当上中统调查科长,成为中统的实际负责人。总部设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正元实业社三楼上。徐恩曾老谋深算,藏而不露,懂一些心理学。1935年升任处长。1938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任局长。后因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

当年国民党分为军统局和中统局,请问局长是哪两位

1、中统局历任局长: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这三人其实是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身份,兼任中统局的局长。中统局的副局长,才是台前的负责人,负实际责任;副局长先是徐恩增,后来成了叶秀峰。

2、军统局历任局长:戴笠,郑介民(短期负责),毛人凤。

中统局的局长不是挂名兼职,是实权人物,也是台前的负责人,负实际责任;

3、中统局的建立者为陈立夫(和他的弟弟陈果夫)。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4、军统局建立者为戴笠。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

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

中统局和军统局的区别

1、所属系统不同。

1)中统属于(国民党)党系统。而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都是由中统部门管辖的。

2)军统属于(国民革命军)军队系统。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2、工作领域不同。

1)中统的工作领域主要是政治控制。对党内官员的监视、对反对派(或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迫害和拉拢。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2)军统的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军事侦察。派间谍潜伏、暗杀搜集敌方的军事情报;侦察和肃清敌方派来的间谍人员和己方的变节人员。

3)双方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3、工作方式不同。

1)中统的工作方式比较常规。主要是监视、拉拢、收买;还会借助司法逮捕政治犯;借助行政干预关停不听话的媒体、企业;常用栽赃、污名化,来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

2)军统的工作方式更加见不得光,更加血腥,没有底线。常常使用卑劣的手段,对敌对势力秘密逮捕,在秘密监狱进行刑讯逼供,甚至直接暗杀反对者。

百度百科-军统局

国民党中统局有哪些代表人物

1928年,以CC派分子为骨干,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下成立了一个调查科,这是“中统局”的最前身。先后由陈立夫、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任科长。在各省、市中国国民党党部内设“调查股”。

1932年,中央组织部调查科被扩编为特工总部。主任徐恩曾,对外仍称调查科,在各省、市党部内设特务室和羁押中共叛变人员的反省院。

扩展资料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1937年,党务调查处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处长。

1938年3月,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蒋介石提议,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由此正式形成。中统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活动基地,在省市党部设调查统计室,

在省以下党部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广泛建立了“党员调查网”,进行各种反革命特务破坏活动。中统局局长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而由副局长负实际责任。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徐恩曾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的

说起戴笠,可能没有几个人是不认识的,曾是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权势熏天。然而作为与军统对立的国民党中统局,其局长徐恩曾显得并不如戴笠耀眼。今天我就来谈谈,徐恩曾这位神秘人物,是如何一步步地走上中统一把手的位置的。

一、仰仗“二陈”,电台主任跳槽中统

徐恩曾

徐恩曾留学美国,专攻无线电领域,并获得了硕士学位,归国之后,便被分配到了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任电台主任。徐恩曾此人权力欲极大,在当时动乱的环境之中,预感到一场风暴将会到来,只有深入权力的漩涡中心,才能有所作为。

徐恩曾不甘做一个电台主任,他首先想到的是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陈果夫,当然此人和其兄弟陈立夫,在国民党“CC系”中是领袖人物,影响力自然不小。但陈果夫以埋没人才为由不肯为徐恩曾帮忙,后徐恩曾又找到了陈立夫,陈立夫答应把他中央组织部总务科科长。

二、排挤叶秀峰,上任调查科长

叶秀峰

徐恩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知道想要升职,只有获得陈果夫和陈立夫的青睐,他每天兢兢业业地工作,不遗余力地完成陈果夫兄弟交予的任务。

这段时间里,他也打听到了一个特殊的部门——党务调查科,这个部门主要从事特务工作,侦察共产党的活动和反蒋派的内幕,权力极大。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感觉到,党务调查科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新的权力的风口,于是他决定出手,向调查科科长一职发起争夺。

当时任调查科科长的是叶秀峰,此人与陈立夫素有嫌隙,徐恩曾抓住这一点,不断地挑拨叶秀峰与陈立夫的关系,很快两人闹翻了,叶秀峰一气之下离开了调查科,不久之后便辞职了。徐恩曾弄走了叶秀峰后,多方利用关系,终于坐上了党务调查科科长的位置。

三、建立特工总部,坐上第一把交椅

蒋介石

徐恩曾当上调查科科长之后,大力扩张调查科的编制,并下大力气抓捕共产党人士,就连当时中央宣传部长蔡和森也被捕,后被残忍杀害。蒋介石亲自召见了徐恩曾,并奖励了他十万大洋,后来徐恩曾用这些钱又建立了特工总部。

徐恩曾为了在调查科独断专行,排挤掉了调查科总干事张冲,从此稳坐特工总部第一把交椅。自此之后,徐恩曾一方面大力打击反蒋派,替蒋介石扫清独裁的障碍,另一方面对中共地下党员展开打击,残酷镇压共产党员。

不久之后,由于在“刺汪”案件中的出色表现,徐恩曾再次受到蒋介石的夸奖,并提拔他为中统局副局长,从此真正地掌控中统局,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徐恩曾的个人经历

1929年到1945年2月是徐在国民党中统局中担任领导的时期。其重要靠山为同族前辈徐青甫,由于甫曾经为蒋启蒙师傅,故曾尽力拉拢甫,徐为了升官后又将CC系头目陈氏弟兄拉拢过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这也使得曾在1928年坐到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科长的座位上,并于1931年兼任该部调查科科长,至此便开始了徐反共、反人民的特务生涯。也就是这一年使得蒋对徐刮目相看,徐捕获了我方人员顾顺章并成功使其变节投降,令蒋掌握了大量宝贵材料并由此破坏了我方很多组织。徐恩曾更“出色”的是,曾有一段时间在“中统”局第二组(后改为第二处)从组长到小特务清一色的都是我方叛徒,其中比较的“著名”有陈建中、杜衡、郭乾辉、周光亚、先太启、王维理、范振中、邹春生等人,而在中统内部我方叛徒也占了极大比例,就连徐的小妾费侠也是我方叛徒!1936年,以陈立夫为局长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成立,徐恩曾任该局第一处处长,戴笠任第二处处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称中统特务为一处的人,而叫军统特务为二处的人的原由。1938年8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徐恩曾任副局长,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任局长,原军统局局长为蒋介石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兼任,副局长为戴笠。但中统、军统两局与其它局不同,人事权与经济权都在副主管手中,就连蒋介石对两局下达命令也只写“中统局徐副局长恩曾”字样,这样一来局长实际成了虚设之衔,而真正的主管其实是副局长。于是徐恩曾也就正式成为中统特务头子。但朱家骅与徐恩曾的关系并非是戴笠与贺耀祖的关系那样。贺耀祖有职无权,戴笠经常在蒋介石面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当面请示,即使过后被贺耀祖知道了也是没什么用,甚至可以说贺耀祖的命令基本在军统没什么效力可言;而朱家骅却是当时蒋介石的一流红人,朱家骅在局里也有很多嫡系,如局秘书刘次萧,会计室主任李光灼,统计处处长郑尧泮,局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紫峻等,加上朱家骅本人又身兼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部秘书长,中英庚款保管董事会董事长,中德协会会长,留法、比、瑞同学会会长等头衔,更是让徐恩曾憷头。另外又有戴季陶为他撑腰,足可以确保朱家骅在中统局的地位,但朱家骅本人并不怎么过问中统之事,使得徐恩曾可以稳坐“金交椅”,只是在签署命令时朱家骅与徐恩曾共同署名签发。

《叛逆者》火了,你可知中统、军统、复兴社、党通局的历史

由朱一龙、童瑶、王志文、王阳、朱珠领衔主演的《叛逆者》6月7日开播。仅半小时,CCTV-8收视破1,位列同时段全部频道电视剧排名第一。

剧情紧凑不拖沓,内容新颖刺激,观众直呼过瘾,全程无槽点。

《叛逆者》聚焦的是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人。1936年,年轻的复兴社干部特训班学员林楠笙(朱一龙饰演),被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站长陈默群带往上海,参加抓捕潜伏在复兴社的地下党员。

军统、中统职责分工

中统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28年初,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复出后,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副部长为陈果夫、秘书长为陈立夫。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在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下属部门——党务调查科,它成立于1928年2月。科长徐恩曾,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办公,只有两个房间,在二楼西南角。一个是科长办公室,另一个就是机要秘书等办公的地方,机要秘书竟然是中共特科地下党员钱壮飞。北平、上海的谍报站还各有一名中共特科地下党员胡底、李克农。由于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造成了中共中央全部撤退苏区,上海地下党组织几乎崩溃。

1930年徐恩曾继任后,开始了他对中统特务系统长达15年的直接领导,直到1945年2月,蒋介石突然下手令,免去他“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由叶秀峰继任。调查科最初分设采访、整理两个股,各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

1930年夏为了加强对付共产党的力量,调查科内又增设了一个“特务组”,除一般特务活动仍由采访股负责外,举凡对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密谋策划以及被认为属于最机密的情报搜集、破坏指导统由该组负责。该组的负责人由调查科采访股的得力干事顾建中担任。

1930年夏,该科也增设了一个“言文组”,其任务是负责搜集各省市的报章杂志、各种进步刊物以及国外的华文刊物,分门别类加以剪贴,逐日送科主任转部长参阅。该组由整理股干事刘清源负责。

1932年,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成立特工总部,地点设在南京道署街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内。

该部迄1938年撤销之时止,前后共七年时间。特工总部是一个完全秘密的组织。它成立后即在各省、市、县和国民党特别党部内陆续建立了下属机构“特务室”,在上海、南京等重要地方还设立了秘密“行动区”。

1934年,蒋介石为统一特务组织,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内设立调查统计局(这与后来以戴笠为首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两码事),以贺耀祖为局长,陈立夫为副局长,下设3个处:一处为党务处,徐恩曾任处长;二处为军警处,戴笠任处长;三处为邮电检查处,丁默任处长。1935年,国民党中央机关扩编,党务调查科改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调查科和党务调查处均设于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内,在二楼西南角两间房子内办公。

该部专门负责调查处理打入国民党内部和 社会 各个部门、团体的中共地下党员,也对国民党内部其他派别和人员的活动进行调查,只效忠蒋介石和二陈(陈果夫、陈立夫)。

在二十年代末到抗战全面爆发前,与中共进行了激烈的搏杀,可以说:不分伯仲,几乎平手。从结果看,还是中共略胜一筹。

但是,有许多共产党员被捕杀,甚至有许多被捕后叛变,反过来成了中统的特工。最著名的就是丁默邨、李士群,这两人最后还跟随汪精卫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大汉奸,做了汪精卫的76号特工总部的特务头子,中统特务组织因此也在抗战期间逐渐衰落。

1937年4月,党务调查处与力行社特务处合并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原党务调查处为第一处,负责党务调查,仍由徐恩曾任处长。原力行社特务处为第二处,负责军事调查,仍由戴笠任处长。

1938年8月,以第一处为基础,建立隶属于中央党部秘书处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兼任局长,朱家骅、张厉生、陈立夫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郭紫俊、顾建中、季源溥等先后任副局长,负责日常实际工作。开始设于湖北汉口的黄陂路,后迁到重庆储奇门药材公会大楼楼上,再迁到中山二路川东师范旧址。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中统局迁回南京道署街(即今瞻园路132号)瞻园办公。

1947年4月,中统局改名为党员通讯局(简称党通局)。由叶秀峰任局长,郭紫俊、顾建中、季源溥任副局长。在各大行政区办事处改称直属通讯处,各省、市党部调查统计室(调统室)改称党员通讯组,为公开的情报机构。同时,在各省、市设立了秘密的情报组织,以区为单位,如沈阳区、旅大区等。区下设分区、工作站(交通、联络站)、工作组(通讯组)等。在分区、工作站、工作组下面还设有许多据点及调查员。

1949年2月,党员通讯局又改为国民政府内政部调查局,简称内调局,事实上仍属于国民党中央掌控。

1954年10月,台湾“内政部调查局”改组为“司法行政部调查局”(类似现代美国的联邦调查局FBI),现为“法务部”辖下的“调查局”。职权重点是维护台湾安全和打击 社会 重大犯罪活动。除接受“国安局”委托的侦防业务外,还要负责查贿、缉毒、防止重大经济犯罪等。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1938年8月成立,军统前身是“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中将局长贺耀祖(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兼),少将副局长戴笠,主要负责。

军统局内勤组织有军事情报、党政情报、电讯、警务、惩戒、训练和策反等八处、六室、一所;外勤组织在各个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当年“军统局”特务,专门以监视、逮捕、绑架和暗杀等手段,进行反共活动。另一方面,军统特务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对打击日本侵略和汉奸,起了一定作用。

1927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下成立密查组,由侍从室少将侍从高参、黄埔军校第五、六期学生总队少将部主任胡靖安负责,戴笠为外围情报员。

1932年4月,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又称蓝衣社)的核心组织——力行社,下设特务处,处长戴笠,有郑介民、唐纵等十人,从事情报暗杀活动,是为军统前身,在南京明瓦廊鸡鹅巷办公。

1937年,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处长戴笠。迁南京洪公祠1号办公,洪公祠只有1号,没有第二家。原来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和中国日报社。前身是明末兵部尚书,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军务,清初总督江南军务的汉奸洪承畴府宅,死后清政府为纪念他的功绩,在此辟建了当时南京最大的祠堂,故街名洪公祠。现在是南京市公安局、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场所。

1938年8月,以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为基础,扩大为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首任局长陈立夫兼,副局长戴笠。在重庆罗家湾办公。隶属于军委会办公厅的特检处也由戴笠负责,主管邮电检查。

1946年,戴笠从青岛乘坐飞机去上海,因天降暴雨,在南京江宁板桥镇岱山失事,后军统局进行改组,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第二厅中将厅长郑介民调任中将局长,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任副局长,负责保密防谍工作,确保党国安全。

1947年12月5日,副局长毛人凤升任局长。

1950年,国防部保密局迁台湾,于台北士林芝山岩设立局本部。保密局恢复正式编组,予以持续执行国内保防工作及情报搜集之重责大任,并主导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案及台北市工作委员会案等白色恐怖。

1955年,情报机构改制。国防部保密局改组为国防部情报局,专责执行战略预警情报搜集、研整之任务。保防侦查等业务拨归“司法行政部调查局”接管。

1984年发生江南案,当时之情报局长汪希苓亦被捕入狱,情报局再次大改组。

1985年7月1日,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并编成立军事情报局,隶属国防部参谋本部,受参谋总长直接指挥。总部在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军方内部称该处为山竹营区。

中统与军统的区别就在于:

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负责、经济、教育领域的党务调查。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防部的情报机构,负责涉及军事的情报调查以及保密防谍工作。

两者在反共防共这一点是一致的,因此任务有所交叉重叠,经常引起纠纷在所难免。

军统局最鼎盛时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合作,成立中美合作所,培养训练了大批特工,人数最多时,内外勤人员达一万六千余人。

1947年2月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后经参谋总长核定的编制人数共有:官佐6021人,士兵1526人。薪饷总额:131530000元每月,特别加给及特种工作费(活动费、奖金、无线电器材费、旅运费、印刷费、救济费等):法币6亿元。合计:191530000元(每月)。

而同时期中统局局本部人员是170人,薪饷总额加特别加给及特种工作经费是:法币:43750000元每月,只有军统的2.27%,外勤特工1900余人,由各地方政府开支,不在此列。可见中统与军统相比,人员只有军统的四分之一。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

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系统严重破坏,而且又不能及时地联络这些基层组织,逐渐为军统所取代。

加之军统负责人戴笠对蒋有知遇之恩和师生之情,对蒋言听计从。而中统主要为国民党CC系的大老陈立夫、陈果夫哥俩所掌握,在人事上蒋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渐失去了蒋的扶持。

到了国民党退台后,中统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全部组织系统。而军统的组织系统倒是得以保存和发展。由于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进行了长期的明争暗斗,双方的合作非常有限。

情报、反间两大功能

无论是中统、军统还是国防部第二厅(情报厅)主要任务都是情报和反间,都是秘密机构,不能对外公开的,人员都不能招摇过市,不能对外公开身份,内勤人员对家人和亲属只能说是在政府或军事机关工作,外勤人员以各种职业为掩护,暗中收集情报。

情报又叫信息,是涉及方方面面的消息。对中统来说,主要是收集掌握政府机关、学校、工商业、 社会 团体中,共产党和各个地方势力和国外的动态、静态信息,并保证所得信息不被泄露。军统也是同样,只不过主要针对国共两党的军队、兵工厂、游击队、根据地和作战情况,部队官兵贪腐情况等等。国防部二厅纯粹是针对国共两党的军队进行作战需要的情报和保密工作。三个单位各有自己的邻域,但是也有重叠交叉,争权夺利互相推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是还不至于发生到互相杀戮、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几个单位虽然都有抓人杀人的权限,但是也不能随意乱用,国防部二厅基本没有行动部门,中统虽有,也已经不成气候。唯有军统的行动部门比较庞大,分布全国,但是也不能随便抓人杀人,即使抓人、杀人也只能偷偷摸摸的,不能大张旗鼓、大模大样,公开的抓人杀人。

中统抓人一般要由警察配合行动,军统一般由各部队军法处、宪兵队执行,许多军统人员在部队担任军法官。

徐恩曾的失宠内幕

蒋介石用人从来都是本着“人才兼奴才”的原则,本来对于中统局特工首脑徐恩曾,自以为培植了一条最忠实的走狗。从干特务工作来说,徐恩曾确实是不枉其才,长期领导中统,捕杀共产党人,为蒋介石及其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忠心耿耿的奴才程度,蒋介石也是极为满意的。
1945年,即徐恩曾担任中统领导职务的第15年,蒋介石却突然颁下“撤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的手谕。1月30日手令下发,2月1日上午9时即举行交接仪式。徐恩曾最主要的职务中统局副局长丢掉了,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1945年5月,他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职也落选。当时,对于徐恩曾的被撤职,一般人均感到莫名其妙。中统局一度人心慌慌,连工作都无法进行。其实原因很简单,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引起了蒋介石本人的严重不满。真正引起蒋介石不快的是在徐恩曾兼任交通部政务次长之后。1941年以前,蒋介石一直认为中统开展工作还可以,但后期在反共活动上却远远落后于军统,就是因为徐恩曾不像戴笠那样,甘心专心始终如一的以搞特务工作为己任。1941年徐恩曾经被吴铁城推荐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以后,蒋介石专门予以召见。
在国民党的一次中央全会开会期间,忽然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发现一条标语,赫然大书:“总裁独裁,中正不正”。徐恩曾不敢怠慢,马上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严令徐恩曾必须彻查予以严办。虽然,徐恩曾动员了庞大的特务网,费时日久,始终未能破获此案,也无法向蒋介石交待。这更引起了蒋介石的愤怒,他又一次严厉斥骂徐恩曾:“在我们的心腹重地,出现这等事,既未能事先加以防止,事后又不能查出究竟,实在有忝职守。”
另外,军统、政学系等一直与中统勾心斗角,不时在蒋面前打小报告。蒋介石早已不信任徐,竟先后安排了孙紫峻、顾建中两个副局长牵制,这也违反蒋介石在特务系统中只委任一个副局长专司其职的做法,可见蒋介石对徐恩曾早已不放心了。加上二陈的见弃,徐恩曾的倒台终于不可避免。最终导致蒋介石对徐恩曾极大厌恶而终下撤职决心的导火索是因徐参预中印缅边境交通走私,并放纵她的前妻利用中统特权假借抗战物资运输大发国难财。军统局因一直与中统有矛盾,故戴笠一直千方百计搜集徐的不法行为。之前徐的前妻走私劣迹军统局已呈报给蒋,蒋还曾告戒过徐恩曾,要他严加管束。这次蒋极为震怒,终下决心。
1949年1月,做为多年与共产党作对的徐恩曾,已感觉到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他忧心忡忡的哀鸣:“共产党一定是不会放过我的,一定要向我算账的。”1949年3月,他与其妻费侠从上海仓惶逃往台湾,开始了他的富商生活,但自然没有政客生活那么风光。1985年死于台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