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什么叫团体心理训练_训练_官兵_心理

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哪些

近几十年,正念(mindfulness)训练在国外逐渐兴起。这种来源于东方佛教思想、结合了西方心理疗法的新的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应用上也得到了有效验证。

美国著名职业篮球教练杰克逊,绰号“禅师”,曾11次带领球队获得NBA总冠军,被认为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他对东方哲学特别是禅宗兴趣浓厚,不仅个人进行正念禅修,还让他的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也进行冥想练习。他认为,冥想训练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不同,正念训练主张:当面临逆境时,接受逆境的存在,并与之共存,不去对其加以判断,而是高度关注当前的任务。这种具有东方思想背景的心理训练思路或许可更好地为中国的运动员进行心理咨询与训练服务。

正念的定义

正念指的是当下能够清楚地觉知目标,而不纯粹只是回忆过去。目前,普遍公认的是卡巴特-津恩(Kabat-Zinn)给出的定义:“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 。正念定义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概念:将注意力维持在当下, 意识到当下正在发生什么并采取一种接纳但不做评判的态度。

正念训练的来源及发展过程

正念源于东方的佛教,一般是通过各种正式的冥想练习(即正念禅修)来完成。大约30年前,卡巴特-津恩创立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并首次将正念训练正式应用到体育领域。他们为大学生运动员和奥运会赛艇运动员提供了正念冥想训练。其中,大学生运动员的表现超出了教练员的预期,在奥运会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则指出正念冥想帮他们实现了最大的潜能。

随后,西格尔(Segal)等研究人员将正念减压疗法改进后引入正念认知疗法(MBCT)。2000年之后,加德纳(Gardner)和穆尔(Moore)在综合以接受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一个以正念接受为基础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即正念接受承诺干预计划(MAC)。自从首次提出正念接受承诺干预计划到现在,它已经被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和公开实验证明在提高运动表现水平和个人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在运动心理学领域,还有正念成绩改善计划(MSPE)。

正念的作用机制

正念能够通过下述几个方面对运动员产生作用,包括:(1)帮助运动员有效地控制注意力,保持对当前运动比赛任务的专注, 并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让注意力重新回到当前任务上;(2)提升身体觉知能力,帮助运动员更加清楚身体对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压力的反应, 这会帮助运动员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梗塞(Choking,指当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巨大压力,心态发生改变,思维出现紊乱,进而影响比赛成绩,发挥失常)的 情 况 ;(3) 面对逆境和挫折或情绪起伏的时候,运动员能够不去对这些刺激进行评判和反应,从而能够解决之前固有的情绪反应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4)运动员能够不以自我为中心来觉知当下的训练和比赛,从“无我”的角度来客观地觉知持续变化的事物,藉此帮助运动员从比赛时胜负的概念中解脱出来。

正念训练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区别

之前,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一直采用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来帮助运动员达到一种理想的竞技心理状态。传统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假设是,负面情绪和身体状态的减轻以及正面认知和自信水平的提升,与运动员的“理想竞技状态”直接相关。而这种理想的竞赛心理状态又被认为可以导致理想竞技表现,即在这些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运动员才会出现理想竞技表现。具体方法有目标设定、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自我谈话以及几种方法的交叉组合等。

强调自我控制,从而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的传统心理技能训练在帮助解决实践中所遇到问题时,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际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对思维压抑和控制的努力,也可能会导致那些不想要的情绪更高频率的出现;如何操作才能使每个个体达到最佳状态等等。

相对于传统心理技能训练,以活在当下的、不加评判的接受为基础的正念心理训练在帮助运动员合理地处理认知、 情感和知觉的问题上可能会更加有效。定期的正念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提升自我的调节能力,或是说对当下注意力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念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时刻保持一种警觉性,这种技术强调通过正念练习发展对当下事实的不加判断的注意能力,这些当下事实包括外部刺激和内部心理经验,也就是说意识到内外部事件进入意识之中但是不对其进行任何评价判断(好、坏、对、错、有用、无用等),个体只是被告知观察和描述这些经验,并且接受它们的存在,但是不对其进行判断和控制。

对不同项目的适用性

由于禅修自身的特性,即通过不加判断的关注当下的各种体验,并接受那些消极的令人不舒服的各种感觉,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因此正念训练可能更适合那些闭合性的自我表现类的运动项目,如射击、射箭、体操、跳水、高尔夫等。这些项目的特点都是技能闭合性的,以自我表现为主,自我感觉极易影响到行为表现,行为表现过程中要求排除外界干扰、内心平静、对任务线索高度注意等。而对于那些直接对抗类的项目如拳击、足球等则适用性可能会低些。因为这些项目是互动的,不仅是自我的思想与行为影响到表现的结果,对方的思想与行为也是表现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正念训练在国外的应用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韩国19岁的小将金蔷薇(Kim Jang-Mi)战胜了我国选手、前奥运冠军陈颖,夺得女子25米手 枪的冠军。她在资格赛中就创造了奥运纪录。决赛中,她在落后0.8环的情况下,最后一组五次射击打出了51.8环,包括一枪10.9环的高分,最终成功逆转。在采访中,金蔷薇透露,是正念训练帮她拿到了奥运金牌。由于手 枪的枪管长度较短,所以对身体的控制尤其重要,因此冥想对成绩可以产生很大的帮助。

英国自行车队在2012年奥运会上收获8金2银2铜,成为该项目最大的赢家,同时为英国位列奖牌榜第三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明星选手霍伊、威金斯和彭德尔顿在取得佳绩后,都很感谢与英国自行车队合作超过十年的心理学家彼得斯(Steve Peters)。他建立了一套创新性的心理管理模型,帮助运动员管理情绪,其中涉及到很多与正念相关的技巧。此外,他还曾帮助斯诺克名将奥沙利文进行情绪管理,结果奥沙利文在2012年及2013年蝉联世锦赛冠军。

美国奥委会的高级运动心理学家哈伯(Peter Haberl)曾与多个成绩卓越的国家队进行过合作,他对正念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很感兴趣。他认为,正念冥想对意识和注意力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正念冥想既是一系列的技巧,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正念训练可培养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点、维持注意力和重拾注意力的能力。在哈伯看来,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在哪里,并能把注意力指向需要的地方,是高水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

真正能帮助运动员成长的心理咨询与训练,一定只有在契合本社会文化条件情况下才能完成。对中国运动员而言,正念的思想有可能更契合本土文化背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或许更加适合作为一种心理训练的手段来应用。

什么叫团体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训练也称为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借助体验式培训作为媒介手段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方式,用于提高受训人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团队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设置一些符合组织团队建设、个体情景应对的相关内容,让参加训练的受训人员在特定情境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体验;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团队的了解、沟通与融合,有效缓解个体压力与组织压力。

消防部队如何抓好心理行为训练

当前,消防部队面临着日益繁重的消防监督执法和灭火救援任务,履行好、践行好两大神圣职能,给消防官兵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心理行为训练一、正确认识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心理行为训练的紧迫感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战斗队伍,肩负着灭火抢险救援、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等特殊而艰巨的任务。担负特殊的使命、严明的纪律、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训练等因素的严峻考验,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青年官兵的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强消防基层部队的心理行为教育训练,建立科学的心理防护体系和心理对抗机制,不仅是提高广大官兵抗挫折能力、维护消防部队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防得住、打得赢、保安全”,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心理行为训练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消防部队同火灾作斗争,血与火、生与死的实践表明,官兵心理素质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官兵心理素质好,就能够激发战斗意志,振奋精神,及时消除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消防技术装备与灭火救援战术上的优势。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灭火救援战斗的突然性、快速性、破坏性、残酷性更为突出。如果缺乏系统和严格的心理训练,有的人到了火场上,往往会紧张、惊慌,而过度的紧张则会对心理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破坏军人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引起思维混乱,从而对人的技能、智能的发挥形成严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高的业务技能也不能正常发挥,进而导致削弱和丧失战斗力,影响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成功率。因此,按照消防部队担负的任务要求,在消防业务训练改革中,必须把提高消防部队的心理素质训练看作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官兵的心理训练尽快适应现代化灭火救援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心理行为训练是消防官兵履行职能使命的必然要求。消防部队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任务,在执行执勤、灭火救援和处置高难险重等任务时,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战能力。如在执勤中,必须具有果敢自信、独立作战和灵机处置各种情况的能力;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任务时,需要具备沉着冷静、从容应对的能力;在接触社会阴暗面的时候,需要具备明辨是非、拒腐防变的自控能力;在执行救援任务中,需要具备机智果断、不畏艰险的勇气和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形成,只有通过严格扎实的教育训练才能逐步完成。因此,必须把开展好心理行为训练作为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重要渠道来抓,切实增强心理训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自信、开发潜能、控制情绪、磨炼意志、铸造团队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心理行为训练,塑造过硬的军事心理素质,提高官兵对部队紧张生活和严酷的灭火救援战斗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挫折的随行能力,从而促进官兵心理素质和部队心战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部队战斗力的不断增强。二、切实明确心理行为训练的内容,增强心理行为训练的针对性一是官兵认知品质训练。官兵日常的许多心理问题,与认知品质有关,比如,认死理、钻牛角尖等。要结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强感知、记忆、思维等训练,提高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辨能力;结合科技练兵,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开发和训练官兵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官兵良好的认知品质。二是官兵意志品质训练。就是把抓日常养成、参加重大活动、执行重大任务的过程,作为培训优良作风、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通过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官兵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通过重大活动和重大任务的磨炼摔打,锻炼官兵的果敢性和坚韧性;通过不断地调整目标,提出标准和要求,培养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三是官兵抗挫折能力训练。在入党考学、转改士官、评选先进、学技术、婚恋等问题上,因愿望无法实现,易产生受挫、沮丧、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因此,在帮助官兵化解内心矛盾与困扰时,要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紧密融合,注重培养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增强临机应变能力,使官兵每经历一次心理挑战,心理素质就有所提高,为其在急难险重灭火救援任务中保持理智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提供保障,为其将来能从容对社会和生命挫折提前做好准备。四是官兵心理素质能力训练。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官兵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战技能。因此,要善于激发官兵积极的作战心理,通过战前动员,激发官兵情感、鼓舞士气、调动积极性,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通过心理调控,减弱或抑制官兵消极的心理,坚定官兵的立场、信念,增强敢于胜利的勇气和决心,保证官兵拉得出、战得胜、打得赢,树立消防部队敢打必胜的形象。三、科学运用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增强心理行为训练的实效性心理行为训练是消防部队一个新课题,要求必须认真探索研究其训练方法,创新训练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训练实效和质量。一是依托正常课目训。在目前心理行为训练未列入大纲、没有制式教材的情况下,为了既保证训练逐步展开,又不影响和冲击大纲规定任务的完成,可以结合现有课目,科学灵活地组织实施。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要在正常课目训练中穿插、渗透进行。如在障碍、攀登、实战演练、战术训练等课目中,都含有对官兵胆量意志、机智顽强、团结协作、心理承受力等内在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注重把智能、体能、技能、战术训练有机结合,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寓训于乐中培养官兵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官兵在完成任务中所必须的智力素质;通过五公里长跑、百米负重等训练,培养官兵不断超越自身生理极限的能力;利用现有消防装备、贴近实战的模拟环境,进行灭火实战演练、危化品泄漏处置等课目训练,培养官兵勇敢顽强、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二是依托任务实际训。灭火救援和急难险重突发事件,其复杂性、艰巨性、突然性、激烈性和残酷性,是对官兵的精神和体力的考验。可以通过组织夜间灭火救援紧急出动、预案演练、情况处置等训练,使官兵熟悉和习惯于实战行动的各种因素,积累在实战条件下克服心理障碍的经验。在遭受自然灾害、出现突发事件、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让官兵积极去接受困难和危险的考验,真正将官兵放在最紧张、最危险、最困难、最复杂的环境中摔打,提高官兵对各种艰难、残酷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三是依托器材强化训。随着消防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愈来愈更加重要,面对担负的任务愈来愈艰巨而繁重,配备的消防装备愈来愈科技含量高,在此情况下,如何开展好新装备、新技术心理行为训练是消防部队必须重视和加强的一个方面。要通过训练,培养官兵缜密谋划、果断指挥、相互信任、战胜各种挫折、战胜各种危险的信心和能力。要积极开动脑筋,立足部队心理行为训练器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